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在眾多的明代影視劇節目中,都可以看到明末大奸臣魏忠賢的身影,即使是不瞭解魏忠賢這個人,也聽說過他的事蹟,把持朝政,禍亂朝綱,權傾朝野,皇帝是萬歲,他自稱九千歲,其權利堪比皇帝,殘害無數忠良,身為一個太監身,卻不安分在皇帝身邊輔佐,妄想自己的權力駕馭在皇帝之上,這樣的奸臣形象,人人得而誅之,然而這只是影視節目中的魏忠賢形象,在歷史上的魏忠賢,其實還做了很多有利於百姓跟國家的好事,當然他所做的惡事也不會因此而被抹滅。

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魏忠賢在大權掌握在手上時,十分擁戴崇禎當皇帝,崇禎能夠順利登基為帝,其中很大成分取決於魏忠賢,然而崇禎是皇帝,身為傀儡帝王多年,想必沒有哪個帝王是心甘情願當傀儡皇帝,本來自己擁有的權力要旁落於太監手上,當崇禎收回手上權力之時,也是魏忠賢喪命之時

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其實魏忠賢並沒有想要當皇帝的想法,他所做的一切,一個方面也是因為皇帝沒用,他又是個有野心的人,於是就奪取政權自己掌管,然而他所做的一切也觸及到了身為帝王的底線,崇禎不殺他才有問題,魏忠賢在臨終前,還在跟崇禎皇帝垂死掙扎:“你殺我,倚靠東林黨,大明必亡。”果真沒過多久,大明氣數已盡,國之將亡,崇禎在自盡前悲哀的說了一句:“賊臣誤我!”

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那麼話說回來那麼為何魏忠賢掌權期間,後金虎視眈眈的皇太極為何始終未能拿下明朝,而崇禎當上皇帝掌權沒多久,明朝就走向滅亡?魏忠賢能夠從一個小太監,躍身權傾朝野的大宦官,跟其自身能力脫不開關係,一個沒能力的太監,也做不到萬人之上的位置,魏忠賢對明朝的局勢也有所研究。

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當時國情內憂外患,內有各地的農民起義,外有女真人虎視眈眈,魏忠賢決定,先解決了外族部落女真人的覬覦,再解決各地的民生問題,這個決定無疑是正確的,魏忠提拔了優秀將領吳三桂鎮壓山海關,利用手中的職權提拔了大量傑出軍官,讓這些人在遼東戰場上能夠充分展現出他們的軍事能力,這些人像是袁崇煥、孫承宗、毛文龍等著名將領,也是這些人的存在,讓後金進攻感到相當頭疼,而皇太極征戰一生,卻也沒能踏進山海關一步。

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將士們在前線廝殺,糧草這些也是相當重要,為了國庫充盈,魏忠賢上奏主張對東南沿海地區富庶之地進行多項的徵收賦稅,對於西北地區,比較貧困等地,魏忠賢採取了減免賦稅的措施,這樣一來,穩定了當時一些西北不安分的百姓動亂,畢竟身為百姓,無論誰當皇帝,他們都不在乎,在乎的是,如果才能更好的活下去。

魏忠賢掌權期間,為何後金始終未能拿下明朝,其真實原因

國庫充盈,前方的將領也能心無旁騖的對戰後金,後金對此十分頭大,而在朝堂上,東林黨始終反對魏忠賢,東林黨大部分的文人雅士,以求安穩為主,多次主張跟後金議和,崇禎被魏忠賢壓制久了,手上掌控大權,第一個想要解決的就是魏忠賢,於是魏忠賢被崇禎逼著自殺。

歡迎觀看歷史雜誌,大家對魏忠賢有什麼新的看法呢?不妨一起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