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40年前,也就是1979年,那一年,中國出了兩大神童。

“那是寧鉑和謝彥波的時代”。每次說起這個話題,中科大校友、盛元國際投資公司董事長張樹新無不還是忍不住發出嘆息。

被選中的兩個天才孩子

“當時整個中國的報紙、雜誌、電視都在報道寧鉑和謝彥波”。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時間回到1978年,那時的高考剛恢復,人們重新認識到了知識分子的重要性,而且迫切的希望能看到國家人才、尤其是天才、神童的出現。

<strong>而寧鉑與謝彥波,就是被選中的兩個孩子。

據當時的報道,寧鉑2歲半時已經能夠背誦30多首詩詞,3歲時能數100個數,4歲學會400多個漢字,5歲上學,6歲開始學習《中醫學概論》和使用中草藥,8歲能下圍棋並熟讀《水滸傳》。幾乎一夜之間,這個戴眼鏡的神奇少年為整個國家所熟知。他被稱為“神童”。

謝彥波也被“選中”了。“宣傳寧鉑是因為他最有名。” 一位當年的少年班校友說,“宣傳謝彥波則是因為他年齡最小。”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謝彥波

當時的整個中國,都在宣傳這兩位神童,受到影響最大的,無疑就是學生、家長。

那幾年的“跳級熱”、“天才熱”如火如荼,在寧鉑、謝彥波的影響下,相當多的家長意識到自己的孩子是多麼平凡,於是開始瘋狂的激勵起了自己的孩子。

<strong>“當時父親拿著報紙,對我說:看看人家寧鉑,再看看你! 我立刻覺得如果寧鉑願意做他的兒子的話,父親一定會把我像垃圾一樣丟掉。”

多年以後,畢業於北大物理系的習路平回憶說,“那種痛苦,傷心的感覺我至今不能忘記。”

被選進天才少年班的孩子,從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但是結果......

1978年3月18日,全國科學大會召開,“現代化的關鍵是科學技術現代化”、“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等觀點在會議上重新提出。

閉幕式上,中科院院長郭沫若發 表了書面講話《科學的春天》。這一時期後來即被稱為“科學的春天”時代。<strong>也是這一年,中科大的“天才少年班”創建了。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當時的少年班


被選中的謝彥波、寧鉑等天才,就這樣被送進了大學,那一年,寧鉑13歲,謝彥波11歲。

不光是他倆,所有少年班的孩子,年紀都不大,這就以至於班主任汪惠迪不得不在早上幫他們衝奶粉,有時還要為每人煮上一個雞蛋。除了白天的文化課之外,下午她還要給他們加上一節當時學校裡還沒有開展的體育課。 晚上她要去查房,替他們關燈。

在這樣一個“神童雲集”的少年班裡面,寧鉑的聰明程度也讓大家十分的敬佩,但是聰明歸聰明,寧鉑的課業卻做得並不出色,甚至一些不及格的科目,多過了一般的同學。

即使如此,外界的讚美也沒有停止過。

“其實當時寧鉑就不行了。” 27 年後,當年的同學彭興說,“他的成績很一般, 而且表現出來的性格很怪。”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寧鉑


也許是天才的基因不同於旁人,寧鉑的荷爾蒙,爆發的遠比同齡人早的太多。寧鉑11歲的時候就進入了青春期,早戀的傾向也更加的嚴重,但是當時中科大不僅男女比例11:1,本身女生就少,再加上寧鉑身材矮小,在女生面前幾乎毫無魅力,這就是當時讓寧鉑最苦惱的地方。

寧鉑的崩潰逃離與謝彥波的精神問題

入學一年之後,這群天才少年面臨選擇專業的問題。當時的物理行業,是最熱門的行業,也是學校要求天才們必須要選擇的專業。但是寧鉑卻對這行業沒有絲毫興趣。

寧鉑告訴汪惠迪老師“科大的系沒有我喜歡的。”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後來,他曾有想法轉校到南京大學學天文,或者是在本校讀化學。結果,學校的一名領導將他叫到家裡,勸他放棄轉系的想法,“科大對你是很重視的。把你招進少年班就是為了專門培養你;你是一個懂事的乖孩子,又是全國少年兒童的榜樣,要聽話!”

