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直播在線答疑,教您如何有效管理肺癌?

吳昆明123------


如何有效的治療肺癌,重點是規範,遵循專家共識和各大肺癌治療指南。在規範的前提下進行個體化的治療。如何做到規範呢?根據不同的分期、不同的病理類型、病人的身體狀況、經濟狀況、基因型來選擇首選的治療方式。

1.早期肺癌 當發現早期肺癌時,常規做術前評估,首選根治性手術治療,隨著腔鏡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早期肺癌病人可以進行胸腔鏡下手術,這樣創傷更小,切除的範圍也越來越小,可以進行肺段切除、楔形切除,將肺功能損傷降到最低。對於原位癌、IA期肺癌和無高危因素的IB期肺癌無需進行術後輔助治療。但需要定期隨訪複查。而IB期有高危因素的肺癌可以進行四周期的術後輔助化療。對於無法行手術(高齡或者肺功能差)的早期肺癌需要進行立體定向放療。

2.中期肺癌 對於IIA-IIB期肺癌,能手術者儘量行根治性手術,術後需要進行含鉑雙藥方案輔助化療。不適宜手術者需要實施局部放療或者同步放化療或者序貫放化療。所用的化療藥物一線選擇紫杉醇/多西他賽/長春瑞賓/培美曲塞(非鱗癌)/吉西他濱聯合順鉑/卡鉑。IIIA期病人的治療相對複雜,要進行嚴格的分期和分層,分期方式需要進行PET-CT檢查、超聲內鏡或者縱膈鏡檢查,進行淋巴結分期,能根治性切除者首選手術,術後輔助化療,有淋巴結轉移者需要同步放化療。而評估無法做到R0切除的患者可進行根治性同步放化療或者新輔助化療後手術。對於IIIB期肺癌患者體質較好的話,選擇根治性同步放化療,體質較差選擇單純放療或者單純化療。

3.晚期肺癌 EGFR驅動基因陽性的肺癌(包括腺癌和鱗癌)患者首選一代TKI靶向藥,包括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耐藥後如果是局部進展,仍推薦TKI類靶向藥聯合局部放療,緩慢進展的話仍推薦TKI靶向治療,如果快速進展則推薦含鉑雙藥方案化療,而對於EGFR 790M突變患者首選三代藥物奧西替尼。有ALK基因突變的肺癌病人首選克唑替尼,耐藥後可更換二代或者三代靶向藥。沒有驅動基因突變的肺癌患者首選化療,非鱗癌患者可以化療聯合貝伐單抗。當一線及二線化療耐藥後可以考慮免疫治療或者口服安羅替尼。

4.小細胞肺癌 小細胞肺癌屬於全身性疾病,治療比較特殊,一般選擇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化療方案也有所不同,首選依託泊苷或者伊立替康聯合鉑類,早期患者可以進行局部放療。化療耐藥後可以考慮使用免疫治療或者免疫治療聯合化療。

對於晚期體質弱,經歷多個治療後疾病仍然進展的病人,最好進行最佳營養支持治療,以止痛、營養治療為主,減輕症狀,改善生活質量。總之遵循一個選擇,對待肺癌,治療不消極也不要過度,所有的治療在指南的大框架下進行。


胡洋


雖然肺癌很討厭,但是如果不幸得了肺癌還是要管理好它,積極治療它!

早期肺癌,有手術指徵的就儘快把它摘除掉,這樣就有治癒的機會。即使手術切除了也要定期複查,根據複查結果確定是否需要後續治療。有時候不是手術切除了就萬事大吉了,可能沒切乾淨,可能有此時看不見的轉移,所以一定要複查。


晚期肺癌一般沒手術機會了 ,可能已經有了轉移,可以選擇放化療,介入治療,免疫治療,靶向藥治療等等方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聯合使用,根據病人檢查結果給出合理選擇。

關於肺癌的治療有各種各樣的言論,比如傾家蕩產,人財兩空,無底洞,白花錢,生不如死,受盡折磨等等。不要聽這些消極的負能量的言論,要有自己的判斷和信任。所以病人或者家屬最好自己要了解一下肺癌防治知識,努力做一個明白的肺癌患者,管理好自己的疾病,積極配合治療。

目前肺癌發病率和病死率還在逐年遞增,但是也要看到治療肺癌的方法也越來越多,效果越來越好,所以應該根據個人情況積極面對。某些晚期肺癌病人也可以通過治療像慢性病一樣帶瘤生存,所以肺癌晚期也並不是就宣判了死刑。


肺癌治療確實需要花不少錢,可能是一個長期的大量的投入,所以要有思想準備。放棄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條,積極嘗試或許就能延長生命,或許能夠等到新藥特效藥研發成功的那一天。

肺癌患者保持樂觀心態非常重要,要有堅定的戰勝肺癌的信心,這樣治療起來效果更好。聽醫生的話,提高依從性,定期複查,規範治療,相信一定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要相信有效管理和治療肺癌一定會有好的結果。


百姓體育


您好!您說的症狀符合中醫治療“肺癌”的範疇,您可以參照下面的內容進行調理、治療。

歡迎關注我,為您提供優質的健康答案。


原發性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且是發病率持續增高的少數幾種腫瘤之一。在美國,肺癌居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1位,佔全美腫瘤死亡患者的29%。在過去的20年中,我國大中城市肺癌的發病率亦逐年上升,尤以近10年為甚。在上海,肺癌分列男女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1和第2位。肺癌多發於40歲以上成人,以50~69歲高發,男女發病比例為2.7 ∶1,尤以45歲以上的吸菸男性發病率最高。

肺癌屬於中醫的“肺積”,“息賁”,“肺疽”,“肺癰”,“肺痿”,“肺花瘡”等病症的範疇。《素問·咳論》曰:“肺咳之狀,咳而喘息有音,甚則唾血,咳則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狀,甚則咽腫喉痺;肝咳之狀,咳則兩脅下痛,甚則不可以轉,轉則兩脅下滿。”這些症狀在肺癌中均可見到。《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並治》中“寸口脈數,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的肺痿,“咳即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咳唾膿血”的肺癰,在肺癌患者中均可見到。《素問·玉機真髒論》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䐃破”,頗似肺癌晚期之表現。《難經》謂:“肺之積,名曰息賁,在右脅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灑淅寒熱,喘咳,發肺癰。”後世《濟生方》曰:“息賁之狀,在右脅下,覆大如杯,喘息奔溢,是為肺積。診其脈浮而毛,其色白,其病氣逆,背痛少氣,喜忘目瞑,膚寒,皮中時痛,或如蝨緣,或如針刺。” 明代張景嶽說:“勞嗽,聲啞,聲不能出或喘息氣促者,此肺臟敗也,必死。”這同晚期肺癌縱隔轉移壓迫喉返神經的症狀頗為一致。《聖惠方》一書中有許多治療息賁、咳喘等類似肺癌病症的方藥記載。

【病因病機】 肺居胸中,其經脈下絡大腸,與大腸互為表裡。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肺為嬌髒,喜潤惡燥,因而,肺的病症有虛實之分。《內經》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五臟生成》曰:“諸氣者,皆屬於肺”。因此,肺癌主要是正氣虛損,陰陽失調,六淫之邪乘虛而入,邪滯於肺,導致肺臟功能失調,肺氣鬱阻,宣降失司,氣機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於輸布,津聚為痰,痰凝氣滯,氣滯血瘀,瘀阻絡脈,於是痰氣瘀毒膠結,日久形成肺部積塊。《雜病源流犀燭》謂:“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得通,為痰……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由此可見,肺癌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虛以氣虛、陰虛、氣血兩虛多見,實則以痰凝、氣滯、血瘀毒結多見。肺氣鬱閉,積聚日久為息賁;氣積痰壅,化熱聚毒為肺癰;氣積寒凝,陰毒瘀積為肺疽;咳唾日久,肺津大傷為肺痿;氣血虛衰,陰陽虧損為虛損。息賁以氣積為主,肺癰以痰熱為重,肺疽以瘀毒為甚,肺痿以津傷為要,虛損以陰陽為本。肺癌與此五證均有密切關係,因此可以認為肺癌的病因病理及轉歸可從氣積、痰熱、瘀毒、津液、陰陽五個方面體現。凡肺癌Ⅰ、Ⅱ期患者可參考息賁、肺癰、肺疽辨治,Ⅲ、Ⅳ期患者可參考肺痿、虛損辨治。

【發病機制】 吸菸是導致肺癌的最主要因素,至少87%的肺癌患者有吸菸史。吸菸不僅對吸菸者有害,對被動吸菸的人群危害也很大。吸菸導致肺癌的風險與開始吸菸的年齡、吸菸時間的長短、每天吸菸的支數呈正相關。香菸中有較高的焦油和尼古丁含量,是否吸帶過濾嘴香菸、香菸吸入的深度等均與肺癌的發生密切相關。戒菸促使肺癌發病率下降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他引起肺癌的原因包括放射、環境和職業汙染。石棉是導致肺癌的高危因素,放射性氡元素是導致肺癌的另一重要因素。有人認為,男性易發肺癌,患有慢性瀰漫性肺纖維化(原因不明的纖維化性肺泡炎、全身硬化症等)的患者也較易發生肺癌。

