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定点医院系列报道·赤壁篇」越是危险越向前

「直击定点医院系列报道·赤壁篇」越是危险越向前

2月7日,记者来到赤壁市人民医院采访时发现,这里有天使,这里有英雄,这里充满了爱……

感染科主任张芳清,刚刚值了夜班下班从隔离区出来,头发已经被汗水打湿,褶皱的脸颊上被口罩和护目镜压出了明显的几道印痕。

“戴着手套、穿着防护服又闷又热,时间一长浑身都是汗。”已满61岁的他显得有些疲惫,说起话来还有些气喘。

“这么大年纪,还值夜班,累不累?”记者问。“作为一名党员,坚守抗疫最前线是我的责任!”张芳清说,20多天来,他和他的团队全力奋战,7点上班,直到凌晨两三点还在会诊病例,每天承受着惊人的工作量,大家从不叫苦叫累。

一天,赤壁市首例家庭聚集性发病,夫妻、儿子、女儿四人先后发病,他们的CT均为病毒性肺炎表现,但是父子二人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时,父亲阳性儿子却是阴性,张芳清强烈要求该患者进行第三次核酸检测,结果患者第三次核酸检测为阳性,证实了张芳清的诊断。

自1月18日开始,张芳清就没回过家,家里87岁的老母亲托付给弟弟照顾。

检验科的工作职责是采集疑似患者咽喉深部分泌物标本,并送咸宁市疾控中心检验进行检测。考虑到采集样本的危险性,主任黄华泥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我来采集。”

记者见到黄华泥时,他正采集完疑似患者咽喉深部分泌物,从隔离病区出来。

“这么危险,您害怕过吗?”记者问。“说实话,每个医务人员都会担心被传染,可我是一名党员,又是科室主任,这个时候就得上!我带头接触疑似患者,如果没有感染,也解除了其他医务人员的疑虑,增强了大家战胜疾病的信心!”黄华泥说。

每天采集完标本后还要回到科室,在生物安全柜内把标本一一整理好,并填写各种报表,等待疾控中心人员收取签字,黄华泥回到住处已经深夜了。工作量大压力也大,他每天睡不着,靠着一粒粒的安眠药才能勉强睡几个小时。

黄华泥从腊月二十九开始就将自己隔离,除夕的团圆饭是一桶泡面。

在重症监护区,记者通过视频连线,见到了正在交接班的ICU主任沈秀珍。

“x床现在情况如何?”“患者神智清楚,脱机后稍有气促。”……简短的对话后,沈秀珍紧锁的眉头稍显舒展。

她口中的x床住着的是高龄患者郝先生(化名),有心肌缺血病和白内障青光眼。

5日,郝先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气促的症状,精神状态差,随后立即转入重症监护区抢救治疗。

刚准备下班的沈秀珍,立马冲进抢救室,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并和闻讯赶来的同事们一起,一次又一次为郝先生实施抢救措施。

生死攸关!绝不放弃!终于,将病人从死神手中救回。出了抢救室的门,沈秀珍瘫坐在地长长舒了一口气。

沈秀珍不仅身先士卒,还把“团队不养懒人,工作不养闲人”的格言张贴在科室大门上,督促团队爱岗敬业、钻研医术、共同进步。她的团队成为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

重症监护区护士黄伊周告诉记者,医院ICU的负压病房严格隔离,里面的医护人员基本上几个小时不能吃饭、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已经养成了给彼此加油鼓劲的习惯。他们都说,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

(咸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恬 通讯员 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