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浙江省泰顺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法医林章刚的身份比较特殊。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林章刚的两个身份


在加入警队前,他曾在县疾控中心工作过十年,是全县唯二懂得核酸检测的人,另一个是他的徒弟。


他说,现在的他不再只是一名警察,而是一个背负着全县老百姓生命安全的人,也是一个离病毒最近最危险的人。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网上流行的一句话:“若有战,召必回”,用在35岁的林章刚身上再合适不过。


大年初二,还在刑侦大队值班的林章刚接到了一通特殊电话,告知他要在大年初三返回到泰顺县疾控中心工作。但他挂了电话后便马上赶回家中。“我是一名警察,我必须无条件服从命令,况且,这本来就是我的老本行。”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回家后,林章刚和妻子说了这个情况后,妻子十分担心他去了之后会有被感染的风险。在林章刚的坚持和百般劝说下,妻子终于勉强同意了,让他做好防护工作。带了几件衣服,林章刚在大年初二就回到疾控中心开始工作了。


这一幕让林章刚想起了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发生时,他报名成为支援队的一员,在青川县马鹿乡的日子。他每日做着爬山进村入户、送医送药、防疫消杀等卫生防疫工作。时隔12年,当疫情再次发生时,身为共产党员的他再次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除林章刚之外,39岁的陈文斌是目前泰顺县唯一一名检验人员,他跟林章刚似兄弟,亦是师徒。林章刚在考入公安队伍前,让陈文斌跟着他做实验,手把手教他做检测工作。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林章刚(右)和陈文斌


“有他在,我安心很多!” 听闻林章刚要回来,陈文斌如此回答。核酸检测是判断一个病人是否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依据,因此尤为重要。


为了检测更多样本,林章刚和同事一直在争分夺秒工作,约定的采访时间一直在变,只能趁着半夜,他从实验室出来的间隙做了采访。


据林章刚介绍,检测样本从医院送疾控中心收样后,他和同事做好层层防护,穿戴好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和口罩等进入PCR实验室内开始检测工作。走进这个空间不大的实验室,可以活动的空间十分狭小,小小的实验室却承担着样品预处理、核酸提取、核酸扩增、核酸检测、报告分析、结果复核和样品分装等任务。而这些,都是由林章刚和陈文斌两个人完成的。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林章刚(上)和陈文斌在工作中


为了节省防护服和口罩的消耗,他们在实验前根本不敢喝水,在检测时不敢上厕所,经常要憋着尿完成实验。从样本处理到最终出结果,单次检验耗时基本都在4个小时以上。实验室内不能开空调,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呼吸十分困难,防护服穿上十分钟时间,全身都已经汗流浃背了,浑身湿透。


“在实验室内,我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林章刚说,整个过程中,提取核酸是风险最大的,要用移液枪吸取样本,若是个人操作不当,样本中的微粒可能会飞溅到空气中,万一飞溅出来,他们将可能会是第一个被感染的。加上他们的检测结果对每个病人而言至关重要,必须慎之又慎,跟同事复核过很多次之后才会上报市里再复核。


有一次,有位病人之前送来的样本检测了一次,结果呈阴性,第二次检测才是阳性。原因是病毒潜伏期很长且只有少量,检测不出来,在体内扩增后才能查出来。因此,每次做完检测之后,林章刚还会跟同事分析讨论,检查复核下结果有没有问题,经常一忙就是凌晨。遇上情况紧急的样本,忙到两三点也是常有的事情。


正是因为林章刚和同事的不懈努力,在第一时间内出具检测结果,及时为泰顺县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对防控策略的调查提供了科学依据。


距离新冠“毒魔”最近的民警

林章刚的两个身份


2月8日是林章刚吃住在疾控中心的第14天,期间都没回家看过自己的老婆孩子。元宵节,他抽空给家里人发了个视频通话,视频刚接通时,孩子的那句“爸爸你快回家”让他泪目。


面对妻子和孩子的想念,他不断说着抱歉:“这段时间,我不能守在你们身边,请你们放心,等疫情过去,我一定会好陪陪你们。”


林章刚表示,警察和检测人员只是分工不同,职责相同,自己又兼顾着两者身份,更是责无旁贷。此次作为距离病毒最近的民警,自己和战友们冲锋在一线,顶扛着疫情,自己多努力一分,这场战“疫”就能够早日打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