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聖人?

淳少年


歷史問題我來答,調侃君為您解讀孔子憑啥被稱為聖人。

客觀介紹,勿噴。

孔子,從古至今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聖人,我們最開始接觸孔子的時候在中學的課本里,以為他就跟花像上的一樣是個溫文爾雅的大聖人,其實孔子在成為聖人前也不是個省油的燈。

孔子的家世

孔子的祖先是宋國的貴族(很大哦),孔家原先不姓孔,後來出現個孔夫嘉,官至宋國的大司馬,他的後人這才以孔為姓。

孔夫嘉有個very漂亮的老婆,他的老婆在逛街的時候被孔夫嘉的政敵看到之後,找個藉口把孔夫嘉殺了,然後把孔夫嘉的老婆搶回家了。然後,孔家就沒落了……(就是這麼簡單)

孔家的人四處逃散,一部分人來到了魯國,這就是孔丘的祖先。

孔子在小的時候喜歡搞儀式感,經常學著大人們擺譜,後來他努力學習,把奴隸制那套規章制度學了個遍,這在那個時候很吃香,於是孔子順利的進入了魯國做官。

官場生涯

孔子對禮儀嚴格到了什麼程度?來看幾個例子。

有一個魯國國君個齊國國君吃飯吃的正嗨,齊國國君就讓手下上來跳舞助興(比較嗨的那種)。兩國國君看的正嗨,孔子上來就大罵齊國國君,說他派人跳這種不和書上一樣的舞蹈是不是在侮辱魯國,說完就讓人把跳舞的手腳砍斷了。

魯國有個改革派老大叫少正卯,這老主張改革徹底把孔子惹怒了,等孔子當上宰相的時候就以“祖宗東西不能改”為由把少正卯給砍了,還暴屍三天。

來看看孔子給少正卯立了什麼罪狀。

  • 心達而險
  • 行闢而堅
  • 言偽而變
  • 記醜而博

意思是說他學識淵博卻居心險惡,不按規章制度辦事,喜歡狡辯,老關注社會陰暗面。(窮人,官壓民等)

這麼搞著搞著孔子把魯國的大臣可都得罪了,於是他只好周遊列國。

在外遊歷十多年,一直碰壁,最後又回到了老家開班教學。從此以後孔子專心教書,作風也不像以前。

聖人之路

孔子為啥是聖人?這是在孔子死後獲得的地位。

孔子主張禮儀與仁義,即制定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要分清楚,這很符合封建統治的需要。

孔子開創的儒家學派在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影響到了中國以外乃至世界。

孔子的有教無類不在乎貴賤與國籍,只要心向學就可以教,開創了教育普及。

有句古話叫“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這就是孔子在古代的影響。


調侃歷史


聖人是大家公認的有美德,言行和舉止讓大家信服,又很神聖的人,是尊稱

孔子為什麼稱為聖人:是因為他的思想一直流傳至今

孔子生活的春秋戰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讀書人都想遊說,在君王面前有立足之地,而孔子三十歲雖已是國學大師,但也沒有被重用

於是開始收徒弟,孔子的核心政治思想是“立於禮”,讀論語有部分基本全是君子於禮才成仁,就是用仁這種倫理道德來充實作為社會準則的禮,使禮具有真情實感,而得到普遍的自覺遵守。他認為,仁是規範人們相互關係的原則。與人相處

首先要真誠

其次責己

還要剋制私心,推己及人。

也就是大愛兼愛,人人尊重,與我們現在的核心價值觀有相似之處


孔子去世後,他的學生繼續推行他的思想和學說,進而形成了儒家學派,所以孔子成了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的學術思想對以後的朝代影響很大,我們現在也要學習,如孔夫子學院,孔子被公認為我國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在世界也有很大的知名度
孔子創立的儒家文化以及他提出的教育方法等思想影響深遠,後代很多統治者都推崇儒家學派,除了焚書坑儒,以儒家學說來治國,所以他尊稱為“孔聖人”


閒掛銀鉤


一般是“孔聖人”、“至聖”,另外還有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學宗師”等.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餘年.又稱為“文聖”、“萬世師表”.

孔子逝世於公元前479年,魯國哀公親制誄文悼念孔子,誄文中稱孔子為“尼父”.這是有別於封號的尊稱.

孔子有封號始於公元元年,漢平帝劉衍追封孔子為公爵,稱“褒成宣尼公”.北魏孝文帝於太和十六年(公元492年)改稱孔子為“文聖尼公”.北周靜帝於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恢復公爵之封,號“鄒國公”.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公元581年)尊孔子為“先師尼父”.

唐太宗李世民與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為“先聖”,十一年又改成“宣父”.欠豐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尊孔子為“太師”.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執政時恢復公爵,改號“隆道公”.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唐玄宗李隆基升孔子為王爵,是好“文宣”,成“文宣王”.宋真宗於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家好孔子為“選勝文宣王”,五年(公元1012年)又改稱至聖文宣王“,元武宗於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加封孔子為“大聖先師”.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加號控制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十四年(公元1657年)又複稱“至聖先師”.民國年間“國民政府”派員祭祀孔子四號是跟皇帝或顯貴的生前的實際參照《司法》追成.



