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查爾斯·狄更斯


在我們本該最為盛大的節日裡,一場忽如其來的瘟疫席捲全國。

一瞬間,九州閉戶,山河肅靜。疫情成了我們每一個人最為關心的話題。

當我們凝望數據,我們悲痛;我們的英雄們用最美的逆行,讓我們備受鼓舞;祖國人民的團結和我們所取得的成就,在國際上備受矚目。

我們一定會勝利。

此次疫情,帶給了我們難以抹去地失去親人、失去同胞的痛苦,同時也讓我們的經濟蒙受了巨大損失。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疫情下的春熙路街頭

春節是多少實體門店的主戰場,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春節期間的門店收入可以佔到全年的一半。此次疫情對他們的影響可想而知。

疫情背後,是咬緊牙關的辛酸。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幻想賣出氣球的普通人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滯銷的果農

疫情之下,眾生皆苦。這種感覺對實體商家而言,尤為明顯。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顧客減少、商品滯銷、庫存積壓、高昂的運營成本是大多數實體商家所面臨的的共同問題。在疫情期間,有的商家已經面臨資金流斷裂的危險,還有的已經債臺高築。

對他們而言,這似乎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如何活下去,成了所有實體商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為了解決活下去的問題,他們思來想去,翻來覆去只有四個字,開源節流!


一、如何開源?

2019年是實體經濟不景氣的一年,同時是互聯網經濟持續火熱的一年,我們經常聽到的關鍵詞是“短視頻、直播帶貨”、“社群營銷”等。

通過這幾種方式達成營銷神話的案例在去年比比皆是。

例如淘寶薇婭、李佳琦;例如抖音李子柒。他們或許太遠了,舉個近一點的例子:

我有一個做日用百貨銷售的朋友,他的抖音粉絲只有一千多個人,但是通過一個視頻一天的時間賣出去了一萬多單。

2019年中旬一家做床墊的生產商通過直播一天賣出三千多單,相當於所有線下銷售的一個月的業績總和。

你是否覺得不可思議?

看個數據:2019年,抖音的日活用戶達到了3.2億,快手日活用戶突破一億,微信日活用戶號稱10億。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為所有的生意人提供了新的機會。健全的互聯網商業體系和良好的互聯網創業氛圍,對所有商家而言,這也是最好的一個時代。

互聯網與實體商業的結合,已經成為了當下最火爆的運營方式。

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以下為實體商家提供幾種切入互聯網的方法:

1、把業務搬到線上來

從2003年起,經過淘寶的洗禮,我們的傳統銷售開始向線上轉移,自2017年微信推出公眾號,自媒體經過幾年的發展,各種擁有龐大公共流量池的平臺為實體商家帶來了新的商機。疫情當下,這種轉變更加的明顯。因此無論是銷售什麼產品,嘗試把業務搬到線上來,是當前實體商家需要考慮的。

如何搬:

提供幾個第三方平臺:頭條(頭條號、抖音)、快手、拼多多、小紅書、淘寶等。嘗試在這些平臺註冊和開店,熟悉平臺規則,利用平臺的公共流量池做客戶的引流和轉化。

2、做社群營銷

什麼是社群營銷,參考淘寶李佳琦,為什麼他賣什麼火什麼?

刨除他的個人特色,站在風口上的原因,不得不說的還有他的團隊做的社群營銷。

我們來看一下他做社群營銷的方式: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疫情當下,實體商家如何通過互聯網實現自救?

在進行一場直播前,他有若干個群做預熱,同時公眾號發佈很多的福利進行粉絲運作。

有流量就有銷量。

社群怎麼運營,我會在其他文章裡做介紹,這篇文章不過多贅述。

談到社群營銷就不得不提另一個概念:“私域流量”,它是區別於類似抖音、快手、小紅書等這些擁有公共流量池的平臺而言的,意味著是屬於自己的私有流量池。它可以是活動群、公眾號、小程序、APP等各種不依託於第三方平臺引流的交流載體。

實體商家可以將線下或者線上消費的客戶通過微信群和公眾號、小程序等載體來集中管理和運營,讓用戶進行裂變,通過活動進行新客戶引流也可以吸引老客戶復購。

總結:嘗試社群營銷,搭建私有的交流和銷售載體,做私域流量。

3、增加剛需產品

疫情期間,為了給商家帶來現金流,可以增加剛需產品類目進行銷售。

例如口罩、消毒液、酸奶/牛奶、居家生活物資等。

有銷量就有現金流,就能活下去。


二、如何節流

如果你能通過互聯網把業務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那麼從節流的角度來說,是好理解的。但這個轉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短時間要實現節流更多得從線下經營去思考。

長遠來看,疫情下,中國的經濟主體未受到影響,發展的主題不變。

每一次災難都會誕生新的機會,善於發現,勇於嘗試。

文末引用人民日報新聞標題:“等春來,我們好好擁抱”。

祝您創業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