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国君固收 | 报告导读:

20bp浮盈or踏空,微观上机构交易行为有何变化?疫情冲击下,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利率大幅下行20bp,不少投资者认为,债市行情已经“一步到位”,然而此次微观结构较为特殊,即便短期内有超涨嫌疑,其“修正”也没那么可怕。本周股市板块轮动至消费、周期,周二债市调整加大。关于后续市场走势预判,我们认为可以把握两点确定性:其一,即便疫情得到控制,对经济的冲击将会持续;其二,流动性“量”宽“价”低,也具有持续性,建议投资者正视调整,重视加仓机会。从微观层面来看,疫情冲击下,需求(流动性、银行负债)与供给(安全资产)“双击”,将延长并强化本轮结构性资产荒。伴随配置盘发力,10年国债2.8%虽然处于相对低位,但利率下行仍有空间。追逐相对安全性,本轮资产荒持续时间或将更长。回顾历史,2015-16年资产荒是过度的杠杆导致,是资金泛滥导致的资产荒(需求过旺),最终因货币政策转向而终结。本轮是安全资产缺乏(供给不足)导致的资产荒,主要看资产供给和风险偏好是否改变。可能终结本轮结构性资产荒的两大因素:其一,安全资产供给大增;其二,风险偏好上升。但以上两者短期内均无法兑现。

疫情加快货币宽松,银行负债成本趋降延长资产荒。可类比的危机模式下,2008-09年,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均显著降低。从结构来看,主要四大类负债来源(存款、同业类、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本轮宽松周期中,银行负债成本以相对平缓但持续的节奏下行,原因为对存款类负债依赖度降低、负债刚性被削弱、狭义流动性充裕。而疫情导致货币宽松提前会引导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加速下行,从而延长结构性资产荒。2020年公开市场降息40bp是可以期待的,引导商业银行边际负债成本下行,对应10年国债中枢应该在2.7%。正文

1. 20bp浮盈or踏空,微观上机构交易行为有何变化?

机构担忧行情“一步到位”,债市借股市反攻之机回调。疫情冲击下,春节后首个交易日债市暴涨,指标券190015开盘成交利率下行近20bp至2.8%;10年国开和30年国债同步下行20bp。

出于稳定市场目的,央行盘中调降逆回购利率10bp,但债市不为所动,至尾盘涨幅有所收敛。不少投资者据此认为,债市上涨已经“一步到位”。

在谨慎心态下,开年第一周,随着创业板回补缺口并创出新高,债市维持偏弱震荡运行。后在连续大额净投放下,隔夜资金利率跌破2%,方才重拾上涨势头。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本周股市板块轮动至消费、周期板块,大盘指数似有接力创业板上涨之势,对债券多头情绪产生更大压制。期债主力合约切换加快,次季合约T2006跌幅多于当前主力T2003,显示空头资金布局新主力合约。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超涨后的修正不必恐慌。静态来看,一波大涨之后,市场或多或少面临一定回调压力。然而,此次的微观结构较为特殊,即便短期内涨幅存在超调嫌疑,其“修正”也没那么可怕:

①机构久期并不高,浮盈有限导致抛压不大。在这一个波段中,交易盘参与度有限:其一,2019年四季度股强债弱,在债市“抢跑”行情中,不少机构久期并不长;其二,踏空的机构追涨,导致周一恐慌性买盘居多。从以上两点来看,在当前位置,机构账面浮盈有限,因而也不会导致大的抛压。②扩散行情未出现,“拐点论”言之尚早。一般而言,牛市行情第一冲击波过后,会进入第二波扩散行情,超长债、非关键期限、地方债、中低等级信用等价值洼地会被填平。2018年的“417”行情将“扩散”行情演绎到极致。从近期成交来看,10年期限交投相对较多,以基金卖出,保险银行买入为主。此外,10年国债强于1年和30年期限,地方债也以5年、10年等常规活跃期限为主。总体而言,“补涨”行情尚未出现,债市情绪相对谨慎。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整体成交较为清淡,现券换手率并不高。节后前两个交易日,滚头寸的优先级别更高,市场成交相对清淡。另外,对于后续行情走势,多数机构持观望态度,叠加现阶段从业人员多数在家远程办公,导致进场博弈冲动并不强。