同窗生71


孔子被尊稱為聖人的具體原因:

1、政治思想核心:“禮”與“仁”。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2、創立儒家學說派。

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3、開創全新教育理念。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因為孔老夫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孔子在後世被人們送上神壇尊為聖人,正是源於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人。因此他的思想被古代當權者所接納並推廣,其實就是作為統治思想的儒家學派便開始成為一種政治工具。自從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將儒家思想推上了朝堂,而後宋明理學家們又藉著儒家思想的外衣將自己的理念灌注其中,使孔子及其儒家學派成為了專制禮教的宣傳工具。


海洋說歷史


孔子的思想路徑,就我們所能夠追尋的範圍而言,似乎絕不尋求什麼改革。照著守舊派書吏們的樣子,他的教義看上去似乎是對古代傳統的評註。在他的身上,你會再一次發現合乎禮教的對天的敬畏,也就是對宇宙秩序的敬畏。陰和陽的古典理念,以及更高的“道”的觀念,在孔子那裡通常意味著治國之正道,亦即古道;而他的道教競爭對手們,則是在不同的意義上使用這個概念。

像他這一學派的所有聖哲賢人一樣,孔子也宣揚孝道,提倡對亡魂的虔敬,換句話說,就是祖先崇拜。儘管他恪守傳統,但某些逸聞趣事卻讓我們看到,他並不認為自己應該完全被禮儀俗套所束縛。他給予最高評價的東西,看來應該是意圖的純潔和心靈的誠實。他的學說在本質上是一種行為學說,他的教義是一種積極的道德。看來,正是作為良心的監督者,讓他贏得了聲望。

可以把儒學概括在“仁”的概念中,這個概念一方面意味著對他人的仁愛之感,同時又暗示著自己身上的人性的高貴之感。簡言之,這是一種對自己以及對擁有這一理想所包含的所有附屬美德的其他人的尊敬,這些美德包括:寬厚、忠誠和仁愛。在外部關係中,仁表現在持續不斷的克己中,這是一種對禮儀的尊重,是一種合乎禮儀的優雅,而這種優雅,正如我們已經說過的那樣,只不過是內心優雅的外在顯示而已。在這裡,你可以找到某種謙恭,正是這種謙恭,在騎士理想的支配下,在歐洲的貴族階級中激發出了封建時期的禮節。

像蘇格拉底的教義一樣,儒學也首先傾向於教人認識自己,為的是不斷自我完善。正如蘇格拉底正式放棄了愛奧尼亞哲學家對宇宙起源的研究一樣,孔子無論從哪方面講他也絕不是個不可知論者,也拒絕探索命運的奧秘,拒絕“語怪力亂神”。


他的教義不承認個人道德與公民及社會道德之間有什麼不同。其目標就在於“仁政”,正如在所有中國哲學體系中一樣,這種仁政,要藉助君王美德與上天秩序之間的和諧而得到保證。“正是君主的道德力量,以及他從天命中所得到的超自然的影響力,導致他的百姓是為善還是為惡。”因為人們看重這些格言,孔子後來被人們尊奉為典型的聖人和文人學士中的至高權威。


梅姑姑318


孔子的目標就在於“仁政”,正如在所有中國哲學體系中一樣,這種仁政,要藉助君王美德與上天秩序之間的和諧而得到保證。“正是君主的道德力量,以及他從天命中所得到的超自然的影響力,導致他的百姓是為善還是為惡。”因為人們看重這些格言,孔子後來被人們尊奉為典型的聖人和文人學士中的至高權威。


火箭范特西


因為他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了,也一直被受帝王的推崇!


何小姐的見聞


孔子為什麼被稱為聖人?

孔子被尊稱為聖人的具體原因:

1、政治思想核心:“禮”與“仁”。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2、創立儒家學說派。

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3、開創全新教育理念。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飛不遠


孔夫子,本名孔丘,字仲尼。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子”是當時人們對於有名望、有學識的人的尊稱。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

  孔子對後世影響深遠,雖說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千古聖人”,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後世並尊稱他為“至聖”(聖人之中的聖人)、“萬世師表”,認為他曾修《詩》《書》,《禮》《樂》,序《周易》(稱《易經》十翼,或稱易傳),著《春秋》。《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煉,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孔夫子作為中國文化的象徵,稱之為“聖人。


養娃防坑指南


孔子被尊稱為聖人的具體原因:

1、政治思想核心:“禮”與“仁”。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是最高尚的治國之道。這種治國方略也叫“德治”或“禮治”。德治就是主張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認為,無論人性善惡,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而所謂“禮治”,即遵守嚴格的等級制度,君臣、父子、貴賤、尊卑都有嚴格的區別。

2、創立儒家學說派。

儒家學說簡稱儒學,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3、開創全新教育理念。

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在教育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主張無分貴賤不分國界,只要有心向學,都可以入學受教,開創了教育普及的先河。

還有原因:

因為孔老夫子及其所開創的儒家學派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直至今日也仍被視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根。

孔子在後世被人們送上神壇尊為聖人,正是源於他的思想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人。因此他的思想被古代當權者所接納並推廣,其實就是作為統治思想的儒家學派便開始成為一種政治工具。自從漢武帝時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將儒家思想推上了朝堂,而後宋明理學家們又藉著儒家思想的外衣將自己的理念灌注其中,使孔子及其儒家學派成為了專制禮教的宣傳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