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連一父親跟隨兒子陪讀,因學習問題爭吵之後,兩人先後從5樓墜下?

愛吃番茄醬


在我看來這位父親是強把自己的思想加在孩子之上的,我們是農村的,在我們農村就沒有這種情況,我的女兒十一週歲就去鎮上的初中住校讀小學六年級,那時老師沒有來村裡小學教六年級的,只好去住校了!那是零九年,剛開始一週給十五塊錢生活費,週五下午回來,回家我們在外面做生意還不在家,奶奶不給洗衣服,她都自己洗衣服,還連我她弟弟的衣服都給洗了!秋天衣服厚的等我們回來給她們洗,從幼兒園老師就教育自己能幹的事情自己幹,我們的教育方法也是自己能幹的自己幹,不能把孩子當廢物和客人一樣養著,我認為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孩子都是好孩子,我們的教育孩子方式就是孩子可以不成才,但是必須要成人,人都做不好,怎麼會成才呢?……🙏🙏🙏


一諾774


又是陪讀惹的禍!

這起事件,責任完全在父親,不管跟孩子是為了何因爭吵的,都一樣,因為沒有陪讀,也就不會發生,源頭就在陪讀上!

我一直不能理解這些大學陪讀父母的想法,小學初中高中陪讀,因為孩子還是未成年人,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需要家長幫助、指導和督促。大學生,都已經是成年人了,我不知道陪讀是為了什麼?

作為家長,孩子再大也是孩子,這可以理解的,但是,大學生陪讀這種行為不可以理解。你對於孩子的不放心,是在孩子心中種下了巨嬰的種子,你就在全力以赴培養巨嬰!

我們的父母,當孩子逐漸長大,就應該逐步學會放手,任何做父母的,都不能陪護孩子一輩子,總有離開的那一天,你不放手,孩子就什麼都不會,就會產生嚴重的依賴症,你不能陪護他們的時候,你讓什麼也不會的他們怎麼辦,這不是愛,就是在害孩子!

這位陪讀的父親和兒子相繼墜下5樓,幸運的是生命都保住了,否則,這一個家庭還在嗎?孩子大了,父母要給孩子一定的空間,一個大學生的學習,父親也要管管管,能不出事嗎?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位兒子的抗爭,就是為了不做巨嬰,是一件好事。如果這個兒子一點反抗都沒有,舒服地依賴在父親的懷抱中,接受父親安排好的一切,一心只讀聖賢書,然後,成為一個完美的巨嬰,那時候,父親就開始捶胸頓足悔不當初了!

世道循環,有多少這樣的故事一直在人世間上演,從未斷絕。那些深陷其中的父母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在培養廢物,當發現孩子已經是廢物時,其時已晚。我們為何不能從這種怪圈中跳出來,放手讓已經成人的孩子自己成長呢?


當代師說


對於這個問題,看到題目後我不由自由的就點了回答,先拋開題目裡的父親和兒子,我想先說說我一朋友的故事,我且稱我朋友為J。

J畢業於一所名校,成績自然不在話下,認識J之後有一次去他家做客,我看到了凌亂髮黴的廚房,書本堆滿地的房間,以及發黃的馬桶,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我覺得,這可能是男孩子的通病,我可能不會和這樣的人走太近了,甚至有可能從此遠離他,但是他為人熱情,樂於助人,最重要的是善良,所以,我並沒有如我所想的遠離他,在第二次去J家做客時我忍不住擼起袖子就幹起活來,J目瞪口呆,不可置信的樣子至今還深深留在我的腦海裡,當然,怒氣衝衝的收拾完後,自然免不了抱怨J一點生活常識都沒有,J也只是尷尬地笑笑,這事兒也就這樣過去了,只有一次機緣巧合,我見到了J的父母,老父親老母親都很樸實的農村人,從鄉下來到城裡,進了家門二話不說便開始幹活,收拾J住的地方,我以為J會幫忙,然而我看到的景象卻讓我大跌眼鏡,只要J一問用不用幫忙,可以做些什麼的時候,總會換來他父母的責罵,說這些都不用他操心,我心裡似乎有些明白J為什麼什麼都好,唯獨在生活方面,除了吃喝拉撒穿外,什麼也不會,甚至煮玉米不放水,直接玉米扔鍋裡燒了。

