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靈武: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寧夏日報等10篇報道

今日導讀:

【新華網】靈武市為全市191個小區集中配送生活必需品

【新華網】【戰“疫”日記】請放心,我們在這裡很好

【中國新聞網】寧夏靈武:移動“菜籃子” 轉角就可遇到“菜”

【中國新聞網】寧夏靈武建立“五條綠色通道”力保重點企業防疫生產兩不誤

【寧夏日報客戶端】靈武:防疫春耕兩手抓 田間地頭農事忙

【寧夏日報客戶端】靈武為191個居民小區進行生活必須品集中配送

【銀川發佈】靈武強化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銀川發佈】靈武“五條綠色通道”力保重點企業防疫生產兩不誤

【銀川發佈】靈武為191個小區集中配送生活必需品

【銀川發佈】抗“疫”前線的“父子兵”

靈武市為全市191個小區

集中配送生活必需品

新華網銀川2月13日電(張潔龍)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減少市民出行,寧夏靈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33戶水果、蔬菜經營戶,對靈武市191個居民小區進行生活必需品集中配送。

配送過程中,靈武市市場監管局協同相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對配送人員、運輸車輛、配送商品實施全鏈條、全封閉監管。開展配送工作前,配送人員持健康證每天進行檢測,確保配送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向從事城鄉配送的運輸車輛和人員頒發統一配送標識,實行“一車一證”。

為確保配送米麵糧油果蔬等必需品質量安全,市場監管局每日對貨物進行索證索票情況核查,同時,對貨物採取酒精噴灑的方式進行消毒,要求配送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在規定時間內分時段對包片小區進行配送。

同時,為確保購物居民的健康安全,避免人員擁堵聚集,靈武市在各配送點設立1.5米的隔離區,由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秩序維護和監督。

下一步,靈武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監測預警,著重解決市區社區居民買菜難問題,保障全市居民蔬菜供應。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散佈漲價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好市場秩序,確保疫情期間群眾吃的放心。(完)

【戰“疫”日記】請放心,我們在這裡很好

2月9日晚,接到通知,來自靈武市人民醫院的5名護理人員明天全部下病房。我們抱在一起,互相安慰,互相鼓勵……

在銀川市臨時急救中心經過了5天的培訓,理論學習和實操培訓反覆訓練,規範流程熟記於心,但當真要進入病房時,我們都有些擔心,但面對疫情,戰勝的決心讓我們義無反顧。

2月10日清晨,正式進入了急救中心隔離病房。

在清潔區,我們每個人都認真地按照步驟做好了防護。走向了疫情防控的集中治療急救中心住院部病區。住院部東一、東二病區是急救中心的高度疑似患者,我主動申請進入東二病區。

輕盈的腳步伴隨著砰砰的心跳,一進病區,我看到了三位素不相識的工作人員,互相對視微微一笑,打個“OK”手勢,便有序地開始了各自的工作。

也許是職業所致,當看到病人的那一剎那,我不再緊張,不再害怕,立即投入到了工作狀態,好像忘記了這裡的特殊性,心中只有一個想法:他們是我的病人,我要把他們護理好。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大家都忙碌著,在病房裡來回穿梭……

時間就這樣一分一秒的過去了,我們不斷地安慰病人,給他們疏導,請他們配合治療,為他們打氣,鼓勁!

“呯”的一聲,我快速跑過去一看,滿地都是水,只看到一位大叔光著腳站在水裡。我沒有多想,第一反應就是先把大叔扶到床上,然後迅速打掃地面的積水並進行了消毒。

這位大叔是隔離疑似病人,情緒有點不穩定,我及時對他進行了心理疏導,一邊安慰,一邊和他聊天,慢慢地,他的情緒穩定下來了,微笑著對我說:“丫頭,謝謝你了,你也要注意防護。”

