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要加强防护?看看本文分享的10个“土办法”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很多朋友也关心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哪些人有不容易被新型病毒感染呢?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慢慢的明晰起来了。

从年龄分层来说,根据目前疫情的发病病例报告情况来看,从小到9个月小儿,上到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目前看来都有被病毒感染的情况出现,因此,并没有哪个年龄段是这个病毒会绕开的人群,我们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注意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和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要加强防护?看看本文分享的10个“土办法”

从发病病例性别分布来看,目前公布的流行病学都发现,男性的患病率略高于女性,钟南山院士的新文章统计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比例占了41.9%,而男性患者则更多,而更新的与2月10发布的预印本论文《2019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中,则通过统计数据得出,每10万人中,男性大约有0.31人患病,而女性则为0.27人,这样的数据都表明,男性患病几率略高于男性,但从总体数据来看,这样的差异并不明显。

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要加强防护?看看本文分享的10个“土办法”

因此,不论是性别因素,还是年龄因素,都无法有效的区分出一个群体,能够更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说哪些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如果总结下来,以下两种情况,倒是值得注意——

1. 高暴露风险的人群,这一点毋庸置疑,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确诊病例,都能够找到明确的传播来源,比如密切接触过确诊病人的病人家属,再比如奋战在抗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比如接触过疫情发源地相关人员的情况,这些都属于高暴露风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当然也更高。

2. 免疫力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在《2019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中指出,老年男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之一,同时也是发展为重症肺炎,病死率较高的人群之一,除了性别因素的微小差异以外,相信更大的影响因素是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导致成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要加强防护?看看本文分享的10个“土办法”

总的来说,不管是易感人群还是普通人群,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目前疫情还没有全面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注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和防护工作,而作为易感人群,就要更多的予以注意,给大家分享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做好防护的典范:

武汉的一位姑娘,母亲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她前前后后进出医院十几天,但依然保持健康,没有发生感染,她的防护办法得到了网友和医生的点赞,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即使是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果做好防护,同样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而宁波那位买菜不到口罩,15秒被感染的“反例”则说明了,即使是低暴露风险,年轻人,如果不注意防护,心存侥幸,同样可能被感染,反例就不多说了,这位武汉姑娘做好防护的几个要点,分享给大家——

新型冠状病毒,哪些人要加强防护?看看本文分享的10个“土办法”

1. 外衣及时消毒,她是穿的光面衣服,用酒精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灯消毒,加热烘干消毒等方式为外衣消毒;

2. 外衣里面穿卫衣,带帽子那种,出门时把头发扎起来,用浴帽包好,再戴上卫衣帽子,并扎紧束口绳,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头发上沾染病毒的可能性,当然这位姑娘是照顾确诊病人的高暴露风险下这样做的,作为普通人,在空气流通的室外或低暴露风险的区域,不一定非得这么做;

3. 确保戴好口罩,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更换。

4. 有护目镜戴好护目镜,没有护目镜,戴眼镜也可以,有效保护眼部黏膜感染病毒的风险。

5. 戴上一次性手套,建议外出去超市菜场买菜的朋友,可以用这种方式防护手部;

6. 无论是口罩还是手套,都要小心不要把对外暴露的一面接触到皮肤;

7. 无论眼睛鼻子多痒,在没有对手进行彻底清洗之前,都不要用手摸鼻子揉眼;

8. 回家后对相关物品都进行酒精擦拭消毒;

9. 回家彻底洗澡,热水冲泡半小时以上,外衣挂在通风处,并用烘干机烘干消毒;

10 . 不和病患共同进食。

这些办法很多看起来都是“土办法”,但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下,任何时候,多加小心并不为过,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都适合所有人,也不一定有绝对的科学道理,分享给大家,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尚未可以达到放松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做好防护,让我们一起来赢得这场人民大众的攻坚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