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論疫情過後的房價

在中國,房價永遠是很敏感的話題。至於要探討疫情過後的房價,就先要思考以前的房價狀況。

中國的房市總體來講是要從正常到不正常,再到正常的過程走的,這裡只說從不正常到正常:大概從2006左右年開始,大大小小的開發商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裡同時瘋狂起來,到處在開發,到處在上演一夜暴富的故事。政府、開發商、拆遷戶、房姐(當然也可能是房叔等等)你方唱罷我登場,用短短六七年時間,攫取了過去一個又一個天文數字般的財富,也掏空了絕大部分平民百姓的腰包。

這種時間大概到2016年左右,也就是十年時間,總體房價依舊在漲,但逐漸成為套路性質,與其說是政府意識到瘋狂房價的危害,不如說是房地產自己玩瘋玩累了,靠不正常手段斂來的財富總是不持久的,政府的打壓只是個框架,整個房市都變得虛弱極了。於是各項限制措施繼續出臺,開發門檻越來越高,民間借貸、非法集資、攜款潛逃、爛尾工程層出不窮,正是大病之後惡果顯現。

是中國老百姓的韌性維持了市場的穩定,畢竟有那麼大的剛需啊。淘汰了一大部分投機和黑心開發商,總體房產市場走向真正的市場化,應該說是從瘋狂走向理性,也就是恢復正常狀態,當然是和剛開始不一樣的新的正常狀態。

然而從前年開始的原材料漲價又愈演愈烈,砂石、水泥、鋼筋,加上越來越高的人工成本,還有大型房產市場的逐鹿,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何況政府雖然有必要抑制市場,但更有必要維持市場,方方面面的因素,終究決定了房價再也掉不下來了,最好的狀態就是形成一個新常態。

至此才能談談疫情過後的房價問題。當房地產也像其它行業一樣恢復了正常,就應該把它放在總體的局面下去判斷。新冠疫情的特殊性和嚴重性,導致了幾乎各行各業陷入停頓狀態,所以短期內的休克和疲軟在所難免,這一點不光房地產市場是這樣。至於房價,既然是基於理性的市場規則,加上中國的制度性質,不可能會有大的起伏,但是既然遇上了這樣的天降災難,傷筋動骨還是要有的,包括一些問題企業,他們的日子不好過,必然導致房價下跌,起碼要有一個恢復期。

所以可以這樣下結論,疫情過後的房價會有小幅度的下跌,但長遠看還是會以穩定為主,這是政府、開發商、中介以及消費者等所有因素,在基本的市場規律下決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