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高考生跳樓自殺,“高考決定命運”這種說法需要被推翻嗎?

劉國東


“高考決定命運”,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它是真實存在的。雖然每年總能聽到看到悲劇的發生,“考試選拔”還是唯一公平的人才選拔途徑。所以不是推翻一種說法的問題,是需要引導家長學生正確對待,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高考這幾天,自己親歷了高考帶給學生和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給予的巨大壓力。今年自己第一次參與了高考的考務工作,在每堂考試完成將答題卡密封的瞬間,心裡都不由一緊,雖然檢查了一遍又一遍,但還是總擔心會出什麼錯。

昨天最後一堂英語,交卷後一名考生坐在座位上痛哭,說自己考試時腦子一片空白。我也只有像很多朋友回答中說的那樣,用空洞的話語去安慰著她,但我自己知道,所有語言都是那麼蒼白無力,這就是現實。


對於大眾來說,高考是公平的。在人的成長中,每個在為未來拼搏的學子們都得挺過這一難關。但對於每一個個體,高考的確決定著每一名學生未來的人生方向,只是考了好成績並不一定就有美好的未來,考砸了天也不會就塌了。

經常有人在悲劇發生時總是說“連死都不怕,還有什麼邁不過的坎”。其實對於一時想不開失去生命的學生,有的是長時間的壓抑,心裡已經有了嚴重問題,高考失利成了壓倒其最後的一根稻草。而有的那瞬間的絕望,也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所以,對於這些逝去的生命,外人除了惋惜,卻應不忍卻責怪。

不論是學校還是家庭,要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對於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實際上是那麼重要,但現狀卻是現實中重視的太少。網絡中經常看到某某學校如何氣勢磅礴的誓師大會,某些學校的送考場景彷彿成了一種文化,個人對此特別反感,這是怎樣的功利做法。

高考一年又一年,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全社會所要做的肯定不是每一個高考季的熱議,而熱浪過去又迴歸“外甥打燈籠——照舊”。



輕風教育

像這種畢竟是個案,跟“高考決定命運”沒多大關係,不能把板子打在高考上。也有人因談戀愛自殺,但戀愛本身有錯嗎?還有人因工作問題自殺,那我們可以取消工作嗎?

高考,事實上就是決定了很多人的命運,這是明擺著的道理,除非你把高考推翻,否則這個道理就是推翻不了。

而且“高考決定命運”也不是誰灌輸的,它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大家耳聞目睹,才有了共同的認知。

當然你又要舉出無數沒上過大學也能成功的例子來反駁,拜託,那些成功都是小概率事件,而且大多數也發生在高等教育還未普及的階段。

學生因高考而自殺,應當給我們敲響警鐘的是,我們要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而不是去質疑高考,甚至去取消高考。

沒有高考,底層百姓的上升通道將會被徹底堵死,那才會出大問題。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幫助他們緩解壓力,家長、老師和社會都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HR那些事兒

我自己就是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典型案例,從小山村走了出來。從我參加過兩次高考到十五年後回頭看,我始終慶幸我當年超常發揮,考上了211大學了。

那從自己的經歷和觀察來說,我覺得在現在的社會背景下,對於很多出生底層、農村和貧困家庭的學子來說,高考不再是決定命運,而是高考是人生競爭的一場入場券,沒有經歷高考進入大學,基本上就斷絕了進入人生職場的入場券。

在原來,高考決定命運的理念上。是意味著一個人通過高考考上大學以後,就進入了精英群體,擠進了一個比較有未來的賽車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層。那在現在隨著高考擴招,大學生滿街都是的情況下,已經早就沒有這種功能。

做個類比,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以前的科舉考試,可以通過它就能實現飛黃騰達(最高級),那在擴招以前,能通過高考考上大學,那就意味著有未來、有出息、改變了命運(中級層面)。那現在,雖然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高考已經不可能實現巨大的人生跳躍,但這不是說已經不重要了,反而是更重要的,因為如果你沒有通過高考,你就喪失了很多的機會和資格(入門級)。

