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國獎、一作9篇SCI,完美逆襲的中大博士坦言自己也曾瀕臨掛科

當我們在實驗室見到林昭勇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夠將這個第一眼看上去“有些瘦”、“平凡樸素”的年輕人與“實力超群”、“履歷光鮮”聯繫起來。連續三年獲得國獎的經歷使他成為旁人眼中的“大神”,但是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在學業上也曾遇到種種困難。


3年國獎、一作9篇SCI,完美逆襲的中大博士坦言自己也曾瀕臨掛科

談及本科和研究生的學習,林昭勇認為兩者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由於喜歡社團活動,他大一時一口氣參加了四五個社團,導致無法兼顧學習與其他事務,甚至差點掛科。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後,他在大一結束之後選擇只保留了一個社團的活動,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學業上。“雖然大二開始努力還是來得及,但也千萬不要把大一荒廢了”,林昭勇這樣笑著說。

研究生的課程較少,所以留給個人安排的時間較多,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完全的放鬆,而是要在所學知識的基礎上,選擇繼續深造。研究生更多要靠自己,雖然書本上的很多知識也不需要講解,但是科研任務並不輕鬆。“作為博士,我的研究目標就是選擇一個很小的點,在自己的研究時間內將它進行一些突破。” 林昭勇用圓打了一個比方:“在本科生的學習中,‘圓’就只有這麼大,用老師所教的知識填滿它就可以了,但是它是有侷限性的,而研究生的任務就是要把這個圓拓開去,讓它變得更大。”


3年國獎、一作9篇SCI,完美逆襲的中大博士坦言自己也曾瀕臨掛科

在學習中自然會遇到很多的問題,林昭勇說,他也曾遇到過很多非常棘手的問題,但遇到問題並不可怕。材料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當自己的研究有一定水平時便不能再像前期那樣僅僅靠著翻閱資料文獻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想要在原有水平上有所突破和創新,就必須主動去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比如,在設計實驗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實驗設備不會使用、實驗效果達不到、想要向師長尋求幫助卻與對方的研究方向不同,連對方也無法解決問題的情況,就必須自己去研究、去琢磨,到處找人去問,甚至去詢問儀器的生產廠家實際的操作問題。很多事情都要親力親為,一點一點地去鑽研。

“只要抓準了科研方向,自己肯用心去做,遇到一個好的導師,都是有可能獲得很大成功的。”林昭勇對此深信不疑。在研究生階段,導師的正確引導是能夠極大地幫助學生取得研究成果的。導師楊國偉教授的課題組不需要定期開會,學生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跟導師進行交流。不需要正式的報告,只需要提出自己的問題,導師就會針對問題給出建議和想法。


3年國獎、一作9篇SCI,完美逆襲的中大博士坦言自己也曾瀕臨掛科

沉得住氣,才能學有所成

科研是一項費時費力的浩大工程,有人常說,搞科研的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這句話在林昭勇的身上也得到了驗證。

林昭勇所在的研究小組一共有四個人。儘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但因為是一個小組,他們只要聚在一起就會彼此進行交流。更多的時候,他們還是會自己去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因為在研究中還是需要靠自己。”儘管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一旦問題解決了,心情自然會變好,就會更加有信心去解決下面的問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這對於他學術研究的心態和自己的精神狀態都有著很大的積極作用。

談到最想感謝的人,林昭勇說,除了自己的導師和團隊之外,自己最想感謝的就是自己的家人,“畢竟搞科研是費時費力費財的事情,所以很感謝他們在經濟上和精神上給予我相當大的支持和鼓勵”,整天和實驗儀器實驗數據打交道使林昭勇變得理性,但當談起家人的時候,他也變得異常感性。

談及自己的研究領域時,他的語氣真摯而熱烈:“我希望以後有更多的人能夠繼續沿著這個方向研究下去,這個領域上還有很多延伸方向和沒有解決的細節問題等待著我們去研究。儘管研究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也很清潔、綠色、環保的研究方向和主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