本周二债市跌幅加大,建议投资者正视调整,重视加仓机会。关于后续市场走势预判,我们认为可以把握两点确定性:其一,即便疫情得到控制,对经济的冲击也会持续;其二,流动性“量”宽“价”低,也具有持续性。①未来半年内,经济或将遭受持续冲击,即便二季度边际好转,但对债市亦不构成利空。中性假设下,疫情短期内得到控制,同时对是否构成二次冲击持保留看法。但经济受到的冲击尚在预期层面,并未体现在交易价格中。根据表1测算结果,2020年Q1-Q2,实际GDP可能因疫情影响被拉低1.2和0.4个百分点。即便二季度冲击边际减弱,对债市亦不构成利空。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②疫情加快货币宽松,狭义资金面“量”宽“价”低有持续性。近期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加大,OMO降息提前,后续可能见到MLF以及LPR较大幅度降息,以上无论是实操还是预期层面的宽松措施,均符合市场主流认知。在近似“危机”模式下,有利的货币条件具有确定持续性(下文将具体分析)。

从微观层面来看,疫情冲击下,需求(流动性、银行负债)与供给(安全资产)“双击”,将延长并强化结构性资产荒。

伴随配置盘发力,10年国债2.8%虽然处于相对低位,但利率下行仍有空间。

即便对后市相对乐观的机构,也面临2.8%位置的国债买不下去手的纠结。反而容易在犹豫中,倒向空头一派。若仅为交易盘的搏杀,那么市场波动将加大,从而导致下行与上行空间均较大,博弈的赔率也有限。但我们认为正是因为疫情的冲击,将会加剧结构性资产荒的矛盾,配置盘将介入,因此长端利率仍有进一步的下行空间。

本轮结构性资产荒起始于相对安全资产的缺失,但始终因“杠杆资金哪里来”的问题被市场质疑其持续性。然而,疫情冲击将延长并强化本轮结构性资产荒:一方面,经济受到广泛冲击,安全资产相对更加缺乏,市场风险偏好也有所下行;另一方面,经济更大的对冲难度导致货币宽松节奏势必加快,不但维持狭义流动性充裕,且能推动银行负债成本下行。

2. 追逐相对安全性,本轮资产荒持续时间或将更长

回顾历史,2015-16年资产荒是过度的杠杆导致,是资金泛滥导致的资产荒(需求过剩),最终因货币政策转向(需求过剩被证伪)而终结。上一轮资产荒发生在2015年6月份股灾后,大量资金涌入债市,以“影子银行”为主要流动性来源,同业资金空转加杠杆为主要特征,最终表现为泛滥的资金追逐相对高收益资产,最终把所有价值洼地填平。

彼时,金融机构负债成本偏刚性,迫使机构通过提升风险偏好(配置非标、欠缺流动性的ABS、私募债等),加杠杆(表内回购、表外委外)、加久期(期限利差大幅收窄)、下沉资质(低评级信用利差大幅收敛)来增厚收益,以满足负债端资金的预期收益率要求。

资产荒愈演愈烈之下,2016年四季度货币政策转向,随即进入2017年金融供给侧改革中,杠杆套利资金“枯竭”。泛滥的流动性收缩后,需求过旺导致的资产荒终结。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本轮是安全资产缺乏(供给不足)导致的资产荒,主要看资产供给和风险偏好是否改变。2018年以来,债市上涨部分是由结构性资产荒推动,一方面,增量资金来源更多为银行表内、公募债基、外资,风险偏好均不高;另一方面,信用债违约常态化、经济下行导致融资需求偏弱(居民按揭贷款增量有限),安全资产供给并不充足。

总体而言,本轮资产荒表现为,低风险偏好资金追逐安全资产,并且相对而言,安全资产供给较为有限,因此有别于2015-16年的需求过旺,表现为供给不足而导致的结构性资产荒行情。