以後大學本科文憑就是很多人的基本標配了,有了不一定會怎樣,但你要是沒有,則會很尷尬。

所以從這個角度理解“高考改變命運”的話,現在有了新的含義,背後是有了兩個層面蘊意:原來是人往上爬的一個渠道,現在是人保證不下墜的一個託底。

因而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沒有發揮好,通過高考上過大學,他可能人生就直接墜落向另外一個看不到未來的命運。

所以,千萬不要忽悠年輕人說高考已經不重要了,恰恰相反,沒有考好,以後就大概率地只能在底層殘酷物語了!


張天潘

筆者不贊同這個觀點,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改變人生命運的重要分水嶺!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樣的學生,承受不了高考的壓力,那麼即使到了社會,他也承受不了人生賦予他的其他責任,所以這不是高考的過錯,而是他的心理太脆弱了!

我們不能因為飛機出現意外事件而不坐飛機,不能因為開車會發生交通事故而不開車,不會因為做手術會有意外風險而不看病就醫,也不會因為北大才子賣豬肉而不去北大就學?如果真的有人那麼做,那就真是因噎廢食,腦袋有問題了!

對於寒門學子來說,除了自己的努力而外,拿什麼與其他“那些”同學競爭?“那些同學”,即使考不上大學,憑藉祖蔭,一樣可以一生衣食無憂,過得悠遊自在;也可以憑藉各種資源,讀個在職文憑,一樣可以混得風生水起!而寒門學子,如果考不上大學,意味要重複父輩的一生,曾經的一則公益廣告裡的放羊娃的人生就是真實寫照,“放羊--賣錢--娶妻--生娃--放羊”!

因為高考,至少我們有了與他人競爭的平臺,至少有了實現人生逆襲的機會,即如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如果沒有讀大學,那麼他也不可能成為美國總統!

孟子說的好,“勞心者治人 勞力者治於人”,這句話到現在仍然“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平凡如你我的普通人,千萬不要受他人忽悠,而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放棄了孩子的學業!君不見,大城市的學區房動輒以千萬計,口袋滿滿的那些人都那麼重視孩子的教育,我們普通人有什麼理由不重視教育呢?


打虎拍蠅

難道這個世界對於你來講,真的生無可戀嗎?你有勇氣自殺,就沒有勇氣生活下去嗎?

自殺是一個人最不成熟的表現,最極端自私的表現,這種極端自私可能有來自家庭的壓力,更有來自於自己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生活中有幾種人最被人瞧不起,一種是動不動就想自殺。一種是整天抱怨社會抱怨命運的不公平。還有一種是人生最重要關頭還能忘事。

這種動不動就想自殺的人,性格有嚴重的缺陷,即便今天不自殺,沒準哪天也會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所以這種人最不值得人同情。

這種最關鍵的時候還能忘事的人,比如考生走錯考場而耽誤高考,說你是馬大哈吧可能你覺得不服氣。說你是思想上極端不重視,還真是那麼回事兒,高考有可能是一個人改變一生命運的非常關鍵的時刻,在這個重要的關節點上,你居然還能走錯考場?可見你對自己人生大事也並不很重視,這樣的人怎麼能成就事業呢?

高考改變命運說,有時候有點道理。古人講,學而優則仕。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既沒有家庭背景,又沒有社會背景,高考不就是改變命運的一次機會嗎?

