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時間賽跑,為救治盡力

當前,溫州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截至2月7日24時,溫州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438例,現有重症病例31例,累計出院49例。總體來看,溫州確診人數較多,但同時也是浙江省最先完成患者治癒出院的城市、浙江省累計治癒人數最多的城市,且迄今為止一直保持患者零死亡率。在這些“最”的背後,溫州醫科大學踐行使命擔當,舉全校之力投入抗擊疫情,成為溫州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

疫情發生以來,溫州醫科大學不折不扣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先後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黨委書記呂帆第一時間組織成立由學校公共衛生管理學院和附屬醫院相關專家組成的溫州醫科大學聯合專家組,趕赴一線指導救治工作,並動員優勢科研力量進行疫情防控科技攻關,參加每晚例行的市委市政府防控工作部署分析會,為溫州市提供救治指南和行動方案,同時為溫州市委市政府決策提供支持。

“作為一所紮根溫州、擁有5家直管附屬醫院的醫學高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是溫醫大當前壓倒一切的重大任務。我們將發揮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的臨床資源優勢和學校的學科優勢,敢擔當、善作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為全市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做出貢獻。”呂帆表示。

為救治重症患者提供經驗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是一所有著百年曆史的大型綜合性三甲醫院,在區域醫療服務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作為溫州市收治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重症、危重症病人定點醫院,在疫情防控中,醫院把救治工作和病例研究結合起來,利用專家優勢和學科優勢,和時間賽跑,積極為科學防治提供“溫州經驗”。

根據溫州地區的疫情特點,醫院採取“下沉和上通”進行科學施治。“我們通過派專家下鄉或網絡診療等形式,排摸縣市區的重危病人,並對重危病人採取‘一人一專家,一日兩會診’、專家24小時值班制度等創新措施,將救治方案細緻再細緻,把區域內病人的發現和救治工作前移。”醫院黨委書記夏景林說。根據一線救治經驗,醫院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院標準的救治方案,並依託城市醫聯體指導全溫州市(區、縣)以及寧波、台州等地救治工作。另一方面,醫院利用專家優勢積極和上海、杭州等地的臨床專家進行交流研討,及時制定《溫州醫科大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專家觀點》,較早提出CT檢查在新冠肺炎診斷中的意義。

附屬一院專家團隊還在第一時間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特徵分析及流行規律研究,通過收集病人的臨床資料及流行病資料,建立數據庫,挖掘溫州確診病人傳播發病的危險因素,初步選定分析發病趨勢的預測指標並建立疫情預警預測指標進行每日監測與分析,為溫州市疫情防控策略與方案制定提供科學數據支撐。

截至2月8日,溫醫大附一院共收治重症病人和危重症病人25人,重症轉專普通型8人,一名86歲患者重症和1名體重108公斤患者目前均康復良好,有望近日出院。

2月4日上午,曾被網友稱為“溫州版火神山”的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甌江口院區開始試運行。作為溫州又一家省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定點醫院,該院區從2月6日開始正式收治病人,2天內已收治31名確診患者。

按照原計劃,這家以骨科和康復科為主的新院區將於今年4月投入運行。疫情改變了原有的節奏。1月28日,溫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甌江口院區臨時改建,作為溫州又一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治定點醫院。疫情就是命令,醫院立即成立行政組、醫療組、後勤組和物資保障組4個小組,劃分出200多個任務清單,在臨時指揮部牆上,掛起軍令狀和倒計時,排出推進方案。

病房還是空殼,要在一週內,從無到有,完成流程設置、人員配備、病房設置,投入搶救設備……壓力可想而知。放假期間,工人奇缺,為搶時間,醫院的骨科教授、主任、原本在實驗室的科研人員,都到工地做清潔工、搬運工。準備上崗的隔離病區護士集體剪掉了心愛的長髮,把鬢角、前額的頭髮也剃掉,露出“最美”髮際線準備出征……“剛得知院區開放的消息,我們就迅速做了好幾場培訓,教學穿脫防護服,學習防疫注意事項。大夥兒短期內做好了準備,有信心打贏這場硬仗。”病區護士賈曉慧說。溫州市各部門也開出了一路綠燈,提供設備設施,眾志成城,拼出了效率。

目前,甌江口院區為每個病區配備9名醫生與26名護士,以及5名二線醫護人員和會診人員。後期根據疫情防控需要,該院將陸續開放其餘床位,到2月底根據實際情況最多可開放床位800張。

《 人民日報 》( 2020年02月12日 14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