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邦茶山來龍去脈的故事


倚邦茶山來龍去脈的故事

從明隆慶四年至光緒末年,倚邦一直是六大茶山的政治中心和行政主管地。清雍正七年,清政府對西雙版納進行了改土歸流,置建了普洱府,六大茶山從車裡宣慰司的轄地中劃出,歸入普洱茶府。從史料分析,貢茶的茶箐在六大茶山採購,而貢茶的深加工或成型包裝則在普洱府。貢茶分為八個規格,五斤、三斤、一斤、四兩、一兩五錢重的團茶、還有瓶裝的芽茶、蕊茶,匣裝的茶膏。其中四兩重的為女兒茶(原料全由茶山未婚少女採摘)其中倚邦的曼松茶是特級貢茶,湯色清亮、苦澀味淡、清香回甜是六大茶山所有茶中最耐看、最上口的茶。曼松貢茶是皇帝的專用茶。盛易祥。

曹當齋是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貢茶採辦官,是六大茶山的最高長官,為普洱茶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曹當齋生在茶山,長在茶山,瞭解茶山的社會狀況,同時他也清楚茶山夷民對改土歸流的不理解和牴觸,於是他開始挺行一系列適合茶山實情的政策。嚴格執行雲南茶法和茶山管理條令,維護茶農利益,引導夷民學習漢人技術和文化,以他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施政能力為改土歸流、普洱府成立後六大茶山茶葉的發展創建了一個良好的開端。到乾隆中期倚邦茶山的茶園至少已達2萬畝以上。曹當齋管理六大茶山三十八年,這三十八年是六大茶山從封閉落後、矛盾交織走向民族團結,和諧興盛的三十八年。在曹當齋去世之後其子曹秀秉承父業,是普洱茶持續興盛。在中國茶葉發展史上,曹當齋和曹秀推動了普洱茶的興盛和發展,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地位。

普洱茶的興盛與清王朝的興盛同步,世襲管貢茶的曹氏家族其興衰和清王朝的興衰也是同步的。隨著清王朝的沒落,外國的入侵、抗日戰爭等一系列原因,倚邦元氣散盡,無法再振,至今倚邦僅有30多戶人家守護著祖宗的家園不願離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