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当前,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为了调节和保持积极健康心态,更好地应对压力,战胜恐惧,打赢这场看不见的防疫战争。“家园共育”数字化幼儿园项目办特别邀请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香港大学博士,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傅宏老师为大家带来主题讲座: 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善待你我——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


本次直播中,傅宏老师从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和灾难时,我们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反应,这些反应对自身和家人(包括孩子)的影响,以及出现这些心理反应的原因和帮助更好地应对压力,取得积极健康心态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讲解。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家长们在观看了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后感受颇多,表示会更加珍惜当下,用平和、健康的心态过好每一天! 感动于各班家长发给老师的感悟,幼儿园以美篇形式给大家进行分享。

来自小七班杨芙雅小朋友家长的感悟:《新冠疫情隔离假期的心理建设》

2019猪年岁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然爆发,为了积极战胜新冠疫情,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全国多省市已推迟开学。但这个加长版春节假期,在家里呆得实在是有些无聊,徐州市第二实验幼儿园组织家长们统一学习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傅宏教授主讲的心理学讲座,主题是“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善待你我”,通过本次讲座,我们知道了在本次疫情之下,自己和家人会出现哪些不适当的心态和恐惧反应,同时 我们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极锻炼,来获得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体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延长的寒假,和孩子安排好假期的时间规划,充分利用好假期时间,多做几件有意义的事,培养一些可以受益终身的好习惯。


1.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自己的作息时间表

在学校,学校有统一的作息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还比较规律。但在假期中,若没有任何计划安排,孩子就很容易无节制地玩耍。因此应该让他们好好安排一下生活节奏,学习如何制定和执行计划,充分利用时间,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养成一些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而且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可以培养一生中不可或缺的自制力。

但要注意的是时间表要由孩子自主制订,家长宏观指导。如由孩子口述计划,家长稍做引导。起床、睡觉、用餐、学习、 锻炼身体,都应该有具体的时间点。要做到劳逸结合,动静结合。最重要的是,作息时间表一定是孩子认可的,而不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在自己制定作息时间的过程中,孩子会逐渐体会到自我管理的 快乐,锻炼能力,更容易激发遵守作息时间的动力。


2.关注国家大事

借鉴时事获取信息资料,并进行思考,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了解国家大事,为国分忧是值得称道的成长。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国家大事。可以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以激发他的科学好奇心的探索。当然家长也要教孩子如何去判断时事的真假性、时效性。


3.鼓励广泛阅读

利用好假期,让孩子广泛阅读。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加知识,并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假期时间是孩子们大量阅读的绝佳时间,家长应该鼓励和引导孩子多阅读,多读书。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做摘抄和写读书心得,尝试理解和鉴赏书籍,通过独立思考和情感体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要选好阅读题材,能与孩子的兴趣相结合。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以身作则,切记不可在孩子看书的时候旁边玩手机看电视,而使孩子分心。


4.培养健康生活习惯

在假期中,孩子们容易玩得无拘无束,这无疑会影响到开学后的状态。要知道健康的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因此一定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起床,注重劳逸结合。


5.练习做家务

如今,许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深受家长的宠爱。家长不妨趁假期时间,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做家务活,及时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增强责任感。教孩子做家务时,切记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可以用请孩子帮忙的口吻来说,而且要切合实际的标准,做孩子力所能及的的家务。家长一定要带头示范,陪孩子一起做。孩子做完,不要使用利诱,最好的报酬就是给孩子一个微笑、说声谢谢或者抱一下。


6.规范学习习惯

孩子待在家里,走出教室的学习环境,并不意味着孩子无法学习。相反,利用假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新学期打下良好的基础。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做好预习,学习新知识,引导孩子养成复习归纳的习惯,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勤于思考,及时发问。


7.做一些亲子体育运动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大多数人只能无奈选择“宅”在家中,居家安静过春节。但对于天性好动的孩子而言,运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需的。运动不仅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在当前对于抵抗疾病和疫情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形势在室外活动不现实也不提倡,但还要保持他们身体的活力,让孩子在家也能运动起来。休长假的家长们有没有考虑到和孩子一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做一些亲子体育运动。最后,希望疫情可以快点过去,可以见到想念已久的老师和同学!