【病理表現】

1.大體分型

肺癌按發病部位可分為兩種。

(1)中心型:起源於主支氣管的肺癌,稱為中心型肺癌。

(2)周圍型肺癌:起源於肺段以下的肺癌,稱為周圍型肺癌。

肺癌按形態可分為管內型、管壁浸潤型、結節型、塊狀型和瀰漫浸潤型。

2. 組織學分型

(1)鱗狀細胞癌:簡稱鱗癌,在肺癌中最為多見,約佔50%,可分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三種。

(2)腺癌:腺癌在各類肺癌中約佔20%,分為腺泡狀癌、乳頭狀腺癌、細支氣管-肺泡癌三種。近90%腺癌發生於肺的周圍。

(3)腺鱗癌:多發生在肺周圍,預後沒有鱗癌好。

(4)未分化癌:分為小細胞癌(包括燕麥細胞型、中間細胞型、複合燕麥細胞型)和大細胞癌(包括鉅細胞型和透明細胞型)。

(5)類癌:為肺內分泌腫瘤。

(6)支氣管腺癌:包括腺樣囊性癌、黏液表皮樣癌、腺泡細胞癌。

上述分型也有不足之處,因此上海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試用肺上皮性惡性腫瘤組織學分類:

(1)上皮性癌

①鱗癌。

②腺癌:包括支氣管表面細胞癌(分為Clara細胞型、Ⅱ型上皮細胞型、分泌黏液柱狀細胞型和混合細胞型)和支氣管腺細胞癌(分為黏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腺泡細胞癌)。

③腺鱗癌。

④大細胞癌。

(2)神經內分泌癌

①小細胞癌:包括燕麥細胞型、中間細胞型。

②類癌:包括典型類癌、不典型類癌和黏液類癌。

③腺癌-類癌:為組合型癌。

④非小細胞肺癌中有神經內分泌分化的癌。

由於小細胞肺癌的生物行為與其他上皮性癌顯著不同,臨床上表現為高度惡性,早期即發生廣泛的遠處轉移,且對放療、化療較敏感,因而治療原則也不同於其他上皮癌。目前世界上傾向於將這兩類生物行為不同的癌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臨床表現】

1.症狀

肺癌的症狀沒有特異性。如果肺癌的高危人群(吸菸者,有石棉、射線、放射性元素氡接觸史者,原因不明的纖維化性肺泡炎和全身硬化症患者)出現咯血、咳嗽、胸痛、呼吸困難、喘息或喘鳴、聲音嘶啞,或反覆發作的肺炎,或由於支氣管阻塞使發作的肺炎吸收緩慢、吞嚥困難等,均應考慮肺癌的可能性。50%左右的肺癌患者早期症狀為體重減輕,衰弱或食慾不振。肺癌發展到晚期,常出現腦、肝、骨或腎上腺轉移的症狀。肺癌患者還會出現異位內分泌綜合徵表現,如周圍神經疾病、皮肌炎或激素(如抗利尿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甲狀旁腺激素)分泌失調綜合徵等。

2.體徵

下列體徵可增加支氣管肺癌的診斷準確性。

(1)杵狀指,伴有或無肥大性骨關節病。

(2)可觸及的淋巴結,特別是鎖骨上區;孤立的腋下淋巴結腫大很少是由肺癌引起。

(3)肺不張、實變或胸膜腔積液,但屬非特異性的。

(4)上腔靜脈阻塞。

(5)上臂感覺喪失,小魚際肌肌力減弱,Horner′s綜合徵。

(6)肝臟不規則腫大,腦、骨、皮膚或其他部位的轉移體徵。在高度危險的患者中,多為支氣管肺癌所致。

【臨床分期】

1.TNM分期(UICC,1997年)

T 原發腫瘤

Tx 隱性癌,在支氣管分泌物中找到癌細胞,但影像學或支氣管鏡檢查未發現腫瘤。

T0 無原發癌的徵象。

Tis 原位癌。

T1 腫瘤最大直徑≤3cm,周圍為肺癌組織或髒層胸膜。支氣管鏡下未見腫瘤向支氣管近端侵犯(不在主支氣管)。

T2 腫瘤最大直徑>3cm或侵犯主支氣管,但距隆突≥2cm;侵犯髒層胸膜;或任何大小的腫瘤侵犯肺門區,並伴有關聯的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其範圍不超過全肺。

T3 腫瘤任何大小,並向鄰近器官直接侵犯,伴有以下任何一項:侵犯胸壁(包括肺上溝、膈肌、縱隔胸膜或壁層心包);在支氣管鏡下與隆突相距不到2cm,但未侵犯隆突;與腫瘤關聯的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範圍達全肺。

T4 任何大小的腫瘤侵犯以下任何一項:縱隔、心臟、大血管、氣管、食管、椎體或隆突;一個肺葉內有散在的腫瘤結節;伴有惡性胸腔積液。

注:表淺腫瘤可只侵犯支氣管壁,這時不論侵犯範圍多大,甚至侵及主支氣管的遠端,也均為T1。

腫瘤患者的胸腔積液在多數情況下是由腫瘤引起,但也有少數患者反覆多次細胞學檢查均為陰性,這種積液為非血性,也不是滲出液。這時如臨床症狀也不符合腫瘤,可仍分為T1,T2或T3。

N 淋巴結轉移

Nx 無法估價區域性淋巴結的轉移情況。

N0 未發現有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N1 有同側支氣管周圍和/或同側肺門淋巴結轉移,包括原發癌的直接侵犯。

N2 有同側縱隔淋巴結轉移和/或隆突下淋巴結轉移。

N3 對側縱隔、對側肺門、同側或對側前斜角肌或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附:肺癌分期的區域淋巴結

N1淋巴結:肺門、葉間、葉、肺段或亞段。

N2淋巴結:上縱隔淋巴結,包括最上縱隔、氣管旁上部、氣管前和氣管後、氣管旁下部(包括奇靜脈)淋巴結,主動脈淋巴結,主動脈下(主肺動脈窗)、主動脈旁(升主動脈或膈)、下縱隔、隆突下、食管旁(隆突以下)和肺韌帶淋巴結。

M 遠處轉移

Mx 無法估價是否有遠處轉移。

M0 未發現遠處轉移。

M1 有遠處轉移(包括同時發現的不同肺葉內的散在結節)。

2.TNM臨床分期

隱性癌 TXN0MO。

0 期 TisN0M0。

Ia 期 T1N0M0。

Ib 期 T2N0M0。

Ⅱa 期 T1N1M0。

Ⅱb 期 T2N1M0,T3N0M0。

Ⅲa期 T1N2M0,T2N2M0,T3N1M0,T3N2M0。

Ⅲb期 任何T,N3M0,T4任何NM0。

Ⅳ期 任何T,任何N,M1。

【診斷】 在詳細詢問病史,結合臨床症狀、體徵及特殊表現的基礎上,對疑似病例可進行下列有關檢查。

1.胸部X線檢查

該項檢查是重要的檢查項目,但應注意以下幾點。

(1)胸部X片正常時並不能排除支氣管肺癌。

(2)一個極為常見的錯誤是因為沒有拍攝側位片而漏診。

(3)大多數週圍型腫瘤直徑大於1cm時胸部X線片上才能見到,中央型腫瘤可由於生長在大氣道內或是“隱藏”在縱隔內,以致發現時已長得很大。如果懷疑腫瘤生長在大氣道內,斷層或氣管斜位片可能是有用的,但支氣管內窺鏡是更為肯定的診斷方法。

2.CT檢查

(1)分期:對術前發現胸內淋巴結最有價值,並可瞭解腫大淋巴結的部位,協助確定外科手術範圍,是X線分層片所不能代替的檢查。

(2)定位:可區分腫塊是來自縱隔還是肺或胸膜。

(3)瞭解腫瘤侵犯的部位和範圍:如心包和胸膜積液,胸壁、橫隔、肋骨侵犯等。

(4)搜索位於隱蔽部位的病灶:隱蔽部位病灶最多見於脊柱旁槽,其他如肺尖、肺門區、隔面上下部、側胸壁處等。如搜索較小病灶時可採用<1cm的薄層分層,以免遺漏。

3.CT引導下的針刺活檢

適用於以下幾種情況:

(1)隱蔽部位病灶,僅在CT下顯影者。

(2)縱隔、肺或胸膜病變,雖經胸片、纖維支氣管鏡、痰檢或常規穿刺,仍不能找到可靠的病理依據。

(3)肺內病灶≤2cm,部位較深或X線定位困難者。CT引導下針刺活檢成功率為92.8%,診斷正確率為92.3%,併發症為21.4%,包括少量出血和氣胸。

(4)顯示腫塊的特徵,CT可清晰地顯示癌性空洞,常優於局部分層片的表現。

4.磁共振成像

與CT相比,MRI有其獨特的優越性,主要是可區分血管和實質性病變,區分肺門血管和肺門淋巴結。其缺點是費用較高,隆突下或縱隔內因有脂肪組織存在,MRI診斷該處淋巴結腫大時的假陽性率較高。

5.痰細胞學檢查

痰細胞學檢查可確診70%的病例。痰細胞學檢查的標本應在痰咯出後兩小時內送至實驗室。清晨取標本是不必要的。

6.支氣管鏡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能夠發現70%的腫瘤,而活檢可以獲得明確的細胞學類型。氣管或隆突受侵犯或氣管被淋巴結壓迫時,提示腫瘤不能手術。支氣管鏡檢查對於上腔靜脈阻塞的患者不會增加危險性。

