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有用嗎?學心理學能做什麼工作呢?

hen959cl


我就是一個心理學從業者,通過相關職業資格考試以後,為了進一步學習又唸了在職研究生。越深入的學習這門科學,越覺得自己過去對於心理學理解太過於膚淺。

學心理學有用麼?

這是一個對心理學存在嚮往又有點迷茫的人會提出的第一個疑惑,任何一個學科都有其功能性和社會性的價值。

但是每個一開始對於學習心理學本身的訴求是不同的。這就導致了很多初學者進入入門學習以後出現失望,甚至就放棄了。

有的人想通過心理學提高自己的自我認知調節能力,有的人想通過心理學解決自己的情緒情感矛盾。也有的人想從事心理諮詢師的工作,還有的人會想從事心理學的專業學術研究,每個人對於心理學的初心可能都不同。

事實上,我一開始決定“入行”。

其實是因為我自己經歷了人生的一些困難,感情不順事業停滯,我一直是家人眼裡很聽話的女孩,按照家長給的軌跡去生活去考試去做他們認為穩定和體面的工作。

然後突然有一天,我覺得我如果從事一生的事業並不是我真正追求的,那麼我何苦這麼日以繼夜的去拼呢?但是,我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生活卻一直不知道什麼樣的生活我可以一往無前的付出。

於是我開始旅行。

我旅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去非洲看日出,去太平洋的漢密爾頓小島上看日落,去泰國的芭提雅一個人走在海邊坐一整天發呆。

等我回到自己的家裡時。

我開始自我反思,那個時候,所有人都不看好我,說我是個“廢人”也有過的,親戚總會嘲諷的故意說我是大齡女青年,還順便向我家人炫耀自己的孩子多麼有出息然後冷嘲熱諷的讓父母尷尬。

有段時間,我就悶在家裡。

就自己買了一些心理學的書在讀,我不太喜歡現在的快捷二手的一些雞湯文化,什麼十分鐘教你懂得心理,五天成為心理大師,人人都是心理學家……這類讀物對我來說太不嚴謹。我也念不進去。

所以主要是讀一些已經著作等身在行業裡以及歷史上公認的一些心理學家的書,比如弗洛伊德,華生,巴甫洛夫,馮特,皮亞傑,艾賓浩斯,阿德勒……

但是當時我依舊是一個“門外漢”。

只是一個對這個學科充滿好奇的人而已。

我發現心理學有一個和很多目前的科學都不同的特點,就是流派眾多。

不同的心理學流派的觀點甚至會相互矛盾,

比如,弗洛伊德強調研究性力比多研究潛意識研究自我超我本我等比較看不見摸不著的任性的隨機性比較大的一些東西。

但是我們的的確確能夠在其理論中多我們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行為作出對應的解釋。

而巴甫洛夫卻強調要研究看得見摸得著的人的行為,也就是所謂的社會學習理論,這個流派的人認為意識是看不到的黑箱,所以就對人的行為反射進行記錄和觀察。

條件反射就是這個學派提出的。

比如生理心理學就會主要研究人的神經中樞是怎麼控制我們的行為的。當一個人開心或者悲傷的時候,腦部的哪個部位在被激活。

諸如此類。

讓我不甚迷惑。

但是每一種研究都是和人息息相關的,和我們複雜的行為,認知,情感聯繫在一起的。我通過看書,理解到心理學是一門在發展中的學科,它的魅力就在於:

我們依舊在混沌中探索人性真相。

心理學解釋了一個人為什麼會悲傷會快樂,解釋了一個人會什麼會望梅止渴,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在災難面前會有一些自己都想不到應激性反應,解釋了為什麼當一群人陷入盲從的時候為什麼會失去自我……

後來,我和一位心理學的博士生交流的時候,這位朋友說如果我那麼感興趣,不如嘗試著去參加研究院心理所的培訓去打打基礎,自己瞎琢磨也意義不大。

我就開始了漫漫的學習之旅,我想我大概會學一輩子心理學,也會努力將自己所學所研用到真正的助人實踐上。

這是我一生都追逐的東西我終於找到了。

但是學習的過程裡真的很顛覆,系統性的學習和我們自學科普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我們的教授一開始就會告訴我們兩句話。