来自中二班徐芸懿小朋友家长的感悟:《我们—2020年的年》

今年的年过的有些特殊!

特殊的人群(确诊病例)、特殊的名词(新冠状病毒 隔离)……

舍弃自我特殊的医护人员,被按了暂停键的城市,大家都带上了口罩彼此1米5的交流距离……

这些生活上的变化,米朵问我最多的是:为什么我们不能出门?好在学校里老师以手绘的方式告诉他们我们在经历什么,小家伙的脑袋里懵懂的知道了这场战役里,我们必须呆在家里!!!

听了傅宏教授的分享,感觉蛮庆幸的———

庆幸我们的这个城市防护工作很及时,大家的防护意识很强烈,彼此善待。

我们也放慢步伐跟上米朵的节奏,过上了和她每天24小时如胶似漆的生活;困在家里的米朵有时会很急躁、很霸道!我们在家里制定了星星制度,这个简单的方法,也让她很感兴趣;看着米朵从写的歪扭七八的数字,现在开始有模有样,真的感觉很欣慰。每天跟着抖音也学起贤妻良母的节奏,米朵也成为了我的小帮手;和爸爸每天的健身活动也没有减少,女汉子的节奏不要停。

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依靠!相信祖国的力量!不信谣!不传谣!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20年02月 徐芸懿 的麻麻

来自大六班苗译文家长的感悟:《面对疫情,我们共同努力》

通过观看全国家育平台,傅宏老师的《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善待你我》的直播,深感

本次疫情虽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还伴随着不少严厉的疫情防控措施,让很多人为此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也在情理之中。通过心理救济和危机干预的方式,可以化解很多人的心理应激反应过渡及其导致的暂时性心理疾患,也是合力“抗疫”形势下的重要一环!


随着疫情持续,不少人对疫情都充满了不必要的恐慌心理。从媒体报道来看,不少人因为担心感染,在家中也不摘下口罩,每天还要进行数十次消毒,大量囤积食品、药品、防护用品等物资,甚至出现了失眠、焦虑等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因为在家中无事可做而选择了整日昏睡,正常的生活节奏彻底被打乱。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他的世界中感觉到某种威胁而失去安全感,而对此又感到无能为力的时候,焦虑就产生了。恐慌与焦虑表明了他们对疫情的关注,但凡事过犹不及,过渡防护、作息混乱不仅会对个人的心理造成不利的影响,还会影响人的免疫能力,反而更容易受到感染。


面对速度的疫情变化,当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之时,可以试着通过参加体育锻炼,使自身处于一种大汗淋漓的状态,这也是一种放松自我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想象、憧憬一些美好的事物,让自己能够身心愉快,而不是一味的抱怨。保持心情安静,控制不良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不良刺激,可以试着在家缓解身心的娱乐活动,比如陪伴孩子一起学画、习书法、老人们可以种花养鸟、下棋、欣赏音乐。也可以通过睡觉、洗澡、泡澡、桑拿、按摩等生理享受来忘却负面情绪,赶走心中的不安和焦虑。


心理危机干预方式可以多样,但毫无疑问,抗疫要抗的,还有与疫情伴生的“衍生症候”。越是在对抗疫情的关键时期,就越应该疏解大家的心理压力,以更健康的心态投入疫情阻击战。

面对疫情,我们不光要有积极的心态,还要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不聚会,不走亲访友,呆在家里自行“隔离”,应对当前疫情,共渡难关!

来自大四班张铭哲家长的感悟:《在疫情当下保持良好的心态》

病情爆发以来,正值春运和春节。对我们全国人民来说,无疑这是一次最为糟糕的春节。不能出门,不能走亲访友,不能旅行,每天关注着疫情的发展,期待着疫情的消散。


其实,越是在灾难面前,越是检验真情的时候。有责任心的人,爱你的人,会劝你戴口罩、勤洗手、不出门;因为他们知道,尊重别人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反观那些不在乎的人,一味的约你出去喝酒玩耍,看似勇敢,其实是无知且不在乎他人生命的表现。