再回到這個題目,兒子已經大學,父親陪讀,還會因為成績的事雙雙墜樓。孩子不是家長的物品,他們可以活成他們想要的樣子,而非一定要按照家長的要求做事。我想,到大學還會因為學習問題爭吵的家庭肯定不多,哪怕你作為父親望子成龍的心有多急切,在大學這個年齡裡,也該放手讓他自己去面對社會,父母總有百年煙消雲散的一天,你不可能永遠陪著孩子,最合適的做法就是在該放手的年齡去放手。


再者,墜樓,是父親自己跳下去威脅孩子呢,還是不小心因為情緒激動墜的呢,不管哪樣,我都覺得很可悲,兒子隨後也墜樓是不是也抱著同歸於盡的想法呢,如果真有這種想法,我想,能把孩子逼迫到這地步,不可悲,還能是什麼。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那誰來可憐天下孩子心呢?

J的父母也好,問題中的父親也好,人的一生可以為自己的孩子付出,但適當給空間,適當的放手,尊重孩子的意願才能換來和諧有愛的生活,不是嗎?


Fun享創藝


如何看待大連一父親跟隨兒子陪讀,因學習問題爭吵之後,兩人先後從5樓墜下?

看到這標題先嚇一跳,父子兩人因為學習發生爭吵,還先後墜樓?再細看內容,更覺不可思議,這兒子在上大學,父親竟然去陪讀?

說實話,我理解這位父親的心情,他是真心捨不得離開孩子。我記得以前也對自己的孩子說過,等你上大學時,我就去你學校旁邊租個房子陪你。等孩子一天天長大,這樣的說法,我自己都覺得可笑。實在沒想到,居然真的有人這樣做,而且,還是一位父親。

一般情況下,都是母親比較心軟,可能會做出這麼”溺愛“的舉動。

沒錯,就是”溺愛“這個詞,一點都不為過。或者說,正在向培養”媽寶男“的路上行走著。孩子都已經上大學了,作為父親還跟著,還因為孩子的學習問題而起爭執,真不知道這位父親到底想要為兒子做決定到什麼時候!他能跟著兒子一輩子嗎?

可喜的是兒子在覺醒,從他肯跟父親爭吵這一點上來看,他不甘於只做”父親手心裡的寶“,他想要自己的掌控權利,現在是學習,以後就是工作,婚姻……

但是發生墜樓事件就是很可怕又可悲的了。不管是什麼原因,父子二人都墜下去了,那肯定有至少一人是主動墜下去的。比如說,父親一激動不小心墜下去了,兒子當然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掉到樓下去,立即跟了上去。再有一種可能,就是父親一怒之下跳樓。兒子看到將父親氣成這樣,他也沒心思活了,只能追隨而去。

不管怎樣,都是一場悲劇。不管父親是不是自己不小心墜下去的,說明他沒都有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和兒子動了真氣,以至失足,或者做出衝動的行為。

再看兒子,在他的多年成長經歷中,父親的地位肯定至高無上,他不能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墜下樓去,可能是想去救父親,也可能是沒辦法獨活。總之,就那麼跳下去了。

可喜的是父子二人都沒有危險,萬幸,但想想也會覺得後怕,應該反思吧?

孩子的成長是與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就像樹枝的萌發、長大,也是離樹幹越來越遠,伸向更高的地方。

作為父母必須接受這樣的結果。其實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在一次次接受這樣的分離。從孩子出生、斷奶、走路、上幼兒園、上小學、中學、大學,已經是一次又一次的遠離。父母應該在把孩子培養長大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方向和樂趣,而不是一味將目光、將精力仍然聚集在孩子的身上。

如果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大家互相尊重,那樣爭吵就會減少許多。當然,這不是讓父母當甩手掌櫃,不管孩子的事情,而是父母要把自己應該發揮作用的時間把握好。在孩子還小,自己沒有決斷力的時候,也就是孩子還沒有成年的時候,父母不能推脫責任,必須監護、監管,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遇到意見不統一時,要給孩子說出不同意見的機會,而不是搞一言堂,讓孩子什麼都聽自己的。

這種權力是要逐漸收回的。等到孩子成年,上了大學,應該把自主權徹底還給他們。家長只能提供參考意見,決定權是在孩子身上。家長不能再去越界,過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需要做的就是支持,支持孩子的決定,給孩子以足夠的信心。這樣孩子在未來的長生路上才會走得穩穩當當,自強自立。


艾悅之洲


看了很傷心,這又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失敗的教育。我不知道這父子二人到底是誰離不開誰?

