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線”發力戰疫情為民紓難保穩定----襄州區信訪工作系列報道之十五


“雙線”發力戰疫情為民紓難保穩定----襄州區信訪工作系列報道之十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襄陽市襄州區信訪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抗擊疫情工作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試金石,充分發揮信訪部門優勢,一手抓疫情聯防聯控,一手抓網信高效辦理,線上、線下“雙線”出擊,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攻堅戰。

       一名黨員 一面鮮豔旗幟 發揮立黨為公的示範效應

  社區,是阻斷疫情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守住社區,就守住了安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襄州信訪幹部嚴格按照上級決策部署,積極落實“雙報到”工作,主動請纓,下沉社區,衝鋒在前,為包保襄鋼社區和各所住社區紮實開展政策宣傳、卡點值守、配送物資、入戶調查、體溫檢測等工作,嚴格執行疫情防控各項規定,守緊築牢社區第一道防線。

            當好“宣傳員” 不厭其煩 真情奉獻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的關鍵期,在家隔離就是為國家做貢獻,也是最好的自我保護,請大家一定減少外出,不串門、不聚餐、不聚集......”、“出門帶口罩,在家勤洗手,室內勤通風,人人講衛生。”、“新冠肺炎不可怕,相信科學醫治它,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病魔早晚被除掉。”襄州區信訪局副局長賴浩常住高新區七里河街道華盛小區,這裡沒有門衛、沒有物業、沒有納入社區管理,屬典型的“三無”小區。疫情爆發後,賴局長主動向社區請戰,承擔起小區門衛值守任務,他充分利用這一獨特優勢,反覆叮囑小區居民,悉心照顧老弱病殘幼,向他們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和防疫知識。賴局長堅守一線、宣傳防疫的典型事蹟迅速在當地傳遍,華盛小區的居民們習慣地稱他為“最美小區衛士”,3月1日,七里河街道防疫指揮部、黨工委也專門為他送來了《致“雙報到”黨員感謝信》。

  襄州區信訪幹部來自四面八方,居住比較分散,他們和賴局長一樣,除了要完成日常信訪本職工作以外,還要堅持到所居住社區、包保的襄鋼社區和朱集鎮三個扶貧點報到,每天早出晚歸,忙到深更半夜,幫助社區(村)居民政策宣傳、卡點值守、病毒消殺.....他們始終不懼風險、不怕困難、無怨無悔地戰鬥在防疫一線。

             當好“統計員” 上門檢測 據實填報

  咚、咚、咚,“打擾你們了,我是社區服務志願者,請問你家有幾口人,最近身體狀況怎樣?為了你們的健康,請測量一下你和你家人的體溫”。這是襄州信訪幹部張勇軍,為了社區居民生命健康安全,每天一大早便來到襄鋼社區東西院,與小區志願者一道,挨家挨戶上門“拉網式”排查,逐一測量體溫、逐一登記上冊、逐一彙總上報,一旦發現有什麼異常,立即幫助協調處理。

  堅守一線,連續作戰,是襄州信訪幹部的工作常態;嚴防死守,守護平安,是襄州信訪幹部的堅定信念。從1月23日襄鋼社區查封以來,襄州信訪幹部堅持每天到社區報到,每天兩次入戶測量體溫,全面掌握小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確保疫情患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小區居民們不無感慨地說:“社區有了他們,我們就倍感安全、溫暖和踏實了!”

                當好“快遞員” 隨叫隨到 送貨上門

  “沒有特殊事情一定不要出門,有什麼需要請告知我們,由我們幫您跑腿代辦。”、“這是你需要大米、油、蔬菜……,請你按照清單清點一下!你看還缺什麼,請你再列出清單。”這是襄州區信訪局聘用律師劉盛武,雖年愈古稀,卻還要發揮餘熱,主動請纓到襄鋼社區一線,參與志願者服務活動。在襄鋼社區,天天可以看到區信訪幹部忙碌的身影,他們每天堅持到社區報到,主動參與社區志願者活動,當起社區居民的“代購員”“快遞員”,熱情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務,把溫暖送到每個群眾心中。

 “張書記,你在哪?我們給你們社區送點防疫物資,馬上就到你們社區了。”2月15日,襄州區信訪局長朱大海一行主動與襄鋼社區聯繫,冒著風雪為他們送去了20箱方便麵、2箱火腿腸、2箱滷雞蛋,還有防護雨衣、酒精、口罩、溫度計等防疫急需用品。襄鋼社區位於襄州中心城區,與襄州火車站毗鄰,轄區內有17家企業單位,這裡地處位置複雜,人員雜居,現已有武漢返鄉被確診人員18人,當地密切接觸18人,屬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僅靠幾個社區幹部難以完成繁重的疫情防控任務。襄州區信訪幹部不畏艱難,主動請戰包保襄鋼社區,與社區幹部一道奮戰抗疫一線,