“如果我當時是個成年人也許要好些,可是我只是不諳世事的小孩,長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順從、克己復禮,痛苦充溢著我的內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壓抑自己的個性中度過的。”寧鉑後來在自傳中寫道。

在給家人的一封信中,寧鉑開始思考自己目前的現狀。他說自己像是“一條被摔死賣了的活魚”,任由擺佈,“‘神童’稱號剝奪了我許多應該享有的生活和娛樂權利。”

後來的寧鉑,在種種壓力之下,開始研究一種新的生活。他所觀看、研究的書籍,開始轉向瞭如諸子百家、中醫、瑜珈、內丹、氣功、卜筮、命相、風水等。

2002年,寧鉑前往五臺山出家,很快就被中科大校方找了回去。他第一次出家失敗。


再一年後,他出家成功了。根據佛學界的人來說,現在他佛學造詣很高,已經能稱得上的大師了。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而謝彥波,在科大讀完研究生後,選擇去了美國讀博士——因為“他沒能處理好和導師的關係,博士拿不下來。”汪惠迪說,“於是轉而去美國讀博士。”

謝彥波在美國的導師,是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也是1976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對安德森來說,謝彥波的性格中有著令人無法容忍之處,那就是比他本人還要傲氣。

後來在一次的論文爭辯之中,有傳聞說,謝彥波曾用手槍或菜刀威脅過安德森,而謝彥波,也因此從美國被遣返了回來。

他以碩士的身份接受了近代物理系教師的工作,在中科大教書的謝彥波,卻被同學老師認為“精神上出現了問題”。謝彥波幾乎總是獨來獨往,喜歡在上身套一件髒得看不清本色的老式夾克衫,懷裡抱著一隻鼓鼓囊囊的紅色環保袋,這種裝扮,與街頭的拾荒者很有些相似。

上課時,謝彥波雖然邏輯縝密、聲音洪亮,可他卻總有一些看起來怪異的舉動,比如他經常會在上課時突然在講臺上發笑,這種笑,在他每次擦完黑板猛回頭時也會發生。

而且謝彥波,還患上了嚴重的被迫害妄想症,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如今的謝彥波


"比方說,有天晚上我在電腦上出現了一個運算錯誤,本來誰也不應該知道,可是第二天我去上班的路上,就有個人看了出來。那人走過我身邊,衝路邊吐了口痰,他用這種方式責備我......"

心理學上,界定一個人精神是否異常的一個重要標準是:他的想法、行為與事物之間是否存在必然聯繫。

而在上面謝彥波的那句話中,“吐痰的人”和“他晚上電腦出現運算錯誤”之間,<strong>並不存在必然聯繫。

天才多半毀於天才,謝彥波的被毀,也是因為他的優勢。中國古話裡有一個詞叫做“捧殺”,意思是:如果你想殺死一個人,只要給他極高的讚譽就可以了。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謝彥波


看到這裡我們總在感嘆,為何中國的天才,能真正做出大成績的,寥寥無幾呢?

我們不缺天才,但是缺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展示實力的方法。就像很多奧數能手一樣,衡水、黃岡很多孩子,在奧數上能拿到冠軍,但是卻在大學,直接就放棄了數學專業,之前打下的所有基礎,都白白浪費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天才多,做出成績的天才卻少的原因了。

<strong>此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孩子的興趣問題。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我們不妨看看那些日後作出成績的孩子,哪個不是對科學、數學有著深刻的興趣?教育家陶行知曾說:只有興趣,才是讓孩子保持學習動力的最本質的原因。

但是我們如何提高孩子的興趣?比如說數學,相信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惑,明明孩子夠聰明,但是就是不愛學數學,讓他學數學,簡直就像要了他的命一樣!

其實遇到孩子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家長,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用趣味數學書來指引、教導孩子,通過一個個新穎有趣的問題、遊戲讓孩子感知數學,比如說下面這種: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這種書籍是專門提高孩子數學興趣的書籍,在文章中用一個裝修的故事來引出實際的計算,孩子在閱讀故事的時候,順便也就愛用到了數學方程、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及單位數量的轉化。

再看這個故事: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這個故事其實屬於一個腦筋急轉彎,虛構了一個孩子身邊的遊戲——拔河運動,然後用帶入方程的方式,讓隊伍兩邊平衡,讓孩子在讀故事的過程中學會了計算。

此外,多種多樣的數學故事,各種鍛鍊孩子思維能力的故事,在這本書裡面都有!

這套書是通過“小學閱讀活動”計劃的,也是教育部推薦 的書籍,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全書一共分為6冊,厚厚的一大摞,適合小學1~6年級的孩子觀看,關鍵是價格也不貴!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6本書一共才56元,一本書10塊錢都不到的價格,卻能讓孩子提升數學興趣,從而愛上學習,家長給孩子少買幾包零食的價格,就能購買。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這套書籍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40年前中國兩大天才的現狀:一個被當成精神病,一個出家當了和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