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昨天凌晨,杭州市人民政府宣佈實施“防控疫情 人人有責”十項舉措。全市所有村莊、小區、單位實行封閉式管理,非涉及居民生活必需的公共場所一律關閉,除特殊需要外,倡導每戶家庭每兩天指派1名家庭成員外出採購生活物資。

“十項舉措”有沒有迅速落實?是否執行到位?效果怎樣?

昨天,都市快報民意直通車記者兵分多路,在多城區隨機實地探訪。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通往西湖景區翁家村、龍井村、滿覺隴村、楊梅嶺村的龍井路入口。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西湖景區雙峰新村。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西湖區曙光路沿線居民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西湖區九蓮新村。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西湖區保俶北路29號居民區。

拱墅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拱墅區小河東村。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拱墅區紅石中央花苑、沈塘苑。

“你沒事就不要串門了”

在溫州路社區吃了“閉門羹”


昨天上午,我們來到拱墅區拱宸橋附近的溫州路社區。

在溫州路北側的一個入口,我們想要走進小區,被穿著志願者紅馬甲的工作人員攔了下來。

工作人員先用槍式體溫測量器在記者額頭部位測了體溫。

“你住在裡面嗎?”工作人員問。

“我是來找朋友的。”我搖了搖頭。

“不是我們小區的業主,那我不能放你進去的哦。你沒事就不要串門了啊!如果有特別著急情況,一定要找你朋友的話,那要跟你朋友確認好,讓他跑到大門這裡來,當著我們的面說明情況,再領你進去。同時,你還要在我這裡做詳細的個人信息登記。”

此時,旁邊有幾位居民正在測量體溫。可能是體溫儀測出來的數據有一定誤差,工作人員有時會讓居民在一旁先等等,再次測量,一定要符合標準後,才放行。

“我的體溫沒問題吧?”我問。

“是的,虧得體溫合格嘞!要是體溫不合格麼,我們就馬上要去跟防疫站報告,要叫你去檢查的嘞!這是為你好,檢查出來是普通的發燒感冒,你就回家好好休息,要是查出來身體真的有狀況,也能幫你早點治好。我跟你說了這麼多,你要是查出不好,我也要去隔離了,哈哈。”這位工作人員詼諧地說。

看起來,溫州路社區把小區的入口看得非常嚴實,小區外的居民想要進入小區,是非常困難的。

一輛黑色轎車從溫州路社區駛了出來,在車輛等紅燈的間隙,我們隔著車窗詢問司機今天出門是否順利,這位司機說,蠻順利的。

他說:“我的工作和防控也有一定的關聯,春節期間都開車出門去上班的,社區工作人員也都知道我這個情況,我這張臉他們已經認識了。”

對於社區近期的防控工作,他很肯定:“我們前幾天就接到了社區的電話,叫我們沒事不要出門,有情況隨時報告。但是我的工作需要嘛,必須出門上班,沒辦法的。我家裡其他人,都在屋裡沒出來過。”


買點菜就趕緊回家去了

在外面逛要被兒子說的


在溫州路社區吃了“閉門羹”後,我們又來到同屬拱宸橋街道的台州路社區、廣利普金家園、新湖北國之春等幾個小區,小區門口都有人在負責登記,還有居民在等候測量體溫。

幾個小區間的弄堂裡,偶有行人匆匆走過,都戴著口罩。

一位拎著一盒酥魚的大媽說:“社區叫我們不要跑出來,本來我們小姐妹要在花園裡打牌的,現在買點菜就趕緊回家去了,在外面逛等下要被兒子說的。”


下城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下城區朝暉七小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下城區永豐巷小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下城區長運路沿線居民區。

東新園小區內的公園

也打算暫時封閉了

避免人群聚集


下城區香積寺東路上的東新園小區,是杭州市目前規模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之一,住戶眾多,人員流動性也比較強。

昨天上午,我們來到小區南門,一眼就可以看到大門口的紅色崗亭旁,物業和社區的工作人員清一色穿著志願者紅馬甲,戴著口罩,拿著耳溫槍,對進入小區的車輛、居民逐一測量體溫。

一旁還設了一張方桌,除了一張張人員信息登記表,還整整齊齊地碼放著小區居民網上訂購的外賣、蔬菜等物品。

東新園社區的酈書記,個子不高,說話中氣十足。她告訴我們,東新園小區共有74幢房子、5372戶人家,由於人數眾多,管理起來難度不小。

“我們在春節前就對所有的住戶逐一摸排、電話溝通,想方設法瞭解情況。”酈書記說,“多虧這一步走得及時,這讓我們對節後住戶返回的情況,提早就有了大致的瞭解,節後的防疫工作才能保持井然有序。”

酈書記說,目前對於進入小區的居民,都要經過問詢、測體溫之後才允許,外來無關人員一律不得進入。車輛也是同理,只有小區登記在冊的車輛才會發放出入證,憑證測溫後才可以駛入。

小區原本有7個出入口,目前關閉了5個,只剩南北2個。對重點疫區返回的居民,都要求居家隔離14天,信息實施聯動。這些住戶的買菜、倒垃圾等需求,工作人員都會上門協助解決。電梯、樓道,每天按時消毒。

我們又去小區的北門看了看。小區很大,從南門到北門,一來一回花了近半小時。在小區中央,還有一個大公園。“前段時間天氣比較好,公園裡經常會聚集一些打牌、聊天的居民。”酈書記說,“我們只要看到,就會上前勸阻,因為這個也捱了不少罵呢!”