我想這兩句話就可以概括心理的含意:

【心理學是腦的科學】

【心理學是人對世界的客觀反映】

我們不僅僅要去在黑暗的看不見的認知情緒裡面摸索,我們還要學習人腦的構造,神經反射的原理,人行為和感情的生理基礎。

這是所有系統性心理學人員必須通過的第一門考試。專業心理工作者必須要學會畫神經元樹突軸突,瞭解什麼是突觸,什麼是神經元等等……

因為任何一種所謂的心理。

都離不開基本的客觀生理。

真的學起來就很枯燥,書厚厚的一本,還要各種考試,通過了才能繼續學習什麼是情緒什麼是認知什麼是思維。

但是真的太有魅力了!

這讓我更加了解我們人類本身,從而能夠客觀的知道我們一切活動的原因。

然後我們就要學習各種流派,現在的心理科學是趨向整合的,也就是集百家之長。所以過去愛好的時候只看一些流派的書,而現在就必須要根據心理學的發展歷史對每一個出現的流派進行學習和分析。

當然我們的教授也不可能放過我們理科的短板,因為你要理解心理學的真相,你就必須要能夠知道這個東西是怎麼測量的,各種量表是怎麼產生的,每一個數據的依據是什麼。可憐我一把年紀還要重新學習數學。

方差標準差求根號次冪都是算簡單的……

我萬萬沒想到心理學還要學斯皮爾曼和牛頓的……哭暈在廁所啊……

我們還要研究數據的正態分佈和非正太數據的矯正,這就意味著t分數Z分數概率都要學習,但目的是為了科學的理解心理學量表。

不然我們又怎麼給諮詢者解釋其心理測量結果的依據呢?總不能憑感覺說你是焦慮症抑鬱症雙向情感障礙吧……

最後的最後,才是自己專業取向的選擇,比如你想做心理諮詢師你學習的專業就會和測量心理學學習的操作課程會有不同,比如你學教育心理學就會和生理心理學有所不同。

這就跟一個大專業裡面還有分子專業一樣,你對社會創造價值的方向不同,你未來的工種也會有不同。

我說這些不是為了嚇唬人。

事實上,我是覺得如果你瞭解了學習心理學的全部,你依舊能夠勇敢的去腳踏實地的探索,你就能找到自己對於這個科學的答案。

學心理學真的很有用。

當你學習了心理學,你會發現你看一件事情的角度會趨近於完整,你的觀點不會很偏激因為你會下意識的去找到一個更加客觀的事實,你會更加寬容,因為你理解了千萬種人的千萬種感受而不會再過度的狹隘的把一些自己的想法強行灌輸給別人。

你也會變得更加的從容。

你會努力的讓自己不斷的“進化”,因為你理解了人思維的發展階段。你會逐漸地讓自己內心變得平衡。

你會變得更加的愛自己。

因為你理解了人性的複雜,你就能瞭解你自己,客觀的分析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不再讓自己偏執和衝動。你不會過分的苛責自己,你也能釋懷過去的傷害。

當然,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

所以我們才會提出終生學習的概念,把每一天的生活都和自己的所學所知結合起來,知行合一的去做一個勇敢的人。

幸福是相對的概念,心理學就一直在解釋這一點,只有我們能和自己握手言和的自洽,我們才不會經常處於各種心理問題當中。

我把我過去的一些學習筆記分享出來。

希望大家也能喜歡心理學。

與君共勉!








