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10巡航導彈和長劍10巡航導彈是一種導彈嗎?它們有什麼區別?

孤帆遠影92286451


在我國各類導彈根據用途以及軍兵種差異,在型號命名上有固定的規律可循,例如防空導彈以紅旗命名、反坦克導彈以紅箭命名、空空導彈以霹靂命名、彈道導彈以東風命名以及反艦導彈系列的鷹擊等等;但陸基巡航導彈確實一個例外,原則上陸基巡航導彈以“長劍”命名,但在9.3大閱兵時在閱兵裝備塗裝上出現了東風命名,無論是長劍-10系列被塗寫為東風-10,包括今年閱兵展示最新的長劍-100也是塗裝上寫著東風-100,解說詞官方依舊在沿用長劍命名。因而,東風-10和長劍-10本身就是同一種型號的導彈。

長劍-10巡航導彈2009年國慶閱兵式首次亮相,它是一種以巡航狀態在稠密大氣層飛行的導彈,便於隱蔽和機動發射,可以攻擊固定或移動目標。國慶六十週年上也是首次展示我國陸基巡航導彈,該型號在當時首次出現了“長劍”這個命名,與國外有些差別的是,我國長劍系列陸基巡航導彈列裝部隊後,選擇的是火箭軍,而非其他軍兵種部隊,在考慮到火箭軍此前主要以東風系列彈道導彈為主要作戰裝備,為了方便型號運用,故而在後續將長劍-10更名為東風-10。

講清楚命名上的那點事後,再來談談區別。長劍-10是一個系列的陸基中遠程巡航導彈,其包括基本型長劍-10和升級改進型長劍-10A兩個型號,雖然是一個型號中的兩個子型號,長劍-10A相較基本型長劍-10已是今非昔比,兩款導彈在信息化水平、打擊精度、毀傷效能以及附帶損傷等核心指標上可謂是得到質量級的提升。舉一個例子,在本次閱兵後官方解讀長劍-100陸基巡航導彈時作了一個比喻來描述打擊精度的提升,長劍-10是用來打面目標的,長劍-10A是打擊面目標中的點目標,長劍-100則是打擊點目標中的點目標。

嚴格意義上講,長劍-10系列巡航導彈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囊括陸海空三維的巡航導彈家族,在不同的軍種其所使用的命名代號也有一定的差異,在性能指標上也有一定的區別。例如,火箭軍使用的陸基版本為長劍-10,空軍使用的空射版本為長劍-20或者K/AKD-20(GP),海基版本的目前還未公佈出來,說白了這麼多的型號和命名,實質上都是由長劍-10這一種基本型導彈發展而來的一個導彈家族。在性能指標上,空射版的長劍-20在射程、打擊精度上和火箭使用的陸基版還是有一定的差異的。

故而,有關東風-10和長劍-10只不過是軍種間命名上的區別,並不存在本質上的差別,實質上就是一種導彈兩個名稱而已,僅此而已。火箭軍更名主要還是考慮到使用武器型號命名的統一性,從而解決實際使用中的一些體制上問題。


鷹鴿分析


長劍10巡航導彈和東風10巡航導彈是同一種巡航導彈,也是我國研製的一款中遠程戰術打擊巡航導彈。央視軍事曾曝光的視頻顯示,我軍發射的東風-10巡航導彈,發射後精確命中建築物的窗戶,體現出它的不凡價值。9.3大閱兵時,地面的陸基巡航導彈標有“DF-10A”字樣,對應型號為東風-10A。其毀傷能力超過美國“戰斧式”巡航導彈,一枚命中就能將7000~10000噸導彈巡航艦擊沉。

長劍-10巡航導彈射程遠,性能卓越,它能依靠先進的傳感器尋找、識別並定位目標, 並通過通信系統向指揮部發送定位信息,能夠打擊有價值的地面目標。其主要針對於陸基航空力量和後勤、通信等固定地面目標進行精準打擊。

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美國對伊拉克發起先發制人攻擊,其中600枚戰斧巡航導彈便是急先鋒。這也讓世界第一次感受到巡航導彈的威力,我方也深受震動。我國雖然擁有大量東風系列彈道導彈,但這在大規模衝突中奏效,並不適合“手術刀式”戰術行動。於是新的長劍-10巡航導彈計劃浮出水面,它在最初立項時為裝備海軍岸艦導彈部隊,以海軍型號為主的型號則是東海-10。後來技術指標調整後,又改為長劍-10,衍生出來的岸基巡航導彈則是東風-10A。

