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历史总是有他很有趣的一面,如果我们回看历史,会发现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造就了英国的崛起,其各项成就促成了后来的日不落帝国,这段时期是英国蓬勃向上,国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加的时期。

但如果我们把镜头拉近一点看,你会发现英国著名的小说家狄更斯正是诞生在这个时代,但是他笔下的英国和伦敦,那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狄更斯创造了大量的以当时英国工业革命为背景的小说,诸如《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名著,但这些名著无一例外的都向你展示了一个冷血无情,残酷破败生存艰难的英国。

狄更斯笔下大量的生存艰难的小人物,非常鲜明的反应了那个激烈变化时代的人间悲剧,这是这种把焦点聚集于小人物身上,让狄更斯天然的对商业这个词非常的反感,并希望回归到那种温情脉脉的社会模式。

狄更斯有一本不太出名的书叫《圣诞欢歌》,虽然现在名气不大,但是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甚至是改变了圣诞节的某些风俗,这本书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可以影响到人们过圣诞节的某些风俗呢?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1)鸡汤的鼻祖

《圣诞欢歌》的故事很简单,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鸡汤文,但这也许正是那个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因为社会的巨大变化,当时的人们也一时无法适应这种剧烈的变化和财富的绝大差距,正如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的那样: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在这种环境下,直登天堂的人忙于攀登,直下地狱的人忙于挣扎,总而言之,谁都既没时间,也没心情来好好过一个圣诞节,在这个压抑的快节奏下,本书的主人公斯克鲁奇出场了,他的名字甚至早已变成了英语中吝啬鬼的代名词了。

斯克鲁奇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和当时许多商人的特征一样,他同样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只不过他的吝啬似乎是过了头,书中直接说道:

斯克鲁奇是古老的伦敦城内臭名远扬的商人,他是个古怪的老 头,为人刁钻刻薄,既没有亲人也没有朋友,他惟一的目标就是赚钱,可金钱并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快乐,虽然他很富有,可他吝啬至极,在 寒冷的冬天,他不准他可怜的雇员鲍勃·克拉奇特在阴冷的办公室里生 火取暖。

狄更斯花了大量篇幅来形容这个人,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那就是“他总是带着自己一身的冷气,人走到哪儿,就带到哪儿”。

斯克鲁奇是一个从社会底层打拼上来的成功商人。如果使用“单纯”一词的字面意义的话,我们可以说斯克鲁奇先生是一个无比单纯的人,除了钱,他漠视任何人和任何事——包括他的亲人。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在圣诞节晚上的这天,按照当时的传统,一个小孩凑上斯克鲁奇门上的钥匙孔,献唱一支圣诞欢歌,这可能是在这个冰冷的城市少有的温馨场面了,毕竟在这个冷漠的城市里,也就只剩下孩子还保留着纯真吧。

但此时的斯克鲁奇却拿着戒尺冲了过去,作为读者你看到这里是不是感到非常气愤呢,恨不得马上教训一下这个斯克鲁奇,不用着急狄更斯马上就出手了。

狄更斯安排了三个幽灵来教训这个守财奴,三位幽灵先后展示幻象,带着斯克鲁奇经历美好的人间温情的场面,又看过刻薄者的凄凉终老与死后灵魂所受的报应。

看到这些的斯克鲁奇终于幡然悔悟,明白了钱财不过是身外之物,情亲和温暖才是人间最值得珍视的东西,从此斯克鲁奇信心革面,成为了一个乐善好施充满了欢乐的人。

看完这个故事,有没有感觉一种浓浓的鸡汤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温暖的人间,任何难题都将通过爱与温暖来解决,这口浓浓的鸡汤喝起来真香,但是喝完之后呢?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2)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

鲁迅是个很犀利的人,他大概是最讨厌这种鸡汤的人,因为他一向都能看到事情的本质,当年女权主义在中国刚兴起的时候,有个易卜生的话剧《玩偶之家》,里面就提倡女性的觉醒,最终娜拉出走了,但鲁迅很犀利的发现,如果娜拉出走之后没有生存能力,那么她的出走没有任何意义,不是回来就是堕落。