聽著他們暖心的話,雖然一個班連續穿著防護服工作8個小時,很辛苦,但心裡卻很甜。

工作還要繼續,我想告訴關心我的醫院:請放心,我們在這裡挺好的。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一定會充滿各種挑戰,但我堅信,疫情終將結束,曙光定會到來。

寧夏靈武:移動“菜籃子” 轉角就可

遇到“菜”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中新網寧夏新聞2月13日電(寧芬)在嚴峻的疫情面前,寧夏靈武城區街道各居民小區都實行半封閉式管理,居民進出不方便,日常生活必需品採購成了困擾居民的頭疼事。為做好“居家不出門”“非必要不出門”的要求,解決轄區居民消費需求,城區街道近日開始推出蔬菜水果訂點配送的移動“菜籃子”模式,給社區居民又找了一個不出門的“理由”,降低了人員流動。

“菜籃子”請進門。街道向社會各支力量發出號召,召集蔬菜銷售個體經營戶進駐各居民小區,減少居民接觸感染,在保證供給、穩定價格的前提下,滿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在實施群防群控疫情中,力求把居民的生活需求安排好,得到了轄區經營戶的響應,各個體經營戶表示,願意為居民提供平價蔬菜,履行個體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截至目前,共33個體經營戶加入了“菜籃子”進小區的隊伍中。

“菜籃子”保供給。2月11日,街道辦聯合綜合執法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在街道院內召開會議,對有意願進小區配送蔬菜水果的33個個體經營戶進行了分配、培訓,並就做好此項民生事實提出了相關要求。會後,由社區負責將個體經營戶分配至各小區,統一製作配送蔬菜通行證,一個經營戶可在附近幾個小區輪流開展配送服務,確保轄區各小區平價蔬菜供給達到全覆蓋。各社區要落實跟蹤監管責任,對小區和商戶相關卡點工作進行監督和管理,促使疫情防控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

“菜籃子”保安全。街道要求各經營戶,在加大供應的同時嚴把蔬菜、水果等產品質量關、安全關,銷售過程中全程佩戴口罩、手套,市場監督管理局將對這些移動“菜籃子”進行安全檢測,讓居民買的放心,吃的安心,保障居民們舌尖上的安全。(完)

寧夏靈武建立“五條綠色通道”力保

重點企業防疫生產兩不誤

中新網寧夏新聞2月13日電(寧芬)華電靈武供電公司是全區重要的電力供應企業,同時承擔著靈武市及銀川市4000多萬平米供暖任務。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煤炭企業開復工不足、調撥量調整、跨省外運困難,華電靈武發電公司燃料供應出現短缺,從正常每天3萬噸用量,運力下降到每天1.5—2萬噸、下降一半左右,現有庫存24萬噸,嚴重低於15天需求警戒線。為此,按照自治區、銀川市領導關於做好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煤電油氣供應的相關指示要求,靈武市及時研究部署,多方協調、特事特辦,迅速建立“五條綠色通道”,全力解決企業電煤運輸困難,在防疫的關鍵時刻傾力保障社會用電用暖,為疫情防控提供最大支持。

建立“煤炭供應”綠色通道。靈武市對接自治區發改委,協調上海廟新礦內蒙能源公司11座煤礦提前復工復產,對來自山東等重點疫區的工人開通通卡護送綠色通道,增加外購煤源供應6000多噸,大大緩解了庫存下降壓力。

建立“煤炭運輸”綠色通道。協調寧煤供應量由每天一列火車、汽車3000噸,調增到每天2列火車、汽車6000噸。安排交通和工信部門全力以赴保運輸,在華電運輸車輛不足的情況下,協調增加運煤車輛160輛,每天可增加運力近5000噸。為煤炭運輸車輛辦理綠色通行證1500餘張,合理確定車輛運行路線,保障運煤車輛在通過各防疫檢查點時,對照駕駛員身份核對車輛、通行證信息,測量司機體溫後快速放行通過。協調周邊同心、鹽池等縣區,對公司運煤車輛提供便捷服務,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建立“資金支持”綠色通道。針對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在協調市能源公司提前支付3000多萬元供暖費的基礎上,靈武市給予華電公司50萬元扶持資金,用於補助企業煤炭運費增加問題。在政策支持上,連續兌現華電靈武公司技改獎補資金424萬元支持企業發展。