熊貓君劉女士



學心理學當然有用。

我有幾個朋友是學心理學的,他們中有在醫院的,有在學校的,也有公安機構等,這樣說來就業面還挺廣的。

在醫院,主要面對心理問題的病人,在我國,這些人都是病程長難治癒的,很讓人難受。對於兒童家長常大膽推測孩子有問題,所以與兒童打交道才是最好選擇。

在學校,現在每個學校都需要配備一心理健康老師,這事很好:偶爾準備個講座~偶爾有學生諮詢~來個測試~孩子玩個玩具等,考前減壓……不錯呀。

大學的心理老師幹什麼?我不知道。

在現在,許多教育輔導學校也要心理老師,不過作個測試而已,只要n多個量表即可。

說到作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室基本靠講座考證來提高知名度。但網上心理諮詢挺火,我國還是很忌諱去諮詢的。大城市離我遠,不知道實體怎樣?

還有實體機構更為心理減壓會所,也不錯。

……

所以,隨著社會的進步,學心理的工作會更多。看美國,就知道這專業的含金度。


努麗


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心理學工作者,譬如心理老師、心理諮詢師、心理學專家等,顯然,你將有足夠的理由參加學習心理學的課程。

然而,心理學也可以以多種方式滲透到你的生活中來,無論你是否計劃學習心理學,或者在這個領域工作。

那麼我們就會有很多疑問:心理學有用嗎?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學心理學改找什麼工作?我想,至少學習心理學能夠為你做到下面幾件事:

1.使你成為見多識廣的人

教育的一個目的是使人們瞭解人類的文化遺產,以及人類在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取得的成就。鑑於心理學在現代社會所起的重大作用,作為一個博學的人應該知曉一些心理學方法和發現。

2.滿足你對人類本性的好奇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告誡他的學生“瞭解自己”時,他僅僅告訴他們去做大多數人會做的事情。心理學與其他社會科學、文學、歷史和哲學一起,能夠幫助你更好的瞭解自己和他人。

3.幫助你提高生活中的自制力

心理學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但是可以提供方法,幫助你管理情緒,提高記憶力,摒棄不良行為習慣,也可以讓你形成客觀的邏輯思維,幫助你分析你的行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

4.在工作上幫助你

很多人獲得心理學學位,或者考取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之後,在從事其他行業時,心理學背景可以幫助你在服務業找到更合適的工作,譬如社工、康復諮詢。作為護士、醫生、教師、警察,在工作中同樣可以運用心理學。

5.使你洞悉政治和社會問題

犯罪、毒品濫用、歧視、戰爭並不只是社會問題,也是心理學問題。單純的心理學知識並不能解決氾濫社會的複雜政治、社會和倫理問題,但卻能幫助公民對他們做出理智的判斷。

雖然對心理學在世界上的作用持樂觀態度,但是作為一名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不得不提醒你,人們有時候會期望心理學做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如:心理學無法告知你生活的所有含義,生活的哲學不僅需要知識,也要求我們從生活經驗中獲得反思和毅力;

對心理學的理解不會減輕人們對過錯和劣跡所負的責任,知曉你的暴脾氣部分源於不幸的童年,這並不等於給你開綠燈,讓你對家庭成員可以大聲叫嚷,或是錯待自己的孩子。

最後,我要告知你的是,心理學並不能給你的複雜問題提供簡單的答案。取而代之,它只會從不同的角度為你提供各種研究發現,這些發現正是批判性思考者試圖評估和整合的。這也就再次告訴我們心理學是一門多範式的學科。


