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如果,孤獨是與生俱來的,那麼,1900的孤獨自始至終。

這部電影初看很冗長,但是,陷進去卻覺得共鳴無處不在。

1900就像是我們的影子,不,或許,他就是我們小心翼翼藏在內心最深處的那個脆弱的軟肋。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朱塞佩·託納多雷是本片的導演,《天堂電影院》和《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這兩部經典電影,同樣出自他的手上。

《天堂電影院》是一個關於童年,關於家鄉,關於初戀,關於追夢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一個少年懵懂的愛戀以及透過他的眼所見識到的人性醜惡的電影,而《海上鋼琴師》則是一個孤獨與自我選擇的電影。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一個黑人在船艙撿拾客人雜物的時候,鋼琴架子上的棄嬰引起了他的注意。

或許,從這裡開始,1900的命運就和鋼琴緊緊的捆綁在了一起,而天才也在此刻誕生。

風雨飄搖,船就成了他的家,直到生命的結束,他都沒有離開過這艘大船。

他沒有身份,沒有國籍,甚至,地球上根本就沒有能證明他存在的任何物證。

這個孩子的天然生活環境,也是之後造就他性格的一大主因。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小號手馬克斯·託尼,可以說是1900唯一的朋友,而整部故事都屬於馬克斯·託尼的口述以及回憶。

其實,我一度懷疑,這個故事,甚至是1900,他到底存不存在?

存在OR不存在?這的確是一個問題。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船上擁擠在一起的眾人中,有富人,有移民,有窮人,形形色色的人都在追求著同一個地方——美國。

他們中間,總會有一個人最先發出那句呼喊”American“

歡呼雀躍,爭先恐後,朝著自由女神像揮動著手臂,狂熱讓這些人把美國當做了發財的聖地,理智在一剎那被擊的粉碎,慾望上升到了骨髓裡,根深蒂固的慾望膨脹,痴迷到幾近癲狂。

如果說有沒有另類存在,答案是有的,而且是唯一一個保持理智的人,他就是1900。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他從沒有離開船,卻能洞悉一切人心,他的鋼琴隨著情緒的波動而發生變化,這種情緒,甚至直接就可以透過鋼琴而聽得出,每個躁動不安的內心,都與1900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個性的他只是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在交流上,除了小號手,與其他的人交流起來都是有一定障礙的。

他孤獨嗎?有時候會。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他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用鑰匙打開電話室的門,在厚厚的簿子上隨意挑選一個號碼,只為了能夠有人陪聊聊天,隨便聊什麼都行。

很諷刺吧!

這難道和我們當下生活狀態不一樣嗎?

打開微信或是qq,好友的確很多,一個一個往上翻著,想要找一個可以說的上話的人,終於找到了一個,文字都編好了,思索再三,最終還是刪除掉了。

我們身體裡都住著一個1900,只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不願意承認。

我們自認為交友無數,轉頭卻發現,除了自己,似乎也沒有什麼人可以掏心窩子的去交流一番,即使有,也不是全部都敞開心扉。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1900曾有過下船的衝動。

一見傾心的女孩子出現在窗戶外面,髮絲在海風中飄動,紅潤的嘴唇晶瑩剔透,那雙迷人的眼睛嫵媚誘人,讓1900頓時心生愛慕,也讓他產生了下船的念頭,或許並不全是因為愛情。

但是,1900最終沒有下去。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這幅下船時候的畫面構圖很是精確。

1900身後是那艘陪伴著的大船,而他的身前是高樓煙囪聳立的城市,渺小的1900站在旋梯的中間。

他一動不動,彷彿畏懼了,又似乎想明白了。

輕輕摘下帽子,隨手丟入海中,然後回頭,重新走上了那艘船,從此,再也沒有下船的衝動。

最後,當小號手馬克斯·託尼再次與1900重逢時,1900說出了答案,而這段答案,擊中了我的心靈。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孤獨,讓1900心裡產生恐懼,他害怕面對著無限的生活,害怕面對著心懷鬼胎的人群,害怕一切未知甚至看不到的東西。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最終,他和那艘船一起沒入大海,始於大海,迴歸大海,也許這就是宿命。

天才都是有屬於自己的世界。

看完電影后,回頭細細想來,猛然發現,我們心裡何嘗不也住著一個1900嗎?

害怕一切的未知,而永遠喜歡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因為,熟悉才能得心應手,才能受到關注,才能不被煩惱纏繞。

但是,1900這樣的人是不可能存在的。

周邊諸多的因素或多或少的干擾著生存,聯繫本身具有普遍性,置身事外跳出這種普遍性,顯然是違背規律的。

無處安放的孤獨,讓我們屬於他人,更屬於自己,內心深處都藏著一個1900,最終如何抉擇,就看個人自己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