建立“固廢外運”綠色通道。今年以來,華電公司日均產生固廢量(灰、渣、石膏等)約1.1萬噸,最大日產生量達1.3萬噸,日運輸車輛800多輛次。受疫情防控影響,固廢運輸部分道路通行緩慢,靈武市及時為運輸公司辦理綠色通行證200餘張,解決了生產固廢暢通外運問題,確保機組正常穩定安全運行。

建立“復工復產”綠色通道。根據銀川供熱東熱西送統一部署,華電向銀川供熱二期廠內技改項目公司原計劃2月初全面復工,但受疫情影響,施工管理人員10日才到廠,本著科學規範防疫、積極服務企業的要求,靈武市組織工信、衛健、防疫、交通等部門全力協調企業防疫、復工手續辦理,對來自山東等重點疫區工人與企業提前做好交接隔離手續,搶回因疫情防控耽誤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全力支持供熱工程復工。(完)

靈武:防疫春耕兩手抓 田間地頭農事忙

“請大家配合檢查,測量一下體溫。”2月12日,靈武市郝家橋鎮涇靈村路口,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對外地車輛實施管制,對本地過往車輛人員進行體溫測試,大喇叭裡不斷地廣播“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反覆提醒村民少出門、勤洗手、多通風。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防疫春耕兩不誤,在涇靈南村新建的溫室大棚裡,一排排西紅柿秧苗排列整齊,青翠的葉子長勢喜人,每棟大棚裡有專門製作的“科技特派員扶貧技術服務小組聯繫卡”。

村裡技術員馬興平這些天一直在田間地頭忙乎,每天早上8點多就開始走村串巷,從這家的西紅柿棚出來,又到了那家的葡萄棚。“溫棚的溫度把控非常重要,適宜蔬菜生長的溫度是到25一28攝氏度,溼度高了低了都影響收成。”馬興平告訴記者,村裡大多數村民有種糧的技術卻沒有種菜的經驗。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39歲的馬軍平家有兩棟西紅柿棚,馬興平來他家棚裡時,他正在給西紅柿苗吊繩,把苗固定住好長得更旺盛。“咋不戴口罩呢,疫情防控期間走出家門就得戴口罩。”看到馬興平來到了自家大棚,馬軍平有些不好意思從兜裡拿出口罩趕緊戴上。

“不錯,26度,這溫度就對了,記住,天天不定時要來,溫度一定要在範圍內,高了就把通風口打開,低了就要封住,保證你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好。”聽馬興平這麼說,馬軍平樂了,去年因為第一次種棚經驗不足,溫度沒控制好,西紅柿產量不如別人,在家難受了好些日子。今年從栽苗、定植、溫度管理,他都嚴格按照技術員的要求去做,就盼著有個好收成。

隨著疫情的嚴峻,村民郭成平的心揪在了一起。

“要給西紅柿苗定植了,可是我對定植深度還拿不準。不知道技術員還會不會來。”郭成平在自家的大棚準備給苗定植。

郭成平的擔心隨著楊學斌的出現煙消雲散。

楊學斌是靈武市農業農村局技術推廣中心的技術員,從1月19日開始,他和其他技術員就奔波在涇靈南北村224戶村民的溫棚裡。“定植的深度掌握不好會影響苗的成活率,你看,你把整個苗坨都埋到土裡,深度不要超過5公分就可以了。”楊學斌手把手教村民郭成平定植西紅柿苗。

“涇靈村兩年前開始種植大棚,村民的種植經驗相對薄弱。當前,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科學防疫的同時要抓緊春耕生產,做到戰勝疫情、不誤農時。”楊學斌笑著說,溫棚的起壟覆膜、定植、灌根、澆水、溫度管理等田間管理都要給村民進行現場指導。截至2月11日,涇靈南村224棟溫棚全部定植完畢。