鸡汤文的坏处就在于他简化了太多的因素,把现实简化成只有善恶或者其他一两个因素的所决定,但现实绝不是这个样子,真正的现实是复杂的,甚至是有些残酷的。

斯克鲁奇原本也是一个苦出身,正是凭借着自己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商业头脑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马克斯韦伯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新教伦理》中层经明确的提出了正是这种勤俭节约努力工作的品质,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资本主义有着自己的信条,简单来说那就是“恪守契约,六亲不认”,把赚钱当做是自己唯一的乐趣,赚钱而不知道享乐,其实是那个时代大部分清教徒身上最明显的特征,他们把赚钱是当做一个伟大而崇高的事业来看待。

社会的飞速发展,必定催生出一批“冷漠”的人,或者说是他们选择了冷漠,因为这是时代的潮流,就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的那样,我们不需要什么利他主义,我们每个人只要自私的过好自己的生活,那么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听起来很是颠覆,但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伦理就是这个样子,守财奴是小说家给起的名字,他们其实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勤劳挣钱而不主张享乐的一群人,这样的人才很多传统思想的作家眼里,就是典型的守财奴,只有金子才能让他们的眼睛里放出光芒来。

小说最后说斯克鲁奇变了,变成了一个“好人”,乐善好施不再把挣钱当做是自己的目标,可想而知如果这件事是真的,那么他很快就会破产,把雇员当做是自己的亲人,在寒冷的冬天烧最暖和的炉子,其结果很可能就是这个雇员最终丢了工作,因为老板破产了。

一个放贷的,如果处于同情最终放弃了收取本息的要求,那结局只有一个,这个放贷的最终也会沦为需要借钱度日的地步,经济规律不因为善恶而丝毫改变一点点。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3)时代错位下的狄更斯

狄更斯的文章总是希望社会回到那种温情脉脉的时代,但是高楼大厦下陌生人的社会是根本无法回到过去的,法国学者卡扎明敏锐地注意到狄更斯小说里的时代的错置,说狄更斯有一种开历史倒车的本能,要把读者从铁路上拉回驿站马车的铃铛声里。

狄更斯总是在同情小人物,就像《圣诞欢歌》里的那个雇员克拉吉一样,克拉吉是典型的工业时代的雇员,他的生活虽然拮据,但起码可以让他养活的起那么多的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场面,正是工业给革命之后才能出现的情况,在之前的时代,虽然不存在大量的雇员,但是一个普通人也是全然无法负担的其很多孩子的压力。

但最终狄更斯还是选择了旧时代的伦理和感情,因为这种感情更容易打动人,毕竟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好工作,在冬天里有一个温暖的办公环境,很少有人会想到老板需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

最终温情脉脉的就观念还是在冷漠的社会中传播开来,狄更斯的这本小说很快风靡一时,诸如家庭聚会和互换礼物等圣诞风俗都是这本小说奠定的,这本鸡汤性质小说,最终成了超级畅销书,并且改变了部分圣诞的习俗。

但片刻的温情终究无法改变时代的变迁,一切的发展还是没有朝着原来温情的一面发展,路易·卡扎明《英国文学史》里有一段评价狄更斯的话很贴切:

他把我们带回到过去,不让我们和一个机器时代,一个新的世界直接接触。虽然他的本意并非如此,但是他的本能却要历史开倒车。他最得心应手地描写带有古老风尚的风俗和习惯。只有在罕有的情况下,他才敢于鼓足勇气,跳出他青年时代所观察到的那一个天地。他所描写的和主张的那种欢乐和热情是属于宗法社会的。

但恰恰是狄更斯的这种时代的错位,让狄更斯的小说更有震撼力和时代特色,因为在那个大发展的时代,太多人的人一时无法适应,怀念那种旧时代下的温情是必然的选择,狄更斯虽然是落后于时代的,但他的小说却非常符合那个时代人们的心里,在一个发展迅速的时间里,人们的思想总还是倾向性的留在了原地。

文学作品有着很强的时代特性,他的是否流行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人们的喜好,狄更斯写出了那个时代,尽管是一个侧面,但也是那个时代最真实最能打动人心的一个侧面——小人物的喜怒哀乐。

从《圣诞欢歌》的流行,看狄更斯小说的时代错位是如何产生的


总结:狄更斯的时代错位,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是违背了当时的社会发展规律,但是正是因为这种错位,才能让他的文学作品更能打动人心,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下来,为我们记录了一个时代真实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