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到底怎麼用?

用戶64526633675


首先、從定義上看,所謂外循環就是車內與車外空氣的互相交換,而內循環主要

是車內空氣循環流動,在行車過程中各有各的好處,外循環可以保持車內外空氣

暢通,不過降溫受外界因素而效果不好,而且如果遇到外界風沙大、柳絮多等等

特殊情況最好切換到內循環。

不過,即使開了內循環,依然會有20%左右的空氣與外界保持互換,所以那些開了

內循環很容易造成車內氧氣不足等等觀點也是不可取的,而內循環升溫效果明顯

這點都知道,但是對於空氣進一步壓縮冷卻,所以歸根到發動機的工作壓力加大,

自然會造成油耗升高的情況。

再次、從工作原理上看,內外循環也明顯不同,簡單來說如果開內循環的話,就

是把車內本來溫度就比較低的空氣再進一步降溫,而外循環則每次都需要將車外

的熱空氣重新降溫,因為每次循環降溫效果有限。

最後、就是所謂油耗表現只是一個相對而言,按照老司機的做法,一般的城市道

路來說,最擁堵路段最好開啟內循環,避免擁堵煩躁快速降溫讓人清爽,而當上

了高速之後,最好打開外循環讓空氣流通更為順暢一些。

另外,夏季剛啟動空調的時候,為了避免車內呼吸環境渾濁造成頭暈的跡象,要

打開車窗利用空氣的流動,吹走那些被吹出來的空調裡面的灰塵,等開窗流通一

會後再關閉車窗,正常使用空調即可!


長城汽車金融



汽車內循環:指的是關閉風機,此時車內外的空氣通道是關閉的,這樣可以阻止車外的空氣進入車內。而即使開了風機,也僅僅是保持車內空氣的循環。

汽車外循環:指的是打開風機,此時車內外的空氣通道是流通的,車外的空氣被循環的抽入車內,從而提高車內空氣的新鮮度。而即使關閉風機,通過行駛過程中車頭的氣流運動也可以把車外空氣帶入車內。

適合外循環的場景一般有:


1、高速公路:在高速路上行駛時,時間久了車內空氣容易汙濁,O2含量會逐漸降低,CO2含量會逐漸升高,此時車內人員便會覺得不舒服或是產生疲勞感。採用外循環模式,既可以讓新鮮空氣給駕駛員提神,也避免了因開車窗所帶來的巨大風噪,而且也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幾率;


2、擋風玻璃除霧:由於車內溫度往往會高於車外,氣溫較低時擋風玻璃就容易產生霧氣,開啟外循環後就可以迅速將其除去。

在冬天可以用暖風循環的方式來除霧,因為一些北方地區的冬天確實太冷,冷風除霧雖然速度最快,但卻會讓人凍得夠嗆,而且冷風除霧在行駛一段時間後,擋風玻璃容易反覆起霧。


暖風除霧不易一開始便用熱風,可以利用外循環進來的冷風防止擋風玻璃的霧氣加重,待發動機溫度升高後,隨之而來的暖風便對擋風玻璃進行加熱,溫度上升霧氣自然就除掉了。暖風除霧雖然速度慢,但可以防止擋風玻璃的反覆起霧。

在冬天除霧的時候,車主還可以打開A/C開關進行輔助幫助。很多人認為A/C開關的作用是啟動空調製冷,在冬天完全沒有必要使用,但你們卻忽略了它的另外一個功能——除溼!暖風除霧後霧氣變成水蒸氣,此時A/C就可以發揮它的除溼功能,當然冬天駕駛時A/C鍵是沒必要長期開啟的。


3、汽車過夜後:車在過夜之後,剛開始行駛時最好先開一會外循環,讓新鮮空氣把車內憋了一夜的空氣沖淡一下。不僅可以把車內飾產生的一些有毒氣體釋放掉,也可以讓人在清晨駕車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是一些新車異味沒有除去的時候,這種操作顯得更加重要。


4、夏天降溫:很多人停車後會關閉車窗,此後車內溫度就會明顯高於車外,汽車剛行駛時可以先採用外循環+開一點車窗的方式讓車內外溫度迅速一致,大概3-5分鐘後再關閉車窗並切換到內循環。這種方法相對於上車就開內循環來說,降溫速度相對更快一些,而且也可以將內飾暴曬所產生的有毒氣體排到車外。

適合內循環的場景一般有:


1、堵車或者霧霾天時:遇到城市堵車或者空氣質量不好時最好開啟內循環,這樣做的目的就是阻止車外汙濁的空氣進入車內。


2、正常駕駛後:在正常行駛之後,駕駛員都可以使用內循環模式,不過最好是再連續駕駛1-2小時後切換外一下循環,保持車內能有一個良好的空氣新鮮度。

綜上所述,如何使用外循環與內循環主要是看當時的使用場景,其實駕駛員只要從如何規避交通風險,以及保護自己身體健康的角度去考慮,便很容易領悟到兩者的使用技巧。但無論採用何種使用方式,定期清理過濾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關注壹車熱評,這裡可以瞭解到更多的汽車知識及推薦!


