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义马有这样一位退伍“老朱”……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义马市东区街道58岁的退伍老兵朱顺生虽然腿关节永久受损,上下楼梯不方便,但仍敢于担当,自告奋勇承担起接送武汉返乡人员隔离观察的特殊任务,并明确提出:不计报酬、不提条件、无偿工作。从大年初四接到任务至今,他往返于社区和医院等地接送人员100余趟,乡邻们纷纷为他竖起大拇指,并亲切地称他“老朱”。

  

抗击疫情,义马有这样一位退伍“老朱”……

抗击疫情,义马有这样一位退伍“老朱”……

退伍不褪色 好样的“老朱”

本报记者李博  

在防控疫情战斗打响之初,义马市东区街道根据上级有关要求,需要将武汉返乡人员送至集中隔离点观察。  

毫无疑问,接送武汉返乡人员是一件高风险的工作。在寻找一名运输司机上,东区街道可犯了难,最终通过向机关、社区下发“招聘广告”寻人。朱顺生在社区看到“招聘广告”后,第一时间联系东区街道办事处,主动报名,自告奋勇地接过了这份特殊工作,并明确提出:不计报酬、不提条件,无偿工作。  

出生于1962年的朱顺生,1981年到湖北参军。在部队期间,他就因为工作认真负责,经常被部队领导表扬。1983年他退役回到家乡,来到义煤集团常村矿工作,期间也一直好评不断。  

起初,老朱的家人在听说他所承担的任务后,坚决反对。可老朱说:“疫情防控,事关重大,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这个时候我要是不上,还等谁上呢?”在老朱的说服下,他的家人也慢慢理解支持他了。  

1月28日,大年初四的早上,老朱接到东区街道的第一个接送电话。“中,我马上到!”他在接到指令后,来不及和家人说一声,就第一时间到办事处和社区执行任务。  

为了保障老朱的健康安全,东区街道专门对老朱进行了防护知识培训,还为他配备了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等。在运送武汉返乡人员的时候,老朱先要到东区街道领取一份接送单,明确接送人员姓名、家庭住址以及要送的医院名称等内容,确保每一个隔离人员的动态都能被准确掌握、及时掌控。  

老朱拉送隔离人员的是一辆面包车,为了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安全,面包车每次都是只能拉1个人,需要社区至医院来回跑,跑完一趟就赶紧给车辆进行清洁消毒,再接着拉下1个人,拉一趟人下来,耗时近1小时。  

就这样,老朱每天手机24小时开机,接到东区街道电话后,第一时间领取接送单,并到指定地点,接送指定人员,帮助隔离人员拿行李箱,向隔离人员介绍疫情防护知识,平复隔离人员的心情。到医院后,他把隔离人员送至房间,与医生进行交接手续,一丝不苟完成所有工作,从来不会因为他腿关节永久受损,上下楼梯不方便而耽误工作。据统计,他先后累计运送近40位隔离人员,全部实现了中间无差错,零失误。  

最忙的时候,老朱从中午12点忙到晚上9点,不间断地运送10余人,晚饭顾不上吃,饿了渴了就喝一瓶矿泉水,及时把隔离人员送到医院才是关键。接送完隔离人员,到社区已经晚上10点了,吃了一份泡面,一天基本上过完了,回到家中腰酸背疼腿抽筋,但是第二天睡起来还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每当东区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和社区群众提起来老朱时,都会竖起大拇指。老朱得知后,憨厚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家里人都很支持我,我也很高兴”。  

老朱每次接送人员回家后,也总是对自己进行全方位消毒,多层次清洁后才敢回家,这也是对家人的一份爱护和守候。  

老朱的妻子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还有脑梗。忙到晚上回到家后,老朱还要给行动不便的妻子做饭。煮一包挂面,下几片青菜,放点葱花、盐末,简单而又温馨。  

义马市东区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海洋好几次都看到老朱早早将车停在了办事处楼前待命的场景。一次,郭海洋问老朱:“你是怎么想的,你不怕危险吗?”老朱回答说:“国家疫情防控期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让去哪就去哪,让咋干就咋干,让干到啥时候就干到啥时候……”郭海洋握着老朱的手,感动地说:“老朱,好样的。”  

“老朱,好样的!”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像老朱一样不计报酬、不提条件、无偿工作的普通群众,我们才更有信心早日打赢这场战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