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新冠肺炎病例結構有變:由輸入病例為主基本轉為續發病例為主

央廣網銀川2月11日消息(記者許新霞)在11日上午寧夏回族自治區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召開的第三次新聞發佈會上,寧夏衛健委黨組書記、自治區黨委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兼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田豐年介紹:當前寧夏整體疫情繼續呈現緩慢進展、小幅增長態勢。但病例結構已經由最初的輸入病例為主基本轉為續發病例為主,尚未出現社區流行態勢和跡象。累計確診的53個病例中有36個屬於本地續發病例,佔到67.9%。

田豐年分析認為,近5天,寧夏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數波動中略有下降,5天新增的19個確診病例均為續發病例。因此,當前,寧夏疫情發病方式仍以“點”狀散發為主,家庭聚集性特點明顯。防控總體上處於可防可控關鍵階段,控制疫情的主動權還在、堅決防範疫情形成社區傳播的手段還有。下一階段,各級各界要在密切關注外防輸入的同時,更加重視內防擴散,堅持圍點控源、精準排查、果斷隔離、早診早治、徹底消毒等策略措施,堅決切斷傳播途徑,以更有力的措施管控輸入及密接人員帶來的風險。

目前,按照自治區黨委和政府“三防”(防病例輸入、防病毒感染、防本地續發)“三減”(減少人員流動、減少人群聚集、減少傳染可能)的要求,“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是寧夏疫情防控工作最重要的抓手,主要採取了三項措施:把封堵傳染源作為防控治保的重點,採取設立查驗站查、利用大數據查、主動深入社區鄉村入戶調查查等多種方式,在全區組織開展一輪“大起底”、“大排查”,落實閉環式“雙向查”,做到不留盲區、不留死角、不漏一戶、不漏一人;及早篩查,嚴格人群管控。對密切接觸者,全部提前進行核酸檢測;及早治療,守好不發生死亡病例底線。

田豐年說,寧夏在疫情防控中做到應檢必檢、應收必收、應治必治。所有的確診病例實現了“四集中”:集中病人、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這是寧夏當前救治效果比較良好的一個重要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