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何為「復映片」?

“復映片”顧名思義,就是重新發行並播映的電影作品

,因其英文全稱為“Re-release movies”,所以又被譯為“重映電影”。在西方國家,又被稱為“二輪片”、“三輪片”。簡單來說,就是老電影的重播,而這種重播並不是簡單地在電影頻道重播,而是經過整理修復,電影版權方再一次地發行該部電影,使之再一次地在影院播映。

目前,在大陸普遍存在兩種復映片:一種是進口電影的復映片,一種則是國產電影的復映片。

前者的代表作品如2012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3D版》、2019年上映的《千與千尋》、2019年上映的《海上鋼琴師》等等。這些作品首映的時間分別為1998年(《泰坦尼克號》在大陸上映)、2001年(《千與千尋》日本版、未在大陸上映)、1998年(《海上鋼琴師》意大利版、未在大陸上映)。後者代表作如2015年《一代宗師3D終極版》(曾在2013年上映)、2018年的《紅高粱》(曾在1987年上映)。


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復映片《海上鋼琴師》的成功

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種“炒冷飯”的行為。但事實上,近年來,與《海上鋼琴師》類似的進口電影的復映片在內地市場取得了極高了票房收益,這也極大地刺激了內地資本市場的神經。2019年6月,海秀娛樂買下來《海上鋼琴師》的VOD版權之後,又最終買下了其在內地的放映權併成功申請發行。

最終,《海上鋼琴師》在內地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上映僅8天23分鐘之後,票房就已經成功突破1億元的票房,且好評如潮。對於一部復映片來說,這樣的成功是十分喜人的。要知道,對於投資方而言,復映片無需演員的片酬、無需導演的工資、無需編劇、道具、場工,全部都是現成的。


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那麼,復映版《海上鋼琴師》的成功,又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


啟示1:品牌精神下的精神共鳴

其一,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源自品牌精神下的精神共鳴。2019年復映版的《海上鋼琴師》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來自於此前這部電影的良好口碑。即使從未在大陸上映過,但很多影迷通過口口相傳都已經對這部作品有所瞭解。雖然沒有獲得當年的“奧斯卡”,但在歐洲範圍內這部電影也是拿獎拿到手軟。在國內電影打分網站豆瓣上,《海上鋼琴師》的得分是9.3分,在“豆瓣TOP250”的電影中,排名第11。正是在這樣出色的“品牌精神”的延續上,才鑄就了2019年復映版《海上鋼琴師》的成功。做復映電影,就要像是在做一種品牌,不可肆意敗壞。

故而,如果說新電影吸引人的所在是觀眾對此的好奇和期待,那麼復映片則就是對“老電影”及其強烈的情感共鳴,而這種共鳴的強烈之處,正是來自於其優秀的品牌精神、極高的口碑評分。

互聯網高速發展的今天,受眾的物質需求更多向情感需求轉移,從物質消費個體轉向精神消費個體。唯有切準了這一點,方才能有所作為,復映片尤甚。


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這一點,在其它復映片上同樣得以驗證。2019年4月的《復仇者聯盟4》一經上映便萬眾矚目,票房成績驚人。然而,就在首次上映2個月後的6月20日,發行方宣佈,將在6月28日在北美播映增加7分鐘的北美復映版。雖然只有2個月的間隔,但憑藉著“復仇者聯盟”系列強大的品牌力量,《復聯4》最終在該年的7月21日成功超越了當年《阿凡達》創下的27.88億美元的票房,實收27.98億美元(全球)、8.58億美元(北美),成為影史票房冠軍。不僅是《復聯4》,在國內市場,還比如2018年12月復映的《龍貓》取得了1.73億票房,2019年6月的《千與千尋》獲得了4.86億票房……凡此種種,哪一部不是具有著強烈的“品牌精神”的延續。

可以說,對於“復映電影”而言,品牌和口碑所賦予電影的意義幾乎超越了電影本身的內容,受眾對電影品牌的認可下獲得了更多的觀影樂趣。即使2020年1月上映的復映片《美麗人生》受到疫情的影響,但也獲得了近6000萬的票房。


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啟示2:修復能力下的技術功夫

其二,還需要在技術功夫上有硬實力。當下網絡資源、甚至盜版資源可以說是相當氾濫,復映片的觀眾想要觀看原版電影,可以非常輕易地在網絡上找到。那麼,復映片的發行方想要獲得觀眾的青睞,就需要在“修復能力”上下功夫,而不只是簡單地“複製黏貼”,原封不動地拿過來用。

無論是2019年的《海上鋼琴師》,推出了4K高清修復版,努力營造一個高端的視聽享受,還是2018年的《紅高粱》斥資百萬,進行長時間的2K修復,使莫言筆下的山東色彩更加飽滿。這些復映電影無不都在修復能力的技術之上下足功夫。也唯有如此,才能擁有不可替代性,給影迷一個去影院觀看的理由,從而打敗那些氾濫的盜版資源。


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啟示3:市場環境下的檔期選擇

其三,復映電影也要在檔期的選擇方面擺正自己的位置。2019年的《海上鋼琴師》也好,還是2020年的《美麗人生》也罷,它們都不會選擇在“春節檔”、“國慶檔”、“情人節檔”這樣大片雲集的時候出場。作為復映片,需要認識到自己在市場環境下所處的位置。更多情況來說,“復映片”的存在是為了調節和彌補電影市場,並不是來和熱門檔期的大片們一較高下,否則就是不自量力了。這也就是為什麼4月、11月這些淡季往往是“復映電影”的多發期。影院也想借此來彌補這些電影淡季的盈利。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2019年《海上鋼琴師》最終定檔的日期是11月15日,2012年的《泰坦尼克號3D版》的檔期是4月10日,2016年的《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定檔10月底……這幾乎已經成了一種行業共識。事實上,一部優秀的復映電影在上座率上甚至可以高於絕大多數新片,最終票房的瓶頸往往在於排片方面,影院不可能給一部“復映電影”很高的排片率,這也就再次說明了“復映電影”選擇檔期的重要性。


重播的《海上鋼琴師》為什麼還能票房過億?

希望日後能有更多有品牌有口碑的老電影,在現代化技術的修復之下,再一次地被搬上大熒幕,從而滿足影迷們的“情懷夙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