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着这样的经历:

看到一张跟朋友的合影,我们总会第一时间查看自己的身影,生怕自己在合影里形象欠佳而引人笑话。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剪了新发型,穿了新衣服,精心打扮出门后,总感觉周围人的目光都停留在我们身上。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跟朋友一起聊天时,我们总会有意无意把话题转移到自己身上,想当然觉得,别人对我们的事情也会很感兴趣。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焦点效应:感觉别人都很关注你自己

在上述情形中,你很关注你自己,并且直觉地认为,别人也很关注你自己。这种心理就是“焦点效应”。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问题来了,这种焦点效应心理,符合真实的现实吗?

心理学家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大学生穿上一件名牌衣服,走进教室。这名学生事前估计,大约会有50%的同学注意到他身上的衣服。但统计结果却显示,只有23%的人注意到了他的衣服。

这个实验说明,我们总是直觉地认为别人会对我们十分关注, 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我们往往高估了周围人对我们自己的关注程度。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真相是,就像你在关注你自己一样,别人都在关注他们自己。你在关注你自己的时候,忽略了关注别人。而别人在关注他们自己的时候,也忽略了关注你。

看不透,幸福生活受阻碍

看不透“焦点效应”心理及背后的真相的人,不仅活得很累,自身成长也会受阻。

看不透,我们就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总觉得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受着大家的监控,一点点不适宜的举动都会被发现。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看不透,我们也可能会一直为自己的窘态而尴尬懊悔。一起吃饭时不小心把汤汁溅到身上了,在大马路上摔了一跤,开会时回答不出老板的问题……感到好尴尬,好丢脸,仿佛所有人都在注视着自己,他们的窃窃私语也仿佛是在嘲笑着自己,而自己仿佛会一直被笑话下去。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看不透,我们就会害羞,会缺乏自信,会自我怀疑,会害怕公开演讲。因为一旦表现得不得体,大家就都看到了,就要受到大家严格的审视和评价。

看得透,海阔天空好轻松

其实,我们真的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重要,在人群中,我们受到的关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看透了,我们就能克服社交恐惧,活得自在些,不再在意别人的目光。因为你明白,别人的目光并没有聚焦在你身上。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看透了,内心就不会再被自己曾经的窘态折磨。因为只有我们自己才会注意到自己的窘态。别人即使注意到了,也会很快忘记。

看透了,就会明白,根本没有必要为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疏忽失误耿耿于怀,也没有必要因为害怕他人评价而不敢尝试某件事情。因为无论你的表现好坏,别人的遗忘速度总是比你想象得快。

主动运用焦点效应,扩展人生舞台

“焦点效应”反映出来的,本质是人们希望得到别人关心和重视的心理需求。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主动运用这种心理,改善人际关系,提升工作成绩。

在工作中,记住客户的名字和喜好。跟客户交流时,谈和客户有关的事。与客户见面时,留意客户穿的衣服,喜欢的书,甚至摆放的饰品。让客户感觉受到关注,感觉受到重视,工作就容易打开局面。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演讲时,不必因为自己错误的发音和漏掉的词句等而紧张,将错就错,没有必要太在意。对于那些不影响理解的小错误,大部分听众可能根本没有注意到,即便注意到,也很少会吹毛求疵。

这个心理学原理,不懂会畏缩不前,懂了能如鱼得水

“焦点效应”对人际关系也有很大的启示。学会关注他人,给对方以足够的重视,让对方感觉到其存在的重要性,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提高我们的沟通效率。

看完这篇文章,你对焦点效应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期待与你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