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

昨天,一条不足一分钟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看到的人,都为之心酸。

视频中,一个只有六岁多的小女孩,对着家里的摄像头,手里拿着自己画的画,让在摄像头那端的爸爸,欣赏她的作品,她多么希望得到爸爸的夸奖,爸爸的认可,最后却不得已,只能对着摄像头,向着爸爸“隔空”要抱抱。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视频资料

原来,这个小女孩叫瑶瑶,瑶瑶的爸爸 ,是宁夏固原市公安局派驻西吉县吉强镇的第一书记张琳的孩子,并且他的妻子在固原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工作。

在疫情到来之际,他们夫妻两个同时返回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疫情时期,双方工作都很忙,都没有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并且他们的父母身体也都不好,为了不给家里的老人增添额外负担,学校也没有开课,他们只有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中,家中安装了摄像头,在工作的间隙时间,看看孩子的情况。

流传到网上的视频,其实是他们夫妻二人查看视频记录的时候看到的。

孩子画了一幅画,此时的她,小小的内心,多么希望可以得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但是忙碌在工作岗位的父母哪里可以及时看到并回应她,终于,瑶瑶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她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对着摄像头哭了,向着摄像头对爸爸要一个拥抱。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视频资料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处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与赞美。

在重庆忠县,有一对夫妻,丈夫是派出所辅警,妻子是医院护士,他们因春节前加班又遇上抗疫,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到孩子了,孩子想爸爸妈妈,只能在他们工作的空隙和他们视频解一下思念之情。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视频资料

孩子在视频通话中问他们什么时候回家,夫妻俩说:“把病毒打败就回家。”通话结束,夫妻两个泪流不止,但是又快速调整情绪,进入工作状态。

亲密关系是人类原始的本能欲望之一,体现了人类的归属感和爱的需求。尤其是儿童时期,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是最为亲密的,我们需要父母的陪伴,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渴望。

但是反观现在在家,可以每天守着孩子的父母,朋友圈各种抱怨,我的闺蜜就吐槽,自己孩子4岁了,之前,自己上班,孩子白天送奶奶家,没有觉得孩子多么黏自己,现在自己在家,反而孩子一刻也不能让自己离开一步,把她整的非常头疼,她现在整天盼着上班,盼着开学,只要不要守着这“小恶魔”就好,其实孩子依恋行为是正常的,并且作为父母,要正确理解孩子的依恋行为,才能真正做到好的教育。

儿童依恋被心理学家分为四个典型的风格。

<strong>a.安全型依恋:

宝宝在妈妈离开家时候会哭,但是在妈妈回来的时候能够无所顾忌的表达自我,会开心的抱着妈妈,也可能会肆无忌惮的撒娇、哭闹。

<strong>b.回避型依恋:

宝宝可能并不是特别关心妈妈的离开,在妈妈回来之后也不会主动靠近,感觉像是被伤透了心一样,对妈妈已不报希望。

<strong>c.拒绝型依恋:

宝宝对妈妈的离开很在意,但是当你回来的时候又拒绝你的靠近,并对你很生气,不容易被安抚。

<strong>d.混乱型依恋:

对宝宝来说这是最糟糕的,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变得非常矛盾,你回来抱起他,他不开心,你安慰他,他可能会对你爱答不理。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所以,孩子依恋你,你要觉得庆幸,因为他们的反应出来的是安全型母婴依恋关系,他们表面撒娇、哭闹,其实是内心有安全感。

作为父母,应该怎么正确对待孩子的依恋?

1.接纳宝宝的哭闹,满足他的需求

《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中说道:敏感的养育,对婴儿做出迅速、一致、恰当的反应,温柔细心的抱着他们,有利于宝宝建立安全型依恋关系。相对比之下,不安全依恋儿童的妈妈一般跟孩子的身体接触较少。

6个月以前的宝宝基本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他们可能是饿了、困了、病了,妈妈要根据情况准确判断,正确、及时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还要尽可能多的和宝宝进行肌肤接触,抱抱、亲亲、给他安抚等。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一两岁的宝宝,更多时候用"装"来表达自己,明明自己会走路,偏偏要抱抱,明明自己可以玩耍,非要妈妈陪着,不顺他的意思就会大哭大闹,顺着又怕会把孩子宠坏。

其实,我们完全不用担心,宝宝的"装",只是想证明我们对他的爱和关注。不要担心会宠坏他,当他五六岁以后,你想在让他黏着你,想再去抱着他,估计孩子都不愿意了,他会更加渴望自由自在的玩耍。

2. 关注宝宝的内在感受,正确、及时的回应

大点的宝宝会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他的开心、难过、痛苦都是情绪的表达,作为宝宝最信任和依恋的妈妈,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接纳他的情绪,正确回应他们的感受。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3.与宝宝建立信任感,让他更好的探索世界

我们只要细心就可以发现,在宝宝学习一项新的技能的时候,总是会不断看妈妈,希望得到妈妈的认可,也希望妈妈的保护一直都在。

所以,妈妈要做的就是要陪伴他,信任他,肯定他,在他犹豫、害怕时,主动安抚。妈妈用陪伴和鼓励,让宝宝建立对彼此的信任,这种信任感,能够帮助他更好的探索世界,是他发展自信独立的前提。

母婴依恋可以说是生命最初的纽带,会影响情绪、情感、性格、社会行为以及对人态度的形成,影响孩子一生的幸福。

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囧妈》,电影里面由徐峥扮演的徐伊万在开头就和袁泉扮演的张璐离婚,张璐对徐伊万控诉他在控制自己,总想改变自己,以及徐伊万和自己母亲在火上相爱相杀,徐伊万对着母亲说,小时候她和父亲总是争吵,自己都看在眼里,并且对此表达出不满。

父母奋战抗疫一线,孩子变“留守儿童”,我们需要做些什么?

《囧妈》剧照

其实从这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其实徐伊万,小时候的安全型依恋没有建立成功,才致使在婚姻中没有安全感,总想着控制张璐来保住自己婚姻,和母亲的关系不和谐,不理解母亲,此种种行为皆有儿童时期的经历造成。

孩子在这几年的亲密关系中获得爱、信任与安全感,如果不能和父母建立起亲密关系,那么,很可能要花费一生去寻找这份安全感和幸福感。

所以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趁着现在还来得及,为人父母的我们,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幸福的童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