當然,也不乏沒有參加高考而獲得成功的人士,但這畢竟是少數。在科技如此發達的社會,沒有知識,改變自身命運的幾率太少了。

高考成功並不一定就能改變你的命運,但是你的命運從此會跟以前有不一樣的精彩。

對家長來講,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小學的時候逼一逼還是有好處的,能夠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初中、高中階段,可能更多的是提醒和理解。

一個健全完整的人格不僅要有著良好的體魄,還有健康的身心,能夠抵抗來自家庭社會的各種壓力,抗壓的人生才是一個堅強的人生,我們一起努力。



章醫辦小秘書

高考不決定命運,科舉才真的決定命運。

范進中舉的故事,大概每個高中生都知道,那就讓我們先問一下,為何范進會瘋?


舉人的特權。

1、免除賦稅和徭役

2、見到縣級官員可以不跪

3、可以領少量俸祿

4、刑不上舉人。如果不能革除舉人功名,那麼不會被嚴刑拷打。


不要小看免除賦稅和徭役。在古代,賦稅和徭役這兩條是普通百姓頭上的大山,這兩條義務會讓你想靠勤勞致富改變命運,那純屬做夢。古代的公共工程都大多是無償勞動,還得自帶乾糧,連飯都不管的。


乾隆二十一年有官員求免差傜,乾隆駁斥說:“我朝百年以來,薄海編氓,從無公旬徭役,所有守夜、開溝、栽樹、修堰等事,乃民間自為保護、相友相助之誼,如江西、湖廣等省沿江堤堰,民間自為修防甚多,何得謂之差徭”。按乾隆的意思,這些事兒,並不是公家攤派的差傜,都是民間的互助行為。流氓邏輯,無此為甚。


想一想,如今夏天到了,為了防洪,所以你就得去堤上自帶乾糧幹活,而舉人就不用去了。總之,舉人免除了所有公共責任和義務


而舉人免除賦稅,就衍生出田產投獻行為。

什麼是田產投獻?

即,我將自己的田產投獻給舉人,這樣我就能不給朝廷交納田賦,只需將部分田賦交給舉人就行。即舉人因為擁有免除賦稅的特權,就能用這個特權尋租,所以一個人中舉之後,不到三五年就能成為地主,就源於這種投獻行為。簡單說,舉人獲得了

灰色的截留朝廷田賦的特權。


如何正確面對高考——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首先,我要恭喜那些考上985的青年。你們是中國社會的精英,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因為你們是2%,是當年高考學生中的前2%。但請你們記住,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考上985,不等於就可以馬放南山,萬萬不要應了這句話,我的智商巔峰就在高考那三天。前面的路還遠著呢。


剩下的98%。

金字塔的底層永遠比上層龐大。985學校只招2%的學生,這意味著98%的學生無論如何是上不了985的。這裡不再詳述大學等級、專業和所在城市,對個人的影響。讓我們跳出狹小的個人層次,上升到社會的宏觀層面。

一個社會必然會有階層分化,但呆在金字塔下面如果也能過得不錯,那是否願意爬到金字塔上面去,則取決於個人的雄心壯志了。



只有當金字塔下面根本不是人該呆的位置,同時統治階級又開了一道小門,讓少數人能通過這個門,成為新統治階級。通不過這道門的人,的確就是失敗者。通過了這道門的底層士子,就是勝利者,就是逆天改命成功。但那些改命不成功會怎麼辦?


當年,黃巢科舉失敗,他寫了一首詩。


而今時不同往日。今天,是不上985也能過有尊嚴的生活的時代。

有能力願意承擔責任者去985,他們因為對社會貢獻更多,因此得到更多資源,也不是什麼想不通的事,只要他們能把整個社會的福祉不斷提高就行。。

當然,如果你願意承擔更多責任,那就算沒上985,也攔阻不了你報國之心,不是麼?