據瞭解,今年靈武市將大力發展外向型蔬菜生產,建設 “五優”蔬菜基地10個1萬畝,以此帶動全市5萬畝蔬菜產業轉型升級;在移民村發展特色種植產業6000畝,鞏固擴大沃益農蔬菜種植基地700畝、夏能設施蜜瓜基地1000畝、金倉黃花菜基地1700畝,移民設施蔬菜種植基地2600畝,吸納移民就近就業200人以上;建設水產健康綠色養殖面積8000畝,大力推廣池塘“輪捕輪放高效養殖”雙倍增模式、陸基稻漁生態漁業模式。(寧夏日報記者 張曉慧 文/圖)

靈武為191個居民小區進行生活必須品集中配送

2月12日,記者從靈武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為阻斷疫情傳播,響應居家隔離號召,最大限度減少市民出行,靈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33戶水果、蔬菜經營戶對靈武市所有居民小區進行集中生活必需品集中配送。

該局協同相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對配送人員、運輸車輛、配送商品實施全鏈條、全封閉監管。要求從事配送經營戶證照齊全,主體資格合法;向從事城鄉配送的運輸車輛和人員頒發統一配送標識,實行“一車一證”;開展配送工作前,要求配送人員持健康證每天早上到市場服務部進行體檢測溫,在進入配送小區前,進行入戶登記並由社區再次測溫,確保配送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每天早晨對貨物的索證索票情況進行核查,並對貨物採取酒精噴灑的方式進行消毒;配送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在規定時間內分時段對包片小區進行配送。此次集中配送覆蓋靈武市全部191個小區。

同時,為了確保購物居民的健康安全,避免人員擁堵聚集,靈武市在各個配送點設立1.5米的隔離區,由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秩序維護和監督。(新消息報記者 陳勇)

靈武強化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連日來,面對當前嚴峻的疫情形勢,靈武市切實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壓緊壓實防控工作責任,大力加強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紮實做好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抓好地毯式摸排,讓疫情“無處藏身”

通過電話問詢、入戶登記、個人在線填報等方式,開展網格化、地毯式摸底排查,組織全市機關幹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黨員、志願者開展普查,成立183個普查工作組,參與人員2200餘人。協調民航、鐵路、三大通信運營商、公安局指揮中心,多方彙集湖北等疫情較重省份返(來)靈人員及密切接觸人員信息,多批次形成大數據庫,由數據分揀專班比對去重後,按地域快速分解到鄉鎮、街道,同時對篩查出的外縣區數據一併向外推送核查。對重點人群點對點短信提醒,要求立即通過電話向所在村(社區)登記報到,並保持通訊暢通,積極配合醫療衛生機構隨訪管理。全面完成第二輪普查工作,全市共入戶普查登記10.1萬戶31.6萬人,核實外省來(返)靈人員4467人,其中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1887(湖北334人,包括武漢225人)。

全方位管控,讓措施“精準有力”。

組織46個單位包抓小區,設立155個小區查驗點,均成立臨時黨支部(或黨小組),實行“三班倒”輪崗、24小時值班值守制度,對過往車輛和人員做到規範檢查、規範登記、規範測溫、規範管控“四落實”。制定印發《靈武市居民小區疫情防控工作模式》,設立“一部四組”(指揮部、宣傳摸排組、居家隔離組、查驗登記組、後勤保障組)組織架構,健全組織體系,規範工作流程,做到四個凡是”,即凡是不在小區居住的人員和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凡是小區居住人員進入一律詳細詢問並登記往來行程、人員檢測體溫、車輛檢查消毒;凡是進出小區人員一律配戴口罩,出示身份證件,夜晚臨時封閉管理後禁止出入;凡是從疫情較重省區返回人員一律實行集中醫學隔離,其他省區返回小區人員一律實行居家隔離,由村(社區)工作人員監控、醫務人員測溫、志願者提供服務,隔離期間禁止出門,不得與任何外人接觸。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信息化管理,讓服務“高效便捷”

