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直機關廈門支援隊:沉到一線 服務“雙線”

在抗“疫”一線踐行初心使命

東南網3月10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林麗明 廖麗萍)

多維度解決企業用工難題,全方位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積極協調籌集防疫物資……這些天,在廈門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的第一線,活躍著省直機關廈門支援隊的身影。

自2月28日抵廈開展支援以來,這支由33名省直機關幹部組成的支援隊,分為6個小組,深入到街道、社區和重點企業、項目復工復產的現場,通過建立機制,精準施策,積極助力廈門市打好基層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線”戰。

融入當地,一線解難題

7日,省直機關廈門支援隊將對接募集到的2萬個口罩和200箱愛心物資捐贈給了翔安區,並通過區紅十字會,分發到馬巷、新店等鎮街及區福利中心的一線工作者手中。

這批總價值10萬元的愛心物資,由兩家福清的民營企業捐贈。下沉翔安後,來自省委統戰部的支援隊員們與當地政府部門密切溝通、瞭解需求,隨後,發揮自身優勢,對接募集企業捐助。

“作為支援隊,我們的使命是融入當地,把服務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把問題化解在一線。”省直機關廈門支援隊隊長、省工信廳副廳長蘭文介紹說。

抵廈後,廈門支援隊全體隊員迅速融入各片區,並把深入調研、全面瞭解情況作為支援工作第一站和開展工作的切入點。

支援任務來得急,沒有現成的機制可借鑑,廈門支援隊便在一線邊幹邊摸索。為及時掌握工作進度和成效,支援隊創新提出了“一日一報”制度,把每天的工作日程、蒐集發現的問題以及好的建議記錄、上報,形成每日一份的一線工作小結。同時,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工作計劃表,實現“掛圖作戰”,避免支援隊工作和當地工作“兩張皮”。為讓惠企政策落地落實,支援隊還建立問題清單,循因施策。

截至目前,支援隊共深入重點項目、企業、社區等167家(處),提出防控疫情和復工復產意見建議44條,幫助協調解決難點50個。

成立支部,黨建聚合力

發揮一線支部戰鬥堡壘作用,省直機關廈門支援隊第一時間在思明支援小隊和湖裡支援小隊成立了臨時黨支部,讓黨建引領成為“雙線”戰的主心骨。

“一方面是防疫工作任務重,一方面是隊伍組建時間短,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能夠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凝聚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湖裡支援小隊隊長、省委編辦事業單位登記管理局副局長朱飛告訴記者,臨時黨支部還將7名黨員分為幾個黨小組,延伸組織戰鬥力。

黨建引領下,湖裡支援小隊全員參加廈門空港入廈人員管理機場指揮部下屬的湖里區工作專班,協助機場對境外入廈航班人員進行檢測、排查、安置、分流;湖裡支援小隊江頭街道黨小組,白天為轄區小微企業復工復產出謀劃策、答疑解難,晚上則參與社區防疫崗亭的值班,緩解基層防疫力量不足、人員疲勞的實際困難;思明區支援小隊臨時黨支部的黨員們還化身防疫一線宣傳員,與區委宣傳部對接總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湧現出的先進人物、事例,傳播抗疫正能量。

“廈門當地的黨組織下沉基層一線有著紮實基礎,支部建在社區、小區,有效凝聚起了群眾力量,也與支援隊形成了良好的互動。”湖裡支援小隊隊員、省委編辦綜合處四級調研員羅開水說。

一企一策,精準促復產

“用工難是目前企業遇到的最大問題。”省工信廳投資處副處長、三級調研員黃力新是對接廈門弘信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援隊員,經過前期深入企業的走訪瞭解發現,弘信電子缺工3000多人。

如何解決企業用工難題?黃力新及支援隊為企業牽線搭橋,與雲南、貴州、甘肅等中西部省份加強勞力對接。同時,和有關學校溝通,爭取延長已在工廠實習學生的實習期,並委託第三方中介招聘,增加入職補貼,加大社會招聘力度。

“通過源頭對接,支援隊為我們招工帶來了新思路和新資源。”弘信電子總經辦副總經理曹光介紹說,這幾天,企業已陸續招入了一批工人。

瞄準解決企業用工、疫情防控、交通物流、供應鏈協同配套、市場拓展等難點問題,廈門支援隊對症下藥。對廈船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面臨境外返程人員上崗難的問題,支援隊積極協調企業所在街道對該類返廈人員實行核酸檢測後提前上崗;針對捷太格特轉向系統(廈門)有限公司疫情期間產量大幅縮減、資金壓力大的實際困難,支援隊則幫助企業向相關部門爭取減免稅的扶持政策,緩解企業壓力……

“打通企業和項目復工復產操作鏈、服務鏈,關鍵是要做到有的放矢、精準幫扶。”蘭文表示,廈門支援隊將堅持問題導向,按照“一難一策、一事一策、一業一策、一企一策”的要求,對企業需求“一跟到底”,抓實抓細抓落地,想方設法幫企業紓困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