三思逍遙

不要把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r

\r

這樣的消息令人悲痛,是過高的高考期待,把他們逼上了絕路。不要認為高考考上好大學就前途光明,也不要認為高考失利(沒考上理想的大學)就前途灰暗,於是下定目標,非考上某個學校不可,這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壓力,直到最終崩潰。\r

\r

近年來的考生自殺問題,大部分發生在復讀生身上。通常,復讀生面臨更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復讀的目的,就是要考上更好的大學,如果複習不見效果,就可能心生絕望。對於那些反覆復讀的學生來說,年齡在增長,家庭經濟壓力大,復讀無果會感覺前途灰暗。\r

\r

這是高考改變命運給他們帶上的枷鎖,有人說,高考考上大學已改變不了命運,但考不上大學一定改變命運。這其實誇大了落榜、失利對人生髮展的影響。高考考一所一般的院校,包括高職高專,就一定比重點大學差嗎?並不一定,不能非重點不讀。即便沒有考上任何學校,也可以參加技能培訓,學一門手藝,自食其力,甚至可以創業。\r

\r

我國社會還存在一定的學歷歧視和勞動歧視(把職業、勞動分為三六九等)不假,但不得不說,社會已經更崇尚技能,有一技之長的人,比只有一張文憑的更吃香,已是現實。問題在於,有一些人有牢固的高考命運觀,有學歷和勞動的自我歧視,即自己瞧不起所謂的“低學歷”,以及”低人一等”的職業和勞動,這不願意學,那不願意幹,這就把路堵死了,這是升學教育對成才價值觀的扭曲。這些人就是考上大學,也可能變為啃老族,因為不願意從事某些職業,寧願被父母養著。\r

\r

我一再說,當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時代,社會必定進入能力社會,必須以能力提升作為主線來規劃自己的學業發展,不要把自己的命運維繫在一紙文憑上。腳踏實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上大學其實也是提高能力的途徑之一。\r


熊丙奇看教育

大實話:考生自殺是他自己的問題,跟高考無關,並且高考確實很大程度上決定命運。

其實每年高考都會有一些學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選擇跳樓自殺的現象發生,這早已經是屢見不鮮了。但是,我們不能把這種跳樓的原因歸結於大眾對高考決定命運的認識,而更多是自殺者個人原因多一些。

高考確實決定命運

其實我們這一生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並沒有幾個,首先來說,我們出生的時候,其實命運已經決定一大半了,雖然這句話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是這就是事實。

舉個例子來說,我和王思聰都是八零後,但是,王思聰那種程度是我一輩子都達不到的,這就是本命,我們甚至連選擇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對於普通人來說,我們其實還有幾次能夠決定命運的機會:求學、就職、結婚。(所以,你現在明白為什麼有的明星一般都會結婚很多次了吧。)

但是,就現在的社會環境而言,如果我們沒有進入一個好的學府,那基本不會有好的工作,當然,就更少有機會找到一個高質量的配偶。所以說,高考確實決定普通人的命運。

自殺是一種極其自私的行為

然後,我們再來談這個學生自殺的問題。從“叢林法則”來說,我們這個社會就是優勝劣汰的,這是任何社會都存在的競爭機制。而這些學生,現在承受不了高考的壓力而選擇走極端,那隻能說明是自己無法適應這個社會,這種學生也不值得可憐。

因為他們選擇走極端的原因不是因為高考,本質上是因為壓力大。但是,我們必須清楚,就是沒有高考,我們這個社會還存在更多比高考壓力更大的事情,並且他們以後還得面對。

而高考這個事全國也有幾百萬和他們一樣的學生在面對,為什麼人家沒事,就他矯情?說難聽一點,就是他們現在沒有因為高考而選擇自殺,以後還是會因為其他事而走極端。

但是,他們只是想到了自己一走了之全身輕鬆,卻沒有考慮到辛苦養育他們二十多年父母。從現實角度來說,20多年的金錢付出完全喪失,說難聽一點,早知道是這樣,真不如存銀行了。而從感情角度來說,白髮人送黑髮人,這無疑是對父母最大的精神摧殘,是父母一輩子抹不去的傷痛。