7.胸膜腔穿刺和胸膜活檢

胸水不總是由腫瘤擴散至胸膜所致,也可為腫瘤遠端的肺炎或淋巴管阻塞的反應。胸水的細胞學檢查比痰細胞學檢查更易於誤診。

8.經皮針吸活檢

這對經支氣管活檢困難的周圍型肺癌的診斷是有意義的,準確率達90%。

9.懷疑轉移組織的活檢

10.縱隔鏡檢查或縱隔切開術

這是上腔靜脈阻塞時安全而有效的診斷方法。

11.腫瘤標記物的檢查

腫瘤標記物是重要的輔助檢查方法,目前多作為參考。綜合應用常規檢查方法後,約80%~90%的肺癌患者可以確診。多巴脫羧酶(DDC)、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和蛙皮素、神經降壓素和肌酸激活酶(CKBB)等標記物對小細胞肺癌的診斷有較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癌胚抗原(CEA)診斷肺癌的陽性率為40%~60%。癌性胸水和氣管洗滌液中的CEA常明顯增高。肺癌易誤診為:肺結核(有40%~48%的肺癌在早期可誤診為肺結核),肺膿瘍,肺炎,皮肌炎,肺良性腫瘤(如錯構瘤、血管瘤、纖維瘤、脂肪瘤)等。

手術、放療、化療、中醫中藥是肺癌治療的綜合手段,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常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

小細胞肺癌首選化療,然後可根據病情考慮是否放療。鱗癌和腺癌應及時手術治療,如有轉移可加放療和化療。在手術、放化療的整個過程中,均應採用中醫中藥治療。中醫中藥不僅對放化療有增敏作用,而且對減輕放化療的副反應也具有顯著療效。

2. 中醫辨證施治

(1)陰虛內熱證

證候:乾咳少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帶血,氣短胸痛,心煩不眠,或低熱盜汗,口乾便燥,咽乾聲啞,苔薄黃或薄白,舌紅或暗紅,脈細數。此型多見於肺癌的Ⅱ期,偶見於Ⅲ期。

基本治法:養陰化痰,清熱解毒,佐以抗癌。

方藥運用: 清氣化毒飲(《醫宗金鑑》)合桔梗杏仁煎(《景嶽全書》)加減。

沙參30g,桔梗10g,杏仁10g,前胡10g,生地15g,天冬15g,麥冬15g,川貝母10g, 百合30g,阿膠10g,白及15g,全瓜蔞30g,夏枯草15g,半枝蓮15g,山海螺15g,白花蛇舌草30g,魚腥草30g。

方中沙參、天冬、麥冬、百合、生地滋陰潤肺,阿膠、白及養陰止血,桔梗、杏仁、 前胡、川貝母、全瓜蔞宣肺止咳化痰,夏枯草、半枝蓮、山海螺、白花蛇舌草、魚腥草清熱解毒,佐以抗癌。

加減:低熱者,加青蒿30g,白薇15g,地骨皮30g;胃納不佳,便溏者,當培土生金,加炒白朮15g,山藥20g,茯苓15g;虛煩不眠者,加知母10g,五味子10g,炒棗仁30g;氣短乏力,加太子參15g,生黃芪30g;胸腔積液者,加葶藶子15g,水紅花子8g,豬苓15g,龍葵30g,螻蛄3g。

(2)痰溼蘊肺證

證候:咳重痰多,胸悶納呆,神疲乏力,胸憋氣短,腹脹便溏,四肢沉重,苔白膩,舌淡胖,脈滑或滑數。

基本治法:健脾化痰,解毒散結。

方藥運用:異功散(《小兒藥證直訣》)合二陳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太子參15g,白朮10g,茯苓15g,陳皮10g,清半夏10g,制南星10g,前胡10g,桃仁10g,杏仁10g,皂角刺6g,蜂房5g,貓爪草30g,半枝蓮30g,龍葵3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

方中異功散與二陳湯合用,健脾燥溼化痰;制南星、前胡、桃仁、杏仁、皂角刺活血化瘀,祛痰止咳,消癰止痛;生苡仁、貓爪草、半枝蓮、龍葵、白花蛇舌草、蜂房清熱解毒,活血消腫。

加減:氣虛喘咳加西洋參10g,鼠婦5g;痰多加海浮石30g,橘紅10g,川貝母10g,或紫菀10g,款冬花10g,海浮石15g,寒水石15g;痰色黃加魚腥草15g,黃芩15g;腹脹便溏加炒白朮15g,山藥20g,蓮鬚30g,炒萊菔子15g。

(3)氣血瘀滯證

證候:咳嗽不暢,痰血暗紅,氣急胸痛如錐刺,喘憋不得臥,大便秘結,失眠唇暗,舌絳紅,有瘀斑,苔薄黃,脈細弦或澀。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理氣止痛。

方藥運用:桂枝茯苓丸(《金匱要略》)合增味四味湯(《濟陰綱目》)加減。

桂枝6g,丹皮15g,桃仁10g,赤芍10g,茯苓15g,三稜15g,莪術15g,川芎6g,熟地12g,當歸10g,桔梗10g,杏仁10g,穿山甲(先煎)10g,鐵樹葉30g,石見穿30g,幹蟾皮6g,白花蛇舌草30g。

桂枝茯苓丸與增味四味湯合用,養血活血,理氣止痛,桔梗、杏仁宣肺止咳化痰,穿山甲、石見穿軟堅散結,鐵樹葉、幹蟾皮、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抗癌。

加減:大便秘結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5g,肉蓯蓉20g;痰中帶血加藕節15g,白茅根30g,仙鶴草15g,旱蓮草10g,三七粉(分衝)3g,白及10g,花蕊石15g。

(4)肺腎陰虛證

證候: 咳嗽氣短,咳痰無力,動則喘促,間或咳血,胸悶腹脹,面色蒼白,腰膝痠軟,潮熱盜汗,舌紅苔少,脈細無力。

基本治法:潤肺補腎,解毒散結。

方藥運用:麥味地黃丸(《醫級》)加減。

麥冬15g,五味子10g,熟地12g,山萸肉15g,茯苓15g,丹皮15g,澤瀉12g,沙參15g,百合30g,殭蠶10g,山海螺15g,川貝母12g,蜂房5g,鐵樹葉15g,夏枯草15g。

麥味地黃丸是在六味地黃丸基礎上,加麥冬、五味子而成。該方補中有瀉,寓瀉於補,為通補開合之劑;更加百合、川貝母潤肺斂陰,止咳化痰;殭蠶、蜂房、山海螺、鐵樹葉、夏枯草清熱解毒,散結抗癌。

加減:口乾咽乾加沙參10g,天花粉10g,生地10g,玄參10g,石斛10g,天冬10g,知母10g;高熱不退加大青葉10g,丹皮10g,寒水石15g,生石膏15g,紫草6g,青蒿20g,羚羊角粉(衝)1g;胸背疼痛加延胡索10g,防己5g,蘇木5g,乳香3g,沒藥3g,全蠍3g,細辛2g,椒目3g。

3.中成藥

(1)參蓮膠囊:藥用苦參、半枝蓮、山豆根、防己、三稜、莪術、丹參、補骨脂、苦杏仁、烏梅、白扁豆。清熱解毒,活血抗癌,軟堅散結,每次6粒 ,每日3次。

(2)抗癌平丸:藥用珍珠菜、藤梨根、香茶菜、腫節風、蛇莓、半枝蓮、蘭香草、白花蛇舌草、石上柏、蟾酥。具有清熱解毒,散瘀止痛的功效。口服,每次0.5~1g(1/2~1袋),每日3次,飯後半小時或遵醫囑服。部分患者可見蕁麻疹或胃部不適等不良反應。

(3)消癌平:為烏骨藤提取液。具有抗癌、消炎、平喘的功效。口服,每次8~10片,每日3次。

(4)康萊特注射液:其有效成分是薏苡仁脂乳劑,具有健脾清肺、利水滲溼作用,主治肺癌等。

4.單驗方

(1)驗方一:南沙參30g,北沙參30g,天冬15g,麥冬15g,百部15g,魚腥草30g,山海螺15g,薏苡仁15g,金銀花30g,幹蟾皮5g,葶藶子15g,八月札12g,苦參15g,白花蛇舌草30g,牡蠣15g,白英15g,龍葵15g。

(2)驗方二:魚腥草10g,草河車15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15g,麥冬15g,石斛15g,太子參15g,五味子15g,葶藶子15g,瓜蔞15g,紫河車10g,阿膠(烊化)10g。

(3)新癥煎:南北沙參各15g,望江南15g,野菊花10g,懷山藥10g,白花蛇舌草30g,煅牡蠣15g,夏枯草15g,海藻15g,海帶10g,玄參15g,天花粉15g,川貝母12g,丹參15g,炙山甲(先煎)15g,炙鱉甲(先煎)20g,生地12g,五味子15g,王不留行15g,麥冬15g,蒲公英15g,石見穿15g,百部15g,徐長卿15g,地骨皮15g,白英15g,丹皮10g,魚腥草30g,紫花地丁30g,雞內金30g。上藥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6g,每次2丸,每日2次。