舍小家,為大家,力解社區之危、居民之困,攜手襄鋼社區共度難關。

                當好“疏導員” 舒緩情緒 解疑釋惑

  受疫情影響,村村被封堵,家家被隔離。居民因長時間隔離在家,煩躁不安,不少居民尋找各種理由要求出門,做好居民心理疏導工作勢在必行。襄州區信訪局號召全體黨員幹部深入所居住社區和包保社區、扶貧村,逐戶走訪疏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幫助居民平和心態、安心居家隔離。

  襄州區信訪局副局長、雷莊村“第一書記”程雙生同志雖年逾半百,做過兩次心臟搭橋手術,但其仍迎著風雪,帶上防疫物資,入住雷莊村,與村組幹部共戰疫情。他走村串戶,耐心勸導村民:“不要外出走親訪友,不要搞聚眾娛樂、家庭聚會、舉辦宴請”;與村組幹部一道進行卡點值守,宣傳防疫知識,組織病毒消殺,走訪慰問困難群眾、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幫助排查化解矛盾糾紛,使雷莊村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他,用執著黨性堅守扶貧一線;他,用實際行動守護村民平安。

  雷莊村支部書雷順儉感嘆:“在這極其特殊時期,區信訪局依然沒有忘記我們,不僅派來了精幹力量,而且還冒著風雪為我們送來了口罩、酒精、溫度計等防疫急需物資和8000元救助資金,真是雪裡送炭呀!”。

  從1月23日開始,襄州區信訪局組織全局24名幹部職工開赴防疫戰場,抽調4名同志全程參與區防指揮部工作,其他20名同志沉入13個社區一線,持之以恆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先後入戶走訪摸排2.8萬人次,幫助居民配送物資達76.5噸,捐資捐物3.5萬元,其中自願“愛心捐款”6200元,為廣大群眾構築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控“安全網”。

      一個訴求 一份滿意答卷 展示信訪為民的責任擔當

  “我是雙溝鎮草莓種植戶代表,家裡種的草莓現在已經熟了,到處設卡攔截、不準出門,若不及時出售,我們將損失巨大,希望能幫助解決一下。”接到這一求助電話後,襄州區信訪局高度重視,迅速啟動“快捷通道”,第一時間與雙溝鎮分管副鎮長張擁軍聯繫,併發送短信告知其正在協調處理。經過區信訪局跟蹤督辦,在雙溝鎮防疫工作專班的通力協調下,該鎮村民們的草莓運輸和銷售問題第一時間得到妥善解決。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疫情防控期間,襄州區信訪局發揮“線上”作用,積極引導群眾通過電話、網絡等渠道反映訴求、提出意見建議,讓群眾足不出戶就能夠反映問題。為及時處理群眾訴求,襄州信訪幹部堅守一線,不分節假日和白天黑夜,對涉疫信訪事項,開通快速辦理渠道,簡化辦理流程,並通過微信、電話等方式強化跟蹤督辦,耐心細緻地解答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做到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快辦快結,務求有問必回、有訴必應、有難必解,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解決。

  為更好更快地維護群眾正當合法權益,襄州區信訪局做實“線下”文章,發動全局黨員幹部主動深入基層一線,實地走訪慰問困難信訪群眾,傾聽群眾呼聲,瞭解群眾訴求,回應群眾關切,想方設法為信訪群眾辦實事、解難事、行善事;密切關注疫情防控期間出現的新問題、新變化、新趨勢,加強分析研判,掌握髮展動態,形成意見建議,為各級黨委、政府科學防控疫情提供“第一手”的信息資料。

  3月3日下午,正在襄鋼社區小區門口值守的區委辦副主任、區信訪局長朱大海同志突然接到市信訪局電話,告知峪山鎮泉眼村一個叫吳志國的村民反映本人發燒、咳嗽、當地沒人管。朱局長立即與當地政府聯繫,督促他們迅速組織醫護人員,前往吳志國家調查核實情況,當天上報市局。第二天,朱局長又帶上溫度計、口罩、酒精和生活物資,驅車一百多里,和當地幹部、醫護人員一起上門走訪看望吳志國。到吳家後,朱局長親自為他測量體溫,動員大家將其從破舊的土房搬進已協調好的磚瓦房,並對新舊房屋裡裡外外來了全面消殺。看到吳志國除神志不清外,其身體無恙,生活無憂,又搬進了乾淨、衛生、安全的新居,朱局長一塊懸著的心才得以徹底放下。

  1月23日以來,襄州區信訪局通過陽光網及時辦理信訪事項34件,其中國家信訪局網上投訴3件,人民網登記2件,省領導信箱5件,市領導信箱13件,區領導信箱8件,來電3件,現已全部辦結,群眾滿意率達100%;共接聽解答各類諮詢電話1600餘次,提出意見建議16條。區信訪幹部走訪慰問困難信訪群眾125戶,發放溫度計125個、酒精400斤、口罩1200個,解決救助資金25萬元。(襄州信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