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扬州隔离病房,面对面为患者“望闻问切”

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收治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人的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也是一个抗击疫情的小战场。2月6日,市中医院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徐致君正式进入隔离病房,零距离为确诊病人进行中医诊治。昨天下午,记者连线徐致君,此时他刚上完大夜班,正在宿舍休息。

在隔离病房,为患者“望闻问切”

“入驻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已有数天,深入病房,从询问了解病史中发现大部分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诉,部分患者可见盗汗、咳血、食欲不振、全身酸痛等不适症状……”徐致君说,他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中医的病理采集,为患者“望闻问切”,根据患者舌苔以及其他症状来开药方,辨证施治。

因为身穿防护服、佩戴口罩、护目镜和面罩,徐致君看不清病人舌苔的真实表现,就会用病房里的配套手机拍下他们的舌苔,再将图片发至自己手机细细察看。徐致君说,每次给病人开药方,量都不会太多。“每次开中药3到5剂,3到5天的量,根据其身体状况的变化,再不断调整。”

我在扬州隔离病房,面对面为患者“望闻问切”

徐致君说,中医认为新冠肺炎属于“瘟疫”范畴。本病的致病主因是温邪,而此温邪有风、湿、热、燥等致病特点。《三时伏气外感篇》:“肺位最高,邪必先伤”;《温热论》所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冬月不寒是此次新冠肺炎发病的外部因素,其主脏在肺,与心、脾、胃关系密切。

徐致君告诉记者,绝大部分患者以舌红苔黄腻或舌红苔厚腻偏干为主要表现,结合症状及体征,符合湿热症候,兼有风邪、燥邪部分因素。“治疗相对复杂,不同时期需采取不同处方。”

坐诊“发热门诊”,为市民答疑解惑

除了在隔离病房为确诊的病人诊疗,参加病例讨论,徐致君还要在市三院的发热门诊值班。“主要是一些疑似病人,要把他们收入病房,进一步观察。”

徐致君还担负一项重要任务——为打来电话咨询的市民答疑解惑,安抚他们的焦虑情绪。“比如,有市民只是上呼吸道感染,却以为自己得了新冠肺炎。”

在诊室里坐诊,徐致君身上的装备与进入隔离病房是一样的。“在市三院,随时可能有疑似病人过来。”徐致君说,所有进入隔离区域的医护人员都是一个战斗整体。

在市三院,徐致君和同事们每天的生活轨迹就是隔离病房到宿舍两点一线。“我们知道自己深入过疫区,除了这两个地方,我们什么地方都不会去。”

有时在“两点一线”的路上,徐致君会碰到保安以及附近工地的工人,都会主动避让,自觉保持3米距离。

要为打赢战“疫”出绵薄之力

从紧张忙碌的工作地,回到安静孤独的宿舍,徐致君会和家人视频说说话,他最挂念的是10多个月大的宝宝。

徐致君不禁想起,2003年抗击非典时,他还是一名高三学生。“看到电视上医护人员忘我地抢救病人,我特别感动。”后来,他也学了中医。“这次,作为一名医生、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有责任参加抗击疫情的阻击战!”

于是,他向医院报名,成为市中医院第一位进入隔离病房的中医。

家人听到这个消息,都很支持他,特别是他的父亲。“他说,你是一名医生,既然穿上了白大褂,就要站在疾病面前,就像消防员一样,要迎火而上,不能畏难退却。”而他的妻子虽有不舍,也抱着宝宝,站在门口为他送行,让他安心工作。

2月5日,父亲开着车,将徐致君送到市三院进行相关培训。“父亲将车开到门口,看着我走进大门。我当时就有一个念头——努力抗击疫情,好好珍惜这个历练的机会。”

通讯员 汤红芳

记者 张庆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