原發性肺癌經細胞學和(或)組織學確診為Ⅰ期、Ⅱ期及部分Ⅲ期患者,全身情況可耐受手術(通常全肺切除在65歲以下,肺葉切除在70歲以下,呼吸功能可勝任手術)時,應以手術或爭取手術治療為主。手術治療的原則為:徹底切除原發灶和胸腔內可能轉移的淋巴結,儘可能保留正常肺組織。手術治療肺鱗癌的療效最好,腺癌次之,小細胞肺癌最差。肺癌早期切除後的長期存活率高,總的術後5年、10年生存率分別為35%和20%。

6.放療

(1)放療對小細胞肺癌療效最佳,鱗癌次之,腺癌最差。除癌細胞的類型對放療的敏感性有差異外,腫瘤的大小、癌細胞的分化程度、瘤體細胞群的構成比例及瘤床的情況等對療效也有影響。

根據治療目的,放療可分為根治性治療、姑息性治療、術前治療、術後治療和腔內放療。放射劑量可根據病理類型、病程、病灶大小及患者一般情況而定。常見的放療反應包括疲乏無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失眠等,也可引起併發症。

①食管損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較為常見,多出現於放射開始後2周左右,化療(CTX、ADM)與放療合用時更為嚴重。常見食道狹窄、粘連、潰瘍和瘻管形成等,化療後期食管損傷較少見。

②肺損傷:急性放射性肺炎很常見,多發生於放療開始後6個月左右,即在放療即將結束時。放射肺炎的產生與肺接受放射的劑量有關,且與照射體積、每次的分割劑量、是否與化療合用以及放射前肺部是否存在疾病(如老慢支、肺氣腫)有關。急性放射性肺炎的治療主要是休息,可使用激素和擴張支氣管的藥物,必要時需吸氧,合併感染時宜用抗生素。放療後期放射性損傷多發生於照射後1年以上,表現為肺纖維化。放療肺纖維化的發生率為50%左右。此外,應避免博萊黴素等化療藥與放射合用。

③心臟損害:放療期間產生的急性放射性心臟損害常常是亞臨床的,但通過心電圖、心功能檢測可發現ST段改變及心臟收縮力減弱。放療後期的心臟損害表現為心包炎,較少見。臨床應注意避免放療與ADM合用。

④脊髓炎:骨髓的放射損傷主要見於放療後期,表現為橫斷性截癱,常發生於放療後2年以上,然而絕大多數患者常在產生併發症之前已因腫瘤復發或轉移而死亡。

肺癌放療後出現上述損傷時,臨床表現為乾咳、胸悶痛、偶見痰中帶血絲、心悸氣短、口咽乾燥、自汗、進食時疼痛、肢體麻木、有蟻行感、眠差納呆、脈細數、舌苔黃等氣陰兩傷、熱盛絡阻之證,治宜益氣養陰,清熱潤肺,活血通絡,常用生黃芪30g,沙參15g,麥冬15g,石斛15g,地骨皮30g,浮萍15g,菊花10g,銀花15g,桔梗10g,絲瓜絡10g,鼠婦10g,九香蟲10g,蘇木5g,三七5g,五味子10g,生甘草10g。臨證除辨證治療外,還要特別注意預防食道狹窄、粘連、潰瘍、瘻管形成和肺纖維化的發生,可在放療之初或提前服用中藥,以減輕或防止放療損傷,常在上方的基礎上加鼠婦10g,九香蟲10g,桃仁6g, 威靈仙15g,生蒲黃(包煎)10g。

全身化療在肺癌的治療中應用較廣。小細胞肺癌有胸內淋巴結轉移時,化療為首選方法;手術或放療後輔以化療可減少復發和轉移;誘導治療能使晚期患者病變縮小,爭取手術或放療機會;對已有遠處轉移者,化療結合對症治療可改善症狀,延長生存期。

(1)小細胞肺癌常用聯合化療方案

一線化療方案:美國NCCN指南對小細胞肺癌的一線化療方案包括:①侷限期,EP方案(DDP/VP-16)或CE方案(CBP/VP-16),同時聯合放療。②廣泛期,除EP、CE方案外,DDP/CPT-11方案亦可應用。

二線化療方案:肺癌在3個月內復發且體質較好,可考慮用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健擇(吉西他濱)、異環磷酰胺等;復發超過3個月,可考慮應用拓撲替康、依立替康、CAV方案(CTX/ADM/VCR)、健擇、紫杉醇或口服VP-16或諾維本等;肺癌復發超過6個月以上,仍可維持一線方案。

①CAV方案:即環磷酰胺(CTX)加阿黴素(ADM)和長春新鹼(VCR)。

CTX 10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ADM 40~50mg/m2,第1天靜脈滴注;VCR 1mg/m2,第1天靜脈滴注。每3周為一療程。

CAV方案在20世紀80年代被認為是小細胞肺癌化療的“標準”方案。

②EP方案:即依託泊苷(VP-16)加順鉑(DDP)。

VP-16 100mg/m2,第1~3天靜脈滴注;DDP 100mg/m2,第1天靜滴(水化)。每3周為一療程。

為數眾多的研究表明,EP方案對CAV失敗的病例有效率可達40%~50%,與補救方案的療效通常不足10%對比,被認為是CAV失敗後標準的補救治療方案。

③CE方案:即卡鉑(CBP)加足葉乙甙(VP-16)。

卡鉑500mg,第1天靜脈滴注;VP-16 100mg,第1~5天靜脈滴注。第21天重複,共5個療程。

有研究認為,CE方案價格低,副反應少,患者易於接受,非常適合在基層醫療單位推廣,是治療晚期小細胞肺癌理想的化療方案。

(2)非小細胞肺癌常用化療方案

① CAP方案:即環磷酰胺(CTX)加阿黴素(ADM)和順鉑(DDP)。

CTX 400mg/m2,第1天靜脈滴注;ADM 40mg/m2,第1天 靜脈滴注; DDP 40mg/m2,第1天靜脈滴注。每4周為1療程。

②GT方案 :即健擇(Gemz)加紫杉醇(TAX)。

健擇1g/m2,第1、8、15天靜脈滴注(30分鐘);TAX 60~90mg/m2,第1、8、15天靜脈滴注(需防過敏)。每4周重複1次,共2~3個療程。

③GP方案:即健擇(Gemz)加順鉑 (DDP)。

健擇1g/m2,第1、8、15天靜脈滴注(30分鐘);DDP 80~100mg/m2,第2天靜脈滴注(水化)。每4周重複1次,共2~3個週期。

另外還有EP、TC、IVP、MVP、MIP等治療方案。

李景蘇等從藥物經濟學角度比較了IVP(異環磷酰胺+長春地平+順鉑)、MVP(絲裂黴素+長春地平+順鉑)和CAP(環磷酰胺+阿黴素+順鉑)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後認為,MVP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最佳治療方案。魯露等以國產吉西他濱(澤菲)代替進口的健擇,與順鉑聯合應用,組成GP方案,治療Ⅲ~Ⅳ期肺癌。澤菲1.0g/m2,第1和第8天靜脈滴注;順鉑30mg/m2,第1~3天靜脈滴注。21天為1療程,連用2個療程,有效率達47.5%,其價格比健擇與順鉑聯合應用要低,容易被患者接受。

生物治療通過調動宿主的天然防衛機制或給予天然(或基因工程)產生的針對性、靶向性很強的物質來取得抗腫瘤的效應。生物治療具有針對性、特異性和有效性高,副反應小,對正常造血、免疫等器官功能都沒有明顯毒副反應的特點,各期患者可長期接受治療,並可帶瘤生存。

(1)體細胞療法與細胞因子療法

①體細胞療法:包括LAK、TIL、CIK、CD3、AK、AKM、DC等。

②細胞因子療法:包括干擾素(IFN-α、IFN-β、IFN-γ等),白介素(IL-2、IL-4、IL-7、IL-11、IL-12等),造血刺激因子(EPO、G-CSF、GM-CSF、TPO、IL-3、IL-11等),壞死因子(TNF-α等)和修復因子(GM1、EGF、β-FGF等)。

③體細胞療法與細胞因子療法聯用:CIK/IL-2、TIL/IL-2、LAK/IL-2、DC/IL-2/IFN-γ、AKM/IFN-γ、IL-2/IFN-α/TNF-α等。

(2)生物反應調節劑的應用

①轉移因子。

②胸腺肽:胸腺五肽、胸腺肽α1等。

③多糖類:香菇多糖、菌壁多糖等。

腫瘤生物治療近年來最重要的進展是分子靶向治療藥物的成功應用,包括:

①單抗類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如Avastin,對新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從而抑制腫瘤的生長。

②小分子靶向治療藥物:ZD 1839(Iressa)、OSI 774(Tarceva)等。2003年5月5日Iressa被FDA批准用於含鉑類或泰索帝方案化療失敗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Tarceva對Iressa耐藥或無效的患者依然有效。

①分子靶向治療聯合免疫治療(Iressa + CIK/IL-2)。

目前,醫學界對生物靶向治療的熱情很高,也取得了相當滿意的效果,但由於缺乏合適的靶向、藥物品種較少、費用過於昂貴等,沒有可供臨床醫生長期使用的方案,因而限制了其使用。