關注小明的兩個原創頭條號:《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夥伴


心理學是一個相當有用的學科,幾乎和任何工作都會發生鏈接,但似乎連接都不是很強烈,它涉及的方面相當的廣泛,除了心理醫師、社會心理諮詢師這一類的職業以外,心理學在社交方面也有很廣的用處。商業戰爭、政治的勾心鬥角,也都是需要心理學方面知識的輔助的。所以說,心理學這個專業還是很好的。如果只是對心理學感興趣,那麼未必要選擇這個專業,可以自己讀書、旁聽課程包括國外公開課、甚至修個雙學位或輔修,而且其實每個人學點心理學都多少會對自己的心理成長有幫助——學習心理學並非心理學專業學生的特權。如果要選這個專業,最好還是多瞭解這個專業具體學習的課程和內容,還有之後的發展方向和就業狀況,而且要適合自己的能力(一般都要學統計學,做基礎方向的多要學腦科學、編程、設計實驗等,所以北大心理系只招收理科生),以免進去之後才大跌眼鏡——心理學專業通常與很多人想象的樣子相差十萬八千里。學習心理學最常見的一個方向是心理諮詢,而學習心理諮詢的一個很重要的目標是就是渡人渡己,很多人學習心理學想著賺錢,那幾本就走遠了,這個行業基本職能保證一般的生活水平,想要靠此髮夾,基本不太可能,另外心理學的很多分支學科也都不怎麼賺錢,但是心理學確實能夠幫助你改變對待生活的態度,還能從本質上理解和深入認識人這個群體,所以是有很多附加意義的。


Miss張小豆


答主,只要不是歪門邪道,學什麼東西能沒用呢?你說對吧。

如果你想問的是,學習心理學對你賺錢有沒有用,那麼應該這麼說,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學過心理學的和沒學過心理學的相比,那麼學過心理學會讓你更瞭解人類心理和行為的機制和原理,懂得看到現象背後的心理因素,懂得社會對一個人行為的塑造,懂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質,這些都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別人,也會在工作生活中幫到你。

當然,如果你想問的是,選擇去學心理學,和選擇去學其他專業相比,是不是學習心理學最有用,或者最掙錢?那麼答案顯然是不一定的。

從上圖來看,雖然是2015年的數據,顯然計算機/互聯網、金融、經濟、管理等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收入更高。

那麼學心理學能做什麼工作呢?心理學其實也分成不同的領域,每個領域雖然是相通的,但是可以說對應著不同的工作方向。比如心理學的臨床心理諮詢專業,畢業之後可以成為心理諮詢師;人力資源與組織管理心理專業,畢業之後可以成為公司的HR(人力資源部分);還有心理測量方向,畢業之後可以成為大數據分析師;教育與發展心理學專業,可以從事兒童心理與智力開發的行業;以及基礎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方向),可以在遊戲設計、用戶界面設計等領域工作。除此之外,當然還可以一直搞研究,教書育人,探索人類心理與意識的奧秘。

此外,除了找和自己專業特別對口的工作之外,現在還有很多綜合性很強的工作,比如市場營銷等,不需要你有完全對口的專業背景。只要這個工作涉及到人的因素,那麼心理學專業的學業背景都會在求職中為你築一臂之力哦。


鯨魚小星球


學心理學到底有沒有用?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學的好處大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個好處就是認識自我,第二個好處就是認識世界。掌握了心理學的人,能夠更加全面系統真實的剖析自我,能夠準確地知道自己某時刻的某一種行為是出於一種什麼樣的心理。這樣就能夠明白自己心理上的優勢和弱勢,從而提升優點克服缺點,會讓一個人的內心變得越來越強大。當我們再次面臨相似的心理缺陷時,能夠積極地調整過來,以一種健康的心理去面對,這樣一來,在遭遇生活的挫折時能夠用正確的心理態度去應對。掌握了好的心理學方法,在面對過去的痛苦時,也能很快的幫自己走出陰影。總之利用心理學知識去探知自我,會讓自己的心理變得越來越健康,以更加積極的姿態面對生活,才能不惑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心理學還能幫我們認識世界,當然這個世界就是指除了我們內心世界以外的所有的方面,包括家庭社會,人際交往,情感生活等等。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總是會習慣性的戴上面具,學好心理學能幫我們清楚地看清這個世界,通過別人的表情肢體動作來識破別人的謊言,免得掉進別人的陷阱,這樣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損失,也能幫我們交到真正的朋友。學好情感心理學,我們才能夠更加了解異性,知道她們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樣就可以對症下藥,俘獲她們的芳心。也能夠在兩個人有矛盾衝突的時候,能快速的擺脫這種狀態,讓兩個人和好如初。如果我們瞭解小孩子的心理,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教育孩子,讓她能夠很快的接受我們的道理,如果明白了父母的心理,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盡孝心,這所有的一切會讓家庭更加的和睦。學好心理學,能讓家庭事業雙豐收。