壹車熱評


空調的內外循環其實是個很好的功能,用對了可以很好的改善車內的環境質量,但相信有些司機從來沒有調節過空調內外循環的這個選項。這裡就來說一下空調的內外循環吧。

內外循環顧名思義。內循環就是讓空氣只在車內流通,通過鼓風機帶動車內空氣進行循環。而外循環就是連通車內與外界,車輛行駛過程中,氣流會利用風壓自動吸入車內,靜止時車外空氣也能順著氣道進入鼓風機,從而吹入車內。

外循環什麼時候用

剛剛購買的新車一定要儘可能的打開外循環,保持車內外空氣流通,這樣做可以儘早讓車內的有害氣體揮發釋放。

另外長時間跑高速的時候,如果一直保持內循環,很容易造成車內氧氣不足,從而導致駕駛員疲勞駕駛,引起交通事故,這種時候需要打開外循環,補充一下車內新鮮空氣。

當然吸菸的時候也一定要打開外循環,這樣能保證煙能夠快速地排到車外。這樣不僅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能讓車內的家人們少受二手菸的危害。不過車內最好還是不要抽菸了,畢竟空間太小,二手菸不能及時散出。

內循環什麼時候用

日常駕駛過程中我們基本都處於內循環的狀態,但是這幾種情況還是要特別注意的。

堵車的時候一定要打開內循環,因為越是擁堵空氣中廢氣密度就越大,這個時候內循環可以有效防止車外尾氣進入車內,避免對我們造成傷害。路上遇到風沙、揚塵的天氣也一定要打開內循環,這樣不僅可以防止車外的灰塵的進入,還能減少風沙對空調濾芯的影響。

夏天開啟製冷空調的時候打開內循環,車內冷氣出不去,車外熱氣也進不來,製冷效果較好而且也減少空調的負載。但是如果是太陽暴曬下的汽車,一定要先開啟外循環通風一段時間,讓車內的熱空氣排出一些後再打開內循環,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因為太陽暴曬下的車,內部溫度要遠遠高於外界體感溫度,所以要先外再內。

總結:

一定要根據現實情況來合理選擇空調的內外循環,否則可能會在行車過程中感到頭暈胸悶,記住他們的作用就好,外循環——補充新鮮空氣,內循環——阻隔汙濁氣體。


彈個車


朱博士回答:開車開空調的季節馬上到了,在使用空調時,保證舒適的同時,合理使用內、外循環,保證我們的身體健康。

外循環就是不斷用車輛外部環境的空氣置換車內的空氣。

什麼時候使用外循環?

1、 當感覺車內空氣汙濁的時候,比如用了一段時間內循環後;車內有異味,比如新車異味還沒散盡的時候;

2、 在太陽下暴曬的車輛,車內溫度極高,氣味也不好,首先進行外循環通風;

內循環就是對車輛駕乘空間內的空氣進行循環制冷或制熱。

什麼時候使用內循環?

1、特別是夏天,行車時只要能保證內部空氣清潔,要用內循環,製冷效果好,還能省點油錢;

2、外部環境空氣汙濁的時候,比如揚沙天氣,比如堵車的時候等等。


朱博士白話發動機


在駕車過程中,有的車主往往緊閉車窗。但您是否發現,在市區行車時,即使開了空調,但車裡常常充滿類似尾氣的味道,即便在空曠的地方或高速路上行駛,有時也會感到頭暈胸悶。究其原因,是車友們在行車過程中,沒有正確使用內外循環引起的。那究竟什麼時候應使用內循環,什麼時候該使用外循環呢?

汽車內外循環究竟各有什麼作用?

簡單地說,就是外循環——補充新鮮空氣,內循環——阻隔汙濁氣體。

什麼時候應使用外循環?

在高速上,長時間行車,就應該適當打開車窗或者是把外循環打開,避免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空氣而導致的胸悶。冬天送暖風感覺太熱,可關掉風機,打開外循環,既保持車內溫度,又有新鮮空氣,感覺會更舒服。在長期沒有開窗的情況下,可隔段時間開一下外循環,更換點新鮮空氣。

什麼時候應使用內循環?