酈書記還透露,小區還要給居民製作一批居住證,發給大家,可以加強防控。同時,還在和物業、業委會溝通,準備把小區的北門改為車輛的出口,對行人全封閉,以此進一步加強小區進出口的管控。小區內的公園,也打算暫時封閉了,避免人群的聚集。

“居民如果想了解小區的防疫工作情況,可以通過我們小區業委會的公眾號查閱,我們會每天進行更新,大家一目瞭然。”酈書記說。


我們和楊家春曉小區物業主任一起

給居家隔離的住戶送了一回菜


我們接著來到下城區石橋街道的楊家春曉小區。楊家春曉小區也是經濟適用房小區,分為南北兩苑,合計22幢房子、1600戶人家。

首先來到住戶較多的南苑。正值午飯時間,小區東門進出人員不算多,物業的3名工作人員正對他們進行體溫檢測。

同樣的,崗亭門口擺放了一張長條桌,居民的外賣、快遞等物品全都擺放在一起,等待領取。

我在門口觀察了15分鐘,進出小區的居民基本都戴著口罩,偶爾見到一個不戴的,工作人員立馬會上前勸說,請其戴上口罩再出門。

過了一會兒,楊家春曉小區物業的沈主任也趕來加入了隊伍。他說,楊家春曉本地居民佔絕大多數,出租不多。小區目前人員、車輛的管理嚴格,進出都要測量體溫。如果發現重點疫區返回的人員,會通報社區進一步處理。對於此前已經返回、正在居家隔離住戶的各種需求,物業會幫助解決。

我們跟著沈主任一起,去給小區某幢“自我隔離”的住戶送菜。

坐電梯到達這戶人家的門口後,我看到,大門上貼著一張“溫馨提示”,上面寫著,從幾月幾日零點起解除觀察。沈主任把蔬菜放在門口的地上,敲了敲門後,就直接離開了,同時發微信通知他們開門拿菜。

在返回的路上,沈主任說,別看小區物業人不多,但這幾個保安都做了七八年了,對小區內的住戶非常瞭解,這對於疫病的防控很有幫助。


餘杭區


記者從迪凱·運河印象小區的地下車庫

順利“潛入”了小區內部


位於餘杭區好運街附近的迪凱·運河印象,是個商住樓盤,2017年初剛交付,物業是迪凱物業。

小區大門口有保安在登記、量體溫。

我們隨機採訪了兩位業主,他們說,大年三十,小區有一戶湖北人從老家回杭,在家自覺隔離,當時,物業並沒有及時報告給社區,“給我們的感覺是,物業管控得並不是那麼到位,全靠那戶人家自覺。”

“昨天,我們發現小區車庫出入口和業主進小區出入口,已安排了專門的人員登記、查看身份證、量體溫,但小區的地下二層停車庫,有2個靠西面的出口無人把守,依舊可以從小區外面自由出入。這怎麼行?通過地下二層停車庫,可以直接坐電梯到達小區內的啊!”

我們如法炮製,果然從小區的地下2層車庫,順利“潛入”了小區內部!

在小區走了走,看到電梯等位置有張貼告示,寫著:從2月5日起,小區將進行全封閉式管理,一切外來人員禁止入內(包括杭州人)。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們這裡不是純住宅小區,住的人相對來說比較雜,物業的行動力並沒有很快。”看我們四處打量,有位戴著口罩的業主踱過來,和我們吐槽,“到1月31日那天,我們小區門禁還是和往常一樣,並不需要測體溫、做登記呢!”