當然心理學可供選擇的職業還是非常多的,很多大學開設的有心理學課程,學好了心理學,我們就可以到大學去講課,成為教授。當然也可以在情感諮詢機構工作當情感諮詢師,幫助更多的人解決心理問題。還有一些大學開設的有犯罪心理學課程,如果學得好,也可以參與刑偵方面的工作。一般的大型公司都有人力資源部,好的心理學者是人力資源的首選。當然,如果有興趣,你還可以成為心理學媒體人,用你的心理學知識為廣大的網友答疑解惑,從而幫助更多的人,弘揚社會的正能量。


憨逼簍子


1學習心理學,可以從事有關心理輔導的工作。比如心裡分析師,幫助有心裡問題的開導開導。

2像老師之類的工作也要學簡單的心理學。

3警官辦案啥的,也需要分析罪犯心理,對吧。

4考研吧,研究有關方面的問題。畢竟在如此快速的生活環境下,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有心理問題。比如憂鬱症,偏執狂。。。等等

希望可以幫到你~不喜勿噴


良人不乖


阿文說 北大學霸與父母絕交 問題出在哪兒

我們今天說一個案子是關於北大博士,王某與其父母絕交的這個故事。今天阿文說,仔細聊聊這個故事。首先簡單的複述下就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北大的一個學霸,畢業以後又去了美國讀研,然後有非常好的前景,非常優秀的一個孩子。那後來與他的父母絕交,把他的父母所有聯繫方式都拉黑。12年不回家過年,這麼一個故事,大家可以到網上去搜一下,這件事情也引發了很大的爭議。

我今天就來說說我對這些事情的看法,這個父母把孩子培養成北大的學霸其實也是用心良苦,但是問題出在哪裡呢? 這個問題出在從小父母啊,很少關愛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感受。

從這個王某的描述上來看,王某應該是患上了重度抑鬱症,事後他在接受心理專家的診療的時候也確診為焦慮症。我認為他不僅有焦慮症,還有抑鬱症,甚至再發展到嚴重可能會形成精神分裂症,就三症合一了,是很嚴重的精神疾病。

我認為不管怎麼樣,這個父母把孩子搞成這個樣子,當然雙方都有責任,但是我認為主要責任還是在父母身上。因為孩子是父母的作品,子不教父之過,這個我覺得他父母應該負有更大的責任,面對現在這種老死不相往來,打嘴仗的這種尷尬的局面,我認為他父母應該負更大的責任。

我們通過這些細節,王某的描述,他父母應該是一種指責性人格牛角尖人格,抓住他的一點點的過錯,然後死也不放,拼命地指責指責指責。阿文是學心理學的,這種指責性人格的家庭很容易把小孩弄成神經病的。這種比例是非常高的,比正常人的家庭高很多的。

什麼叫指責型人格?指責型人格簡單的說就是一件事物它有正面和反面,你聚焦到這個負面的因素比較多,然後忽略了正面的因素,就叫指責型人格。比如打個最簡單的例子,雞會下蛋,但雞也會拉屎,對吧? 如果你聚焦到這個雞隻會拉屎身上,那麼你就是指責性人格。這個雞老是拉屎,好討厭好討厭把它殺掉,要把它弄掉,這就指責型人格。但是你忽略了雞也會下蛋啊,這個王某的父母就是明顯的指責性人格,牛角尖人格和偏執性人格,這樣的話很容易造成這個家庭不幸的。

這是他父母這方面做得很糟糕的,他父母還有一點非常糟糕的做法,就是居然對著小孩說,祝你正常。祝你正常,這四個字是帶有非常嚴重的歧視性的意味在裡面。這說明他的父母非常糟糕,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好歧視的,這根本就不是一種真正的關愛,這是一種極為傲慢的蠢笨,都已經搞成神經病了,還去指責?可以說他小孩對他的絕交就是他得到了報應。