一般所說的綜合治療,不包括中醫中藥的應用。其實,綜合治療是全方位的,應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生物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在化療過程中,可用小劑量的化療藥物配合中藥,這樣不僅可提高化療藥物的有效率,而且可大大降低化療藥物的毒副反應,患者很容易接受。對於多數早期肺癌病例,綜合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癒率和生活質量;對中晚期肺癌患者,通過綜合治療也有相當一部分可以治癒,並能延長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質量。

【預防與調護】

1.預防

(1)應積極控制吸菸,禁止未成年人吸菸,禁止在公共場所吸菸,多到空氣新鮮的自然環境中活動。

(2)對長期吸菸、慢性咳嗽、接觸放射性物質和石棉塵等人員和有家族性腫瘤史者,應作為重點普查對象,定期檢查。

2.調護

(1)肺癌術後及放化療後,應加強功能鍛鍊。

(2)注意個人衛生,做好口腔護理。

(3)注意保暖,預防感染的發生。

(4)增加營養,忌食辛辣刺激之品,禁菸戒酒。

【臨證經驗】 根據古人的論述,肺癌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虛以氣虛、陰虛、氣血兩虛多見,實以痰凝、氣滯、血瘀毒結多見。氣血陰陽虧損為本病的辨證要點,氣積、痰熱、瘀毒、津傷在整個疾病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1.常用藥對

(1)天南星6g,旋覆花10g 消腫散結,用於肺癌頑痰咳嗽。

(2)青黛3g,魚腥草10g,紫菀10g 用於肺癌咳血。此外,還可用於因放療或化療所致的口腔潰瘍。

(3)花蕊石6g,白及15g 用於肺癌陰虛火旺,咯血不止。

(4)山豆根5g,石上柏30g 清熱解毒抗癌。

(5)西洋參5g,蛤蚧粉6g 益氣養陰,用於肺癌氣陰兩虛,動則氣喘。

(6)牛蒡子10g,葶藶子15g 清熱化痰,用於肺熱咳嗽氣喘。

(7)人參3g,蘇木5g,三七5g 乃補中寓瀉之法,用於肺癌面黑氣促,大量咯血。

(8)紫菀9g,款冬花9g 用於肺虛久咳,痰中帶血,或放射性肺炎久咳不止,可再加川貝、麥冬、阿膠等。

(9)百合30g,款冬花9g 用於肺癌氣虛久咳,痰中帶血,對放療引起的肺纖維化,可加桃仁5g,鼠婦6g。

(10)麥冬15g,地骨皮30g 用於肺癌放療後陰虛,口乾渴,不能食。

(11)麥冬15g,地骨皮30g,浮萍15g 在放療前應用,以達到對放療增敏和降低放療損傷的作用。

2.驗案舉例

案一.沙某,男,43歲,四平市人。

1982年3月反覆感冒,咳嗽,發熱,經抗炎治療症狀緩解,但時常反覆,咳痰中偶有血絲。同年4月在當地醫院檢查,X線片發現右肺門處陰影,邊緣不整,肺紋理增粗。給予抗癆治療一個月,再行拍片,腫物未見縮小,症狀無緩解,仍有乏力、納差、消瘦、咳嗽、胸骨後悶痛,偶出現心悸,疑為肺癌。同年7月來北京行支氣管鏡活檢,證實為“肺腺癌”,為中心型,無法切除。在北京某醫院行化療,方案為“MFV”:5-FU 500mg,靜脈點滴,每週2次;Mitamycim C 4mg,靜脈點滴中衝入,每週1次;VCR 1mg,靜脈點滴中衝入,每週1次。三藥聯合應用,共化療6周,症狀有所緩解,咳嗽減輕,痰中血絲消失,X片提示肺門陰影縮小,斷層測量縮小不足25%,穩定出院。1983年1月發現右鎖骨上腫物,胸悶,氣短,咳嗽加重,吐白黏痰,轉來我院門診,除以上症狀外,兼納差,便溏。查體:面色蒼白無華,右鎖骨上腫塊明顯,約4cm×3cm,多個淋巴結融合在一起。聽診:右肺呼吸音低,無干溼囉音,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沉細數。

辨證:脾肺氣虛,痰溼凝聚。

治則: 健脾益氣,化痰散結。

處方: 四君子湯合二陳湯加味。

黨參12g,白朮10g,土茯苓15g,陳皮10g,清半夏10g,生薏苡仁15g,浙貝母10g,桔梗12g,夏枯草15g,山海螺10g,草河車15g,敗醬草12g,魚腥草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連服7劑。

二診:食慾增加,咳痰比前好轉,二便正常,仍有咳嗽,胸悶,眠差夢多,脈象細數,苔白,舌質淡紅有齒痕。原方加杏仁10g,殭蠶10g,遠志10g。另予西黃丸,每次3g,每日2次。

1983年4月收住我院,行中藥加化療治療。EMF方案:5-FU 500mg靜脈點滴,每週2次;Mitomycin C 4mg,靜脈點滴中衝入,每週1次;Endoxan 400mg靜脈滴注,每週2次。共6周。化療同時配合補肺健脾,益氣生血中藥,處方:生黃芪30g,當歸10g,生地10g,赤芍10g,黨參15g,白朮10g,土茯苓15g,清半夏10g,五味子10g,桔梗10g,杏仁10g,冬蟲夏草6g,焦三仙各10g。每日1劑,濃煎分2次服。化療反應不明顯。化療後複查X片,肺部陰影無明顯改變,右鎖骨上淋巴結稍有縮小,咳嗽等症狀減輕。化療結束後,患者要求帶藥回當地治療。處方:蘆根30g,桃仁10g,杏仁10g,冬瓜仁10g,生苡仁15g,魚腥草30g,殭蠶10g,百部15g,桔梗12g,浙貝母12g,白屈菜15g,太子參15g,仙鶴草15g,白花蛇舌草15g,草河車15g。30劑。又予人工牛黃散1料(人工牛黃、乳香、沒藥、三七粉、浙貝母、山慈菇、殭蠶、雞內金等,共為細末,裝膠囊),每次2粒,每日3次;徵癌片(夏枯草、草河車、山豆根,提取精製成片),每次3~4片,每日3次。連續服藥3個月,病情穩定。1983年10月和1984年6月先後化療2次,患者精神好轉,食量增加,右鎖骨上淋巴結明顯縮小,大者1.5cm×1cm,小者1cm×0.5cm,質硬,不痛,不影響頸部活動,並能從事輕度工作。此後堅持服中藥或中成藥,帶瘤存活4年零2個月,死於感冒併發感染。

案二.左某,男,51歲,山東人。

患者長期接觸有毒化學物質。自1984年春節後無明顯誘因出現胸內刺痛,時發時止,尤在夜間加重,服止痛藥片可緩解。曾按冠心病治療無效,日漸消瘦,2個月內體重減輕5公斤多,疲乏無力,胸痛咳嗽,痰中帶血。在當地醫院拍X片,發現右肺中外部有陰影,周圍毛刺狀,並有肺門淋巴結腫大。轉來北京腫瘤醫院行支氣管鏡檢查,活檢病理診斷為右肺小細胞性未分化癌,勸其住院治療。患者恐懼化療,自動出院,於同年7月來我院門診治療。

症狀:胸痛胸悶,咳嗽無痰,消瘦乏力,心悸失眠,舌質紅,苔薄,脈細稍數。

治則:寬胸通陽,宣肺寧心。

處方:瓜蔞薤白半夏湯合通宣理肺湯加減。

瓜蔞15g,清半夏10g,薤白10g,橘紅10g,桔梗10g,蘇梗10g,浙貝母10g,款冬花10g,夏枯草15g,魚腥草15g,延胡索10g,鬱金10g,草河車15g,白屈菜15g,蓮子心10g,甘草10g。每日1劑,水煎濃縮,分2次服,連服7劑。胸痛好轉,胸悶減輕,眠可,食慾增加,精神改善。

二診:收住院,行中藥加化療治療。1984年8月開始化療:第一療程VEP方案,VCR lmg,靜脈點滴中衝入,Endoxan 800mg靜脈滴注,均為每週1次。強的松30mg,每日2次,每週遞減10mg,共用6周。配合中藥。X線拍片檢查,腫瘤沒有完全消失。建議放療5周,後因血象降低,肝功能GPT增高而停止放療。共接受放療量5000Gy,噁心,食慾不振。放療期間配合中藥滋陰清熱,解毒抗癌。處方:沙參15g,麥冬15g,天冬12g,金銀花15g,連翹10g,板藍根15g,生黃芪30g,生薏苡仁30g,生地12g,枸杞子15g,清半夏10g,淡竹茹10g,甘草10g。每日1劑。放療後口乾咽燥有所加重,咳嗽有黃痰。複查X線,腫物基本消失,兩肺紋理增粗。為鞏固治療,予千金葦莖湯合百合固金湯加味。處方:葦莖30g,桃仁10g,杏仁10g,冬瓜仁10g,生薏苡仁15g,百合10g,生地黃12g,沙參15g,百部15g,川貝母12g,魚腥草15g,桔梗12g,生黃芪30g,紫菀10g,敗醬草12g,白屈菜15g,草河車15g。配以加味西黃膠囊,輔以氣功和飲食治療。患者邊治療,邊工作,堅持氣功鍛鍊,一年四季不間斷,目前仍健在,已存活6年半。複查除肺紋理增粗外,肺門陰影無改變,肝功能已恢復正常。

