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齐 “巫儿 ”婚俗是否始于齐襄公

春秋战国时期,齐地有一种畸形婚姻习俗,曰为巫儿婚俗:家中长女不得出嫁,得留在家中为家族奉献一生。而关于这一习俗,班固曾在《汉书》中有过这样的一段记载:始桓公兄襄公淫乱,姑姊妹不嫁。于是令国中民家长女不得嫁, 名曰“巫儿”,为家主祠,,嫁者不利其家,民至今以为俗。

考证:齐 “巫儿 ”婚俗是否始于齐襄公

班固画像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在班固看来,导致齐地产生巫儿婚俗的始作俑者就是齐襄公。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学者就这一“定论”却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从现有的历史记载来看,齐襄公并没有未出嫁的姑姐,那么这个习俗真的是在齐襄公的推动下产生的么?针对这个问题,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汉书》中巫儿婚俗的记载实属伪造

齐襄公,齐僖公长子,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四位国君。史书上对其记载最详细的,就是他和他的异母妹妹文姜之间的趣事,据《史记》记载:四年,鲁桓公于夫人如齐。齐襄公故尝私通鲁夫人。鲁夫人者, 襄公女弟也,自釐公时嫁为鲁桓公妇,及桓公来而襄公复通焉。从这里可以看出,这齐襄公的确是个生冷不忌的,居然连自己的亲妹妹都不放过。

考证:齐 “巫儿 ”婚俗是否始于齐襄公

齐襄公画像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齐襄公为人放荡不羁,才给了班固把黑锅摔在他身上的机会。因此,在班固的记载中,齐地的巫儿婚俗就是齐襄公一手促成的。然而,《史记》虽然肯定了齐襄公和自己妹妹的不轨,但是却并没有指正说:巫儿婚俗就是齐襄公促成的。所以与《汉书》矛盾的是:齐襄公并没有未曾出嫁的长姐,也就是说齐襄公不让姐妹出嫁的记载实属虚构。然而,历史上符合这个记载的人物却还是有一个的,他就是齐襄公的弟弟齐桓公。

二、巫儿婚俗的真正始作俑者:齐桓公

齐桓公,齐僖公第三子,齐襄公的异母弟弟,齐国的第十五位国君,亦是春秋五霸之一。与班固单薄的证据相比,齐桓公身上的疑点显然更多。

考证:齐 “巫儿 ”婚俗是否始于齐襄公

齐桓公画像


《管子》中曾经记载到:(桓)公曰: 寡人有污行,不幸而好色,而姑姊妹有不嫁者。对曰:恶则恶矣,然非其急者也。当然,关于这段记载,也曾经有人提出异议,认为这段记载抹黑了齐桓公的形象。但是对于这段记载,却有《荀子》的“齐桓, 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内行则姑姊妹不嫁者七人”为其佐证,荀子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没有任何理由去为管子做假证的。所以,这里足以看出,齐桓公明显更加符合巫儿婚俗中始作俑者的记载。

而且,更让人肯定的是,历史上这样的记载并不在少数,如《公羊传》中曾云:齐侯亦淫诸姑姊妹,不嫁者七人。前后连齐桓公的姊妹数目都一样,可见,齐桓公和自己姊妹们有不轨的事实不可否认,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齐桓公甚至促成了巫儿婚俗的出现。从这里来看,这巫儿婚俗的存在就是为齐桓公遮羞的一层抹布。然而,随着讨论地推进,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班固为何要抹黑齐襄公而为齐桓公做掩饰呢?

考证:齐 “巫儿 ”婚俗是否始于齐襄公

齐桓公出征


三、班固作假的原因所在

私以为,班固之所以会这么做,概是因为这两个原因:第一、社会原因。第二、班固的私人原因。

首先从社会因素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班固的行为。世人眼里看来,如夏桀、纣王一般沉迷于女色的暴力君主,都没有和姐妹私通的记载,而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怎么会有此行为呢?况且,和齐桓公比起来,其兄长齐襄公明显更为放荡。所以,像巫儿婚俗这样的畸形要求,只能是由有污名的齐襄公提出,而不可能由威名赫赫的齐桓公所为。简单一点说,就是世人对齐桓公过于崇拜了,他们不能接受齐桓公背上淫乱姐妹的骂名。

考证:齐 “巫儿 ”婚俗是否始于齐襄公

孔子画像


其次,就班固个人来说,他更需要保住齐桓公的名誉。世人皆知,汉朝起,儒学教育成了国之经典,而受儒学教育长大的班固,自然也是孔子先生的迷弟。而孔子曾在《论语》中这样评价过齐桓公:齐桓公正而不谲(谲有狡诈、不正之意)。试想,作为儒家教育鼻祖的孔子都这般肯定齐桓公,班固又怎么能让齐桓公背上被世人唾沫的好色名声呢?况且,这齐桓公不仅仅是单纯的好色,而是已经违背了人伦,跨出了应有的道德底线。班固为了保住齐桓公的形象,只能用笔墨去继续染黑另一个本就处在墨池中的齐襄公。

结语

经过《汉书》的渲染以后,世人对这个问题的真实答案的确是产生了怀疑,到目前为止,都有不少人认为当初不让姊妹出嫁的始作俑者就是齐襄公。不得不说,后人的确是极易受到史书记载的影响,那么作为史书的作者,就更应该坚守一颗公正的心,而不应该受到个人思想的影响然后去记载一些误导世人的错误史料。

参考文献:《管子》《论语》《公羊传》《荀子》《汉书》《史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