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清零”的背後

寧夏“清零”的背後

3月16日下午4時,寧夏最後兩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 楊迪 攝

中新網銀川3月16日電 題:寧夏:“清零”的背後

中新網記者 於翔 李佩珊

3月16日,一個和平日一樣的週一,寧夏銀川街邊的柳樹吐出新芽,人們雖然還戴著口罩,但都已脫去厚重的外衣,上班高峰期的車水馬龍、各大商業綜合體的開業,都預示著生活正在逐漸迴歸往日的節奏。

下午4時,寧夏最後兩位新冠肺炎患者走出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四人民醫院。至此,寧夏已經連續12個自然日沒有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也已實現在院確診患者實現“清零”、密切接觸者“清零”、醫務人員零感染、確診病例零死亡。

此刻,距離1月22日寧夏確診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已經過去了55天。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寧夏在第一時間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將關口下沉。1月14日,全國衛生健康系統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後,寧夏開始部署安排相關工作。早在2月6日,寧夏新冠肺炎診療專家組組長、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副院長周瑋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便表示,從寧夏出現第一例確診病例以來,寧夏集合全區相關專業的專家成立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專家組,嚴格落實“集中病例、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的工作措施。

“面對疑似病例、可疑對象,第一時間採取‘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對密切接觸者全部提前進行核酸檢測,使得防疫取得主動權。”周瑋表示,按照“一人一策、精準施治”的原則,每天早上8時30分,專家組召開例會,對每例確診患者進行會診,根據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及時調整診療方案。每天,專家組都會對每個病人的診斷情況、具體病情、診療計劃、可能存在的風險、預後評估,進行詳細分析研判,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我們結合治療過程中患者實際,會增加心身醫學科專家定期參與查房,提前進行適當心理指導干預,幫助他們減輕恐懼心理,保持心情愉悅,更好地配合治療。”

69歲的米某救治時間長達34天,是寧夏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治療時間最長、最為危重的患者。2月10日剛住院時,該患者氧飽和僅81%,而人體正常值在95%至100%。因為年齡大,加之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種基礎病,米某呼吸頻率明顯增快,很費力,一直到2月23日,病情仍在繼續惡化。

2月26日,專家組成員採用氣管插管治療,並專門抽出5名專家組成員、緊急調配20餘名經驗豐富的重症醫護人員負責與保障米某的臨床治療。呼吸機肺復張治療、支氣管肺泡灌洗、俯臥位通氣治療法、血管活性藥維持血壓、糾正心衰、輔助中醫藥……數十項多學科立體化的治療和處理手段同步啟動,醫護人員在與狡猾兇險的新冠病毒鬥智鬥勇,最終保障米某度過難關,順利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轉到普通病房,7天后順利出院。

在新冠肺炎救治中,中醫藥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寧夏累計收治確診患者75人中,中醫藥參與治療74例,參與率98.7%,對疑似病例全部實施中醫藥治療。“益氣防瘟合劑”“益氣固衛合劑”和“清肺排毒合劑”等中醫療法對患者乏力、發燒、咳嗽、咽痛等症狀改善作用明顯,同時有效降低了輕症變成重症、重症變成危重症的發生率。

與此同時,結合國家的總體防治方案及寧夏氣候特點,寧夏制定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綜合應用清肺排毒湯、麻杏石甘湯、小柴胡湯、達原飲、升降散等方劑,對患者進行“一人一方”的中醫辨證治療。

儘管寧夏已經“清零”,全國的疫情防控形勢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但防“反向輸入”、防疫情“倒灌”仍是重中之重。

在3月9日召開的寧夏黨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陳潤兒表示,寧夏將慎終如始抓好疫情防控,不降低警惕性,不放鬆防控要求,嚴防境外疫情輸入,嚴防點上疫情擴散,精準精細精確做好管控。在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的用時,也將守住經濟運行合理區間,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