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居住在廣東省最東端並與江西、福建交界的潮汕人,至今仍保留著祖國古代中原的民風民俗。其中,潮人歲末“酬神”和年初“遊神”,是一項持續時間較長的民間俗文化活動。潮汕有一句俗語:“遊神正二月。” 每年的農曆十二月初一民間開始“謝神”,就是酬謝神對人間“恩情”的“感恩”。這項活動一直持續到十二月二十四日。臘月二十四這個“年關”至正、二月,潮汕鄉村各鄉各里先後進行著各種“遊神賽會”活動。所謂遊神賽會,實際就是潮汕各鄉各里的民間狂歡節。臘月下旬至正、二月,各鄉村擇吉日(或固定時間)遊神賽會。所遊的神,既有城廊供奉的神,也有本地造出來並供奉在鄉里四個門頭的神,總之都屬儒釋道諸神。如“三山國王”、“媽祖”、“關爺”、“注生娘”、“大老爺”、“二老爺”、“三老爺”、“龍尾爺”、“城隍老爺”等。遊神是潮汕神文化活動最有特色者,是潮汕地區極為典型的和諧文化活動。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潮汕的遊神賽會,有的只有賽會,有的是遊神、賽會兼而有之;有的只是祈福活動,有的是度厄、驅邪和祈福、招財兼而有之。揭陽榕城有“城隍老爺出巡”、正月十一至十五日“行彩橋、摸虎獅”、喬林村煙花火龍火鳳、山東圍遊燈籠、榕江迎春花船、提燈跳火堆、庵後遊神時巫師上釘床、正月十三日炮臺新寨村、石牌村的“做燈酒”,澄海冠山正月十七日至十九日“敬娘媽、關公賽大豬傳統盛會”,達濠東湖鄉的“賽桌”,潮陽穀饒“祭將軍宴”,澄海鹽灶農曆正月二十一、二十二日“揖老爺”、二月十四日樟林“遊火神”、隆都的“碌筒”、店市的“聽古請丁”、正月十九日南砂“遊燈”、西門港口村的“盪鞦韆”、二月潮陽縣貴嶼“彩街路棚”等,都屬這一類。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潮汕民間的遊神活動,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是請老爺。由鄉里主事的長者,穿上盛裝(紅色唐裝),鑼鼓伴導,把老爺的神像從神廟中請出來,巡遊經過的各家各戶,都擺上神案、供品,鞭炮迎候,老爺神轎經過時,祭拜並燃放鞭炮。第二是把老爺送到“巡宮” “老爺廠”(祠堂)供奉。巡宮中擺著供品、古董、字畫,佈置盆景或園林小景。“巡宮”對面搭戲臺,日夜演戲,供“老爺”和鄉民觀賞、作樂。經過祭拜後,鄉民把供品收起。第三是把老爺重新請上轎,繞鄉村各巷路巡遊。這次巡遊,有“文遊”也有“武遊”。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文遊”是在“巡宮”舉行祭拜儀式後,把老爺請上金膝木雕做成的金碧輝煌的“文轎”,由選定的年輕力壯的青年抬著,前導抬著“XX老爺出巡”、“肅靜”、“迴避”等匾額,猶如古代官員出巡。有的地方還由年輕力壯的村民挑起纏繞成碩果形狀的紅彤彤的鞭炮擔子,點燃後挑著在老爺轎前疾跑,接著有儀仗樂隊伴導,俗稱遊鑼鼓,巡遊鄉里的大街小巷,再繞鄉里邊界遊行一圈,再回到神廟(巡宮)。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潮人遊神的“文遊”就是娛神,標旗、花籃、鑼鼓、樂隊全出動。配合巡遊的是一個龐大的儀仗隊,除了旌幡寶蓋、高燈綵旗外,還有英歌舞隊、標旗隊、扮士戲、動物舞隊、大鑼鼓隊等。標旗隊是主角,英歌舞是前奏先鋒,名為驅邪避鬼,營造氣氛;扮士戲和動物舞是點綴和助興;大鑼鼓是襯托和吶喊。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標旗隊是遊神的一大看點。標旗有三款:大標旗、古風旗和中聯旗,造型華麗,均為潮繡之精華。大標旗長達二丈、寬八尺,旗面繡綴青龍白虎,氣勢張揚,由八名壯漢撐舉。能選中撐舉大標旗的都是當地美男子,裝扮一式用長衫,氣宇軒昂,步履鏗鏘;中聯標長僅丈餘,寬則五尺左右,由幾十面聯接成一個逶迤的隊伍,由妙齡少女側身斜擔,後面則由一中年婦女輕扶標尾。擔標旗的少女都是鄉里最標緻的,身材高挑、身段婀娜、面貌亮麗、神態大方、蓮步娉婷,特別是第一標,更是千挑萬選。扶標尾的系中年美婦,溫婉秀潤、性感高雅、華麗大度,款款而行,輕輕招搖,觀者都看呆了!古風旗陣又是另一番景象。突出的是人不是旗,由五人組成,為金、木、水、火、土之象。五人皆高大威猛之壯漢,眼戴墨鏡、雙頰鼻菸濃黑、皂衣斜披、腰繫繞眉、足綁腳鞽、鞋裝銅瓏、一步一頓,叮噹作響,邊走邊抽菸、嚼肉、喝酒。肩扛古風旗是一面漫卷起來的彩旗,上有北斗七星,色分青、黑、白、赤、黃,代表東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氣勢雄渾。鼓樂隊也很有特色。有的鄉村還遴選並訓練上百名年輕貌美女子組成笛子隊,在司鼓師的指揮下,奏起了潮州音樂,悠揚動聽,讓神明高高興興,神人同樂,歡慶豐收,祈福新年。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武遊”是在祭拜儀式過後,把老爺請上“武轎”,並用紅絲綢布將神像固定在神轎上,巡遊時,抬轎者要用雙手撐起,疾跑狂奔,跑完村子的巷子,又跑出田洋,並巡行村界,再回到神廟。有的鄉村遊神,既有“文遊”也有“武遊”,有的只有“文遊”沒有“武遊”,有的只有“武遊”沒有“文遊”。如棉湖遊神,48社48班鑼仗隊,正月十三“請神”,正月十四“文遊”,正月十五“武遊”,俗稱“走安街”。整個棉湖鎮人山人海,人流橫衝直撞,熱鬧非凡。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武遊”就是“用神”,憑藉神之“神力”,驅逐邪宿,給村民帶來福運,為民造福。  


潮汕正月 二月不一樣的風俗“遊神”


潮汕民間遊神賽會不僅是潮汕舊時鄉村的一種民間娛樂形式,也是一個大型的民間狂歡聚會。有的地方遊神活動持續好幾天。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遊神習俗由來已久,且群眾本意在遊神祈福,但近來也有一些地方因遊神而引發宗族、姓氏衝突的“不和諧音”出現,如何在傳承這一民俗的同時,加大引導力度,使其更顯文明和諧特色,仍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