如果沒有高考這個上升渠道,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不會有逆襲的機會,所以說,高考就是決定命運。當然,如果真的是沒考上,那再說其他途徑;雖說,360行,行行出狀元,只是丐幫幫主與七品芝麻官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有理有據,實話實說,關注:大實話。讓我們一起用理性的視角看世界。


大實話

把選擇權交給考生,別將壓力轉嫁給孩子。

對於普通出身,甚至出身貧寒的學子而言,高考是目前唯一能夠進行公平競爭和合理選拔的機會。

我不知道現在談階層固化是否政治正確,但從當下社會而言,階層固化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用“馬太效應”來說,“強者恆強、弱者恆弱”這種理論,很能夠解釋這一現象的特徵。

對於掌握了一定社會資源的階層而言,除高考以外,學子還有更多的機會、更早的時間接觸更優質的教育資源,高考對這些學子而言,並非通往成功的唯一直通車。

但在莘莘學子中,更多的是出身普通,甚至出身貧寒的家庭,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是這些普通家庭唯一能夠想到的脫離當下普通甚至貧困的生活,改變命運、接觸社會更上層階層的唯一機會。

不否認其他各途對於成功的作用,在其他答案中看到有人提到電競、做生意,但相比高考的影響而言,通過電競、做生意達到高考後同樣成就的不僅數量少,而且所要付出的努力和資源,也要遠遠難於高考後。

而且即便不通過高考一途,若想取得更高的成就,含金量更高的文憑和學歷,依然是社會評價成就的重要標準:翻開當下主要的互聯網巨頭的高管,無一不是具有高學歷的人才,如果讓自己具有與這些大咖平起平坐的資格,那麼首先就不得不在學歷上有與其平視的資格。

從目前而言,通過高考一步步獲取資源並取得學歷,是最穩妥的方法。

但高考雖然重要,但相比於生命而言,高考又遠不是一個人的一切。

對於一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在學習能力方面確實無法與其他學子相比,那麼就不要固囿高考一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擅長之處,對於多數人而言,創業或做生意也許缺少天賦,但也許對某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子而言,恰恰是其極具天分的領域。

如果高考屢經失敗,那麼就要考慮自己是否適合高考一途,也許自己就是高考一途以外成功的少數人的一部分?

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所以為什麼這麼早就拋棄了自己的生命呢?還沒嘗試過就放棄,是不是太可惜了?

而作為考生的父母而言,尤其是很多出身貧寒的家庭,家長習慣性的將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諸如:“我們兩個人苦了一輩子,就希望你能夠考出來,出人頭地!”“你一定要給我們爭光!”云云,其實這種行為恰恰是將壓力成倍地強加在孩子身上,令孩子本已不堪重負的肩膀再扛上更多的分量。

其實很多時候,令考生感到難以承受的,相比於高考本身而言,更痛苦的其實是來自於家庭的壓力。

這種現象不得不引起考生父母的注意,對於每一個正常的家庭而言,真正的驕傲並不在於子女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在於子女本身,對於考生家長而言,改變家庭環境的重任不應加在孩子身上,同時,應當讓孩子明白一點——父母重視的,不是你取得的成績高低,父母的一切驕傲,就是有你這樣的孩子。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存在,自己幸福開心的活著,才是對父母最好的報答,除此之外,一切都可以拋棄。


高萌Goal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馬斯洛的人生需求層次理論,我們每時每刻都在為安全感而努力,嬰兒出生時候為了吃上一口奶,兒童時期為了一件玩具,少年時期為了追求時尚刺激,青年時期為了甜蜜的愛情,這些需求在各個階段都有不同,但是都是為了生存空間的價值。

為了實現安全感,我們會有各種幻想,成功的時候妄想輝煌,失敗的時候痴迷一切重來,得到的時候想到付出應有的回報,失去的時候想到了付出代價。這些美好的忘情水可以讓覆水難收,這些自我的安全感讓我們幸福,這些成長的經歷形成了記憶的印痕,等待著在一個相似的場景裡我們的慾望粉墨登場。

高考很多年以後,我們有時候還在夢中驚醒,自己奮筆疾書的時候,突然考試鈴聲響起,我們的試卷還是一片空白,接著我們想到了自己落榜了,自己不得不到血汗工廠去出賣勞力,接著娶了一個不如意的人,生了不如意的孩子,我們的人生一片迷茫,這個時候我們全身冰冷無力,彷彿墜入了地獄一般,誰能擺渡我們的靈魂呢?