在我們即將離開小區的時候,又聽一位戴口罩的業主說:2月2日晚上8點後,他們發現,小區車庫、業主入口的疫情防控人員也已基本撤離,就只留下兩個保安在崗亭,“有些業主晚上回家,可以和疫情發生前一樣,直接進出小區。”


上城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上城區鬥富二橋居民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上城區元寶街小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上城區馬市街社區。

饅頭山社區有沒戴口罩的居民聚在一起

吃東西、抽菸、聊天


昨天下午,我們駕車前往上城區南面的饅頭山社區。

饅頭山社區,在老杭州人心中是正宗的“皇城根”。雖處市中心,卻遠離喧囂,近年來,也成為很多外地遊客的打卡地。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饅頭山社區,一位未戴口罩的行人。朱振輝 攝

從鳳山路右轉進入饅頭山路時,我們的車輛被交警和社區工作人員攔了下來,測量體溫,一切正常之後才放行。

接下來,一路從饅頭山路開到笤帚灣,路面上幾乎看不見其他的車輛,悠閒清靜。

在饅頭山社區停好車,邊走邊看,沒走出100米,就聽到一陣嬉笑打鬧聲。原來,在馬路邊的一處空地上,有兩個人在打羽毛球,旁邊還有幾位中年人坐在石凳上,邊看球邊抽菸、聊天。他們相互之間離得較近,好幾個人沒有戴口罩。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饅頭山社區,兩位環衛工人模樣的人在打羽毛球,多人圍觀、抽菸、聊天,且未戴口罩。朱振輝 攝

繼續往前,一路上,行人稀少,偶爾看到幾位大伯大媽,有的戴上了口罩,有的沒有戴。步入梵天寺路,走在白牆黛瓦之間,基本看不見行人。在一排排小店之間,我們見到,有幾位阿姨聚在一起吃東西聊天,同樣沒有戴口罩。這些饅頭山的老居民們,湊得近近的,表情悠閒放鬆,時不時哈哈大笑。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饅頭山社區,幾位阿姨集聚聊天、吃東西,均未戴口罩。朱振輝 攝

“我要進去找我女朋友”

“先報出具體地址,登記”

十五奎巷社區攔下了這個小夥子


我們探訪了上城區十五奎巷社區,一個沒有圍牆的全開放社區。

兩個出入口都站著多位“紅馬甲”,一旁擺放著三塊醒目的紅色廣告牌,分別是進出公告、志願者招募令和捐贈倡議書。

在十五奎巷和中山南路的交叉口,是社區的車輛入口。我們和站在門口的社區書記李敏聊了聊。她說,從大年三十開始,這已經是她上班的第12天了。“十五奎巷社區是個全開放的小區,管理起來存在難度,只能先把卡口設置好,這邊十五奎巷進,那邊城隍牌樓巷出。”李敏說。

“對於進出的車輛,本地車牌的,我們一律問清楚事由,測量好體溫後才放行。外地車輛一律不得入內。”李敏說,“行人也是一樣,說不清楚具體地址的,同樣不能進。如果是跑過來買菜的大伯大媽,我們會在測量體溫之後放行。”

在現場,我們發現一位穿著時髦的小夥子,揹著包埋頭就想往裡走,被社區工作人員攔下。

“我要進去找我女朋友,她住裡面的。”小夥子被攔住之後解釋說,“早上我就是從這出來的。”

不過,他卻報不出具體的門牌號。只得在一旁先登記,等待女友微信上把地址發過來,才能進入。

“我在這裡做了9年,對於居民的情況比較瞭解。幾天前也做好了排摸。”李主任說,“目前,在家裡居家隔離14天的住戶,我們每天都會保持聯繫。年紀大的、不會網上買菜的,全部由我們社工買好,送貨上門。”


記者手記

非常時期

為了更多人安全

多查一點總沒錯


2月4日,杭州市發佈史上“最嚴禁令”,從昨天快報記者的多路探訪來看,杭州市民對此充分理解並支持,各社區總體的實施情況非常不錯。

總體來看:對於出入口固定,有物業協助管理的封閉式新小區、次新小區,在出入管理、情況排摸、信息溝通等方面,比較容易固化形成體系,做好嚴防嚴控相對難度較小。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濱江區寰宇灣小區。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濱江區錢江彩虹城小區。

而對於類似饅頭山社區等一些開放式的、沒有物業的老舊小區而言,一方面,四通八達的道路,新老住戶交替混雜,又沒有物業公司幫襯,在集中管理方面存在難度。另一方面,住戶中,老年人佔較大比重,多年鄰居相互熟悉,平時習慣聚集,且在信息採集、措施傳遞方面,也存在著無法藉助互聯網手段的掣肘………


這就需要我們街道、社區的工作人員多一份努力,通過加大巡查力度,積極上門勸導的方式,避免人員聚集、防護措施不到位等問題出現。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江乾區雙菱新村。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蕭山區黨灣鎮紅界村。

另外,從餘杭區迪凱·運河印象小區可由地下車庫“潛入”小區內部一例,也提醒大家,做好防控工作,尤其要注意細節,像車庫這類出入口,別疏漏了!(朱振輝)


封閉式管理第一天,快報記者從地下車庫順利“潛入”小區內部,還有居民沒戴口罩聚集打羽毛球、聊天

(作者:見習記者 朱振輝 記者 黃煜軒 呂磊 嶽雁 陸丹 攝影 首席記者 陳中秋 編輯:吳晶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