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笑贫不笑娼”,后面5个字更经典,人过中年不妨多看看

所谓俗语,是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并且逐渐流传开来的语言,形式相对简单,方便大众理解和解释,和谚语比较相似,但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经常听说的俗语有“不见棺材不落泪”、“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以及“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等,通俗易懂,同时又充满为人处世的哲理。

几千年来,古人留下的俗语多如牛毛,它的最大优点非常明显,即使没有读过书的人,也能弄清俗语的含义,学富五车的才子更不用说。在农村,一些老人在聊天的时候,时不时也会说几句俗语,可见其适用性有多么广泛。今天介绍的俗语是“笑贫不笑娼”,几乎家喻户晓,但很少人知道后面还有5个字更经典,中年人值得一看。

俗话说:“笑贫不笑娼”,后面5个字更经典,人过中年不妨多看看

首先,咱们来看一下“笑贫不笑娼”的具体意思。古代青楼女子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卖艺为生,陪文人墨客吟诗作对,弹一首著名曲子,或者谈谈人生、谈谈理想;另一种则不必多言,想必大家都知道。封建社会的女子地位低下,烟花之地的女子地位更低,尽管她们精通琴棋书画,依旧被世人瞧不起。

古代根据职业,划分出一些等级,也就是所谓的三教九流。“三教”指的是儒、释、道,九流又分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下九流中包含哪些职业呢?翻阅历史资料可发现,包括衙差、媒婆、走卒、盗、窃、娼等,由此可以看出,“娼”在古代处于最底层,一点地位都没有,种地的穷人都比娼的身份高。

俗话说:“笑贫不笑娼”,后面5个字更经典,人过中年不妨多看看

既然如此,为何变成“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呢?这与大众的价值观的变化有着必然关系。以前能够不为五斗米折腰,做人做事非常有原则和底线,不会被一些利益诱惑,在金钱面前不会低头。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金钱至上的风气越来越严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只要能赚到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作奸犯科,对有钱人迎合谄媚,对贫穷之人不屑一顾。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极为狭隘的价值观,判断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时,只以他有多少钱进行衡量,不管这些钱是通过什么途径得来的。对于相对贫穷之人,则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即使他在某些方面很优秀,别人也对他敬而远之,背后会嘲笑讽刺他,不可能跟他走得太近,验证了“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的道理。

俗话说:“笑贫不笑娼”,后面5个字更经典,人过中年不妨多看看

弄清楚“笑贫不笑娼”的含义后,再来了解后面的5个字,即“救急不求穷”。作为亲朋好友,应当互帮互助,生活中难免遇到紧急的事情,比如某人父母突然身患重病,急需一笔钱进行手术,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钱,就会找关系不错的亲戚或朋友借。通常情况下,只要他人品不差,亲戚朋友都会尽力帮助,帮他渡过难关。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当你身处困境时,有亲朋愿意出手相助,日后一定不可忘记这份恩情,为什么“不救穷”呢?此处的“穷”,并非一时的穷困,而是一直穷困潦倒。对于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来说,只要肯付出努力,且不说大富大贵,至少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绝不会一年比一年穷。

俗话说:“笑贫不笑娼”,后面5个字更经典,人过中年不妨多看看

平心而论,“不救穷”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于没有上进心的穷人,无论怎么帮他,都改变不了他懒惰的心态,借给他的钱也等于打水漂。二是,出力不讨好,假如出手帮助不努力的穷人,只会让他更加安于现状,扶不起的阿斗,简直是个无底洞。

小编认为,我们要培养正能量的价值观,千万不可养成“笑贫不笑娼”的心理。你对“笑贫不笑娼,救急不救穷”是如何理解的呢?欢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