提醒車主,遇到塵土飛揚或車外空氣中顆粒物較多的路段,在關閉車窗的同時,不要忘了切換成內循環,以阻斷外部氣流。平時在室外停車場停車時最好也設置成內循環狀態,因為外循環狀態下,風颳起的灰塵很容易進入車內,使車內的灰塵增多。另外,如果夏天開空調時,想要製冷效果好就一定要設置為內循環狀態。

車域無疆提醒各位司機,在進入汽車後的短時間內,應該儘量打開車窗或開啟外循環通風設施,引進新鮮空氣,不能在封閉車窗、車門狀況下,長時間行車,更不能在封閉的車內睡眠或長時間休息。


車域無疆


主要分為撥杆和按鈕兩種操作方式,箭頭在汽車圖形內部的是內循環,箭頭繞出圖形外的是外循環。




內循環升溫、降溫相對更快、風量更足,但如果開空調一直使用內循環,車內的潮溼空氣會停留在空調系統的蒸發箱裡,時間長了就會產生異味、黴菌,所以在環境允許的情況下還是儘量使用外循環。


如果不能一直使用外循環,在停車熄火前的一分鐘左右關閉空調,同時打開外循環就可以把蒸發箱內部的潮氣排除,這樣就可以有效避免打開空調時出現異味。原地停車、前方車多距離近時禁止使用外循環,因為這樣會將大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吸入車內,危害性和俗稱的煤氣中毒是一樣的。


白活白活車


開車出行,車上的各種功能都會用到,在舒適性配置中,空調是最常用的配置之一,而空調有內循環也有外循環。汽車內、外循環是指空調進氣從車內、車外進風的方向。簡單來講,汽車的內循環是指車內的空氣在車內經過加熱或冷卻後再送回車內;外循環是指將車外的空氣加熱或冷卻後送入車內,即車內和車外進行氣體交換。

外循環狀態是利用風機將車外的空氣抽吸到車內,也就是說車外與車內的氣道是流通的,風扇打出的風來自車外,即使不開風機,車輛行駛中仍然有氣流吸入到車內,補充車內的新鮮空氣。有時覺得關了風扇還是有風,就是因為車主設置了外循環。在城裡行車遇到擁堵的情形時,車內會充滿尾氣味,這就是由於使用外循環造成的。

而內循環狀態是關閉了車內外的氣流通道,不開風機就沒有氣流循環,開風機時吸入的氣流也僅來自車內,形成車輛內部的氣流循環。內循環主要是及時有效地阻止外部的灰塵和有害氣體進入車內,比如行使中通過煙霧、揚塵、異味區域或車輛密集緊湊行駛時,阻擋前車排出的有害尾氣。另外的一個作用就是保溫。

一般正常情況下開車都是採用外循環,即從車外進氣,給車內以新鮮空氣,但遇到外面空氣不好或要求短時間使車內達到理想的溫度時採用內循環,也就是說當車內溫度與車外溫度相差很大時,可以短時間採用內循環,用空調迅速調劑車內溫度。

下列情況,一般應該使用內循環:1、車外空氣質量差,汙染嚴重的情況下,比如塵土飛揚的道路、擁堵的路段行車、化工廠附近等有臭味或者異味的路段。2、夏季用車,為了使用空調快速降低車內溫度,可以使用內循環。3、冬天使用內循環,可以讓車內更溫暖。下列情況,需要使用外循環:1、長時間使用內循環,又不方便打開車窗時,可以定期開啟外循環,使車內進入新鮮空氣。2、車內乘員較多的情況下,使用外循環,既可以保持空氣清新,又內避免車內空氣溼度過大導致車窗結霧。但要注意:不要長時間採用內循環,避免造成車內的空氣混濁和不新鮮不利於健康。


汽車觀察家


很多車主經常抱怨夏天時空調開了和沒開一樣,製冷效果差。殊不知這很可能是內循環和外循環使用不當導致的。

那麼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內循環和外循環。所謂內循環,就是使得車內空氣不斷循環而不與外界進行交換

而外循環則是相當於空調的換氣功能。風機將外界空氣吸入車中,而車內的空氣又通過風扇排出外界,使車輛內部空氣和外界空氣進行交換。

那麼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空調效果不佳的情況發生了,很有可能是車主開足了空調的時候又啟動了外循環,導致冷氣跑出去而熱氣進入車中,感覺就是空調效果很差和沒開一樣。

那麼我們就得區分內循環和外循環的按鈕,不同的車不一樣,有些是單鍵有些是雙建,但大概樣子都是差不多的。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時候應該使用外循環什麼時候又該使用內循環呢?

