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因貪而死?作為漢武帝的第一謀士,是政治需要還是貪財被殺

臣子分很多種

有能臣、奸臣、幹臣還有社稷之臣

至於主父偃這樣的臣子

可以說是謀臣


一、主父偃與漢武帝的世紀之遇

主父偃是漢武帝時期出名的謀臣和寵臣,被漢武帝寵信到一年升遷四次,風頭可以說一時無二。主父偃雖然受寵,但是對於人際關係,只能說是白痴。

資治通鑑有這樣的記載<strong>“始,偃遊齊、燕、趙,皆莫能厚遇,諸生相與排擯不容;家貧,假貸無所得。”這就是說主父偃雖然在諸侯國遊歷,但是都被人排擠,人緣差到借錢都沒人願意給他

而也就是因為如此,實在是沒有什麼辦法的主父偃。直接找上了漢武帝,並且受到漢武帝的重用,從此進入了仕途。

主父偃因貪而死?作為漢武帝的第一謀士,是政治需要還是貪財被殺

主父偃,提出推恩令。漢武帝時期著名的謀士,最初學習縱橫術


我們先來看下漢朝的諸侯勢力。<strong>強大的諸侯連城數十座,封地方圓千里。這樣的封地在三皇五帝時期,幾乎是整個朝廷統治的區域。這樣的勢力嚴重影響了皇權,也直接威脅到了朝廷的統治。<strong>這對於漢朝來說一直是最大的問題,雖然在景帝時期,已經實行過削蕃,但是這也直接導致了七王之亂。

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資治通鑑》

景帝去世之後,這又成為了漢武帝的心病。<strong>主父偃對於漢朝的弊端—諸侯勢大,看的很準,甚至說主父偃的這種看法和漢武帝也是不謀而合。主父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向漢武帝進獻了一個<strong>千古陽謀—推恩令

!使得漢武帝解決了這個大難題,所以他倆的相遇也相當於世紀之遇。

主父偃因貪而死?作為漢武帝的第一謀士,是政治需要還是貪財被殺

漢景帝,在位時強制實行削藩。造成七王之亂,最終由周亞夫平亂。達到了一定的削藩目的


二、推恩令的意義,為何說推恩令是陽謀

<strong>推恩令的實際就是以恩德的形式,要求諸侯把自己的封地分給自己的子弟,從而使得諸侯國被越分越小,削弱諸侯勢力從而到達中央集權的目的。

推恩令的發佈,諸侯王也都是人老成精的人物。都能看出這是一個圈套,但是他們也必須往裡面跳。

1、利益。

<strong>這裡的利益並不是指諸侯王的利益,而且他們所有兒子的利益。推恩令能夠順利實施下去,其實也和利益兩個字脫不了關係。它直接給了所有沒有繼承權的哪些人一個希望,打破了只有嫡長子才能享受諸侯待遇的規定,從而讓哪些不是嫡子的人有了希望。

這並不是說有希望繼承爵位,諸侯位的繼承還是嫡長子。這個在古代肯定是無法更換的,但是從其餘人的角度來說。這樣給了他們一個寧作雞頭,不為鳳尾的機會。

2、恐懼。

<strong>推恩令的實行,畢竟是漢武帝所發佈,代表著皇權。雖然每個諸侯國有自己的獨立性,但是整體還是歸於皇帝管治。

這樣一個令法的頒佈,諸侯王沒有拒絕的理由。拒絕就是抗旨不遵,而且它也從內部瓦解了諸侯王聯合造反的可能性。首先他們的兒子就不會同意,而公然反對也就是在給漢武帝出兵或者收了他們封國的機會,雖然勢力被削弱了,但是有總比沒有強

主父偃因貪而死?作為漢武帝的第一謀士,是政治需要還是貪財被殺

推恩令,比著削藩更加委婉,使得諸侯更容易接受。也加強了中央集權


3、分化。

<strong>其實即使這樣,也並不能阻止有野心的諸侯造反。但是剛經過七王之亂

的諸侯國本身就戰戰兢兢,對於那些只想榮華富貴而沒有野心的諸侯來說,推恩令也不是不能接受。這也就從一部分上,杜絕了再次發生七王之亂的可能性。

今諸侯子弟或十數,而適嗣代立,餘雖骨肉,無尺地之封,則仁孝之道不宣。願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願;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資治通鑑》

三、推恩令的結果

<strong>推恩令最終使得漢朝的諸侯國,由大變小,最後一點點歸於中央控制。而主父偃遊歷過的燕、趙、齊三國,也被連續毀滅燕、齊兩國。

有意思的死,對於齊國,<strong>主父偃成了殺害齊王的直接兇手,主父偃因為想把女兒嫁給齊王而被拒絕。主父偃抓到齊王與姐姐私通的罪名之後,便請求漢武帝查處此事。

漢武帝任命主父偃全權負責這件事情,主父偃到了齊國之後通過審查和威逼,把所有的證據都指向齊王。這也逼的齊王自殺,因此被趙王狀告:<strong>一是貪汙受賄;二是迫使齊王自殺。

主父偃因貪而死?作為漢武帝的第一謀士,是政治需要還是貪財被殺

漢武帝和主父偃


主父偃最後的認罪,對自己貪汙承認,而對於迫使齊王自殺不承認。最後漢武帝也是以貪汙罪,而殺了主父偃。

偃至齊,急治王后宮宦者,辭及王;王懼,飲藥自殺。偃少時遊齊及燕、趙,及貴,連敗燕、齊。趙王彭祖懼,上書告主父偃受諸侯金,以故諸侯子弟多以得封者。及齊王自殺,上聞,大怒,以為偃劫其王令自崐殺,乃徵下吏。偃服受諸侯金,實不劫王令自殺。-《資治通鑑》

四、主父偃之死討論

雖然主父偃死了,但是推恩令卻一直被執行。主父偃也是光明磊落,對於自己受賄千金不狡辯,也可能是證據太多無法辯解。在覲見漢武帝之前,已經四十多歲的主父偃也是窮怕了,受賄時說出:<strong>吾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

<strong>雖然主父偃是因為貪汙而死,但是我認為主父偃的死更多是推恩令的實施。

推恩令可以說是主父偃一手執行,而主父偃遊歷過三個諸侯國,導致兩個毀滅。這也刺激了趙王,害怕下一個就是自己。

同時趙王的狀告,也在表達諸侯心中的不滿。<strong>也是在對漢武帝傳達一個信號,再這樣下去,真的可能會有造反的事情發生。而主父偃這個時候就是一個最好的洩憤之人,雖然漢武帝不想殺死主父偃,但是對於眾怒也是要平定的。

主父偃因貪而死?作為漢武帝的第一謀士,是政治需要還是貪財被殺

漢武帝


<strong>並且主父偃和齊王的死還有直接關係,這也更加刺激了諸侯王。也有點讓漢武帝惱怒下不了臺,這也直接導致了主父偃的死亡。至於貪汙受賄而死,主父偃既然敢直接承認,就不怕這個罪名。對於如此作為的主父偃,漢武帝心中肯定也是清楚,這其中也有主父偃人際關係太差的緣故,位高權重時送禮來者不拒,卻不會處理關係。最後竟然無人幫助說話,成為了一個孤臣,不過這可能也是漢武帝需要的效果。

參考:《史記.孝武本紀》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