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新的一天,新冠肺炎疫情仍在继续。与此同时,全国人民也都在为“战疫”而努力着。

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做好自身防护,不给本就紧缺的医护人员添麻烦,就是对社会做贡献了。

说起自身防护,最近微博上有个网友分享的防护经验火了!

近日,武汉网友@卖大叔的白菜在其微博分享的防护经验火了。

这位武汉姑娘贴身照顾患病母亲5天,并在武汉多个医院穿梭十几天,因为防护得当,她没有被新冠病毒感染。

就连接诊的医生都夸她防护工作做得好。那么,她是怎么做的呢?

下面是这位姑娘的微博原文,大家先来了解一下~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网友@卖大叔的白菜的微博

当然,可能也有朋友会问:这份防护经验,对普通人来说真的有用吗?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专家们的意见~

这份防护“经验”,普通人可以借鉴吗?

1. 外面衣服穿光面袄子,好打理,方便表面擦酒精消毒。

不要借鉴。

首先,关于病毒会在哪种材质衣物上停留更久的问题,央视采访过相关呼吸与危重症专家。

专家解释说,无论哪种质地的衣服,都可能会沾染新冠病毒。不过,病毒在衣服上存活的时间很短,短则几分钟,长也不过几小时。一般越光滑的地方,病毒越容易存活。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央视新闻微博

这其实和病毒的生物习性有关。

简单来说,病毒需要一定的水分才能保持其结构。在光滑无孔的表面,水分能更好地保持;而多孔表面会把病毒“抽干”。

所以,相比表面太光滑无孔的衣服,穿蓬松多孔的毛织品更合适。

其次,不建议对衣物表面进行酒精消毒,因为容易发生酒精起火的意外。

2. 袄子里面穿戴帽子的卫衣。出门前把头发扎起来,用浴帽包好,再把卫衣帽子戴好,旁边的束口绳扎紧。

部分借鉴。

对于普通人来说,戴卫衣上的帽子还是不戴帽子,在防护病毒感染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大家不必纠结。

如果真有需要的话,比如这位姑娘当时在医院陪护的情况,可以戴具有一定密闭性的一次性浴帽。

3. 口罩戴两个,里面一层n95,外面一层普通医用口罩。保证每隔4、5个小时就换掉。

部分借鉴。

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是为了自我防护,那么戴普通医用外科口罩即可。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实际上普通人并不一定非要戴N95。因为这些病毒不是单独的存在,它常常存在于飞沫里。一般的口罩是能够阻挡大部分飞沫的,所以戴普通口罩是有用的。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央视新闻微博

当然,这位武汉姑娘平时和确诊病人有接触,她戴N95型口罩且每隔4、5个小时就换掉是合理的。

只不过,她戴两层口罩的做法是不对的。

1月30日上午,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蒋荣猛接受总台央视记者的专访时表示: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戴口罩的误区......还有的人戴两个口罩,这就更不对了,它会影响口罩的气密性,(使之)更漏气。另外就是戴两个口罩,我们呼气的阻力增加了,你会更使劲地去吸气,又漏气,又使劲吸,那不就更容易被感染了。”

其实,关于在什么样的场合戴何种口罩,卫健委已经发布了标准答案,大家对号入座就好了。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人民日报新媒体

4. 有护目镜最好戴护目镜,我没有,就戴的日常近视眼镜,眼睛在外出的过程中,再痒都不要用手揉。

部分借鉴。

新型冠状病毒确实有通过结膜传播的可能,因此直接接触病人的医护人员,需要佩戴护目镜。

至于普通大众,其实并不需要佩戴护目镜。如果你真有需要的话,可以戴泳镜。

至于戴近视眼镜,其防护作用不大。近视镜发挥自己本身的作用就好了,大家不要“强镜所难”哈!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不过,这位姑娘提及的“外出时,眼睛再痒都不要用手揉”是正确的。

一些公共设施的表面,比如电梯按钮、公交车扶手等,经常会被大家触摸,其沾染上病毒的风险很高。

如果大家不慎接触了这些表面,再揉眼睛,感染风险也会蹭蹭涨。

5. 戴一次性手套,别碰尖锐的东西,经常更换。

值得借鉴。

一般来说,接触公共区域的门把手、扶手、电灯开关、电梯按钮等表面坚硬无孔的物体,感染病毒的风险是极高的。

因此,去这类地方,可以考虑戴上一次性手套。

注意:戴手套前、摘手套后都要洗手,不要用戴手套的手触摸自己皮肤裸露的部位。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6. 无论换口罩还是换手套,小心别把对外裸露的一面沾到皮肤。

