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技防——抗疫中的“杭州經驗”

洪恆飛 黃齡億 科技日報記者 江耘

“全市所有村莊、小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人員進出一律測溫並出示有效證件……”4日凌晨,杭州市人民政府發佈並實施“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十項措施,原有的防控舉措連夜升級。

截至2月3日24時,浙江省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829例,其中杭州市132例。從1月29日至2月2日,杭州市確診病例數連續5天下降。

“隨著返崗、返工、返學高峰來臨,城市人口流入將明顯增加。”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表示,牢牢掌握疫情防控主動權,要落實最嚴舉措,通過運用“大數據+網格化”手段實時掌握重點人員流動情況,加強排查管控,堅決迅速阻斷一切可能傳染源。

人防+技防——抗疫中的“杭州经验”

杭州市西湖區文新街道五聯西苑租戶在進行身份證登記

>>>>

築起三道“抗疫”屏障

“訪客進入小區請進行身份證登記。”

“沒特別重要的事,最好打電話讓對方下來,儘量不入內。”

連日來,科技日報記者走訪杭州多個小區和社區,小區安檢人員與記者對話大同小異。隨著4日“最嚴”舉措的落地,“任何外來車輛和人員一律不準進入”正逐漸替代其他回答。

在杭州西湖區文新街道桂花城門口,一眾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對每一位進出小區的居民進行著登記,並測量體溫,而非小區居民一律拒之門外。在杭州市下城區鳳起苑,記者瞭解到,對待需要隔離觀察的住戶,該小區會協同家屬保障觀察人員生活必需品的運輸供給。

嚴守民眾居家和社區兩道屏障外,城市層面的防控屏障同樣不容忽視。

2月2日0時至2月9日24時,杭州停駛了184條並調整669條公交線路的營運時間和發車間隔,並配合疫情診療開通“戰疫”專線。

另外,餘杭區還暫停了所有的城鄉公交、出租車、網約車、包車、班車、機場專線等公共交通運營。

城市交通的減少和停運,無疑能更好阻斷人員流動所帶來的疫情風險。

>>>>

網格管理讓疫情“無處遁形”

家住西湖區頤蘭社區白馬尊邸的李先生於2日晚上11時許接到了社區工作人員電話,詢問是否與湖北人員接觸。社區工作人員深夜工作的精神,也令李先生格外感動。

據該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因為社區居民較多,他們每天都加班致電到每家每戶,確保瞭解到每個人的信息,讓疫情無處遁形。

“面對疫情防控壓力,摸清情況非常重要。”杭州餘杭區喬司街道副調研員李國華說,在喬司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中心,匯聚著街道的大數據統計。

通過大數據排摸,當地共有湖北籍人口25686名。街道隨後發動200多名網格員逐一排查,最終確定湖北籍在喬司人員為26087名,同時掌握了春節期間未回湖北以及回去過但已返喬司的湖北籍人口等數據,精準到點到人,每天兩次進行動態跟蹤管理。

記者瞭解到,春節前杭州就逐漸強化重點人員排摸管控,按照網格化管理要求,對武漢到杭人員名單逐一進行隨訪,並對社區居民進行排摸。這一把工作做在前面的舉措,有效地減少了輸入性疫情發生。

“這裡有一名有感冒症狀的涉武漢人員。請上門來評估一下。”大年初一晚上,朝暉街道“武林大媽”吳劍美在轄區某賓館排查時聽說賓館內住著一名武漢來杭男子,且有咳嗽症狀後,隨即向所在街道報告,並與朝暉衛生服務中心取得了聯繫。

作為杭州知名的志願者服務隊伍,“武林大媽”們在網格化疫情防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她們充分發揮群防群治作用和本土化優勢,配合社區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

技術加持讓管理“無死角”

作為數字經濟高地的杭州,在加強疫情人防同時,技術賦能也有諸多實踐。

下城區新天地園區運營公司相關負責人手機上日前就收到一條自動推送的短信,提示湖北籍住戶何某在世嘉君座一樓刷卡進入,這意味著該住戶可能剛從湖北返杭進入公寓。

收到短信後,園區運營公司及時與街道、社區進行報告,並與住戶取得聯繫,瞭解具體情況。

據瞭解,這是下城東新街道運用“數字駕駛艙”加強疫情防控。通過該系統,可將小區智能安保系統與城市大腦進行數據對接,實現重點人群的實時預警。

另外,杭州下城區石橋街道還應用了無人機防控疫情,不僅喊話聚集人群及時回家,還自帶測體溫系統,可自動測查視覺範圍內人員體溫情況並傳輸到電腦終端。

記者還了解到,杭州市衛健委等部門通過“城市大腦”智能平臺,建立了衛健警務——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系統。基於該系統,凡是近期到過武漢的市民或遊客,來到杭州後,都會收到一條提醒主動隔離觀察的短信。

通過該系統的大數據排查,武漢來杭人員及接觸人員共有近2.2萬人,現居家醫學觀察人數21623人。

“之前通行的人工紙質登記,不僅速度慢,一旦字跡不清,後續數據也很難統計。”西湖區雙浦鎮工作人員介紹,他們藉助“城市大腦”平臺,開發了一個信息登記小程序,已在西湖區各高速出入口推廣。

戰勝“瘟神”要打好基層治理體系這張牌

江耘

阻擊疫情,人人有責。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應該是每一個國民的義務。

在這場舉國上下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令人扼腕痛惜的現象:寧波一次聚餐祈福致25人感染、海南發生12起聚集性疫情、山東發現聚集性疫情60起……

大災當前,需要重錘敲重鼓,各地仍需加強疫情防控的基層治理體系建設。

這些年來,黨中央和國家持續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社會治理制度建設,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

全國各地結合自身特點,實踐出多種基層治理的模式和體系,如新時代“楓橋經驗”、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4+6”運作模式、山西長治“三位一體”管理模式、杭州市域社會治理“六和塔”工作體系等。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也是疫情防控的基礎。打敗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瘟神”,需要各地健全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嚴防嚴控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群團組織、行業協會、社會組織、自治組織作用,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方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令人欣慰的是,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又一個基層治理的成效。江蘇省委書記被村民攔在村外、無人機喊話驅散聚集人群、杭州“武林大媽”志願者24小時值守巡防……和在一線戰“疫”的白衣天使相比,無數名基層防控人員同樣可愛可敬。

當前,全國即將迎來“返崗、返工、返學”高峰節點,疫情防控正處於不進則退的重要關口。

全國各地出現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群防群治案例,如2月4日杭州市明確要求全市所有村莊、小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

守住自己門,管住自己人。城市內部的封閉式管理從最基層處定位流動人員,從最根源處強化管控,無疑是一種量化細化的閉環管控有效舉措。

2月4日,正式立春。俗話說“立春頭,生病少”,只有依賴群眾的自覺和自律,發揮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優勢,進一步管控人員集聚,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築牢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方能真正“勝瘟神,生病少”。

審核:王小龍

終審:冷文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