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经信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滁州市经信局积极稳妥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面对今年节后复工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交织的困难局面,我市始终坚持把防控到位作为企业复工的第一前提,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截至2月12日,全市共有1138户工业企业复工,其中规上企业738户,复工率46%。预计一周内,全市规上企业复工率将超过80%。

一、分类推进,突出防疫物资生产保供应

根据年前摸排,除部分春节期间连续生产企业外,我市的绝大部分企业将在年初三以后陆续复工。面对新冠疫情的严峻局面,市委、市政府除夕当天召开专门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大年初一,市经信局派出驻厂工作组,进驻天长市防控物资供应企业督促调度企业生产,积极帮助解决原材料供应、物资调运等实际困难,加班加点尽快恢复产能。针对部分企业生产设备出现的故障,市经信局牵头,从全柴集团等企业抽调专家,组建机械、电器等技术服务保障团队,驻守企业攻关克难,帮助开展设备调试、维护和抢修,确保企业生产不停顿、供应不掉链、市场不断供。

1月30日,市经信局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工业企业复工生产的通知》,要求各地企业复工时间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原则上不早于2月9日24时前。对疫情防控必需和群众生活必需的生产企业,已经开工的要确保满负荷生产,没有开工的要立即复工复产。对春节期间连续生产,无新增返滁人员,继续生产不会造成人员流动的工业企业,可以维持现状继续生产。并要求所有生产企业严格落实测体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分散就餐、宿舍卫生、定期消杀、不搞聚集等八个方面要求,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截至目前,天长科惠、安徽新利清洁、宜美健等10家相关防控物资供应企业全部复工复产;全市应急物资日供应能力达防护口罩140万只、医用手套20万副、医用一次性防护服700件、75%的酒精免洗消毒液3.5万瓶、双氧水水溶液(质量浓度27.5%)1000吨。已累计为全省调拨口罩超过一千万只。此外,金春无纺布、乔东实业、天康医疗等10余家企业正积极准备转产口罩、防护服等防护产品,部分企业生产设备已到货安装,产能实现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防控物资供应能力。

二、强化保障,推进企业全面复工保稳定

根据全省统一安排,2月10日起,我市工业企业将陆续开始复工复产。为切实掌握当前疫情对企业复工的影响,了解企业实际困难,2月9日,市经信局、市发改委联合组成10个工作组,分赴全市8个县市区和2个市直园区,调研企业复工实际情况,并在第二天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根据调研中发现的实际问题,2月11日,市政府成立市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下设用工及物资保障、复工复产指导、交通物流协调3个专项工作组,并分别由三位副市长兼任组长,统筹协调企业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保障企业全面复产。

一是政策保障:市政府出台《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十七条意见》,从减轻企业负担、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三个方面为企业应对疫情保驾护航,帮助企业共渡难关。

二是物资保障:将复工企业纳入防护用品统一调配的保障范畴,建立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日报告”制度,每天统计复工企业数和在岗人数,作为调配口罩等防护用品的依据。

三是交通保障:协调解决本地员工上班走不出小区、外地员工返岗下不了高速的问题,开通企业员工“上下班”模式公交专线14条;建立健全市域内交通通畅联动机制,缩减路口卡口等待时间,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物资运输通行。

四是人员保障:针对疫情实际,将原定全天候现场招聘改为线上招聘,市县两级同步响应举办“线上春风行动”;同时结合疫情排查开展走访宣传,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基本条件。截止2月12日,全市复工企业在岗职工已接近9万人。

三、严格把关,狠抓防控措施落实保安全

在推进企业复工工作中,我市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重大政治任务来抓。2月8日,市经信局印发《滁州市企业复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须知》,对企业复工前准备工作和复工后防控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并成立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组,下设十个小组,对口联系全市8个县市区和2个市直园区,督促当地复工复产企业主体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落实。目前,全市各地均已成立企业复工复产专项工作机构,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总要求,有序推进企业复工。

一是严格复工审批。实行企业复产复工审核报备制度,审核企业复工方案、防控方案、应急方案是否可行,防控物资储备能否满足复工需要;同时优化完善复工审批流程,确保成熟一个审批一个。

二是狠抓措施落实。督促复工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坚持每天员工体温测量、场所通风消毒、健康状况日报,宣传教育员工加强自我防护,确保复工企业生产稳定,在岗员工生命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