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們,我們很好,哪怕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天津的親人們,我很好!

天津的親人們好,感謝你們的惦念,我是北辰中醫醫院的閆萍,我現在狀態很好,每日工作非常充實。

親人們,我們很好,哪怕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目前,我隸屬於物資工作組,在病區庫房中負責物品的發放與傳遞,保持紅區與外界的聯絡。每天要進行物資清點,缺少的物品即刻從指揮部調配,保證物資充足,每天對物資的清點都不敢鬆懈!

因為清潔區的電梯不能使用,許多物品是物資組的成員一箱一箱抬到樓上。每次搬運後,被掏空的身體都給內心帶來一份踏實。因為物資的充足,才能保證每一位進入紅區的老師防護到位!

親人們,我們很好,哪怕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新的任務,不變的責任

今天,我接到了新任務,被重新分配到了消毒組!

消毒組的工作也有一套嚴格的標準,承擔責任可謂有增無減。到崗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協助院感老師們檢查防護用品穿戴是否妥當。事關老師們的人身安全,我們的神經緊繃到每一個末梢。

將老師們送進病區後,開始準備下一批來接班老師的護目鏡。為了老師們操作時看得更清楚,要在鏡子內側塗上一層碘伏。

親人們,我們很好,哪怕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上一班的老師下班後,我們負責噴灑清潔區所有的地面,用消毒溼巾擦拭所有的物體表面,每次看到進入紅區老師逆行的背影,都是幹勁十足!看到每位老師平安上下班,從紅區出來有一個好環境,我都感到很欣慰!

隔離區裡的日與夜

第14天

2月10日早上7點,觀察所醫生夏偉利早早起床,打開房門。陽光穿過汙染區空無一人的走廊,照在“北辰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學觀察所”的指示牌上。這是夏偉利自1月28日進入觀察所以來的第14天。

親人們,我們很好,哪怕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這是北辰區最早的醫學觀察所,設在一家普通的酒店內。來自北辰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兒中心的30餘名醫生護士,分批次組成工作團隊,照料和觀察著觀察所內“住客”的生活起居。

他們的工作細碎而又繁雜,生活的地方貼滿了各種操作手冊、隔離注意事項。醫護人員戴著帽子和口罩,在狹窄的走廊裡進進出出,一切都在忙中有序地進行著。

“您好,今天早上體溫是多少”“口罩戴著,儘量多喝水”“今天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嗎”……電話機前,醫護人員核對著每個人的信息,詢問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這裡的工作人員不僅要觀察人員的身體狀況,更重要的是安撫他們的情緒和狀態。“很多人住進來之後,承受著非常大的心理壓力,非常緊張和焦慮,我們也要及時安撫他們的情緒,要消除他們的顧慮”,夏偉利這樣介紹。往往這一切結束之後,已經是凌晨。

24小時待命

自開始接收與病毒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全組人員24小時待命,由於防控物資緊缺,進入隔離區的每位工作人員都不能隨便脫下防護服,還有的人為了節省防護服,從早上七點到下午兩點,長時間佩戴防護用品,一戴就是七八個小時,面部,耳朵都被勒到紅腫、起皮。

趙彬彬作為第二批進入隔離區的年輕人,第一天就碰到了夜裡四點接收隔離病人,第二天七點就要到崗,“累肯定是累的,但是看到大家都這麼盡全力,也就不覺得特別辛苦,我們老大姐還都衝在前面呢!”

他口中的老大姐,是第一小組長陳立榮,今年已經52歲。“如果按照慣例,現在應該是我們一家人一起團聚的時候,但是我是老黨員,又有那麼多年的護理經驗,就得帶頭。前幾天我們接到了一位病人,拒絕隔離,情緒也很焦躁,也是在大家的一起勸解下,他才慢慢撫平了情緒。”陳立榮說,“集中觀察所不同於病房,這裡有沒有病例、會不會發病,一切都不確定,我們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親人們,我們很好,哪怕每次上崗都是踏上一場未知的旅程~

這就是醫學觀察所,這裡沒有確診病人,沒有搶救現場,你無法感知潛在的危險從何而來,而他們所做的只是拼盡全力地把防線做到最充分,將病毒和健康人群隔離開。只要這一場戰“疫”不結束,他們還要繼續堅守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