按語:本案小細胞未分化癌從發現到接受化療相隔近8個月之久。腫瘤晚期經中西醫結合治療,達到臨床治癒,證實腫瘤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治療積極得當,是可以治癒的。

案三.李某,男,62歲,北京某大學教授, 2004年7月15日就診。

病史: 6個月前在面部、前胸、上肢外側反覆發作“皮肌炎”,經各種抗過敏治療,療效不明顯,最後經某醫院診斷為右肺小細胞未分化癌腦轉移,行放化療,20天后來我院就診。

症狀:近半年來反覆出現上身過敏反應,伴皮膚瘙癢。經放化療治療後,上述症狀減輕,但咳嗽氣短,心煩不眠,胸痛低熱,口咽乾燥,腹脹便溏,四肢沉重,苔白膩,舌暗紅,脈細數。

辨證:氣陰兩虛,痰溼蘊肺。

治則:滋陰清熱,健脾化痰,解毒抗癌。

處方:北沙參15g,生地15g,麥冬15g,川貝母10g,太子參15g,白朮10g,茯苓12g,陳皮10g,清半夏10g,芡實15g,桃仁6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山海螺15g,全蠍5g,蜈蚣2條, 地骨皮30g,浮萍15g,西洋參5g,蛤蚧粉6g,桃仁5g,鼠婦6g,生甘草10g。在放療過程中服用該方,諸症逐日好轉,服40劑後再次就診。

二診:初診症狀明顯減輕,二便正常,舌暗紅,苔薄白,脈細。處方:北沙參15g,天冬15g,麥冬15g,川貝母10g,太子參15g,白朮10g,茯苓12g,桃仁6g,杏仁10g,生薏苡仁30g,白花蛇舌草30g,山海螺15g,魚腥草15g, 地骨皮30g,浮萍15g,西洋參5g,蛤蚧粉6g,桃仁5g,鼠婦6g,生甘草10g。該方配合放療,一直服用2個多月,順利完成放療,未出現明顯的放療反應。

按語:該患者為小細胞肺癌,首診症狀為皮肌炎,提示小細胞癌(包括燕麥細胞型、中間細胞型)可有神經內分泌症狀,早期常易誤診,應引起注意。同時,小細胞肺癌的生物行為與其他上皮性癌顯著不同,臨床上常表現為高度惡性,早期即發生廣泛的遠處轉移,對放療化療較敏感。本案在採用養陰清熱、健脾益氣藥的同時,使用了增敏、減低放射性損傷的藥物,如地骨皮30g,浮萍15g,桃仁5g,鼠婦6g等,因而患者在接受放化療時較少出現毒副反應。

【各家經驗】

1.劉嘉湘診治經驗

劉嘉湘認為,肺癌屬中醫學的“肺積”,主要是由於正氣虛損、陰陽失調,六淫之邪乘虛入肺,導致肺臟功能失調,肺氣膹鬱,宣降失司,氣機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於輸布,津聚為痰,痰凝氣滯,瘀阻脈絡,於是痰氣瘀毒膠結,日久形成肺部積塊。肺癌是因虛而得病,因虛而致實,是一種全身屬虛、局部屬實的疾病。肺癌的虛以陰虛、氣陰兩虛多見,實則不外乎氣滯、血瘀、痰凝、毒聚之病理變化。因此,肺癌的治療首先要分清虛實,而後結合病理類型、病程,以扶正為主,佐以祛邪。劉嘉湘教授集數十年的臨床經驗,以氣血辨證為經,臟腑辨證為緯,並根據臨床表現,將肺癌分為4型,現介紹如下。

(1)陰虛內熱型

症狀:咳嗽無痰或少痰,或咳泡沫痰,或痰中帶血,氣急胸痛,低熱口乾,盜汗,心煩失眠,舌質紅或紅絳,少苔或光剝無苔,脈細數。

治法:養陰清肺,解毒軟堅。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藥用沙參、麥冬、玉竹、天花粉、桑葉、銀花、石上柏、石見穿、白花蛇舌草等。

(2)脾虛痰溼(肺脾氣虛)型

症狀: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納少便溏,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質淡胖有齒印,苔白膩,脈濡緩或濡滑。

治法:益氣健脾,肅肺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合二陳湯加減。藥用黨參、白朮、茯苓、半夏、陳皮、夏枯草、海藻、昆布、石上柏等。

(3)氣陰兩虛型

症狀:咳嗽少痰或帶血,咳聲低弱,神疲乏力,氣短,自汗或盜汗,口乾不多飲,舌質紅或淡紅,有齒印,苔薄,脈細弱。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化痰。

方藥:四君子湯合沙參麥冬湯加減。藥用太子參、白朮、沙參、麥冬、玉竹、茯苓等。臨床可酌情加用石上柏、石見穿、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生牡蠣等清熱解毒,化痰散結藥物。

(4)陰陽兩虛型

症狀:咳嗽氣急,動則氣促,胸悶乏力,耳鳴,腰膝痠軟,畏寒肢冷,夜間尿頻,或並見消瘦,口乾不欲飲,面時潮紅,舌質淡紅或淡胖,苔薄或白膩,脈細沉。

治法:滋陰溫腎,消腫散結。

方藥:沙參麥冬湯合贊育丹加減。藥用南北沙參、天冬、麥冬、生地、玄參等滋陰,取贊育丹中巴戟天、肉蓯蓉、仙茅、仙靈脾溫補腎陽,酌情配伍清熱解毒的石上柏、石見穿、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以及化痰散結的夏枯草、生牡蠣等。

驗案舉例

張某,男,61歲,教師。2003年2月26日初診。

2002年患者出現咳嗽,在奉賢人民醫院檢查胸片發現:左肺門有一11.5cm大小陰影,胸部CT檢查未見異常,建議隨訪。2002年12月中旬,患者出現背部及雙下肢疼痛,對症處理無效。2003年1月29日在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ECT檢查示:髂骨、兩下肢股骨等多處轉移性骨腫瘤。2003年2月6日在該院複查CT示:左肺門處見11.5cm大小陰影,為左肺癌。纖維支氣管鏡示:左支氣管狹窄。病理未找到癌細胞。2003年2月13日至上海市腫瘤醫院進一步診治,骨穿刺找到轉移性腺癌細胞,同時同濟醫院MRI示:骨轉移。2003年2月19日在腫瘤醫院行NP方案化療。2003年2月20日開始進行股骨轉移處放療,共10次。2月26日到上海市龍華醫院腫瘤門診治療。症見咳嗽偶作,痰中帶紅,口乾,納谷欠馨,大便乾結,雙大腿疼痛,舌質紅,苔薄黃,脈細滑。證屬熱毒內盛,耗傷陰液,清肅失司,肺絡受灼,治擬養陰清肺解毒法。處方:南北沙參各30g,天冬、麥冬各15g,川石斛15g,女貞子10g,杏仁9g,桑白皮12g,黃芩10g,石上柏30g,石見穿30g,八月札15g,瓜蔞皮15g,仙鶴草30g,徐長卿30g,川牛膝12g,肉蓯蓉15g,枸杞15g,生山楂10g,谷麥芽各30g,雞內金12g。另予正得康膠囊(主要藥物為沙參、麥冬、女貞子等8味) 3瓶,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服藥2周後,除下肢疼痛外,咳嗽好轉,血痰消失,口不幹,納谷馨,大便自調,因住上海腫瘤醫院而未能繼續服藥。

二診:患者於2003年3月30日結束放療,3月31日入住本院15病區。自覺每次進食時胸骨後有疼痛感,僅能進食流質,脘悶納呆,兩肋疼痛,按之痛增,雙下肢痛如針刺,大便乾結,舌質紅,苔濁膩,脈濡滑。證屬痰熱蘊阻,脾胃失和,先予黃連溫膽湯化裁。處方:川黃連3g,陳皮9g,法半夏9g,茯苓15g,制南星6g,全瓜蔞30g,徐長卿15g,制川軍9g。

三診:服上藥後大便得暢,苔膩得化,胸骨後及雙下肢疼痛明顯減輕,胃納較前好轉,但胸肋處疼痛仍存,夜寐安,舌質紅,苔薄,脈細滑。痰熱已化,再予益氣養陰,清熱解毒。處方:北沙參15g,麥門冬12g,全瓜蔞30g,八月札15g,枳實9g,石見穿30g,石上柏30g,徐長卿15g,地龍30g,威靈仙15g,忍冬藤30g,雞內金9g。服藥後症狀明顯改善,體力及各項臨床指標均恢復正常。

