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介紹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情況 積極穩妥推進“雙線”作戰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11日舉行發佈會,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有關負責人介紹切實加強疫情科學防控,有序做好企業復工復產工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分類施策推動復工復產

“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我們要做好‘兩條線’作戰的準備。”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秘書長叢亮表示,“一條線”是抗擊疫情前線,主要任務是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防止疫情進一步蔓延;“另一條線”就是經濟發展前線,主要任務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特別是要為抗擊疫情前線提供充足的“武器”和“彈藥”。

叢亮說,這“兩條線”是互為支撐、缺一不可的。雖然復工復產可能出現大規模人員流動和聚集,存在疫情進一步擴散傳播的潛在風險,但如果不復工復產,短期內將影響疫情防控所需的醫療物資供應,長期來看各類生活物資也面臨短缺風險。這樣的防控措施是不可持續的,也難以達到戰勝疫情的目標,最終受損害的是人民群眾的利益。

叢亮表示,各地要根據疫情實際分類施策。對於疫情嚴重的地區,首要任務還是疫情防控。對於疫情總量比較大但是集中在個別城市的地區,就要在這些重點城市加強重點的疫情防控,有針對性組織低風險人群返崗。對於疫情比較輕的地區,要在鞏固好防疫有利形勢的前提下,合理設置防護標準,努力創造條件,儘快實現全面復工。

據悉,除湖北外,目前全國其他各省區市正在逐步復工復產,特別是關鍵醫療物資、能源、糧食、交通物流等重點領域企業均已陸續開工。據2月10日全國22個重點省份的最新數據顯示,口罩企業的復工率已經超過76%,防護服企業的復工率為77%,全國重點監測的糧食生產、加工企業復工率為94.6%,煤礦復產率57.8%,電力、天然氣和成品油供應充足,民航、鐵路、水運運輸網絡正常運營。

多措並舉做好穩就業

針對疫情發生之後企業開復工時間推遲、勞動力返崗時間錯後,部分疫情嚴重地區、旅遊餐飲等服務業和一些中小微企業穩崗壓力加大,與疫情相關的行業企業缺工明顯等情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就業促進司司長張瑩說,人社部會同有關部門做出專門部署,全力做好穩就業工作。

一是充分挖掘現有的就業機會。全力確保醫護用品等疫情防控涉及的重點企業用工,用足用好現有的就業崗位。對重點企業指定專人對接,優先發布用工信息,通過本地挖潛、餘缺調劑等方式滿足企業階段性用工需求。對於當地難以滿足需要的,協助企業跨區域定向招聘,對一些成規模的,制定運送方案,有條件的組織集中運送。

二是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擴大中小微企業穩崗返還政策的受益面,30人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超過參保職工總數20%的,可以申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有關部門和地方還聚焦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出臺了稅費減免、金融支持、房租補貼等政策。

三是加強重點群體的幫扶。引導農民工有序返崗復工,對暫時難以外出又有就業意願的,開發一批臨時性的就地就近崗位,確有困難的,通過公益性崗位託底安置。對高校畢業生優化服務,擴大在線辦理事項,鼓勵網上面試、網上籤約、網上報到。

“此外,我們還加大線上招聘力度,推出了在線‘春風行動’,努力實現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張瑩表示。

統籌做好春運保障和疫情防控

受疫情影響,今年春運返程客流比較分散、時間拉長。據大數據監測分析,從現在到2月18日春運結束,預計還有1.6億人要陸續返程返崗。

對此,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司長徐亞華表示,一方面,將通過統籌安排,堅決防止疫情通過交通運輸工具傳播;另一方面,將全力做好交通運輸服務保障工作,確保返程人員安全出行,為復工復產做好交通運輸保障。

據悉,按照疫情防控相關的技術要求,交通運輸部已要求交通運輸場站和交通運輸工具的消毒、通風、衛生清潔工作,加強交通場站進出站旅客的測溫,嚴格控制交通運輸工具的客座率,做好乘客信息的登記溯源工作等。

“比如,春運期間我們要求長途客運班車、班輪和農民工包車客座率不得超過50%,為乘客隔座、分散就座以及在交通運輸工具內設置途中留觀區域創造條件。”徐亞華說。

在做好交通運輸服務保障方面,除有序恢復道路客運服務外,還將做好農民工返崗的包車運輸,逐步恢復城市公共交通服務。目前,已有四川、廣東、湖南、山東、江蘇、福建等省份的省際、市際客運已逐步恢復運營。針對勞務輸出大省和外地人員聚集的地區,四川、山東、浙江等地方政府已組織了200多趟次“點對點”直達包車,近9000名農民工安全返回工作崗位。

