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承压,加工乳企坚持收奶,浙江等地出政策补贴


乳企战“疫”| 上游承压,加工乳企坚持收奶,浙江等地出政策补贴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让宝宝们面临“断粮”的危险,对上游养殖企业也是一次重创。据了解,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部分地区交通被封,上游牧场生鲜乳运出和牧场饲草料运进不同程度受阻,同时下游产品积压反过来冲击了养殖业,不少地区原奶收购、运输出现问题,甚至出现了倒奶情况。

为了稳定上游,一些企业主动承担责任,提出不拒收一滴奶,政府也积极制定相关政策支持,2月11日,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紧急发文,不拒收奶农奶、按合同不降价的乳企,可以领到政府一次性临时补助,每公斤约补贴5毛钱。

乳企战“疫”| 上游承压,加工乳企坚持收奶,浙江等地出政策补贴

交通阻塞上游承压,奶农无奈“倒奶”

公开信息显示,为了防控疫情的传播,许多地区自主封村、封路,不但阻止了人员流动,也阻挡了车辆正常的流通,乳制品产业链上的多方受到影响,近来颇感压力。

知食君了解到,连日来,由于交通管制,全国多地牧场发出“断粮”的预警信号,部分牧场表示储备饲料只能撑到月底。与此同时,因疫情管控,人们减少出行,春节期间牛奶消费需求受到抑制,物流受阻也进一步影响到电商平台交易,终端市场的旺季不旺,直接导致下游乳企库存增高,产品积压传导到奶源。种种原因叠加,造成大量生鲜乳积压无法运输出场,无奈之下,多地奶农开始倒奶。

乳企战“疫”| 上游承压,加工乳企坚持收奶,浙江等地出政策补贴

据知食君了解,近期就有保定奶农日倒奶2吨、淄博奶农日倒奶5吨、潍坊奶农日倒奶6吨等消息传出。一些重大疫情地区情况则更加严重,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湖北省岗位科学家反馈,以及湖北省奶协提供的数据,因封路导致运输受阻或加工厂停工拒收,湖北省从2020年1月22日开始也出现倒奶现象,截至2月3日,共倒奶700吨左右。

另据中国奶业协会对特殊时期奶业生产信息的监测,截至2月7日,已有13个省份出现倒奶现象,半数以上的奶牛养殖场出现饲料短缺,大型乳品加工厂开始喷粉,企业销售同比下降。

承压之下,乳企、政府部门如何应对?

面对这种境况,整个奶业正在多方寻求自救办法:比如乳企坚持按合同收奶;部分省份出台扶持奶农的金融政策等;还有省份农业厅出台临时补贴政策,上下游共同努力,以期渡过难关。

近日,光明乳业就主动提出承诺:对于签订采购协议的合作牧场,不拒收一滴奶,并保证不会随意降低原奶收购价格,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去执行。 蒙牛也表示将按照合同收奶。

乳企战“疫”| 上游承压,加工乳企坚持收奶,浙江等地出政策补贴

而为了鼓励有压力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继续收购奶农、牧场生产的生鲜乳,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月11日紧急发文称:在疫情防控应急响应期间,(浙江)省内乳品收购加工企业按原订单(合同)收购价或不低于当地政府确定的保护价收购省内奶农投售合格生鲜牛奶的,省财政按其实际收购量给予一次性临时补助,补助标准为每吨500元。

乳企战“疫”| 上游承压,加工乳企坚持收奶,浙江等地出政策补贴

每吨补贴500元,相当于每公斤补贴5角钱,还是相当可观的一笔补贴。凭借这项一次性补助,政府可以帮助乳制品加工企业缓解市场压力,避免下游乳企将市场压力进一步转嫁到奶业上游。

河北省也下发扶持政策,号召金融企业给予奶农扶持,帮助奶农渡过难关,据了解,已经有当地乳企向银行申请了贷款。

另外,针对当前部分地区的倒奶现象,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还建议,牧场可减少代乳粉饲喂,直接改用生鲜乳饲喂;适当延长犊牛哺乳期,增加生鲜乳饲喂量;考虑到初生小公牛因封路导致出售不畅,牧场可以考虑增加小公犊的育肥,一方面解决了目前外运的难题,另一方面消纳一部分滞留的生鲜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