這種父母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是為你好。實際上這種說法,就是讓他心裡自己爽。我要你怎麼樣你就得怎麼樣?王某明明是個男孩子,他媽媽非要給他穿女孩子裝扮,他不願意接受,他這是一種陽剛自信自立的表現。這說明什麼?這說明他父母他媽媽的潛意識裡面是一個控制慾望很強的人,也是個非常自卑的人,這是非常典型的一種自卑的潛意識的外化的表現,就控制慾強,然後指責型人格,希望指責別人的過錯,然後來平衡自己內心的自卑上的不足。

我覺得這個孩子生在這樣的家庭也是很倒黴的,其實這種家庭在我們的普通的底層人民當中是非常常見的。那我們再說一下這個孩子,有的網友也對這種孩子有他的看法說,這個小孩這樣選擇本身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是的,這種說法既對也不全對,為什麼他是懦弱?都抑鬱了都神經病了?怎麼會不懦弱?但是事出有因,那你說人家懦弱,把你放在這個環境下,你有一這樣的指責性的環境,指責性的父母天天在批判你,指責你,你說不定早就跳了。所以這也是一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表現。

但是話又說回來,阿文還想說兩句,就是這個人還是要盡孝,我想對這個北大學子說幾句,人還是要盡孝,為什麼?即使你父母對你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我可以理解,但是你絕交拉黑不過年的這種行為,我本身也是不贊同的。我理解你,但是我不贊同你。因為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比天還大的,它即使傷害過你,你也要懂得如何去孝順。

何為孝順呢?為什麼帶著順字,順就是盡父母的心意,讓他們怎麼樣?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你現在成家立業了,有錢了,能夠賺錢,那你就應該多去看看他們,你陪伴一下他們,已經夠了。他們有他們迂腐的觀點,你可以不聽,你可以聽了,也不具體去做。 但是你不要完全的去逃避,你本身的逃避,就是為了趨利避害,就是要讓自己心裡舒服一點,因為你跟他們在一起心裡很難受,覺得一天到晚被打擊。但是我要話說回來,人不是隻為了自己一個人活著的。

我們中國人還是講究孝道,所以我建議這個北大的學霸還是常回去看看,但是你父母迂腐的觀點,那些東西你可以不要去理睬,甚至是他怎麼說你不停的點頭,然後你不要去做就行了。但是你要去陪伴他們,順著他們,因為畢竟父母的養育之情也是在那裡的,這是不可逃避的。

像這個家庭呢,整體就有一種指責型人格的這種表現,家風存在。我希望這個北大的學霸能夠自立自強,把這種指責性的走極端的家風在你這代斷絕下去,然後從這代開始變得更加幸福,心理健康會獲得更好。

既然這個北大學霸也自學了心理學,我相信他也自己知道,自己癥結之所在,我相信他應該能夠自我覺知,自我暗示,然後去調整自己的心態。自學心理學,很大程度上能夠能夠自我調節自己的心態的,多少程度上還是對心理健康的恢復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他既然能做北大學霸,那學識和知識這一塊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我最後總結,這件事情是他父母負主要責任,但是這個小孩也不應該走向極端,也應該去經營好自己的家庭,把這種走極端的指責性人格的這種家風,不要遺傳下去,拿給自己的後代做個好點的榜樣。好,再去經營好自己的人生,經營好自己的家庭。這是我祝福他,我不會再說祝你正常這句極為愚蠢和歧視的祝福語,我會說祝你幸福,祝大家都幸福。


玥玥記事



中國反水軍組織9527


心理學是一門想要認識社會,認識自然,認識很多客觀世界,客觀規律的人必須的選修的學問。一個人不管他從事什麼工作,特別是從事社會管理,社會服務工作的人,如果不懂的一點心理學,那是做不好他所從事的工作的。不管同意不同意,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上活動,所做的一切都在心理學研究的範疇中。因此,但凡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人必須的懂的心理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