圖、威力強大的長劍-10

長劍-10彈長8.3米,彈重2.5噸,直徑0.68米,巡航高度在50~150米,最大巡航速度0.75馬赫。長劍-10超長的射程讓我軍具備在近岸打擊第一島鏈之內所有目標的能力,第二島鏈有價值的軍事目標也在打擊範圍內。


航空之家


東海-10、長劍-10、東風-10、長劍-20,其實是一型導彈在不同時期,因不同發射方式而衍生出的不同命名。

最初稱為東海-10導彈。早在1990年,由海軍岸艦導彈部隊提出研發技術標準,要求研發一款射程達到2500公里,能夠有效打擊第一島鏈內的海上目標的反艦導彈。隨著軍艦對空防衛能力的提升,亞音速反艦導彈的命中率越來越低,即使反艦導彈的射程很遠,但不能擊中目標,最終都是白搭。所以,東海-10的研發方向由最初的岸基反艦導彈轉為陸基巡航導彈。2008年,最終批量生產的東海-10巡航導彈,被重新命名為長劍-10巡航導彈。

2009年閱兵中的長劍-10

長劍-10仿製於俄製“KH55”巡航導彈的說法比較盛行,但其主彈體與飛行翼又有戰斧巡航導彈的特徵,所以說長劍-10並非簡單的仿製,而是再創新的多軍種通用性巡航導彈。陸基長劍-10並沒有裝備陸軍,批量生產前的2004年,火箭軍(二炮)就主動介入,把長劍-10作為核常兼備能力建設的重要一環。

2015年閱兵中的東風-10A

長劍-10在火箭軍服役後一年,參加了2009年國慶閱兵,正式公開名稱為長劍-10,發射架的三枚導彈呈“品”字形分佈。2015年“9.3”閱兵,該型導彈以“東風-10A”的命名出現,光榮成為國企“東風快遞公司”的一名在編“快遞員”。從外形上看,相比長劍-10的“品”字形分佈,東風-10A發射架上的三枚導彈並列擺放,導彈構造與性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2018年火箭軍試射東風-10A

2018年,火箭軍進行了6彈齊發的震撼實彈射擊,打出了穿窗而入的米級精度,東風-10A火力與精確度都十分彪悍。按照武器裝備研發慣例,既然有了“東風-10A”,那麼改進型“東風-10B”,甚至“東風-10C”也已經在路上了。東風-10A齊射畫面

2012年,長劍-10在海軍891試驗艦上進行艦載發射技術測驗,雖然052D並未在其垂髮系統中配置長劍-10導彈,可以預期的是,長劍-10將成為093型潛艇與055型驅逐艦的標配。

長劍-20

空射型長劍-10被命名為“長劍-20”空地巡航導彈與“鷹擊-100”空射反艦導彈,長劍-10發展到長劍-20,可能預示著空射型號射程更遠,“20”意味著射程超過2000公里。空射型長劍-20發射平臺為“戰神”轟-6K,一次可以掛載6枚長劍-20導彈,3000公里作戰半徑加2000公里導彈射程,讓轟-6K這款中程轟炸機具備了遠程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能力。在南海發射,就可以覆蓋澳洲與南亞次大陸。


紅龍軍團長


東風10巡航導彈和長劍10巡航導彈就是同一款導彈,只不過因發射方式不同這才有了不一樣的名字。

(09閱兵長劍-10)

我國巡航導彈計劃開始於上世紀末,早在2004年就有國外媒體報道我國已經試射成功了一款新型對地攻擊巡航導彈,代號“東海10”。此後有關“東海10”的傳聞不絕於耳,但直到09年大閱兵,這款巡航導彈才終於得以露出真容,並且官方正式對外公佈該型導彈為“長劍10”。此次亮相後,“長劍”幾乎銷聲匿跡,直到2013年央視才再次出現它的報道,並且首次公開了發射場景。在這之後,長劍10出現在國人視野內的幾率大大增加,比如2015年的“9.3閱兵”它以“東風10A”的名字出現,而2018年央視又公佈了“東風10A”齊射的震撼畫面。