网上现在流传着很多段子“外公不见外孙”“家人把亲戚赶出门”“警察掀翻麻将馆的桌子”等等,这所有看似“冷漠”的表现,背后其实对家人以及百姓最纯真的爱。爱一个人,就是希望他好好活着,来日方长,何时再聚,都不是问题。


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意义,因为黑暗让光明变得可贵。而这次,因为“武汉肺炎”让大家明白了——珍惜生命,与尊重大自然的馈赠。曾几何时,人类总是自以为是,以为只要我们足够聪明、勤奋,不断探测、开发、杀戮,就能掌控大自然。然而,大自然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对他造成的伤害,终究要自己来偿还、买单。从小到大,我们都记得住那句话:人生就像旅途,我们在乎的是路途上的风景。


珍惜生活本身,尊重别人以及大自然的规则,才能让幸福传递。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有自己的法治制度,国与国之间也有各种交际规则,恰是因为我们遵守规则,才能在规则之内得到幸福。当我们无视规则的时候,越界的后果便是如此。


当然,现在疫情正在上升期,我们作为普通人能做的就是:第一,保护好自己,戴口罩、勤洗手,尽量不出门,且劝家人也这样做;第二,不造谣、不传谣,不给社会增加负担;第三,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给武汉等疫情区,捐献物资,真正的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当疫情发生的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现实,不要忽视防范措施,也不能过度紧张。 恰好利用这次不能外出的时机,读完你没有读完的书,看完你一直想看的电影,与父母谈谈心,与好朋友线上聊聊天。总之我们每个人都在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张铭哲家长2020.02.08


来自中一班许庭瑜小朋爸爸的观讲座后感:《大疫当前,善待他人》

大家好!我是许庭瑜小朋友的爸爸,非常感谢园方组织大家开展这次活动。我觉得非常时期更有非常意义。


我参加过2003年的抗非典,全国上下也是以必胜决心,严防死守,在政府的大力号召下,全国上下同仇敌忾,上下一心,最终取得了胜利!十七年过去了,又是一个瘟疫肆虐的庚子之春,这回恶魔叫新冠状病毒。也是来势汹汹,让老百姓的传统新年蒙上了厚厚的阴霾。


做为一名警察,从年三十接到上级指令至今我们整个系统也是全员整装满负荷运转,疫情就是命令,守土就是责任,相比十七年前的情况,我们的压力更大,责任更重。随着通信的发达,每个人的自媒体也异常强大,人在家里,接受到信息良莠不齐,也造成了一定的社会恐慌,在这里我也呼吁大家:不传谣,不信谣,大疫当前,请善待他人,听正面官方的信息,听从政府按排,目前防疫到了关键时刻,一个人的任性就有可能造成整个防疫工作的崩溃,大家所要做到的善待他人就是宅家简出,不要在不经意间成为病毒的传播者。每个人都要有大局意识,这是关乎自身,关乎亲人,关乎全国,甚至全人类的一场阻击战,每个人都是战士,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大疫当前,为了健康,请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深居简出,天佑武汉,天佑中华!

来自小三班刘禹森家长观看直播感悟:《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善待你我》

2020年的春节,这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寒假,也是一个不平凡、终身难忘的假期。为了对抗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肺炎疫情,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号召下积极响应,都自发选择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而孩子们也是在家里度过了寒假生活。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也令大家整日忧心忡忡,生怕自己和家人受到病毒的侵害。在这个非常时期,感谢幼儿园及时组织全体家长进行心理疏导,带领全体家长和幼儿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心理学专家傅宏老师的讲座非常精彩。分别从现象,产生现象后的分析,最终对策三方入手,和家长们谈了如何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如何用一个平和的心态来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其中令我最深受启发的是傅老师最后给大家进行的对策总结,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保持轻松健康状态,合理睡眠与饮食习惯;

2、重视阅读,和培养个人爱好;

3、与亲友分享快乐和忧愁;

4、放下手机,陪伴家人;

5、因地制宜,游戏锻炼。

那么,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在疫情期间做好心理防护,从而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呢?经过课程学习与课后思考,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关注情绪,让孩子感到安全。