我們為什麼感覺自己失去了一切呢?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客觀反映,我們周圍的人就是這樣的人生,我們沒有顯赫家世可以讓我們擁有特權,所以我們在同一起跑線上。我們被歸類了,歸到了大多數人的一類,在平凡的世界裡尋求平平安安,靜靜守候百年孤獨終老一生。事實真相果真如此嗎?我們真的在失去了高考後,變成難以翻身的鹹魚了嗎?

央視做了一個調查,調查了商界領袖和精英階層人士,後天能力與學歷的關係,事實證明學歷學位認證的只是一個人技能,而獲得社會認可的成功需要後天的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培養取自於我們的內心深處強大良知,600多年前的王守仁在貴州龍陽洞悟道,他發現了人最強大的力量來自於內心,當週圍光怪陸離人和事讓我們不知所措的時候,我們需要聽聽內心的聲音。世界著名荒野求生專家比爾有一次到亞馬遜熱帶雨林中探險,那裡地形複雜,毒蟲猛獸出沒,現代化通訊設備統統失靈,他需要一個印第安土著做嚮導,印第安土著嚮導總是在走一段路後停下來跪下來,雙手交叉胸前,閉上眼睛,開始祈禱,比爾覺得他是在裝神弄鬼問他能不能不要浪費他的時間,可是接下來印第安人仍然重複祈禱舉動。比爾的熱帶雨林冒險遊戲進展很順利,他請印第安嚮導吃飯,飯桌上聊到了一路上嚮導的儀式,印第安人說出了實情:他是在呼喚自己的靈魂,他們的祖先告誡他們,走再遠的路都不要弄丟自己的靈魂,靈魂在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祖先告訴我們修身,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是為了傳承自己的基因,傳遞自己的基因讓父母看到子子孫孫無窮盡,強大的基因成就了輝煌家族,偉大的家族復興了強大國家,強大的國家維護了四海昇平!如此而已,北京聚集了我國幾乎所有的985和211,深圳人靠著創新與努力讓這些985和211趨之若鶩的過去建立自己的分校,他們帶著驕傲而來卻發現世界一流大學早已經搶灘登陸了,香港大學深圳校區的第一任校長曾經說過自己的經歷,他是一個落榜的高考生,靠著自學考試一步步走向今天,自己的天資落後於人,後天比自己努力的人也很多,不過他始終堅持做好自己,他想要的只是更好的自己。

更好的自己,扎克伯格的故事,喬布斯的故事,我們可以說那是發生在世界上最發達的超級大國,那裡有完善的社會保障可以有更多的機會,是這樣嗎?你確定你不在相信童話裡故事了嗎?聯合國與世界銀行統計報告美國擁有5000萬貧困人口,這些貧困人口是按照世界標準評定的,可以想象私有制社會里兩級分化,喬布斯與扎克伯格們都屬於5000萬中一員,還有就是特朗普的祖父輩,他們沒有放棄自己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他們成功了!我們自己人,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商城的劉強東更是如此。

高考的目的是為了什麼呢?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那是梁武帝為了吸引人才的廣告詞,我更願意相信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那麼,如何讓我們勇敢的心可以有處安放呢?我們沒有比干的七竅玲瓏心,很多人是玻璃心,我想我們需要科學研討人才評價標準,我想我們需要複合性的人才體系,我想還是問問自己的內心吧!收拾好心情,重心出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