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狡猾”的新冠肺炎以飞沫和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因此要格外小心。要打好防疫阻击战,必须牢牢控制前端、守好终端,阻断新冠肺炎的传播链条。

戴完丢掉的口罩去了哪里?

看成都式操作全链条防控

紧紧“锁”死病毒传播渠道

↓ ↓ ↓

2月11日下午,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成都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罗强带队来到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万兴环保发电厂和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地查看医疗污水、废弃口罩等医疗废物的处置情况。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陪同调研。

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控制前端

这里是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也是成都市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作为成都战“疫”的主战场,这里集中收治了危重、重症患者。

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对于医疗废水的处理,以往我们每天监测2次,现在每天监测10次。”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心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医疗废水的处理和监测,确保每日达标排放。对于固体废弃物的收运,则由专人专车来处理。收集运输前先进行消杀后再实施运输,并加强收运车辆管理,运输过程实行全密闭运输转运,确保无“抛冒滴漏”。

守好终端

三道工序处理废水

对病毒的杀灭率能达到99.99%

成都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属污水处理厂20余座,其中成都市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8座,运营规模200万立方米/日。

成都市第九再生水厂是其中的一座,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华西医院和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的医疗废水在院内第一道处理后,都要经过这里再处理。

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经过三道工序后,对病毒的杀灭率能达到99.99%。”成都环境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最后一道污水处理工序中,本来是紫外线消毒,为了应对疫情,额外增加了次氯酸钠消毒,双重保险,能极大提升对病毒的杀灭率。该负责人介绍,应生态环境部门要求,再生水厂不仅增加使用次氯酸钠消毒杀菌,还增加了余氯指标检测,经人工和在线双重监测并确保安全达标后,用于景观用水。

设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

消杀后直接焚烧

1月24日起,成都开始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商业集中区等人口密集的重点区域,增设专门垃圾收集容器,用于收集废弃口罩。截至2月10日,全市共设置废弃口罩投放收集容器约5.6万个,其中居民小区约2.3万个,公共区域约1.9万个,农村区域约1.4万个。

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废弃口罩都去了哪儿?

答案是在万兴环保发电厂

在万兴环保发电厂操作间,工作人员通过手柄,指挥一台巨大的抓臂,抓取仓内的生活垃圾丢进焚化炉。从封闭的玻璃外看去,隐约能看到白色的口罩。

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在这里每一车垃圾进厂都要消杀,特别是专门车辆运来的废弃口罩。成都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公斤废弃口罩大约是800多个,每天成都市的废弃口罩量可达1300公斤,超百万个。发电厂设立了废弃口罩运输车辆专用绿色通道,消杀进厂后直接开到焚化炉前倒进去,确保废弃口罩及时入炉焚烧。“普通的生活垃圾要发酵几天,但废弃口罩不等发酵直接焚烧。”该负责人介绍,处理仓内处于负压状态,垃圾在上千度高温下充分热解,达标排放。

专人专车专线收运医疗废物

全程科学运营管理处置

在成都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一条涉疫医疗废物处置定点线路。该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专人专车专线在收运医疗废物,通过“封闭安全收运、集中无害处理”的现代化医疗废物处置技术,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全程进行科学运营管理。目前,成都市每日对垃圾房、垃圾桶等垃圾收集点进行消杀不少于3次,垃圾收集站每日消杀不少于6次,遇特殊情况还会增加消杀频次。

聚焦党政一把手抓环保丨成都市长罗强调研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等地

“防疫是个大系统,要控制前端、守好终端,避免病毒新的传播渠道。”罗强强调,疫情防控要制定科学规范的全链条强化监管举措,确保全链条安全,织密织牢疫情防控工作网。要做好成都全市“一盘棋”,相关部门要指导各区(市)县科学、有序、高效、无害化处置医疗废物。要关心关爱一线员工、环卫工人的工作条件,保障人员安全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