總的來說,當你要補充新鮮空氣時就打開外循環,當你想阻隔汙濁空氣時就啟用內循環。比如在高速上長時間行進時最好打開外循環,這樣車內空氣可以保持新鮮,不易使人有頭昏胸悶的感覺。而在開啟空調吹熱/冷風的時候,最好是開內循環,以免和外界空氣進行交換導致空調白開。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在冬天吹暖風的時候一定要隔一段時間開一次外循環。因為如果在溫度偏高而空氣還比較汙濁的情況下人體很容易產生疲乏感和睏意,這對車主來說十分危險。


autocarweekly



問題中的配圖是馬自達的中控吧,這系列的車還是相當不錯的,創馳藍天2.5的澎湃動力槓槓滴!

回到問題,內循環和外循環應該怎麼用?調節車內空氣流動和溫度的一個主要功能就是這個內循環和外循環,咱們許多新手朋友們經常容易被空調面板上的複雜的功能按鈕搞糊塗,而且再結合上空調製冷和加熱,就更不明白了,到底什麼時候用內循環?什麼時候用外循環呢?作為一名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及汽車愛好者告訴你:

內循環和外循環最好是交替使用

內循環和外循環在空調控制面板上是兩個分開的按鈕,也很好理解,內循環就是讓車內的空氣在封閉的時候,循環流動,圖標是一個封閉的汽車內部有個循環的箭頭;而外循環是把車外的空氣流動到車內,圖標是一個不封閉的汽車,外部有一個空氣箭頭指向車內。

先說說內循環,一般正常在城市內開車都使用內循環,因為空氣差,尤其是在塞車的時候空氣中充斥著各種汽車尾氣,內循環狀態時,就關閉了氣流的流通。所以關閉了風機就徹底沒有氣流循環。打開也是內部空氣流動。還有一個作用,很多人不在意,那就是還能保持室內溫度。很多人在夏天抱怨空調製冷效果怎麼這麼差了呢?其實是你不小心設置在外循環上了,外面熱氣隨著氣流源源不斷進入車內,肯定影響製冷效果啊。


重點說一下,夏天也不能一直設置在內循環上,因為夏天降溫快,車廂本身就是個密封的環境,會導致氧氣降低造成疲倦現象。影響駕駛安全!


再說說外循環,剛剛上車的時候最好是使用外循環,車子停放時經過暴曬,車內溫度會非常高,且產生了許多有毒氣體,剛上車是不要著急打開製冷,應先打開窗戶,打開外循環將溫度降低,等車內溫度平衡後再關窗開製冷開內循環。


總結:一句話,車外空氣好的時候,感覺到車內悶了,就趕緊打開外循環換氣;想保持車內的話,開內循環。


溫馨提示一下:

1. 如果是新車,多保持車內外空氣交換,儘快讓車內有害氣體揮發釋放出去,避免過多地吸入人體內,多用外循環。

2. 開啟空調和暖風時候,使用車內外空氣交流模式,儘量避免長時間使用內循環。


專注汽車的藍孩紙


汽車的內循環和外循環到底怎麼用?

這個問題簡單點說就是,車內空氣不新鮮就開啟外循環,讓外部新鮮空氣進入到車內!外部空氣質量不好,就開啟內循環,儘量減少外部空氣進入車內!而現在的車載空調都有自動模式,會根據車內的空氣質量自動切換內、外循環!

舉一個比較實際的例子,當我們在春、夏季行駛在兩側有農田的道路上,如果不關閉掉外循環,那麼外面田地上的肥料味道能把咱們給燻死,這個時候就可以將外循環關閉了,儘可能減少外面的味道竄入車內!再比如在北方的冬季,由於需要供暖,空氣質量不好,尤其在早上時,空氣中往往會瀰漫著焦硫的味道,這個時候也完全可以關閉外循環!



至於內循環長時間使用會不會導致車內的空氣渾濁、質量下降?鄙人認為不會,因為首先就是車體上有很多咱們肉眼看不見的縫隙,導致車內無法形成真正的密閉,所以絕對不會導致缺氧!其次就是現在的車載空調都分為強制內循環、強制外循環、自動三種模式,即便是切換到內循環,也只在10分鐘之內是保持對外部空氣停止循環,而在內循環持續運轉10分鐘以上時,會自動保留10%的外循環,這就是當今車載空調的運行邏輯,而車企完全就是這麼設計的,目的就在於防止車內空氣質量降低,咱們能想到的問題,車企同樣能想到!


以上就是車載空調內、外循環的使用方式,其實不用在意這個!比較多的爭議主要就是在內循環長時間使用會不會導致車內空氣質量降低上面,其實並不存在絕對的內循環,內循環持續使用10分鐘之後,就會自動開啟10%的外循環,只要根據您的需求切換內、外循環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