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说起于和伟,大家可能都会想起那句戏言:如果他再演个孙权,于和伟就能承包“一个人的三国”。但是于和伟却坦言,最想演的角色是诸葛亮,看来“一个人的三国”应该是无法实现了。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在高希希导演的新《三国》中,他饰演的刘备宽厚隐忍;在《军师联盟》中,他饰演的曹操张狂霸气。一个人能在同一类型的作品中,将两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演绎的都那么深入人心,于和伟完全配得上“一人千面”的美誉。

最近,于和伟凭借着《决胜法庭》这部剧再次刷屏。说起“决胜”这个词,大家都会联想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两句经常拿来形容“智圣”诸葛亮,于和伟也算是间接圆梦了。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于和伟这位演员可以说是娱乐圈最低调,也是最被低估的实力派演员了。

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于和伟就是这样一位历经磨难,最终站在巅峰的人。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于和伟是东北人,1971年出生于辽宁省抚顺市。他有五个姐姐,三个哥哥,他在家排行老幺。母亲生下他的时候,已经45岁了,算是高龄产妇。年纪比较大的母亲,奶水不足,根本不能养活他。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于和伟的大姐比他大24岁,正好这时他的大姐生下了一个女儿,都说长兄如父,在于和伟的眼里,长姐如母,因为于和伟从小就是吃大姐的奶水长大的,大姐是他眼中的“小妈妈”。

“我外甥女比我小,那个时候,我大姐一边抱着我,一边抱着我外甥女。长大后,家里几乎所有好吃的好玩的,我大姐都会说,给你老舅。”

在那个年代,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养活九个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生活本来就已经很艰难了,没想到,在于和伟3岁的时候,家里的顶梁柱,于和伟的父亲又不幸去世了。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这样的打击对于本来就是贫困户的于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将近50岁的母亲早起晚归的去卖烤红薯,困苦的生活并没有将她击倒,将这些孩子拉扯大是她坚定的目标。

但是这点微薄的收入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入不敷出。

好在于和伟的哥哥姐姐们已经有赚钱的能力了,在哥哥姐姐的帮衬下,作为老幺的于和伟从小就备受宠爱,所以于和伟对这些哥哥姐姐们有着很深的感情。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对于和伟来说,感情最深的非大姐莫属了,除了姐姐从小就喂奶给他,更是因为大姐的支持和力排众议,才有了今天的于和伟。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上了初中的于和伟,成绩并不好,唯一的爱好就是唱歌。第一次中考,他的成绩不是很理想,作为当时的“文艺青年”,于和伟并不想早早的下学,成为待业青年,所以他决定复读一年,考个好高中。

一方面不好意思待在原来的学校继续学习,另一方面也为了静下心,于和伟专门选了一个新学校复读,陌生的环境里,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难忘的老师,吴老师。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由于家里实在是太穷困了,于和伟承担不起补课费,使他一度想要放弃补课。这时候,吴老师伸出援手:“这个学生我亲自带,5元学费从我工资里面扣”。

借着《走在回家的路上》这档节目,于和伟终于有机会去探望这位在十字路口,给他指明方向的领路人。看到吴老师的那一瞬间,已入不惑之年的于和伟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抱着吴老师失声大哭。

“现在想想,确实我对他的感情和依赖,是有对父亲的感情在里面的”。

第二年中考,于和伟的成绩虽然上来了,还是不理想,考不上重点高中。这时候,恰巧抚顺市幼儿师范学校第一年开始招男生,毕业之后包分配,可以去小学当音乐老师。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本身就喜爱音乐的于和伟,在老师的建议下,报考了师范专业。三年中专读下来,学校准备分配工作,深知自己专业课学得并不好的于和伟,怕误人子弟,心里很受折磨,不知道该怎么办。

此时正好赶上抚顺市话剧团到学校招人,本身就具有才艺,又逢“走投无路”的于和伟就报了名。面试的时候,于和伟给考官唱了一首歌,又模仿了上学时看到的卖瓜子的盲人。

最后几十个考生中,只有于和伟和班里的一个女生考上了。就这样,于和伟稀里糊涂的迈进了演员的圈子,成了话剧社的一员。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也正是在这个话剧社,他才明白什么是演戏,也下定了要当演员的决心,没有生活方向的他,第一次对当演员这个目标充满着无限的渴望。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在抚顺话剧社做学员的时候,当剧团在台上表演,于和伟就搬着一个小板凳,坐在边幕条斜眼看演出,当时的他是没有资格上台演出的。话剧团在抚顺市演出了一年,于和伟就在板凳上看了一年。

有着混日子打算的于和伟,看着看着,一个莫名的念头总是在心里乱撞:他也想上去演!