這讓我回憶起在我身上發生的故事:

我出生在雲南中部一個很普通的農村裡!我家祖輩是地地道道的農村農民!

父母生我們哥姐5人,我是最小一個,我上面有大姐、二哥、三姐、四哥。父母親雖然是農民,但我父親在上世紀50年代讀到高小畢業,也算是當時的讀書人了。為此在我們幾哥姐的讀書問題上比當時一般的農村父母要開明很多。

我家五哥姐中最聽話的要數我二哥,他認真讀書學習又好、還絕對聽從我父母的每一句話,因此父親比較喜歡他。舉個例子,如果一桌吃飯,我父親不夾好吃的給他,他是不會主動去夾的,就是這麼一個而非常討人喜歡的乖孩子。

而我,母親又相對慣著我一些,在今天看來屬於典型的“熊孩子”的類型,小時候沒少挨父親收拾,唯一比大姐、三姐、四哥好的,是在讀書上學習不是很差,但也不像二哥一樣頂尖。

到上世紀80年代末,我二哥高中畢業考取了昆明的一所本科大學,這給我父親臉上增添了無限光彩,為什麼?因為我二哥是建國以來我們當時整個大隊(9個生產隊)考取的第一個本科大學生,這件事在村頭村尾成了當時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同時也給父母增添了天大的困難,畢竟父母作為農村人,同時供幾個孩子讀書非常不容易,如今要供一個大學生,難度是不可想像的大。

開學前,我父親一邊四處籌資,一邊親自去為我哥辦理了所有轉團、轉糧、轉戶口等手續。開學了,我父親又親自背上行李、還帶著我把我二哥送到學校,在陪我哥的兩天中帶著他辦好一切、是所有細節的一切事情後要準備回家,我哥卻一把拉住我父親,說著“我不敢一個人在”大哭了起來。我父親當時也是搞得老淚橫縱,我父親只能讓我哥同班同宿舍的來招呼他。

說真話,當時我是很瞧不起我二哥這樣子的。

回來後,我看到我父親這樣偏心的對我二哥,我受到很大震動,大腦就像清醒了、開竅了一樣拼命讀書,也隨時想著要我二哥那樣的待遇。

後來,我也考取了師範,拿著通知書盼著我父親去幫我辦手續。可是,等來的卻是父親一句話:“你的事你自己去辦”。開學了,我父親沒送我,連我母親、大姐(已不再讀書了)要送都被父親制止了。哪怕送到縣城車站都沒有,是我同學幫我把行李送到車站,我流著淚一個人報到去了,父親的偏心讓我傷心了很久。

多年以後,我和我二哥都工作多年。我也從鄉下學校回到城裡機關工作。2002年,父親被檢查出肺癌晚期,我們5哥姐拼命想撈回父親,但始終 鬥不過天。在父親彌留之際,單獨對我說:“老么,你二哥從小就本分老實、不喜歡與人交往。大腦好使、靈活處事、生活周全處都不如你,你們在外面,以後可要多幫幫你二哥!”瞬間,我全明白了父親偏心的良苦用心......,

我直到今天始終勞記著父親的話!

時至今日,我大哥工作三十年,始終就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職員,過著與世無爭的日子,關鍵時候始終是我幫他拿主意。我雖然也不是什麼大人物,但用農村話來說在我們當地也算是風光過!

我相信我父親一定不懂什麼是“因材施教”,但他卻做到了!

我非常懷念我的父親!!!

