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化工大学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

  未来网高校频道2月12日讯(记者 杨子健 通讯员 侯智)近日,国家科技部和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2020年度地方高校新建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立项的通知》(国科发专〔2019〕475号),全国35所地方高校获批“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立项,沈阳化工大学许光文校长申报的“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编号:D20002)成功入选。这是该校在一流学科及国家级引智平台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也是在学科建设国际化发展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据了解,“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要依托该校资源化工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技术辽宁省一流学科、辽宁省碳资源分级转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针对我国国民经济资源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大问题,致力于研发煤炭、油页岩、大宗有机废物的分级转化与分质利用技术及装备,形成与现有基于气化的固体碳资源化工及替代能源产品生产的差异化短流程技术路线和产业模式。基地将围绕煤炭等碳资源定向热解,在高品质热解油与热解气高收率制备、热解油温和加氢提质、热解气低碳化能源与化工利用、相关反应器优化放大与成套集成等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利用方向开展理论及技术的创新研究。

  该校“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国际合作团队是由来自世界排名前列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的10名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双方将通过国际引智和自主创新的有机融合,产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成果,打造高水平的学科国际合作基地,引进和培养国际人才,全面助推该校“双一流”建设,提升碳资源分级转化与分质利用方向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我国煤化工、能源化工、资源化工等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据悉,作为学科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是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创新的国家级最高平台,是国家推进“双一流”建设计划的重要支撑,由科技部和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主要面向中央部属高校设立,自2016年起面向优秀地方高校开放。该计划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以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为基础,以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研究机构或世界一流学科队伍中,引进和汇聚1000名海外顶级学术大师以及一大批学术骨干,重点建设100个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基地。每个入选的“111计划”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