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首例疑似病例從發現到確診,大約4小時

“清遠醫療物資充足嗎?”“患者治療情況如何?”12日下午,“抗擊疫情,清遠在行動”——致敬最美抗疫“逆行者”系列微訪談第一期,在清遠市政府舉行。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科長杜玉忠、市人民醫院ICU二區主任林欽漢、市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肖靖華受邀,與網友進行互動。

清远首例疑似病例从发现到确诊,大约4小时

南方+記者將三位嘉賓答網友問整理如下。

林欽漢:截至12日,市人醫共接收確診病人12例,治癒出院5例,治癒率比較高。我認為,市人醫有幾項措施做得不錯。

第一,市人醫的感染科、ICU等都是市裡重點學科,為疫情防控治療提供了較好的技術支持。第二,省、市衛健委都建立了專家制度,我們有省、市、區三級的指導及督導。第三,市人醫對防控、後勤進行協調,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高效地運轉。第四,我們還建立了多學科的模式,有呼吸科、感染科,以及中醫科等。此外,我們每天早上都會巡查病區,充分掌握病人情況,防止病人病情惡化,也給病人做了很多心理疏導。

二、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治療情況是怎樣的?醫護人員如何安撫患者情緒?

林欽漢:我們按照國家的最新方案對病人進行綜合治療。通過在病房設置視頻點,我們可以看到病人的一舉一動,可以看到他們的精神狀態、生命體格的變化。我們也做不少心理疏導,每天和病人對講、交流,也有益於他們的情緒。

三、市人民醫院的抗疫物資儲備怎麼樣?現在最缺的物資是什麼?

肖靖華:目前,我們醫院的應急物資能基本滿足疫情防控和正常工作的開展,而且我們也制定了應急物資的管理制度,確保應急物資的供應。社會各界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我們收到50餘個社會團體及個人的捐贈。雖然現在是“基本滿足”,但消耗量也是比較大的,像N95口罩、防護服這類的防疫物資依然比較緊張,我們希望社會各界和有條件的愛心人士可以支持一下。

四、清遠的第一例疑似病例,從發現到確診的過程是怎樣的?用了多長時間?

肖靖華:清遠的第一例新冠肺炎是市人醫呼吸內科診斷出來的。1月22日早上,清遠第一例病人前來就診,接診的醫生髮現病人有典型的流行病學史,給病人做了CT,結果一出來就高度懷疑,馬上收入單間隔離病房,並立刻請來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取樣,大約4小時後,結果顯示陽性,然後我們就把病人收進感染科治療。

五、請杜科長介紹下疾控中心在抗擊疫情中的工作。

杜玉忠:疾控中心做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通過流行病學的調查,判斷感染來源,找到密切接觸者。第二,協助衛生健康部門做分析評估,判斷下階段疫情發展趨勢。第三,接到醫療機構的病例報告以後,進行疫情核實,對疫區進行劃分。第四,協助臨床醫療機構開展病例的診斷。第五,把病例的標本拿到疾控中心檢測。第六,對防控措施進行效果評價,再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還有做好疾控系統人員培訓、開展衛生宣傳教育等。

六、市疾控中心至今的核酸檢測量,或者日均檢測量是多少?如何解決物資和人手壓力大的問題?

杜玉忠:在這次疫情應對中,市疾控中心的重要職責是開展核酸檢測,疾控中心的人手嚴重不足,從縣(市、區)抽調了4個人充實檢測中心隊伍,24小時開工。目前正在開展的項目包括疑似病例的檢測、疫情發生地來粵人員的排查,以及密切接觸者和發熱門診的排查。截至2月11日,我們累計檢測各類標本數約1200份,加上第三方排查的10000多份,合計約12000份。

七、據瞭解,目前清遠的核酸檢測分工有所改變,這是否會影響核酸檢測的效果?

杜玉忠:大家沒有必要擔心。國家制定了統一的標準、檢測的方案和方法,我們都是按照國家統一標準來進行的。目前各個機構正在運用的檢測試劑,都是經過國家批准使用的。國家和省對病例的診斷和確診都有規範程序。

目前的檢測程序是清遠市人民醫院做初篩,第三方醫療機構進行大排查檢測,然後疾控中心做檢測。

接下來,還將有醫學科研人員、醫護工作者、公安幹警、鄉村新聞官等“逆行者”,受邀參與微訪談。網友可登錄新浪微博,參與話題 #抗擊疫情,清遠在行動#,向“逆行者”提問。

【記者】蘇晨

【作者】 蘇晨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