(歡迎互粉互評,互了必回)


閒心拾遺


我猜想,這個父親應該已經陪讀很多年了。

也許是從初中就開始陪讀了。

別人看到這個話題,關注點可能在讀大學是否需要陪讀上,但是我的關注點,卻是在陪讀父母的心理健康上。

作為陪讀父母,他們為孩子放棄了工作,放棄了娛樂,他們的全部生活,都已經被孩子的學業填滿。

這樣的生活狀態,其實是很危險的。

因為一旦孩子學業有問題了,陪讀父母的心理是很容易崩潰的。

著名的鋼琴天才朗朗,也有一個陪讀父親。

朗國任,在發現了兒子的鋼琴天賦之後,辭去特警公職,隨朗朗到北京求學。

然而北京的那個鋼琴教授,對朗朗非常不滿意,每天都罵朗朗是土豆腦袋,彈得太差,一點沒有天分。

就這樣罵了半年,教授終於把朗朗掃地出門了。

被掃地出門的朗朗以及朗朗父親,一籌莫展地站在雨地裡,在北京這個繁華而龐大的城市裡,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那段對朗朗而言最悽慘的日子裡,唯一的生活亮點就是學校裡的合唱團。朗朗擔任了合唱團的鋼琴伴奏,合唱團的孩子們都誇朗朗彈得好。

被教授掃地出門的第二天,朗朗學校的合唱團,把排練時間延長了一個半小時。

等朗朗排練結束回到家,他看到了一個歇斯底里的父親。

這個父親聲嘶力竭地朝他大喊大叫,逼著朗朗吞下一整瓶的藥,逼著朗朗從十一層樓跳下去。

好在後來他清醒了,沒有釀成悲劇。

但未必每一個陪讀父母,都能在關鍵時刻清醒。

比如2012年,一位在新西蘭的中國陪讀媽媽,同時和女兒服安眠藥自殺。

2017年,一位吉林伊通的陪讀媽媽,開煤氣自殺。


陪讀父母,基本都為了孩子放棄了所有,包括工作、包括娛樂、甚至包括家庭和私人空間。

他們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孩子的學業前程上。

一旦孩子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值,他們就會情緒崩潰,覺得自己的付出一文不值,對生活瞬間絕望。

就像新聞中的陪讀爸爸,我不知道他是因為什麼和兒子起了爭執。可是很明顯,這個爸爸對兒子很失望,所以他選擇了從樓上跳下。

兒子是後來跳的,也許是被嚇到了,也許是本能反應,但兒子並非是主動選擇跳樓的。

所以,我是不主張做陪讀父母的。

畢竟像朗朗這樣的天才萬中無一。

何況即使像朗朗這般成功,他小時候的心理陰影,也花了很多年才能逐漸消除。

更遑論朗朗父母分居長達二十年的艱辛痛苦!


心理諮詢師沁心


孩子都讀到大學了,父親還陪讀,這樣的現象奇怪嗎?奇怪,又不奇怪!奇怪的是孩子都成年了,讀大學正是讓他出去獨立的時候,為什麼還要陪讀,不奇怪是此事還真的有,不是個例。

上週末,有同學自遠方來,南京的同學作東,邀一小聚。同學久未謀面,席間盛情難卻,小酌了一杯,結果結束的時候,他們為我叫了一個代駕。那位代駕態度很好,卻不認識路。跟他聊起來,他說剛到南京來一個月多,淮安人,因為兒子在南京上大學不適應,所以他來陪讀來著。陪讀也得掙錢,不能無所事事,所以就幹起了代駕的活。白天陪孩子,晚上上班。

我實在有點無法想象白天陪孩子是怎麼個陪法。難道是孩子在教室裡上課他就去教室裡坐著陪?還是在校園裡晃盪這樣也算陪?我說你是要出來掙錢,不然在南京租房吃住也挺貴的。他說他住在他南京的姐姐家,不需要租房子。他雖然是淮安人,但是他老婆是宜興人,他們在宜興某個鎮上開了飯館,一年也能掙二十來萬。家裡大兒子已經結婚,兒媳婦幫著他老婆張羅飯店,他不放心也捨不得小兒子,就來陪了。

想想我女兒讀高中,我就把她扔去住校了,這讀大學還要陪的兒子,將來是不是就將是人們口中那個永遠都長不大的媽寶男?

父親陪讀,父子爭吵,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一時衝動,其背後隱藏的可能是父親對兒子寄予了太多太高的期望,而這種太多太高的期望往往是引發矛盾和悲劇的根源。愛之深,責之切。當覺得孩子沒有達成自己期望的時候,伴隨而來的失望將會導致人走向極端的境地。實乃可憐又可悲!


