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前段時間看到一條微博,內心觸動很大!

內容如下:

一名中年男人帶著父親看病,說是要做心臟支架,心臟支架分國產和進口之分,國產的更便宜,這男人便說要國產的。

醫生說,你爸年紀大了,還不放個進口支架。

可能這醫生也沒別的意思,就是為病人著想,提一下建議。

那男人的臉刷地一下子紅了,一句話也不說;

後來在醫院門口看到這男人,蹲在地上哭著打電話借錢——借國產支架的錢。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看完,讓人感觸良多,內心百感交集。

心臟支架和手術費用,撐死了不到10萬。

對於一個身強力壯的中年人來說,未來日子還長著,錢可以慢慢掙。

可是,就是這樣一個金額數目,讓這位中年男子瞬間崩潰。

可能你會說,不是才10萬嗎?一位中年人,怎麼說也工作這麼多年了吧,都拿不出來嗎?

是的,就是沒有。

現在的年輕人生活都太安逸了,對他們來說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糾結新款的遊戲機哪個性價比最高,新出的包包款式選擇哪個好,晚上去哪裡逛街……

他們並不知道,另外一個世界裡,大部分人的生存狀態,他們並不關心也無法理解。

在這個社會中,20%的有錢人擁有著80%的財富,80%的窮人擁有20%的財富。

絕大部分人,都徘徊在生存邊緣,每天三點一線;

他們為了省伙食費,每天中午可以只吃一碗熱乾麵充飢,他們為了少花錢,而選擇穿親戚朋友的舊衣服,他們為了多掙那幾百塊錢,而選擇每天加班到深夜。

這,才是他們的真實生活狀態。

即便這樣,房貸、車貸、孩子的奶粉尿不溼錢,都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

所以,他們不敢生病。因為,生病的成本太高了。

對他們來說,8萬,10萬是他們最後的底線。

在他們的世界裡,隨時可能全盤皆輸。

1

成年人的世界,僅僅是沒錢就讓人感到絕望。

最近看到一條新聞,一名男子在鐵路防護網旁邊東張西望,鐵路警察發現後將其帶走,並詢問原因,他說他妻子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用完了家裡的所有積蓄2萬元,他不想活了,叫警察不要管他,他想躺在鐵軌上自殺。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可以看出,這2萬元是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的生活深陷泥潭。

2萬元可以讓一名年輕人絕望,以至於想到了結此生。

也許你無法理解,但是你不可忽視。

知乎有人提問,窮可以讓人卑微到什麼地步?

有一個熱門回答第一句是這樣說的:

14年冬天,我因為餓,偷吃店裡客人的剩菜。

只有當你走投無路的時候,你才能理解,缺錢可以讓人走投無路。

那些無數個日日夜夜孤獨加班的人們,那些無數個為了省打車錢,而選擇坐最後一班公交車回家的人們,那些捨不得買新衣服只為了給孩子買尿不溼的人們,最最真實的事件,每天都在發生著。

你不知道的世界,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你生活的侷限性,限制了對這個世界的想象。

2

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2019年10月份,一位73歲的老人在醫院因為腦溢血手術後,未脫離危險期,永久的離世了。

該老人的住院費用大部分居然都是水滴籌和輕鬆籌,還有找親戚朋友同事借來的。

一共有10萬左右,兩個家庭因此財力俱損,精神恍惚,錢花了,人也沒了,還欠上一身債。

電影《錢袋》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男子母親重病住院,急需手術費。

男子為了救母親, 摘了腎,

為了籌手術費,退了房子。

還想著去預支工資,被老闆不理解,開除了。

男子回家後,自責,饒頭,崩潰到大哭,

對不起,媽媽,原諒我這個沒用的兒子吧!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有時候,借錢,可以讓成年人,行走在孤獨絕望的邊緣。

一不留神,就墜落深淵。

3

成年人的生活裡,焦慮與壓力是常態。

因為疫情而復工延遲,全中國大部分人的朋友圈,都顯得不那麼淡定了。

雖然公司倒閉了,上班延遲了,但是房貸車貸還是和往常一樣,定時扣款。

每個月不吃不喝,就要支出工資的大部分,已經讓絕大多數家庭無法承受了。

這時候,又要面對失業的可能,和延遲上班所帶來的無收入狀態。

微博上有個博主寫的幾段話,很真實: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缺錢開始的,

成年人的底氣,都是錢給的。

沒有誰能天生開掛永遠幸運,

沒有躺贏的本事就請站起來奔跑,

沒有躺贏的資本就請笨鳥先飛。

成年人的崩潰,是從借錢開始的

沒有誰可以隨隨便便地變富,那些所謂的財富都是一點一滴積攢起來的。

成年人的生存法則是,先生產再生活。

對於成年人來說,每天為了房貸車貸而四處奔波,三點一線,還談什麼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呢,光是沒錢,就足夠壓垮他們。

所以,在年輕的時候,能存點錢就存點吧,不管多少,至少能讓我們在這個社會有那麼一點點底氣。

能讓我們稍作休息後,用更好的狀態,去面對每一個明天。

學會理解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律,是一個成年人成熟的開始。


作者簡介:詩歌中的少年,自由撰稿人,資深設計師。一枚90後已婚少女,愛讀書,愛看電影,愛這世界的花花綠綠。本文未在任何平臺發表過,今日頭條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