“目标很简单,就想着什么时候我也能上去演。不过那个时候,就算真让我上,我也害怕。”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终于有了一次机会,于和伟在某单本剧里演农村团支书,只有寥寥几句台词。作为东北人,又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所以说话的时候一股东北大碴子味,让当时选他的副导演很丢面子。吃饭的时候,副导演坐在他旁边,

“你也算是专业单位的,怎么普通话都说不好?给我说个‘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说!”

闷头吃饭的于和伟把筷子一放,留下一句“我不说”,起身就走开了。

这件事情过去之后,于和伟手里就经常带着一本字典,看到不认识的字或者拗口的发音时,就用字典查,看到底是平舌还是翘舌。虽然他看起来和旁人格格不入,但是全家人都给了他很大的支持。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台上台下两种人生,于和伟咂摸出了意思,他想学演戏了。但是话剧团是演出单位,他又能跟谁学呢?百般思索之下,又一个念头开始在心里乱撞:上学!

但是上学就意味着要放弃话剧团这个“铁饭碗”,在那个年代,这个“铁饭碗”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啊!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况且对于他这样的家庭,话剧团的工作稳定又省劲,还能赚钱补贴家用,所以遇到母亲的极力反对。

“我妈不同意,因为她觉得我当时的工作是全家最好的。停了工作,没了工资,还要去上四年学,不能去。”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最终还是从小抚养他长大的大姐力排众议,给他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咱家没出过大学生,好不容易出来一个,我砸锅卖铁也供你。”

大姐的支持也让犹豫不决的于和伟下定了决心,他到处打听中戏、上戏,只要有招生就去考。终于在1992年,于和伟顺利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

在上海上学,一年的学费加住宿费就将近800元。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而且母亲也不太支持,所以考上上戏的于和伟面临无学可上的窘境。于和伟的大姐卖掉了外甥的钢琴,给他提供了资金支持。

“看见没,小伟,这钱我就给你上大学了。”

简单又朴实的话语,让于和伟热泪盈眶,拿着卖掉钢琴得来的4000块钱,于和伟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进入上戏之后,于和伟非常珍惜这个机会,有空就去钻研演技。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由于能力出众,成绩又好,所以于和伟很快成了班上的骨干,出演了很多大戏的主角,发挥亮眼。片酬最高的时候,他拿到1500元一集。因为演技很好,在面临毕业的时候,南京前线话剧团点名要他。

本以为事业将一帆风顺的于和伟,在被分配到南京前线话剧团后,心态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一蹶不振了三年。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南京前线话剧团在上戏一共找了7人,去了之后,工作稳定,生活规律。清早起来要去团里报到、开会,一天三顿饭都在剧团的食堂解决。也就是在那时候,他有了睡午觉的习惯。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吃完午饭睡午觉,缺乏锻炼,最后胖到了170斤。在话剧团的前两年,于和伟是站在舞台最后的旗手,只负责甩大旗。

在上戏,于和伟是高材生,演的是主角,拿的是高片酬,但是分配到南京前线话剧团后,却变成跑龙套的了。心理落差极大,可以慰藉的,也是唯一的乐趣就是,下午可以逛街到珠江路买电影光盘。

于和伟在话剧团舞台上是跑龙套的,到了剧组里是群众演员。

“剧组一般先去专业院校挑,挑的都是男主角,到了地方话剧团,就只剩200一天的角色了。”

当时一个剧组找到于和伟,给出的酬劳是五集1000块钱,五天拍完,算下来一天200元。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拿惯了高片酬的于和伟心里很委屈,和剧组讨价还价,最后谈崩了。