所谓的情绪,一方面是指父母自身的情绪,另一方面是指孩子的情绪。首先,父母要调整自身的情绪,父母若紧张焦虑,孩子马上会感受得到,所以我们要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紧张地谈论疫情。此外,“宅”在家的时间过长,也容易耗去父母的精力,我们往往会对孩子失去耐心,所以,我们家长照顾好自己的心情也很重要。可以每天做好时间规划,抽出一部分时间用陪伴孩子,再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休闲娱乐(比如读书、上网),还要留出锻炼身体的时间(比如瑜伽、其他室内运动等)。运动是调节情绪激素最为重要的一项活动,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稳定情绪。

2、父母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健康。

孩子的情绪可能来源于很多方面,比如周围成年人所表现出来的焦虑和不安,或者因为孩子们的精力得不到适度释放。由于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表达这些情绪所采用的方式经常是本能的哭闹和发脾气,所以,一方面需要接纳孩子的情绪,把他们的感受和行为分开,在接纳感受的基础上引导他们的行为,比如,“你看起来很生气,但你可以用嘴巴告诉我,而不是用手”。

3、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情感联结。

反观这次疫情,它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们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比如,对家人的陪伴。平时工作很忙、很难有时间陪伴孩子,我们不妨利用这次机会,增强与孩子之间的联结,这会带给孩子安全感。

科学防疫人人有责,这是一场关乎每一个人生命健康安全的“防疫站”,带着孩子以正确心理来面对疫情,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来自小二班高瑞嘉小朋友家长的感悟:《共抗疫情的同时需要积极平和的心态——记“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善待你我——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观后感》

首先很感谢幼儿园园方给我们家长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学习平台,给我们在疫情期间的各种不适心理的进行自我疏导提供宝贵的建议。通过今天傅宏教授的讲座,我明白了在共抗疫情的同时需要积极的心态。何为积极的心态:一,它不应该是焦虑、恐惧的负面心态,负面心态很有可能会对我们的家庭和社会带来除了疫病之外更多的灾难。面对灾难时,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勇于面对灾难,为社会和国家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要沉着冷静的思考应对策略,做到响应政府号召,服从安排,众志成城共抗疫情。二,这种积极心态的建立应该是在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下才能建立的。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在获取信息方面要多传递正能量,保持合理而健康有序的生活习惯,利用这个特殊假期多陪陪家人和孩子,多于孩子互动,比如放下手机和孩子亲子阅读、互动游戏等等。坚信,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只有我们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才能给孩子在特殊时期里一段快乐无忧的经历。

来自大三班张骁齐家长感悟:《疫情,我们不怕你》

今天是2月9日,一次又一次的延长的假期伴随着新冠肺炎的暴发及疫情的加重,原本轻松愉快的春节,变得愈发紧张严肃,人们的神经也越发紧绷。面对难以预测的疫情,担忧和恐惧是很正常的。然而,延长的假期以及控制疫情的需要,大家目前需要整天宅在家里“休养生息”,于是有大把的时间以及多种渠道来获得有关疫情的负面消息,恐慌、焦虑情绪逐渐加重,甚至超出自己的承载能力,对应的心理反应也随之而来。今天认真聆听了傅宏教授的心理危机干预也让我受益匪浅。

一开始的7天假期宅在家里,一年紧张的工作结束了,就想着索性好好休息,自己好好休息的同时也伴随着对孩子的放纵。随着假期一次次的延长,我才意识到不能再这么堕落下去了,要给自己和孩子制定一些工作和学习的目标,劳逸结合。疫情固然严峻,但是我们如果把注意力一直盯在疫情上,势必更加恐慌。坦然面对这面前的灾难,相信风雨后一定会见彩虹。珍惜这来之不易的陪伴家人孩子的时间,珍惜当下的一切,用平和的心态过好每一天,迎接即将到来的曙光。孩子毕竟是孩子,对疫情的恐怖还不足以丢掉一个玩具来的撕心裂肺,这也让老母亲比较宽慰。接下来,希望我们一家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合理的学习工作计划把宅在家里的日子过出质量,愿武汉早日好起来,中国早日好起来!徐州,我们都想你了!

来自家长朋友的趣图分享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二实幼《应对疫情和家长朋友们谈心理危机干预》主题讲座观后感

愿武汉早日好起来,中国早日好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