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如面,戰疫時期那些動人的“與妻書”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秦娜

2月14日,在這個充滿愛的日子裡。有這麼一群人,她們把“小愛”深深藏在心底,把“大愛”留給被病痛折磨的患者,她們就這樣堅守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

在她們身後,一個個“小家”裡的他,縱有千萬般不捨和心疼,但依舊笑著面對、笑著鼓勵。

一封“與妻書”,是愛的表白,也是愛的宣言;一句見字如面,是溫暖,也是力量。

人生種種經歷,我們永遠肩並肩

“老婆,十二年前,5·12地震時,你在住院部22樓科室值班,我逆著人流跑樓梯上去找你,只想著儘快見到你,你在鎮定地安撫和分流病人;十二年後,新冠肺炎來襲,我們都成為了逆行者,在不同崗位同時面對,你依然鎮定地在隔離病房治療病人。在這十二年的歲月裡,我們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一路走來,我們有了新的家庭成員可可。以往的歲月靜好,是無數幕後英雄在黑暗中守護著我們,為我們帶來光明;今天,輪到我們站出來站在抗疫一線,守護光明。在人生的種種經歷中,我們永遠肩並肩在一起。”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進入隔離病房的馬志遠。

寫這封信的人是蘭大一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王文進,此時此刻,他的妻子、蘭大一院老年病副主任醫師馬志遠正在隔離病房奮戰。相濡以沫12年,由於工作性質,有時候一週只能見兩次面的他們,日常都只能靠冰箱上的留言貼留言交流。而這一次,平時不善言辭的王文進頭一次給妻子寫了封“情書”。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一家三口幸福合影。

戰有召,令必行。疫情發生後,夫妻二人都做好了衝鋒一線的準備。根據醫院統一部署,馬志遠被抽調進入第二梯隊,進駐隔離病房醫療組。在隔離病房,她每天和醫護隊友一起,救治病人,經常從早忙到深夜。王文進堅守在急診科,疫情之下,急診科的工作壓力倍增,成為醫院診療工作的前沿陣地。

“當時我們就說好了,不論抽到誰,甚至兩個人都去,都沒有問題。當醫生首先就是要奉獻,而作為黨員,在國家災難面前,我們更不能後退。”馬志遠說。為了不讓家裡年近七旬的父母和8歲的孩子擔心,她刻意把和家人視頻的時間安排在晚上,“燈光暗一些,臉上被防護品壓出的壓痕就看起來沒那麼深那麼紅,為了遮掩,有時候還會刻意塗點粉。”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夫妻兩人隔窗“加油”。

“加油!”那天,結束了一天緊張的工作,王文進急匆匆去“看望”妻子。兩個人隔著隔離病房窗戶互喊“加油”的場景令人動容。“你們急診科人員流動比較頻繁,你自己一定要注意安全,千萬做好防護。老爸老媽就拜託你了,我很好,很快就會見面的。”馬志遠細心叮囑著愛人。

“病毒只是在空間上拉開了我們的距離,但是我們的心永遠在一起。愛你!”來自愛人愛的宣言,讓馬志遠充滿力量。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親愛的琴:見字如面,你在武漢市中心醫院一線工作還好嗎?武漢的天氣有些溼冷,我們北方人可能有些不太適應,你要多穿一件背心,多注意自己的身體。我和兒子、家人都很好,勿念!……每當我們看到你們工作時的照片時,兒子總要從中仔細找找哪個是你;當我看到你不高的身軀穿戴著厚重的防護裝備時,我能感受到你內心的堅韌與強大……琴,你要堅持,你也一定能夠堅持!因為後方的家人是你最堅強的後盾。”

信中的“琴”是甘肅省中醫院康復醫學科護士長張燕琴,她的愛人王晨是省中醫院外周血管病介入科醫生。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張燕琴在武漢戰疫。

張燕琴是一名黨員,也曾經是一名ICU的護士,她深知這個特殊時刻最需要她這樣的醫護人員。因此,疫情發生後,張燕琴第一時間向醫院遞交請戰書,同是醫生的愛人王晨非常支持。1月28日,張燕琴跟隨甘肅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奔赴武漢。

