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結束後,如果把這次抗疫改編成電影,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嗎?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大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這是2019年春節上映的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臺詞,不想竟然會在今年春節幾乎變成現實。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此刻的大多數人應該正在上班;忙著升學考試的學子們,也應該返校學習。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今年的元宵節也許會一如既往地熱鬧。

如果沒有這次疫情,2020年02月02日會有多少對情侶走進民政局,為他們的愛情留下紀念。

可惜沒有如果。陶淵明說:“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既然疫情已經發生,損失不可避免,糾結於過去沒有意義,抱怨也沒有用處,你我與其刷新聞焦慮現在,或許可以嘗試思考,這次疫情除了死亡和損失還可以帶給我們些什麼?

經過這次疫情,我們有得有失。

在疫情發生後,許多患者為此失去了鮮活的生命,他們的親人為此承受著巨大的悲痛;國家經濟發展面臨絕大的壓力,人民的春節生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響。

然而,在疫情給我們帶來的負面影響時,我們也要看到積極的一面。

首先,此次抗疫過程,我們看到了整個社會的強大的動員能力。短短几日,我們國家從各地和軍隊中,調集了大量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各個科研機構也開始夜以繼日研製新藥;社會各界人士們慷慨捐贈的各類物資;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竟然十日內建好……。

其次,敬畏大自然成為了社會的主旋律,不要存任何僥倖心理。鼠疫、霍亂、天花、SARS、埃博拉、H1N1、H7N9、新型冠狀病毒……病毒一直都在,人與自然的抗爭也從未停歇,未來它只會變個名字出現在我們周圍。病毒無非也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繁衍,是食物鏈生態系統重要一部分。人類和病毒明明可以各自安好,然而因為野味,同時病毒也趕上春運的黃金傳播時期,天時地利人和幾乎都佔了。

再者,我們要認識到: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抗疫期間,我們看見了許多英雄,那些倒在抗疫一線的公安幹警和白衣天使們,他們與時間賽跑,他們也是父母、子女、丈夫、妻子,他們也是血肉之軀,卻毅然為大家、國家拋家舍業支援湖北、戰疫在一線,不畏病毒,與患者共同抗爭,有時候我們覺得無聊無趣的家,正是他們想回卻回不去的那個地方。;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同胞和海外同胞的愛國心與團結情;我們感受到了每一位醫護人員和每一位領導幹部的良苦用心;我們見證了外國友人的援助之手,他們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雪中送炭。


疫情結束後,如果把這次抗疫改編成電影,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嗎?

最後,在此次疫情發生期間所反映出來的問題,相信國家政府也會進行最大程度的改善,防微杜漸。實幹型科研專家和勞動者應該得到更好的保護與愛戴;實事求是,發現問題,敢說真話的人應該得到尊重。製造販賣假口罩,哄抬物價發國難財,大肆啃食人血饅頭的某些人……有句古話叫做秋後算賬,我們相信疫情結束後國家會賞罰分明。


疫情結束後,如果把這次抗疫改編成電影,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嗎?


疫情結束後,如果把這次抗疫改編成電影,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嗎?


這次疫情是一次災難,是歷史上的一頁,我們可以藉此拍成電影,感謝這些幫助過,奮戰在一線的每一個人。歷史應該銘記,英雄應該長存。讓我們記住這些英雄,看見平凡中的不平凡,不僅僅是對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而已,也是藉此機會感謝每一個幫助過我們的國家,因為有他們的幫助,才能使我們渡過這次難關。


如果拍成電影,這不僅僅是愛國曆史題材,更是感恩題材的電影。希望通過電影反映出當代年輕人到底應該追求什麼,是明星金錢,還是大愛無疆的科研工作人員,是名利還是親情。都是值得我們去深思的。我堅信一定會有人和我的想法一樣,我們感恩,我們感謝,我們感動!


疫情結束後,如果把這次抗疫改編成電影,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嗎?


疫情不僅在中國燃燒,其他國家也同樣遭遇到了疫情。所以說實話,這是一場人類拯救自己的戰役,地球從來不需要人們去拯救,拯救的是人類自己罷了。我相信,我們人類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後,今後肯定會謹記教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也愛惜環境,中國一定會贏,肯定能贏,必須贏,加油中國,加油人類。

2020年開局給了我們重重一擊,如今疫情依舊在蔓延,給中國造成的有形無形損失巨大,但就像《流浪地球》中說的:“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願通過這次疫情,我們和祖國都能共同成長。


疫情結束後,如果把這次抗疫改編成電影,你會去電影院支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