充分利用“智慧疫情防控普查”小程序,積極發動居民在線填報,綁定個人信息和住址,每次進出小區時工作人員仔細查看居民掃碼登記的信息,非本小區居民一律勸返。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登記,並在查驗點區域施劃1.5米間距警戒線,避免扎推登記產生交叉感染。

對重點人群保障,讓管理“安全有效”

嚴格落實居家隔離人員“四包一” 工作要求,即社區每個居家隔離對象由一名社區幹部、一名部門包抓人員、一名黨員或志願者、一名醫護人員包抓。制定印發《靈武市居家隔離工作模式》,探索推行居家隔離藍、黃、橙、紅“四色管理”,藍色管控為外市縣及非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黃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從自治區、銀川市明確的疫情較重省份來(返)靈人員;橙色管控為2月3日之前已居家隔離的密切接觸者;紅色管控為出現體溫異常等疑似症狀人員,按不同類別在戶門口設置對應級別顏色的警戒標識,做到精準識別、精準管控。為居家隔離對象提供“四個一”保障(即居家隔離人員1人1只口罩、1戶1支溫度計、1張測溫表、1瓶消毒液)。

指導居家隔離對象下載“多點”APP,掌握網上下單操作流程,超市接到訂單後配貨,將物品配送至小區門口,由社區工作人員配送到戶。在各小區設置“特殊有害垃圾收集桶”,專門回收口罩等特殊物品,並進行妥善處理。組織心理輔導員志願者做好被隔離人員的心理疏導。目前城區街道共居家隔離617戶1410人。

靈武“五條綠色通道”力保重點企業

防疫生產兩不誤

近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煤炭企業開復工不足、調撥量調整、跨省外運困難,華電靈武發電公司燃料供應出現短缺,從正常每天3萬噸用量,運力下降到每天1.5—2萬噸、下降一半左右,現有庫存24萬噸,嚴重低於15天需求警戒線。為此,按照自治區、銀川市領導關於做好企業復工復產、保障煤電油氣供應的相關指示要求,靈武市及時研究部署,多方協調、特事特辦,迅速建立“五條綠色通道”,全力解決企業電煤運輸困難,在防疫的關鍵時刻傾力保障社會用電用暖,為疫情防控提供最大支持。

建立“煤炭供應”綠色通道。靈武市對接自治區發改委,協調上海廟新礦內蒙能源公司11座煤礦提前復工復產,對來自山東等地的工人開通通卡護送綠色通道,增加外購煤源供應6000多噸,大大緩解了庫存下降壓力。

建立“煤炭運輸”綠色通道。協調寧煤供應量由每天一列火車、汽車3000噸,調增到每天2列火車、汽車6000噸。安排交通和工信部門全力以赴保運輸,在華電運輸車輛不足的情況下,協調增加運煤車輛160輛,每天可增加運力近5000噸。為煤炭運輸車輛辦理綠色通行證1500餘張,合理確定車輛運行路線,保障運煤車輛在通過各防疫檢查點時,對照駕駛員身份核對車輛、通行證信息,測量司機體溫後快速放行通過。協調周邊同心、鹽池等縣區,對公司運煤車輛提供便捷服務,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建立“資金支持”綠色通道。針對企業資金緊張的問題,在協調市能源公司提前支付3000多萬元供暖費的基礎上,靈武市給予華電公司50萬元扶持資金,用於補助企業煤炭運費增加問題。在政策支持上,連續兌現華電靈武公司技改獎補資金424萬元支持企業發展。

建立“固廢外運”綠色通道。今年以來,華電公司日均產生固廢量(灰、渣、石膏等)約1.1萬噸,最大日產生量達1.3萬噸,日運輸車輛800多輛次。受疫情防控影響,固廢運輸部分道路通行緩慢,靈武市及時為運輸公司辦理綠色通行證200餘張,解決了生產固廢暢通外運問題,確保機組正常穩定安全運行。