王晨清晰地記得臨行那天早晨,當醫院同事們為隊員們壯行出征時,雖然妻子看上去一臉平靜,但是他從妻子的眼神中讀到了一絲忐忑與不捨。他知道,妻子的忐忑是因為不完全清楚前方的疫情,深怕辜負了所有人的重託;她的不捨是因為此去尚不知歸期,家人始終是她最牽掛的。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出征前,夫妻兩人擁抱作別。

在武漢,張燕琴在一線臨床護理工作中艱苦戰疫,給病人輸液、吸氧、測量生命體徵,還要進行生活護理,繁重的工作讓她無暇顧及時間的匆匆。在蘭州,王晨和兒子整天盯著電視瞭解武漢的疫情進展,總是盯著手機,時時盼著妻子發來短信和視頻,因為害怕打擾張燕琴的工作,王晨總是不忍心主動給妻子發信息、連視頻。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平凡的幸福更讓人懷念。

十幾天的戰疫,雖然辛苦,但讓張燕琴欣慰的是患者都在好轉。“剛來到病區時,好多患者很焦慮,一進屋就發火,漸漸地他們臉上都露出了充滿希望的笑容,總是對我們說謝謝。”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兒子為遠在武漢的媽媽畫的全家福。

2月12日,武漢駐地院子裡的花開了,在張燕琴看來,這是希望之花、勝利之花。“我們也期盼著你早日平安凱旋,到那一天,沒有陰霾,春光旖麗,山花爛漫之時,拋掉口罩,我們全家團圓,一起去感受春天的氣息。”王晨期盼著歸期。

縱有千萬般不捨,此刻唯願你平安歸來

“小萍吾妻:轉眼間,你去赴鄂支援疫情作戰已經十多天了。這些天我是既擔憂又欣慰。擔憂的是你這一去兇險重重,而我們的孩子還小,什麼時候回來也是個未知數,這怎麼能讓人放心呢。欣慰的是你的堅定執著與義無反顧,你說這時候你們醫護人員不衝在前還有誰呢,你現在是預備黨員了,必須起到帶頭作用,哪裡需要就要到哪裡去……國家危難,抗戰前行,這本應該是男人衝鋒在前,此刻我卻無能為力……每次看到你下班後的疲憊狀態和傷痕照片,除了心疼就只剩心疼了。加油,愛人!我與孩子時刻與你同在。期待你們早日平安歸來!”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顧小萍和同事送患者出院。

信中的“小萍”是甘肅省第二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顧小萍,她的愛人叫武慶。

由於工作關係,武慶常年在外地工作,一家人原本就聚少離多,每年過年就是全家相聚最長的時間。臘月二十八,武慶趕回家準備好好過個團圓年。“我們馬上就要出發去支援武漢了”,除夕夜,這一突如其來的消息,“打”得武慶措手不及,他想勸妻子,但又覺得自己不能這麼自私。

1月28日,早上6點多天還黑著,武慶目送妻子上車遠行,心裡特別不是滋味。剛到武漢,聽說當地醫療物資緊缺,武慶東拼西湊買了滿滿一大箱準備給顧小萍寄過去,卻被告知非常時期不能確保郵寄到本人手中,必須本人親自去指定地點提貨,擔心妻子在武漢人生地不熟取貨不方便,他只好作罷。後來,當聽到許多愛心人士直接捐助醫療物資到一線醫院,解決了妻子和同事們的燃眉之急,武慶才寬心許多。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一個夜班後,讓人心疼的臉。

顧小萍在武漢市中心醫院的第一個夜班,令她難忘。全身密不透風的防護服,一穿就是6個多小時,不能吃喝,也不能上廁所。更讓她難捱的是,稍微一動就是滿身大汗,以前簡單的護理工作都要花更長的時間。滿是霧水的護目鏡讓她視線模糊,有時給病人扎針,一不小心水珠就會滴在病人手上。一個班下來,臉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

见字如面,战疫时期那些动人的“与妻书”

顧小萍和同事們在一起。

從顧小萍去武漢的那天起,武慶就沒有停止過擔心。當看到顧小萍寫的戰疫日記時,他更加深切地體會到一線醫護人員的艱辛與酸楚,也更覺醫護人員的勇敢,他為妻子感到驕傲。

“全國這麼多醫護人員聚在武漢打‘怪獸’,能和精英同仁們並肩作戰我非常自豪,即使流再多汗水、受再多苦也值得。”顧小萍對愛人說。

遠相望,兩地書,雖只是隻言片語,卻道不盡細水長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