值得借鉴。

因为“脏东西”都在口罩和手套外侧,所以无论是戴着还是摘下时,都要避免用手接触它们的外侧。摘完后要彻底洗净双手,以免引起感染。

7. 医院里各处都有手消瓶子,进出走动随时注意用手消消毒。

部分借鉴。

众所周知,接触传播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病毒携带者会污染周围的环境,如果我们不慎接触到的话,很可能被感染。

而国家卫健委提醒: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怕酒精。李兰娟院士也解释说,75%浓度的酒精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央视新闻

因此,常用含有杀菌成分的手部消毒液洗手消毒,是有必要的。不过需要留意的是,有些消毒成分具有一定刺激性,皮肤敏感的人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即可。

此外,有些免洗的洗手消毒液易燃,使用后要远离明火。

8. 准备一个大喷壶,把75%的酒精倒进去,随身携带做手消。

不能借鉴。

大家用于消毒的酒精,一般浓度高于75%,是一种易挥发、易燃烧的液体。

它一旦挥发到空气中,会使空气中的可燃性气体增加。此时,只要空气中有一丝小火花,都可能引起燃爆。因此,随身携带75%的酒精用来消毒,风险挺高的。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9. “我每天回家是用装了酒精的喷壶对着车,衣服,帽子,裤子和鞋底喷酒精消毒”,不应该“喷”!这一条是错误的的做法,碰到衣服静电会爆炸起火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抹”......

部分借鉴。

这位姑娘提及的“酒精不能喷,要抹”,是有道理的。

一般来说,我们对一些室内物品进行消毒时,应采取擦拭方式并避免洒漏,比如门把手、桌面、手机、电脑键盘和鼠标等。

但是,她直接用酒精对衣物进行消毒的做法,是不对的。

衣物本来就是易燃品,尤其是一些化纤材质的衣物,如遇明火或是静电,都可能使酒精燃爆。

建议:外出回家后,可将衣物挂在通风处,或是用衣物消毒剂清洗。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10. 回家立刻彻底洗干净,热水冲澡半个小时。外衣脱下放阳台通风处挂好。里面的衣物和裤子放洗衣机洗,并烘干半小时。

部分借鉴。

新型冠状病毒不耐高温,在56℃的高温下30分钟会死亡。但这并不意味着洗热水澡能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所以,大家按照自己的卫生习惯洗澡即可。

当然,这位姑娘应该只是洗个澡,并无多想,小编在这也只是给大家提个醒哈,毕竟之前是有过相关谣言的~

至于这位姑娘外出回家后,将外衣脱下放在阳台通风处挂好,这点确实值得大家学习。

11. 最最最最危险的一条,不要和病患一起吃东西,切记切记!

必须借鉴。

不和病患一起吃东西,是毋庸置疑的。吃东西时,大家都处于无防护状态。如果离得太近,新冠病毒经由飞沫传播的风险会大大提高,这是极其危险的。

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近来已经发生过很多起聚集性就餐导致感染的案例(如下图所示),大家一定要引以为鉴。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网络

现在大家返岗工作了,有时难免会和同事们在食堂吃饭。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大家:

  • 能打包的话尽量打包,尽可能单独用餐;
  • 避免扎堆就餐、面对面就餐;
  • 就餐时相互保持距离,可以效仿“考场式就餐”;
  • 就餐时不要说话;坐下吃饭的最后一刻脱口罩。


武汉姑娘进出医院十几天没感染!她的一些“土办法”,连医生都点赞

图源 / 网络

有一说一,这位姑娘文中提及的防护措施,有些确实值得我们借鉴。但同时,她也有做得不妥当,甚至是错误的地方。

但是总的来说,她的防护措施做得还是不错的。小编要和接诊她的医生一样,给她点个赞。

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应该也有所收获吧?欢迎来留言区说说~

资料参考:人民日报公众号、央视新闻微博、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北京市大兴区科学技术协会官网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