2.周岱翰診治經驗

周岱翰治療肺癌具有豐富的經驗。他認為,肺癌病機首推肺陰虧損,痰瘀膠結。肺主氣,司呼吸,燥熱毒邪侵襲則肺陰耗損,津液受灼,黏稠成痰;肺為五臟之華蓋,其氣貫百脈而通他髒,內臟之火上炎於肺,火邪刑金,煉液為痰,痰阻肺絡,血停為瘀,痰瘀膠結,日久變成肺積。燥熱愈甚則陰液愈虛,陰液愈虛則燥熱愈甚,故痰愈黏稠,痰瘀互結愈重,肺部積塊愈固。肺陰虧損在發病中起主要作用,前聖龔居中雲:“人身生生之本,根本於金水二髒,則一水即虧,五火隨熾,上炎鑠金,傷其化源,則生生之機已息。”痰邪耗氣礙氣,熱邪傷陰劫陰。痰甚於熱則氣虛甚於陰虛,熱甚於痰則陰虛甚於氣虛。陰虛因痰與熱所致,又能加重痰與熱的程度,病及晚期則氣陰兩虧。肺陰虧損與痰瘀凝結始終相伴肺癌全程,表現為陰虛為本、痰瘀為標的病理特徵。若燥熱之邪灼傷肺陰,或腎陰虧損,腎水無以滋潤肺陰,則肺失肅降,“肺熱葉焦”;若肺氣虧虛,毒邪犯肺,或七情內傷,肝氣上逆犯肺,則肺氣膹鬱;或脾虛生痰,上輸於肺,阻滯肺絡,血行瘀滯,痰瘀痼結,停於胸中,日漸結聚成積。面對肺癌複雜的病機,臨證需抓住痰、熱、瘀、虛的特點,分4個證型進行辨治。

(1)肺鬱痰瘀型

症狀:咳嗽不暢,痰中帶血,胸脅脹痛或胸悶氣急,唇紫口乾,大便秘結,舌質暗紅,有瘀斑瘀點,舌苔白或黃,脈弦滑。

治法:宣肺理氣,化瘀除痰。

方藥:星夏滌痰飲。生天南星(先煎)15g,生半夏(先煎)15g,壁虎6g,薏苡仁30g,魚腥草30g,仙鶴草30g,夏枯草15g,桔梗12g,杏仁12g,全瓜蔞15g,三七6g,浙貝母15g。

(2)脾虛痰溼型

症狀:咳嗽痰多,胸悶氣短,疲乏懶言,納呆消瘦,腹脹便溏,舌邊有齒痕,舌苔白膩,脈濡緩滑。

治法:補中健脾,宣肺除痰。

方藥:星夏健脾飲。生天南星(先煎)15g,生半夏(先煎)15g,壁虎6g,薏苡仁30g,桔梗12g,全瓜萎15g,浙貝母15g,豬苓20g,茯苓20g,黨參30g,白朮15g。

(3)陰虛痰熱型

症狀:咳嗽痰少,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絲,咳血,胸悶氣急,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心煩口乾,尿赤便結,舌紅絳,苔花剝或光而無苔,脈細數無力。

治法:滋腎清肺,化痰散結。

方藥:清金散結湯。壁虎6g,薏苡仁30g,仙鶴草30g,夏枯草15g,桔梗12g,浙貝母15g,豬苓20g,北沙參30g,麥門冬15g,鱉甲(先煎)30g,生地20g。

(4)氣陰兩虛型

症狀:乾咳少痰,咳聲低微,或痰少帶血,面色萎黃黯淡,神疲乏力,口乾短氣,納呆肉削,舌嫩紅或胖,舌苔白乾或無苔,脈細如絲。

治法:益氣養陰,扶正祛積。

方藥:固本磨積湯。壁虎6g,薏苡仁30g,仙鶴草30g,桔梗12g,浙貝母15g,豬苓20g,北沙參20g,麥門冬15g,百合30g,西洋參10g,黨參30g,五味子10g。

驗案舉例

患者,男,70歲。X線片號50986。

因咳嗽、右胸痛於1977年元月初就醫。X線檢查:右中肺近肺門處新生物約3cm×4.5cm,右側第6~8肋骨有明顯破壞;右上肺陳舊性肺結核;肺動脈瘤。痰液脫落細胞學檢查發現腺癌細胞。周圍淋巴結未見明顯腫大,右肺呼吸音減弱。咳嗽痰稠,時而咳痰,帶血絲,胸悶氣急,常右胸痛,頭暈,口乾,溺黃,舌苔白厚,舌中苔剝,舌質紅絳,脈細數。擬診為右肺中央型支氣管肺癌並肋骨轉移,證屬腎水虧虛,熱灼肺陰,治宜滋陰清熱,化痰散結,用石上柏、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仙鶴草、珍珠粉、桑白皮、地骨皮、天花粉、麥門冬、葶藶子、豬苓、生地等加減化裁,配合六神丸,早晚各10粒,吞服。服藥後症狀逐漸好轉,已無血痰,胸痛減輕,精神好轉,但仍有咳嗽痰稠,動則氣促。1979年11月複查胸片:右中肺近肺門處橢圓形陰影已消失,有數處大小約0.5cm×0.5cm片狀陰影,右側第6~8肋骨骨質破壞有明顯好轉,餘體徵同前。患者1977年1月診為支氣管肺癌肋骨轉移後一直堅持中藥治療,從未使用任何化療藥物,共服用中藥600餘劑,存活5年餘。

3.鬱仁存診治經驗

鬱仁存在治療肺癌的總綱之下,根據局部與整體相結合,扶正與抗癌相結合的原則,依據患者的不同表現,予以不同的方藥。

(1)若症見乾咳痰少,心煩眠差,咽乾聲啞,舌紅,苔薄黃,脈細數,多屬邪毒蘊結,陰虛內熱,以南北沙參、生地、天冬、麥冬、鱉甲、地骨皮等清虛熱,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石見穿、山海螺等解毒抗癌。

(2)若症見神疲乏力,痰多,胸悶納呆,便溏虛腫,舌體胖大,苔白膩,脈滑或滑數,多屬脾虛痰溼內蘊,或多有感染,預後較差。治療除用前述抗癌之品外,多以蒼朮、白朮、茯苓、黨參、薏苡仁健脾利溼,陳皮、半夏、膽南星、前胡等化痰散結清肺。寒溼較重者,可予麻黃、白芥子、附子等溫化寒痰,但應嚴防藥物中毒。

(3)若症見氣急胸痛,如錐如刺,痰血暗紅,唇暗舌絳,苔薄黃,脈澀,多為氣滯血瘀,痰氣互結,治以枳殼、瓜蔞、桔梗、杏仁理氣化痰,降香、幹蟾活血化瘀解毒,紫草、茜草根涼血活血,去瘀生新。

(4)若症見咳嗽氣短,動則喘促,腰膝痠軟,肢涼畏寒,脈細無力,寸尺脈弱,舌淡苔白,多為病久氣血虧耗,陰損及陽,肺腎雙虧,邪毒流連不去,鬱阻氣道,治以黃芪、太子參、白朮、茯苓補脾肺之氣,取培土生金之意,脾旺則肺氣充沛,腎氣亦強。同時,以五味子、補骨脂、仙茅溫腎氣,制南星溫化寒痰,冬蟲夏草益氣潤肺,露蜂房、殭蠶解毒散結。

除辨證治療外,鬱仁存還根據肺癌的組織病理學特點,制訂了不同的方劑。

(1)肺鱗癌:紫草根30g,山豆根15g,拳參15g,重樓15g,前胡10g,夏枯草15g,海藻15g,山海螺30g,土貝母20g,隨症加減。

(2)肺腺癌:蜀羊泉30g,龍葵30g,山海螺30g,薏苡仁30g,牡蠣30g,蛇莓15g,山慈菇15g,夏枯草15g,浙貝母10g,隨症加減。

(3)肺未分化癌:徐長卿30g,半枝蓮30g,白花蛇舌草30g,龍葵30g,土茯苓30g,仙鶴草30g,黃藥子30g,蚤休15g,野菊花15g,前胡10g,桔梗10g,隨症加減。

驗案舉例

榮某,女,67歲,深圳人。

2001年12月18日來北京中醫醫院腫瘤科就診。該患者於深圳確診為左下肺鱗癌,曾行NP方案化療2個療程,後因不能耐受而停止。行局部放療15次,劑量為4500Gy。胸部CT示左下肺腫物6cm×5cm。患者症見胸悶氣短,咳嗽喘憋,食少納呆,時有痰中帶血,眠差,舌淡苔白,脈沉細。氣虛不能運化水谷則溼聚生痰,氣虛不能鼓動血液運行而成瘀血,痰瘀互結於胸,故成肺癌。處方:黃芪30g,太子參30g,前胡10g,桑白皮10g,山豆根10g,拳參10g,夏枯草10g,土貝母10g,桔梗10g,菟絲子10g,雞血藤10g,丹參10g,杏仁10g,炙甘草6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同時給予固本祛瘀Ⅰ號膠囊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一個月後複查,症狀、舌脈均明顯改善,CT可見腫物略減小。繼以上法治療3個月,患者症狀悉無,CT示腫物4cm×3cm。現患者病情平穩,仍服中藥治療。

4.錢伯文診治經驗

錢伯文認為,邪毒犯肺,肺氣宣降失司,氣機不暢,津液積聚成痰,痰凝氣滯,血行受阻,氣滯血瘀,絡脈阻滯,瘀血凝滯,積聚成核,從而形成肺癌。錢老將肺癌分為4型論治:

(1)痰熱壅盛型:治宜清熱化痰,軟堅散結。用海藻玉壺湯、複方夏枯草膏、內消瘰癧丸等加減。

(2)肺陰虧損型:治宜養陰生津,清肺化痰。用清燥救肺湯、沙參麥冬湯、養陰清肺湯等加減。

(3)氣滯血瘀型:治宜行氣寬中,活血止痛。用越鞠丸、血府逐瘀湯等加減。

(4)脾腎兩虛型:治宜益氣健脾,溫補脾腎。用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金匱腎氣丸等加減。

常用的經驗方有:

(1)夏枯草24g,蒲公英30g,昆布30g,生牡蠣(先煎)30g,石韋30g,茯苓24g,生熟苡仁各24g,南北沙參各12g,肥知母12g,瓜蔞皮24g。水煎服。

(2)肺形草30g,石斛15g,藕節12g,天冬12g,苦桔梗6g,生甘草6g,桑白皮12g,蒲公英30g。水煎服。

(3)紫草根15g,生地15g,地榆12g,王不留行子12g,五味子6g,麥冬12g,魚腥草30g,蒸百部12g,天花粉12g。水煎服。

(4)生黃芪15g,黨參15g,當歸6g,白芍12g,麥冬12g,象貝母9g,土茯苓30g,山慈菇12g。水煎服。

(5)紫草根30g,蚤休15g,前胡9g,夏枯草24g,昆布30g,山海螺30g。水煎服。

(6)蜀羊泉30g,尋骨風24g,桑葉12g,茯苓24g,土茯苓30g,生黃芪15g,炒黨參12g。水煎服。

(7)肥知母12g,光杏仁9g,桑白皮15g,茯苓24g,浙貝母9g,炙紫菀12g,生甘草6g,生曬參6g,生熟薏仁各24g,山海螺24g。水煎服。

驗案舉例

許某,男,61歲,工人。

患者1977年2月因發燒、消瘦、嗆咳至某醫院行X線攝片,發現右肺門區有一圓形緻密陰影,直徑約3cm,邊緣整齊,密度均勻。斷層及支氣管碘油造影均診為原發性肺癌。症見咳嗽痰多,胸前隱痛,胃納不佳,倦怠乏力,舌苔薄膩,脈細弦。辨證為痰熱壅盛,肺失清肅,治以清熱化痰,消腫軟堅。處方:蒲公英、魚腥草、茯苓、生熟苡仁、南北沙參、浙貝母、橘皮葉、天龍、蜀羊泉、尋骨風、石韋、山海螺、桃仁泥、瓜蔞皮、苦桔梗、生甘草、生牡蠣、海蛤殼、夏枯草、炙鱉甲、昆布、地骨皮等。加減藥物:天冬、麥冬、五味子、姜半夏、炙紫菀、遠志肉、蒸百部、肥知母、炒白朮、桑白皮、丹參、赤芍、生黃芪、當歸、土茯苓、白及、天葵子、水紅花子等。酌情加用成藥:小金片、牛黃醒消丸、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等。

連續服用5個多月之後,肺部陰影有所縮小,但咳嗽未愈,以後基本按照原治療方案服用中藥1年餘,X線攝片見肺門區陰影明顯縮小。

5.孫秉嚴診治經驗

孫秉嚴認為,肺癌患者癌毒重,正氣又虛弱,治療上標本兼顧極為重要,即驅毒破瘀要重、要狠,以迅速控制病情發展,補脾益肺要及時有力,以供應前方“糧草”之需。

肺癌的臨床表現不止涉及肺臟,其表現的呼吸系統症狀,如咳喘、胸部滿悶、咳血、面色青白等屬於肺主氣、司呼吸功能的失常,口唇紫紺、胸痛徹背等又為心血瘀滯的表現。心肺均居於胸中,氣血相關,因此在病理上也是密切關聯的。肺主肅降,有通調水道的功能,肺癌後期出現面目四肢浮腫、小便不利是肺氣不能肅降、水道不能通調的表現。肝的疏洩與肺氣肅降是相輔相成的,肺癌後期出現頸與腋下淋巴結轉移性疼痛、胸背劇痛說明肝主疏洩功能失常。中醫臨床辨治肺癌當從肺、心、肝等臟器的病變和功能失常上考慮,其發病外則與風、寒、暑、溼、燥、火六淫侵犯有關,內則有情志所傷、肝氣橫逆、瘀阻毒結等原因。孫老治療肺癌的常用方藥包括:

(1)中成藥:化毒片、化鬱丸、1121液、青龍衣液。

(2)化療藥:5-氟尿嘧啶、環磷酰胺。

(3)中藥處方:白花蛇舌草15g,白茅根15g,百部20~30g,幹蛤蟆10g,急性子10g,魚腥草15g,蛇莓草15g,薏苡仁15g,藤梨根15g,天葵子15g,黨參10g,黃芪30g,陳皮10g,半夏15g,竹茹10g,代赭石(先煎)30g,海藻15g,牡蠣15g,生薑5片,大棗5個。本方主藥為白花蛇舌草、幹蛤蟆、急性子,針對致病之主因,驅毒攻積聚。癌毒重,病情急可再加蜈蚣、蟬蛻、殭蠶、蜂房。白茅根、百部、魚腥草、蛇莓草、藤梨根、天葵子共為輔藥,解毒消腫。其中蛇莓草能清熱解毒消腫,有抗癌作用。

驗案舉例

王某,男,55歲,天津市和平區人。

患者1968年1月出現咳嗽,痰中帶血,呼吸不暢,胸悶氣短,胸背疼痛,下午發熱。於瀋陽某醫院行X線檢查,發現右上肺腫物約10cm×10cm,按肺結核治療2個月無效。來天津某醫院檢查,頸淋巴結已腫大,診為肺癌。

1968年2月21日來診,面色蒼白,形體消瘦,苔白厚膩,兩脈沉弦而緊。雙手十指均無甲印,舌、腮印(+),胸腹白點(+)。證屬寒瘀氣滯毒結,治以辛溫化瘀,破氣驅毒攻下。

成藥:化毒片、化堅液。

處方:白花蛇舌草15g,白茅根15g,海藻15g,牡蠣(先煎)15g,百部30g,肉桂15g,乾薑15g,附子(先煎)15g,幹蛤蟆1個,藿香10g,丁香10g,鬱金15g,莪術15g,三稜15g,薏苡仁20g,二醜30g,檳榔30g,祁蛇6g,熟地20g,黨參15g。水煎服。

服藥至1970年11月10日,來診時說,一切不適症狀全部消失。經天津某醫院拍片檢查,右肺癌消失。1982年隨訪至今,仍健在。

【述評與體會】 肺癌的生物學特徵十分複雜,惡性程度高,80%的患者確診時已屬於中晚期。西醫學認為,非小細胞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5%,晚期非小細胞肺癌(Ⅲb、IV期)的5年生存率不足2%。研究發現,瘤體的縮小與生存期的延長和生存率的提高並不完全呈正相關。目前,生存質量作為療效評價的指標越來越受到重視。晚期肺癌的相關研究已明確提出:不再尋求腫瘤的縮小,治療的最終目標在於延長生存期,在生存時間、生活質量和毒副反應間尋求最佳平衡點,這與中醫“帶瘤生存”的觀點不謀而合。隨著中醫對肺癌認識的深入和臨床療效的不斷提高,中醫藥療法在肺癌的綜合治療中顯示出獨特的作用和地位。中醫藥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確切,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①與放化療結合,起減毒增敏作用;②改善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③提高腫瘤穩定率,延長生存時間;④改善患者免疫狀態;⑤防止或推遲術後的復發和轉移。

①正確處理扶正與祛邪的關係,以中醫學的辨證論治原理及方法權衡扶正與祛邪之間的輕重緩急。在正虛為矛盾主要方面時,以扶正為主,抗癌為輔;在邪盛為矛盾主要方面時,則採用抗癌為主、扶正為輔的治療原則。

②注意辨別氣血陰陽和臟腑的盛衰情況,分別採取相應的扶正方法。在辨別氣血、陰陽虛損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辨別各臟腑經絡的虛衰,並根據臟腑經絡的特性來調整其氣血陰陽。在治療上要分清主次,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給予恰當的處理。

③扶正宜健脾與補腎並重。臨床證明,許多晚期肺癌採用這些治法後,不僅全身情況好轉,而且有利於發揮抗癌藥物的作用。

④遣方用藥應平和,且顧護脾胃。選用藥物時,應注意患者具體情況和某些補藥之性味偏頗。如使用補氣壯陽藥時,應注意不可過於溫燥傷陰,需適當照顧陰液,並佐以養陰之劑,使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使用滋陰養血藥時勿過於滋膩礙胃,需適當照顧陽氣,佐以理氣之品,使陰得陽升而泉源不竭。


中國醫藥養生


肺癌的治療根據病理結果,臨床分期分型,可選擇手術,化療,放療,保守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中醫藥治療等多種方法。在此基礎上,可選擇免疫支持,營養調理,細胞修復等方法,可以達到不同的效果。你有需要的話,關注並私聊我。可以和你分享一些案例,並給予一些建議。




逸柏年E陳醫生


,治肺癌的處方:魚腥草30克,冬瓜子15克,北沙參30克,黃藥子15克,川貝母3克,天冬15克,全瓜萎15克,寸冬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蓮15克,二花15克,阿膠,冬蟲草各9克,桑白皮,甘草各15克。水煎服,一日一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