建立“復工復產”綠色通道。根據銀川供熱東熱西送統一部署,華電向銀川供熱二期廠內技改項目公司原計劃2月初全面復工,但受疫情影響,施工管理人員10日才到廠,本著科學規範防疫、積極服務企業的要求,靈武市組織工信、衛健、防疫、交通等部門全力協調企業防疫、復工手續辦理,對來自山東等重點疫區工人與企業提前做好交接隔離手續,搶回因疫情防控耽誤的時間,用實際行動全力支持供熱工程復工。

靈武為191個小區集中配送

生活必需品

2月13日,記者從靈武市獲悉,為堅決遏制疫情蔓延,最大限度減少市民出行,靈武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33戶水果、蔬菜經營戶,對靈武市191個居民小區進行生活必需品集中配送。

據介紹,配送過程中,靈武市市場監管局協同相關部門採取多項措施,對配送人員、運輸車輛、配送商品實施全鏈條、全封閉監管。開展配送工作前,配送人員持健康證每天進行檢測,確保配送人員的身體健康情況。向從事城鄉配送的運輸車輛和人員頒發統一配送標識,實行“一車一證”。

為確保配送米麵糧油果蔬等必需品質量安全,市場監管局每日對貨物進行索證索票情況核查,同時,對貨物採取酒精噴灑的方式進行消毒,要求配送工作人員統一著裝,在規定時間內分時段對包片小區進行配送。

同時,為確保購物居民的健康安全,避免人員擁堵聚集,靈武市在各配送點設立1.5米的隔離區,由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秩序維護和監督。

下一步,靈武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強生活必需品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監測預警,著重解決市區社區居民買菜難問題,保障全市居民蔬菜供應。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肅查處哄抬價格、囤積居奇、散佈漲價信息等違法違規行為,維護好市場秩序,確保疫情期間群眾吃的放心。

抗“疫”前線的“父子兵”

在靈武市郝家橋鎮吳家湖村黨員志願者隊伍裡,王建明、王新是父子倆,疫情面前,父子倆齊上陣。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從防疫開始,王建明作為黨員,就立即參與到防控工作中。直到今天,王建明已經在查驗點值了10天白班,5天夜班。

他執勤日子,每天8點前就來到查驗點,穿好志願者馬甲,戴好手套,自測體溫,將查驗點全面消毒後,就開始一天的執勤。執勤中,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認真詢問:“哪裡人?從哪來?走哪一家?有啥事情?”規範測溫,詳細登記後,可以通行的,才撤掉警示錐,讓其通過。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每到十點左右,查驗點上來往的車輛、村民就多了起來,偶有不理解、不配合工作的群眾,就等群眾牢騷發完,王建明再耐心解釋,能通行的完成程序後放行,不能通行的勸導原路返回。值夜班因為夜裡冷,都會在帳篷裡聽動靜,王建明說,“有時候聽到‘哐哐’聲,就往出跑,出來後卻沒人,再細細聽,原來是遠處火車的聲音。”王建明執勤時認真負責,不漏一車、不落一人,有些村民一看到是他在執勤就收了脾氣主動配合。

王建明的兒子王新,是一名在校大學生。1月8日放寒假的他就積極參加村集體各項活動。當他得知父親加入了黨員志願隊伍後,作為預備黨員的他也主動報名。他說:“我也是黨員,我爸加入了,我也要加入,貢獻一份力量。”父親王建明在查驗點上執勤,兒子王新就在村上排查登記吳家湖村居住人員信息。為了儘快完成全村人員信息排查工作,即使村部離家不遠,王新中午也不回家,在村上吃完泡麵接著幹,短短3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完成了全村居住人員信息登記工作。

媒体看灵武: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宁夏日报等10篇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