徐亞華表示,為強化應急物資運輸保障,交通運輸部明確將防護服、口罩、試劑盒、消毒液、測溫儀等防疫用品,糧、油、肉、禽、蛋、奶、果、蔬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煤炭、油氣能源等,統籌納入應急運輸的保障範圍,落實好綠色通道政策,保障優先便捷通行。

新聞多一點:

本月底前計劃開工率60%

青海加快恢復工農業生產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發展,正在成為青海全省上下的共識。截至2月8日,青海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正常生產259戶,開工率為46%;2月15日前計劃開工率達50%;2月29日前計劃開工率60%,計劃3月底開工率將達80%。

記者日前從西寧市相關部門獲悉,西寧市各園區企業近日陸續開工復工。為了支援武漢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西寧市生物園區的晶珠藏藥和金訶藏藥等企業早在1月27日就提前開工,小西牛、新丁香集團也陸續投入了生產。西寧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組織和指導企業在採取積極的防控措施、保障員工健康安全前提下,分類施策,靈活安排,幫助企業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引導督促企業進一步釋放產能。為加快更多企業恢復生產,生物園區還嚴格履行企業復工復產審批報備案制,全力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截至2月10日,生物園區累計恢復生產企業11家,正常生產企業7家,東川工業園區復工企業9家,擬復工企業2家。

針對企業職工集中返工、疫情防控壓力加大這一情況,青海海西州積極協調格爾木和德令哈車務段開闢企業職工集中返工綠色通道,督促各企業統籌安排做好職工集中返工各項工作。各企業在復工生產前詳細掌握和了解每名職工的健康狀態、節假日期間出行和參加集會聚會情況,根據企業生產需要、外地務工人員使用等實際,統一安排錯峰返程時間;統籌返工人員同車次和同車廂隔坐乘車;返工人員到站後,由企業統一提供車輛接送,防止因集中乘車發生交叉感染風險;集中對返工人員進行信息登記、體溫檢測、採取防護措施等。

農牧業是青海的傳統產業,是社會發展和穩定的基礎。青海通過加強天氣形勢研判、做好飼草料貯備、做好接羔育幼和保溫防凍、做好設施溫棚低溫凍災防護、加強冬小麥越冬管理和技術指導等8項舉措全力保障全省冬季農牧業生產。全面完成青南地區飼草飼料調運貯備和補庫,目前已調運儲備飼草料3.3萬噸。通過指導東部農業區對1.06萬公頃冬小麥乾旱麥田及時進行冬灌,保障土壤墒情,降低低溫危害。截至目前,青海全省共貯備各類統供農作物良種3080.97萬公斤,商品有機肥40萬噸,農膜280萬公斤。培訓農機操作手2500餘人,調試檢修農機具778萬臺次,為全面春耕備播打下堅實基礎。

多企業聯合生產鏈條正在形成

遼寧企業復工復產比例穩步提升

2月10日是遼寧省瀋陽市沈鼓集團復工的第一天,早上8點,迎來了員工進廠高峰,在工廠大門口每個人都要接受體溫測量。記者瞭解到,從10日開始,沈鼓集團實行彈性工作制,每天有2600名一線工人和重要崗位員工上崗,1300人實行彈性辦公。沈鼓集團對消殺管理、防疫物資管理等32項內容作了詳細部署。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生產運營保衛戰也隨之展開。

沈鼓集團副總經理單瑋說:“今年生產任務還是非常繁重和緊張的。復工以後,我們要充分把握時間,提高效率,按期完成和交付。”

面對疫情嚴峻形勢,遼寧省啟動“戰時”機制,加大企業摸排力度,加強協調服務,保障企業穩步復工復產。

據介紹,遼寧省堅持特事特辦,開闢綠色通道,圍繞防護用品及原材料、藥品、醫療器械、消殺用品、生活用品等5大類26種產品確定了一批重點企業,實行動態監測。目前已明確以瀋陽為中心,以大連、丹東、葫蘆島為分中心的模式,分工協作、並聯推進全省醫用防護服生產基地建設,會同藥監、質檢等部門加大服務力度,加快形成新的生產能力。

為保障企業資金需求,遼寧組織資金短缺企業同國家開發銀行、遼寧省交投集團等對接,根據資金需求情況,目前已有一批企業所需生產資金陸續到賬。在原料供應方面,積極協調大連瑞光等企業解決工藝難題,為重點防疫企業開發生產醫用口罩、防護服用面料。在生產資質方面,對大連瑞光、丹東華洋等一批企業進行優先檢測,幫助瀋陽、大連、丹東等市的10餘戶企業辦理醫用口罩、防護服生產資質。

遼寧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遼寧省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比例穩步提升,多個企業聯合生產的鏈條正在形成,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全省防疫物資供需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