可能终结本轮结构性资产荒的两大因素:其一,安全资产供给大增;其二,风险偏好上升。对于前者,专项债供给导致的对传统利率债配置的挤出是一大表现,但央行通过基础货币投放进行有效对冲,净冲击非常有限;对于后者,机构的风险识别与定价能力提升、高风险偏好的杠杆资金回归、对不良容忍度更高,以上三方面短期都难以兑现。

3. 疫情加快货币宽松,银行负债成本趋降延长资产荒

从历史上来看,国债单日下行幅度接近20bp通常指向“危机”模式。2006年以来,统计10年国债单日变动幅度,下行幅度接近20bp屈指可数,其中4例发生在2008年,仅一例发生在2014年。结合疫情的特殊背景,上周一债市表现已指向“危机”模式。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2008年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负债成本均显著降低。基于数据可得性,可类比的“危机”模式为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不同类型银行付息负债成本率均有显著下行。2008年中到2009年中,国有大行、股份行付息负债成本率下降约1个百分点,从3%降至2%。由于资产收益率下降更快,表现为同一时期,商业银行净息差也收敛0.5-1.0个百分点不等。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从结构来看,主要四大类负债来源(存款、同业类、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债券),成本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参考价格:同业存放主要是同业借款,参考3M同业存款报价利率;拆入资金主要参考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3M);卖出回购主要是质押/买断式回购业务,参考DR007利率;吸收存款参考1年期存款利率;应付债券中包含同业存单、商业银行债(二级债)等,以前者为主,参考3M同业存单利率。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结果显示,2009年中相较于2008年中,DR007中枢下沉约240bp(3.34%-0.95%),1年期存款利率下行约190bp(4.14%-2.25%),Shibor3M利率下行 325bp(4.48%-1.23%)。主要原因为:①央行多次出手“维稳”,2008-209年,进行四次降息、四次降准操作,政策利率迅速向货币市场利率传导;②彼时,刚性负债例如银行理财尚未大行其道,存款利率随着基准利率下调。以上两方面原因,综合导致了商业银行负债成本的显著下降。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本轮宽松周期中,银行负债成本以相对平缓但持续的节奏下行。而疫情导致的货币宽松提前,加快了这一节奏,也延长了结构性资产荒。

这一轮宽松周期中,银行负债成本下降偏缓,2008-09年,上市银行付息负债成本率下行40-80bp,2015-16年则下行20-70bp,本轮下行5-20bp。考虑到基数的巨大差异,存款与向中央银行借款占总负债比重分别为平均80%和不足5%,因此存款基准利率降息和MLF利率降息对于银行负债成本下降的直接推动作用有较大差异。

然而,虽然负债成本有一定刚性,短期内快速下行不太可能,但趋势性缓慢下行是必然。原因:①与2008年、2015年相比,商业银行对存款类负债依赖度降低、对央行投放基础货币依赖度上升(农商行最为显著);②存款类负债成本压降较难,但银行理财从收预期益率型转为净值型,负债刚性被削弱;③同业类和发行债券类负债成本,与狭义流动性挂钩,央行在OMO操作上的及时足量对冲是确定的。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上周一央行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虽然债市大幅高开对利好反映钝化,但这一举动给出的信号意义无疑是积极的。在我们此前的基准假设情形下,MLF降息至少一季度一次,每次5bp。考虑到对实际GDP的负面拖累至少维持两个季度,有理由相信公开市场降息速度会加快。若2020Q1-Q4分别降息20(再降一次10bp)、10、5、5bp,则相应的边际负债成本中枢下沉40bp,对应10年国债利率从3.1%下行至2.7%,利率交易则会提前反应。

总结:新冠疫情推动货币宽松加快,负债成本下行将延长结构性资产荒。10年国债2.8%看似行情“一步到位”,可能只是上涨中继。若遇利率回调应积极加仓,10年国债第一目标点位2.7%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我们的心愿是…消灭贫困,世界和平…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研究覃汉/刘毅/高国华/肖成哲/王佳雯/肖沛/范卓宇

GUOTAI JUNAN Securities FICC Research

10年国债2.8%并非行情一步到位,而是上涨中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