“在戏剧学院的时候,我拍戏已经是一集1500了。在这5集戏给我1000,其实不是差那500块钱,就是饿得太轻了。”

两年后,再有剧组来找群演,一天50块,有台词的100块,于和伟:可以,我去。

这三年时间对于和伟来说可谓是折磨,终于在1999年迎来了转机。于和伟参演了个人首部电视剧《曹操》,在里面饰演荀彧,正式进入演艺圈。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直到2003年,于和伟遇到了他的伯乐——著名导演高希希,并在高希希所导演的《历史的天空》中,饰演反派角色“万古碑”,一炮走红。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在2003年高希希导演拿到了《历史的天空》这部电视剧的剧本。更巧的是,这个剧本正好是南京前线话剧团的姚远、邓海南、蒋晓勤三位编剧所创,并向高希希推荐,让于和伟去演反派一号“万古碑”。

剧组同意了,没想到一个月后,副导演打来电话,万古碑已经有人演了,给于和伟另外一个角色叛徒李文彬,蒋晓勤知道后立刻打电话给制片人和导演。

“我们三个编剧联合推荐,剧本已经发给人家看了一个月,怎么能说不用就不用呢?人物的种子已经在心里发芽了!”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下午3点多,还是那名副导演打来电话,很简短:于和伟,万古碑你接着演吧!

于和伟:“没有影视作品,人家不了解我,完全是靠这个面子。”

于和伟是一个内向敏感的人,遇到熟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遇到生人,会自动竖起一道屏障。

《历史的天空》这部戏大腕云集,汇集了张丰毅、殷桃、李雪健等一大批实力派演员。在演戏的头三个月,于和伟几乎都不跟大家说话,演完戏也不问导演好坏,导演说“过了”,他就收工吃饭。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有一天,演员队的队长找到于和伟,替导演传话,邀请于和伟去吃饭。在饭桌上,高希希第一次对于和伟的演技作出评价。

“这个角色将来出来,你看吧,一定是震撼性的效果。”

该剧制片人和导演后来跟于和伟成了好友,于和伟也凭借着在这部剧中的演技,成功征服了导演高希希,成了高希希拍戏的御用男主角。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此后,于和伟陆续出演了《搭错车》、《真情年代》、《男人底线》、《光荣岁月》等一系列的作品的男主角,包括那部让于和伟声名大噪的新《三国》。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历史的天空》之后,于和伟成名了,逐渐演上了男一号。2010年,新《三国》中刘皇叔的角色深入人心,此时本应该高兴的他,心里却充满了焦虑。

于和伟:“不上不下的时候是很尴尬的。再往上走,好剧本和优良资源全过来,强强联合会产生好作品,可是说实话,我没到那个点。”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处于不上不下的过渡状态,让于和伟感到非常难受。他认为自己是靠专业吃饭的,但是他觉得自己被一种“不是初心的东西”所困扰和绑架。

数据、流量、粉丝、资本混合在一起所爆发出的剧烈化学反应,让表演方式、表演技巧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用了大半生所积累来的表演技术和表演技巧,突然就没人看了。

于和伟:“我准备了功课,认认真真拍戏,结果我塑造的人物反响那么……我不是圣人。”

从《X时代》开始,小鲜肉和韩国欧巴横行,流量为王,小鲜肉一茬接着一茬,演艺圈似乎已经步入歧途,不看演技看颜值,演艺生态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于和伟:“逐利没错,但现在受众里孩子越来越多了,我们要有一些文化引领的责任心,不能为了逐利把责任心丧失贻尽,这才有希望。”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于和伟在《军师联盟》饰演了刘备的宿敌曹操。这部戏终于让于和伟摆脱了“他自认为的”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并获得了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配角奖。当然有一说一,这部剧中曹操的光芒确实盖过了主角司马懿。

网上也多了很多的赞美之词,“于和伟之后再无人敢演曹操”、“于和伟是行走的表演教科书”。对于这些话,于和伟:

“那些荣誉大半是角色的魅力投射。你的影响力大,就会让更多人看见你、关注你,这是好的,但千万不要被这种东西绑架。”

于和伟:3岁丧父,放弃“铁饭碗”考上戏,被低估的实力派

对于这样的于和伟,大家有什么看法?

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