(15閱兵東風-10A)

長劍10導彈單長8.3米,直徑0.68米,最大巡航速度可達0.75馬赫,有效載荷300-500千克,採用慣性+衛星的制導方式,有效射程可達1500-2000米。關於長劍10的打擊精度雖然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是網絡上流傳著“長劍10”命中目標建築物上十字靶心的視頻,由此估計該款導彈的園概率誤差應該在20-50米左右。有報道稱,長劍10可以選用4種不同的彈頭,一種是500千克的重型彈頭,另外3種則是350千克的高爆彈、子母彈和鑽地彈,而且從它的載荷來看也應該可以裝配小型核彈頭。

(東風-10A發射畫面)

(攜帶長劍-20的轟-6K)

長劍10最初只是路基巡航導彈,所以在其技術成熟後率先進入火箭軍服役,於是入鄉隨俗它便有了“東風10”這個名字。有消息稱,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如今的長劍10已經有了空射、艦射等發射方式,它也由一款路基武器蛻變成了三軍通用武器。“長劍10”巡航導彈的空射版“長劍20”已經部署到了轟-6系列轟炸機上,而且隨著055大驅的下水艦射版“長劍”也呼之欲出。

長劍10的服役大大增強了我國的戰略威懾力,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我國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對於一些小型目標(比如戰地指揮所),長劍系列巡航導彈完全可以做到定點清除。同時,在未來可能爆發的衝突中,長劍也可以肩負起首輪打擊和對敵防空系統進行壓制的任務。而且如果將長劍與其他彈道導彈配合使用,還會取得更加驚人的打擊效果,這對我國區域反介入能力的提升相當重要。


戰情解碼


其實基本上就是一種巡航導彈,只不過是項目方案代號和進入部隊服役後的正式武器序列名稱之分而已。在該型巡航導彈一開始立項確立技術指標時,因受1996年某海危機影響,調整為以海軍武器優先發展,準備裝備海軍岸艦導彈部隊,所以當時定項目代號為“東海-10/DH-10”。

後來根據技術進步、實際需求等因素,對該項目目標進行調整,確定先以陸基巡航導彈為發展目標,此時調整方案代號為“長劍-10/CJ-10”,待陸基版成熟後在此基礎上研製空射版和艦載版對地打擊巡航導彈。

陸基版長艦-10在技術成熟、定型批量生產並進入火箭軍服役以後,就需要給予按照火箭軍武器序列命名規則編制的正式名稱,所以正式服役的陸基版“長艦-10”就被命名為“東風-10/DF-10”。空切版進入空軍服役後,被命名為“空地-20/KD-20”,裝備“轟-6K”遠程轟炸機。

至於“長劍-10”與“東風-10/10A”的區別,主要在於導彈發射車和發射筒的佈置方式,當然具體性能也有相應的改進。按照“邊裝備邊改進”的裝備思路,一開始正式服役的“東風-10”與最後項目定型時的“長劍-10”基本一致,外形如上圖所示,導彈佈置為“品字”形。

後來經過底盤技術和發射裝置自動化及模塊化改進之後,就更名為“東風-10A/DF-10A”(如上圖所示),代表了該款導彈服役後的首次重大技術改進。首先,導彈發射車有了較為明顯得變化,從上述兩圖的車頭中,可以明顯看出不同,10A採用了我國新一代四軸整體式底盤,提高車速、降低重心,並對車載設備進行了適應化改裝。

其次,三聯裝導彈發射箱從“品字”形改為“一字”形,每個發射箱都是模塊化組建可以單獨吊裝或發射,增加了導彈裝填的靈活性。最後就是制導方式上,10A型巡航導彈由衛星制導、慣性制導、數字式地形匹配、紅外成像制導等多種方式組成的複合制導模式,抗干擾能力強,且具備巡航路徑規劃能力。


裝備空間


長劍10巡航導彈 來源於美帝的戰斧巡航導彈 當年美軍打阿富汗時 打了兩枚戰斧巡航導彈沒炸響 掉到巴鐵國土上 美帝趕緊讓巴鐵交出來 巴鐵把其中一枚交給美帝 另一枚則送給我們來研究 所以才有了長劍10巡航導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