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這部紀錄片叫做《出路》,從09年開始,2015年家屬最後一次拍攝,前後跨度差不多用了6年時間,跟拍了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在社會的浪潮裡掙扎的軌跡。

這3個孩子分別來自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和經濟基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每個孩子都要找尋自己的出路。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第一個女孩名叫馬百娟,12歲,是甘肅山溝溝裡的一個小姑娘,她在自己的作文裡這樣寫道:我長大了要去北京上大學……

第二個男孩叫徐佳,19歲,是一名城鎮小青年,同時也是一位高考復讀生……

第三個孩子名叫袁晗寒,美院附中的北京女孩,17歲輟學……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在馬百娟讀書的那個小學,一共只有2位老師,5個學生。在學校裡,馬百娟年齡最大,12歲的她讀二年級……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馬百娟家裡住的是窯洞,在2008年,全家一年的開銷還不到50塊。馬百娟很勤奮,每天早早的起床,用熱水泡一碗饃饃,乾巴巴的吞進肚裡,這就是她的早餐。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放學回家的時候,她要幫家裡餵豬、做飯,要幹很多農活。豐收的季節,馬百娟一家牽著毛驢,揹著打回來的穀子,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走在蜿蜒的山路上,在這片大山裡,他們顯得無比渺小。

“他們的生活狀態就是跟螞蟻一樣在討生活。”導演鄭瓊心酸的說。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平房和樓房,我家住樓房,客廳真寬敞,入夜人安眠,窗簾映月光……”一有時間,馬百娟就拿起破舊的書本,一遍遍讀著書裡的文字,是的,她就是很喜歡上學,她要考夢想中北京的大學,

雖然她並不知道北京在哪裡。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鄭瓊說:“農村的孩子都有這樣的憧憬,讀書是改變他們命運,或者讓他們獲得更好生活的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第二個跟拍的對象是徐佳,咸寧的一名高中復讀生,農民工子弟,在拍攝的時候,已經是他的第三次復讀生涯。

在爸爸那一代,因為沒有文化,在城裡打工受了很多委屈,所以,爸爸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即便是爬在地上也要讓孩子上學!

很不幸,不久以後徐佳的父親便去世了。在徐佳的生活裡,學習成為了唯一的事情。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復讀這件事,本身就會讓他覺得有一種羞恥感、壓力感,恐懼感,而對第三次復讀的徐佳來說,這更是一種考驗:“有段時間,整個人都冒汗,手發抖,完全做不了事,做不了題目……”

但徐佳的媽媽卻說:“再堅持一年又有什麼關係呢?”她也許不會講什麼大道理去安慰兒子,僅僅是簡單的一句話,足以拉回兒子想要放棄的心。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徐佳考上了一所比較好的大學。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對一些來自小地方的家長、孩子來說,高考也許是唯一一個能夠讓他們改變命運的機會,也是唯一一個最能體現公平競爭的方式。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第三個女孩袁晗寒,有著和馬百娟、徐佳,完全不同的成長環境,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小時候上最好的幼兒園,接下來又上了最好的初中,美院附中也是在北京有名的好高中,但她並沒有在受教育的道路上堅持下去,17歲便選擇了輟學。

之後的日子裡,她想排一個話劇,想搞些藝術,後來開了一個酒吧,還在一個成人用品店做過銷售,終究一事無成。

“我沒有想過,在我以後的生活裡要做一個什麼階層的人,不會餓死就行了,而沒有人會被餓死。”袁晗寒無所謂的說到。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這,是三個孩子的人生上半場,三年後,又開始了下半場的拍攝。

三年的時間不算長,但足以讓每個孩子的命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時隔三年,再一次見到馬百娟,眼睛裡已然沒有了當年求學的渴望,身形樣貌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她已經退學了,15歲的花季年齡。

她不是袁晗寒,她要討生活,但這個年紀的孩子找工作,只能是被一次又一次的拒絕。當別人問她為什麼15歲就不上學了,馬百娟尷尬的笑了笑,一個人坐在橋頭上,不停地搖頭。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看的出來,她有很多憧憬,她也很想去嘗試做一些事情,但擺在眼前的,卻是諸多限制。

馬百娟的父親說了這樣一句話:“我的想法是女娃娃是別人家的人,書多少念一點,夠用就行了,只要生了娃,拖累也大,即使有工作,幹也幹不成。”

“反正她大了之後,就是要靠她老公。”大家都在給她灌輸這個思想,在那樣封閉的環境中,好像只有結婚生子才是窮苦人家女孩子的唯一出路。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在第二次拍攝徐佳的時候,他已經快要上大四了。徐佳的學校並不是重點大學,找工作處處碰壁。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他要上大學,並且他很篤定,高考就是唯一的出路,等到畢業了也是隻有找工作這條路才能給媽媽一個很好的生活。

從上學到工作,徐佳每一步都有都有自己的目標,即使再困難,也會咬咬牙挺過去。

人生在世,很多時候是需要為別人活著的,徐佳是這樣。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袁晗寒後來去了德國,然而,她的生活裡還是沒有目標,偶爾接一些小活,回國實習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故事到了最後,結局恐怕大家已經猜到了:馬百娟和表哥結婚了,並且有了自己的寶寶;徐佳在找到工作之後便和女朋友結了婚,因為她要給女朋友一個交代,他要穩定下來給媽媽好的生活;而袁晗自己開了一家藝術投資公司。

當導演把袁晗寒的生活和經歷告訴了徐佳後,徐佳並沒有抱怨這個世界的不公。

他相信,袁晗寒的高起點也是通過家族裡一代代的努力得來的,他接受這個世界的不公平,他想通過他的努力,讓他的下一代也能達到袁晗的生活狀態!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我們經常聽說: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什麼是好的教育?學區房?興趣班?名師名教?我想,這些只是教育的輔助手段,真正好的教育來自於父母的言傳身教,而父母的格局、認知、價值觀是決定孩子未來的重要因素。


紀錄片鏡頭下的人生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這個世界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你的努力可能不會在短時間內超越一個一出生就有著高起點的人,但你至少可以給下一代一個更高的起點,一代代堅持下去,窮,也窮不過三代。相反,如果富人的後代只想在前人的樹蔭下乘涼,那麼,終究有一天,富也不會過三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