蘇小妮


這不是"陪讀",這是"陪跳",既然人無大礙,父子二人還得"陪療"與"陪聊"。

父親和兒子都存在心裡健康問題,需要找心理輔導師進行心理輔導,或者到精神病醫院進行救治。

父親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糟糕,望子成龍是每位家長的心願,但為了上大學的兒子的學習問題而發生爭吵,父親激動之下從五樓跳下,這不是激動,而是失去理智,是一位極不稱職的父親,是一位心胸狹隘、自私自利的父親,是一位對家庭不負責任的父親,更是一位傷心病狂的父親。

作為父親,關心兒子的學習狀況,跟隨兒子陪讀,值得稱讚,是一位好父親!但跟隨已上大學的兒子陪讀,且因為學習問題與兒子發生爭吵,說明父親的父權意識太嚴重,對兒子的陪讀,變成了監督,用一種強權壓制著兒子,讓兒子的學習,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這是典型的意識綁架,兒不隨父願,父跳樓。



作為兒子來說,覺得自己已成年,有自己的獨立思想,不再是三歲小孩,不希望父親對自己的學習指手畫腳,更不願意屈服父親的強權,進而心裡產生牴觸反抗情緒,這種壓抑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看到父親跳樓後,所有壓抑情緒瞬間爆發,跟隨跳樓,這是典型的壓抑綜合症。

父愛子如山,子望父登仙,千古之理不能忘。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Lance課堂


個人觀點不同,我外甥初中畢業現在26歲已經賺了4.5百萬。讀書比並不是唯一的出路。我的小孩小學4年級就開始獨立。從小就告訴他爸媽只能陪你到大不能陪你到老,你要像狗吃屎還是老虎吃肉是你自己的選擇。家裡的房子車子是爸媽跟你沒關係。沒考上大學現在去上職業學校,不過還是很勤奮,一有時間就去房地產跑業務,有時候捨不得叫他不要去了(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吃穿還是不愁)他說自己要先賺點錢投資,用我們的錢壓力會很大。一個月給他800伙食費他都沒用完,建議他要跟同學在一起不能太小氣,他說有分寸的。我不喜歡命令式的,孩子跟我們很好溝通。我覺得陪孩子開開心心長大就是最好。不一定要孩子大富大貴,金榜題名。不幸福的勿噴。


鐵觀音059


孩子上大學,父親陪讀,簡直不可思議,除非這個孩子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父親照顧,但這也不可能的事情,如果生活不能自理,可能上得了大學嗎?如果孩子身體健康,父親仍要陪讀,那就是屬於極端溺愛兒子,導致父親已經習慣於當兒子的保姆,而兒子則把父親當成了傭工一樣。

對於父子倆前後墜樓情形來看,從五樓墜下,落到四樓平臺,看來是父親只是激憤之下以死威懾兒子,但實際上只有一層樓高,根本造不成生命危險,所以說墜樓的描述顯然不合理,應該說跳樓。兒子跟著也跳下,有可能是看到父親在四樓平臺上倒地後怕有生命危險,跳下去查看或搶救父親。

所幸的是沒有鬧出人命來,但是通過件事能看出這位父親教子無方,明明兒子考上大學時已經成人,你還要當幾歲的小孩子去照料,那不是正應了那句話——慣子如殺子麼。溺愛之下的兒子雖然已經成人,但是家長管的越多,管的時間越久,則會讓兒子逆反心理越重。特別是這位父親以為孩子學業監督負責的做法,更容易出現問題,相信孩子從小學到中學一路上到大學,都在父親的監督與陪伴之下走過來的,到了大學之後仍然無法逃離父親的監控,孩子情緒不偏激才怪。

對這位父親來講,之所以情緒那麼激動,甚至以跳樓來威脅兒子,實際上他是對兒子極端失望所致。他總認為自己這麼多年來付出那麼多,可是兒子竟然不知道尊重自己,竟然不把心思全部用在學業之上,爭吵之下,既憤怒又絕望,既而做出了不理智的行為。但是就其陪讀兒子上大學來講,能看出他的育兒觀有問題,這種做法恐怕少有家長理解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